同辈群体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

同辈群体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

导读:本文包含了同辈群体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群体,班级,社会,新疆,特殊性,微观,少数民族。

同辈群体论文文献综述写法

裴婷昊[1](2019)在《同辈群体对青少年失范行为的影响机制探究——基于Y县看守所的质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依据差异交往理论,同辈群体对青少年的失范行为存在显着的影响。本研究以Y县看守所的青少年为访谈对象,发现同辈群体对他们产生影响的作用机制与其自身的自我价值感相关,当青少年自我价值感高时更容易被同辈群体中的感情和意气左右,当青少年自我价值感较低时,则更容易受到同辈群体规范的影响。在青少年失范行为的预防或后期的矫治工作中应该根据自我价值感的高低来区分这两类人群,分别予以有重点的教育和管制。(本文来源于《青少年学刊》期刊2019年06期)

薛沁田[2](2019)在《环境对大学生同辈群体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及优化》一文中研究指出环境对大学生同辈群体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是客观存在的,环境的影响既有积极方面又有消极方面。针对环境对大学生同辈群体思想政治教育影响所存在的问题,需要在思想政治教育原则的制约下对环境进行优化。因此,本文从微观环境对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是受思想政治教育原则约束(本文来源于《中国农村教育》期刊2019年32期)

童星,缪建东[3](2019)在《父母、同辈群体对初中生反学校文化行为的影响——基于中国教育追踪调查的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近年来,包括校园欺凌在内的初中生反学校文化行为受到社会各界普遍关注。本文基于中国教育追踪调查初中阶段的数据,以社会控制论和群体内同化为理论基础,研究发现:父母定规矩、施惩罚等直接控制手段对初中生反学校文化行为影响甚微;父亲与子女关系的好坏对子女的反学校文化行为没有显着影响,母亲与子女的亲密关系不仅能减少子女的反学校文化行为,还能降低同辈群体的不良影响;由于群体内同化作用的存在,初中生反学校文化行为与同辈群体不良行为高度相关。因此,父母对初中生的教育不应采用简单粗暴的方式,应更加注重发挥父亲的作用,通过疏导来消减同辈群体的不良影响。(本文来源于《少年儿童研究》期刊2019年11期)

曹蕊,吴愈晓[4](2019)在《班级同辈群体与青少年教育期望:社会遵从与社会比较效应》一文中研究指出基于"中国教育追踪调查"2014-2015学年的数据,探讨班级同辈群体对青少年教育期望的影响。研究发现,在社会遵从效应的影响下,青少年的教育期望随班级平均教育期望的升高而提高;在社会比较效应的影响下,青少年的教育期望随班级平均学业成绩的升高而降低;同辈群体能力构成的异质性水平对青少年教育期望具有正向影响;青少年自身的学业成绩会调节相关影响因素的强度;学生成绩越好,受遵从效应的正影响越大;成绩越差,受比较效应的负影响越大,受异质性水平的正影响越大。(本文来源于《青年研究》期刊2019年05期)

曾欣然,汪玥,丁俊浩,周晖[5](2019)在《班级欺凌规范与欺凌行为:群体害怕与同辈压力的中介作用》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通过两个研究探讨了群体因素中的班级欺凌规范如何通过同辈压力、群体害怕影响欺凌行为的发生。研究1为实验研究,被试为186名小学高年级学生(M_(age)=11.36±0.99岁)。结果表明在不同情境(欺凌/非欺凌)的启动下,各变量得分均具有显着差异;进一步分析仅发现同辈压力的中介作用边缘显着。研究2为相关研究,943名小学高年级及初二学生(M_(age)=12.00±1.32岁)填写班级欺凌规范、同辈压力和欺凌行为问卷。HLM分析显示同辈压力在班级欺凌规范与欺凌行为起显着中介作用。(本文来源于《心理学报》期刊2019年08期)

梁秀秀[6](2019)在《高职高专生同辈非正式群体的特殊性》一文中研究指出同辈非正式群体指在同龄人群体中,由于兴趣、爱好、思想观念相同等而自发地结合在一起的无形的组织,又称小团体。相对于本科院校,同辈非正式群体在高职院校学生的发展日益呈现壮大、繁多且持久的发展态势。深入了解高职高专生同辈非正式群体的群体特征及心理特点,能更好发挥高职高专思想政治教育立德树人的重要作用。(本文来源于《青年与社会》期刊2019年17期)

张君[7](2019)在《浅谈同辈群体文化的效应》一文中研究指出青少年的同辈交往有其独特性。马克思曾指出:"一个人的发展取决于和他直接或间接进行交往的其他一切人的发展。"而这种同辈交往又是无法替代的。学生个性的形成和发展离不开人际交往。学生生活在同辈群体中,平等相处,使学生的个性得到完善的发展。同辈间的影响有时是积极的,有时却是消极的。同辈文化的效应是在同辈群体中产生,使同辈与同辈之间产生积极的效应。这种效应,让同辈之间的影响形成了良性循环。一、同辈群体的含义同辈群体是指在相同的年龄阶段,地位大体相(本文来源于《天津教育》期刊2019年16期)

张晓敏[8](2019)在《大学生廉洁教育中同辈群体的参与模式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同辈群体是个体成长发展的重要环境因素,在大学生中普遍存在,并对大学生的生活目标、价值观念、行为规范有重要影响。高校开展廉洁教育,不仅要依靠理论教育和思想灌输,更要以鲜活的、具体的、来自身边的人和事来教育引导大学生。文章分析了同辈群体参与廉洁教育的优势,探讨了大学生廉洁教育中同辈群体的参与模式,使同辈群体在大学生廉洁教育中发挥优势和积极作用。(本文来源于《中外企业家》期刊2019年13期)

岑丽瑶[9](2019)在《同辈群体交往对新疆少数民族大学生学习态度、学业成就的影响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新疆少数民族大学生作为少数民族地区重要的组成部分,担负着重要的历史使命与社会责任。新疆少数民族大学生同辈群体交往的情况,与新疆少数民族大学生的学业成就和学习态度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因此,分析新疆少数民族大学生同辈群体交往现状、学业成就现状和学习态度现状以及同辈群体交往对学习态度、学业成就的影响,制定措施改善新疆少数民族大学生的学习状态,对稳定新疆偏远地区以及为少数民族地区输送人才有所裨益。本研究采用问卷调查法和访谈法,面向新疆高校共发放1400份问卷,收回有效问卷1028份。采用SPSS和AMOS析出结果,同时记录并转录访谈内容,得出新疆少数民族大学生同辈群体交往对学业成就、学习态度的影响。得出研究结果:(1)新疆少数民族大学生同辈群体交往分数偏高,在性别、生源地、年级、父亲受教育程度、家庭年收入情况方面存在显着差异;(2)学习态度上得分偏高,在性别、生源地上不存在差异,在年级和专业方面,学习态度存在显着差异;(3)学习态度和同辈群体交往二者存在显着相关;(4)同辈群体交往与学业成就二者之间存在显着相关;(5)同辈群体交往对学业成就和学习态度存在显着回归效应;(6)同辈群体交往对学习态度和学业成就有预测作用;(7)学习态度是新疆少数民族大学生同辈群体交往和学业成就之间的中介变量;(8)提出对策有合理引导大一学生,将同辈群体交往对学习的积极影响嵌入生活;科学培养大二学生,使同辈群体交往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为获取良好的学习态度、较高的学业成就服务;强化管理大叁学生,帮助学生在每个阶段调整相应的学习态度,深化同辈群体交往对学业成就的积极作用;适度干预大四学生,确保同辈群体交往对学习态度、学业成就的影响维持在可控范围。(本文来源于《石河子大学》期刊2019-05-01)

张秀丽,杨娜娜[10](2019)在《同辈群体管理模式与活动对团支部建设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班级同辈群体不仅影响到学生个性发展,更对团支部的建设意义重大。本文从同辈群体建立的意义、同辈群体管理模式、同辈群体活动叁个方面探讨其对团支部建设的影响,为学生思想政治工作开展拓宽渠道。(本文来源于《山西青年》期刊2019年08期)

同辈群体论文开题报告范文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环境对大学生同辈群体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是客观存在的,环境的影响既有积极方面又有消极方面。针对环境对大学生同辈群体思想政治教育影响所存在的问题,需要在思想政治教育原则的制约下对环境进行优化。因此,本文从微观环境对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是受思想政治教育原则约束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同辈群体论文参考文献

[1].裴婷昊.同辈群体对青少年失范行为的影响机制探究——基于Y县看守所的质性研究[J].青少年学刊.2019

[2].薛沁田.环境对大学生同辈群体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及优化[J].中国农村教育.2019

[3].童星,缪建东.父母、同辈群体对初中生反学校文化行为的影响——基于中国教育追踪调查的分析[J].少年儿童研究.2019

[4].曹蕊,吴愈晓.班级同辈群体与青少年教育期望:社会遵从与社会比较效应[J].青年研究.2019

[5].曾欣然,汪玥,丁俊浩,周晖.班级欺凌规范与欺凌行为:群体害怕与同辈压力的中介作用[J].心理学报.2019

[6].梁秀秀.高职高专生同辈非正式群体的特殊性[J].青年与社会.2019

[7].张君.浅谈同辈群体文化的效应[J].天津教育.2019

[8].张晓敏.大学生廉洁教育中同辈群体的参与模式研究[J].中外企业家.2019

[9].岑丽瑶.同辈群体交往对新疆少数民族大学生学习态度、学业成就的影响研究[D].石河子大学.2019

[10].张秀丽,杨娜娜.同辈群体管理模式与活动对团支部建设的影响[J].山西青年.2019

标签:;  ;  ;  ;  ;  ;  ;  

同辈群体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