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磷腈论文_田继兰

导读:本文包含了聚磷腈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阻燃,羟基,环氧树脂,材料,氟化,耐油性,渗透性。

聚磷腈论文文献综述

田继兰[1](2019)在《新型聚磷腈离子交换膜在污水处理应用中的应用探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以新型聚磷腈离子交换膜为研究对象,详细分析了该物质在污水处理中的应用。先讨论了聚磷腈离子交换膜的关键技术内容,并结合污水处理要求,详细分析了该交换膜的应用方法,旨在强化污水处理水平,保证水资源利用率。(本文来源于《当代化工研究》期刊2019年12期)

曹继平,肖啸,魏乐,赵凤起,杨士山[2](2019)在《自由装填推进剂用含醛基/烯丙基芳氧基聚磷腈包覆材料研究(Ⅰ):制备、硫化特性及力学性能》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提高芳氧基聚磷腈包覆层的力学性能,以六氯环叁磷腈、苯酚、4-羟基苯甲醛和2-烯丙基苯酚为原料合成出4种含醛基/烯丙基交联型芳氧基聚磷腈(PDPP),通过红外光谱和凝胶渗透色谱对其结构进行了表征。将所得PDPP经复配、硫化,制备出自由装填推进剂用芳氧基聚磷腈包覆层,分析了包覆层胶料的硫化特性,并通过静态拉伸试验及动态机械热分析研究了包覆层胶料在高温(+50℃)、低温(-40℃)和常温(+20℃)下的力学性能。结果表明,随着芳氧基聚磷腈包覆层中醛基/烯丙基摩尔比的减小,包覆层的玻璃化转变温度由-7.55℃逐渐提高至-3.85℃,拉伸强度(+20℃)由6.19MPa升至6.92MPa,延伸率(+20℃)由165.35%降至90.95%;随着包覆层体系中醛基/烯丙基摩尔比的减小,胶料的正硫化时间(t_(90))由401.3s缩短至208.4s,最低转矩(M_L)和最高转矩(M_H)分别由0.069N·m和1.451N·m升高至0.373N·m和2.093N·m。(本文来源于《火炸药学报》期刊2019年05期)

郭晓东,刘雄瑞,张砚召,刘江彬,宋文尧[3](2019)在《负载铂聚磷腈微球对硅橡胶复合材料阻燃及陶瓷化性能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以甲基乙烯基硅橡胶为基体,玻璃粉、白炭黑、云母、氢氧化镁、氢氧化铝为无机填料,负载铂聚磷腈微球(Pt/PZS)为催化协效剂,制备了阻燃型陶瓷化硅橡胶复合材料,研究了Pt/PZS的加入对阻燃硅橡胶复合材料热降解性能、阻燃性能及陶瓷化的影响。热重分析结果表明,极微量Pt/PZS微球(0.01 phr)的加入即可显着提高硅橡胶复合材料的热稳定性和成炭性,最大热失重温度提高60℃;锥形量热测试结果表明,Pt/PZS微球的加入可使材料热释放总量降低49.8%,热释放速率峰值降低67.0%;经500~900℃不同温度烧蚀后,试样形貌可以更好地保持,并且弯曲强度从0.1 MPa增大到2.1 MPa,提高了20倍。通过扫描电镜分析发现,随烧蚀温度的提高,复合体系出现了更明显的连续网状结构陶瓷相,说明Pt/PZS微球有显着促进阻燃硅橡胶陶瓷化的效应。(本文来源于《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期刊2019年07期)

张冲,耿晓维,高香迪,张欣,郭娆[4](2019)在《环交联聚磷腈包覆羟基锡酸锶杂化纳米棒的合成及阻燃环氧树脂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开发新型无机-有机杂化的阻燃消烟剂,本研究采用共沉淀法合成了棒状纳米羟基锡酸锶(SrSn(OH)_6),并用环交联聚磷腈(PZS)对其进行包覆,得到一种核壳结构的有机无机杂化纳米阻燃剂(PZS@SrSn(OH)_6)。通过扫描电镜、透射电镜和红外光谱研究了PZS@SrSn(OH)_6的微观形貌和化学结构。通过热重分析研究了PZS@SrSn(OH)_6及EP/PZS@SrSn(OH)_6阻燃复合材料的热降解行为。采用极限氧指数和锥形量热对复合材料阻燃性能进行测试,用X射线衍射、扫描电镜、能谱分析及红外光谱对EP/PZS@SrSn(OH)_6的阻燃机理进行分析。结果表明PZS@SrSn(OH)_6在环氧树脂中展现出高阻燃效率和抑烟效果,且PZS与SrSn(OH)_6之间存在显着的协同阻燃效应。与纯环氧树脂相比,仅添加3wt%的PZS@SrSn(OH)_6时,极限氧指数(LOI)值从26.2%增加到29.6%。锥形量热结果表明热释放速率峰值降低了约29%,烟释放速率峰值降低了约37%,残炭率提高了242%。PZS@SrSn(OH)_6在高温下形成致密结构炭层,隔绝分解产物及热量和氧气交换,从而显着提高环氧树脂的阻燃效果。(本文来源于《无机材料学报》期刊2019年07期)

张冲[5](2019)在《聚磷腈杂化羟基锡酸锶纳米棒的合成及阻燃环氧树脂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环氧树脂(EP)具有耐腐蚀、粘结性优异、电绝缘性能好和良好的加工性能等优点,因此在绝缘涂料、浇筑材料、电子电器等领域应用广泛。但EP易燃烧,且失火后会持续燃烧且发烟量巨大,大大限制了EP在军事、航空、航天等特殊领域的实际应用。目前,大多数阻燃剂很难做到在添加少量的情况下(<5%)能够显着提高EP基材的阻燃性能,并且同时不损害EP的力学性能。因此,开发新型廉价无毒环保型阻燃EP成为重要研究方向。为此,本文旨在将金属复盐固有的阻燃消烟和催化成炭作用与环交联聚磷腈通过杂化复配有机结合起来,以达到进一步降低热释放速率,协同提高阻燃性能的效果。为了开发新型有机-无机杂化阻燃消烟剂,本论文选用锡酸钠与硝酸锶为原料,采用一步均相沉淀法室温下快速合成了纳米棒状羟基锡酸锶(SrSn(OH)_6),并用环交联聚磷腈(PZS)对其进行包覆,得到一种核壳结构的有机-无机杂化纳米阻燃剂(PZS@SrSn(OH)_6)。通过扫描电镜(SEM)、透射电镜(TEM)、接触角测定仪(CA)、X射线衍射(XRD)和红外光谱(FTIR)研究了PZS@SrSn(OH)_6的微观形貌和化学结构,表明已成功制备粒径均一的SrSn(OH)_6和具有核壳结构的PZS@SrSn(OH)_6纳米棒,且PZS@SrSn(OH)_6呈现出更好的疏水性能。热重分析(TGA)研究了SrSn(OH)_6及PZS@SrSn(OH)_6纳米棒的热降解行为,数据结果表明,SrSn(OH)_6纳米棒在217℃时开始失水,最终失重率为19.6%。PZS@SrSn(OH)_6第一阶段对应的最大热降解速率相比于SrSn(OH)_6的最大热降解速率降低了约41.3%。两者通过核壳结构的组合,热降解速率有所减小,具有优良的成炭性能。将合成的SrSn(OH)_6和PZS@SrSn(OH)_6纳米棒对EP进行阻燃改性,通过热重分析研究EP材料的热稳定性能;极限氧指数(LOI)和锥形量热分析(Cone)来探究EP复合材料的阻燃性能。TG结果表明加入SrSn(OH)_6和PZS@SrSn(OH)_6的EP均呈现一步降解过程,与纯EP区别不大。加入3 wt%的SrSn(OH)_6和PZS@SrSn(OH)_6时,残炭率(800℃)由纯EP的13.1%分别提高至16.5%和17.0%,分别高于理论值15.0%和14.7%。在EP中加入的SrSn(OH)_6和PZS@SrSn(OH)_6纳米棒展现出了高阻燃效率和抑烟效果,且PZS与SrSn(OH)_6之间存在显着的协同阻燃效应。LOI结果显示,加入3 wt%的SrSn(OH)_6和PZS@SrSn(OH)_6,LOI值从26.2%分别增加到28.4%和29.6%。Cone结果表明残炭量提高了237.0%,热释放速率峰值(PHRR)、总热释放量(THR)、总烟释放量(TSP)和一氧化碳产生速率(COP)分别降低了29.0%、11.1%、22.9%和38.5%。用XRD、SEM、FTIR及X射线能谱分析(EDS)研究锥形量热燃烧后产物,对PZS@SrSn(OH)_6/EP复合材料的阻燃机理进行分析。PZS@SrSn(OH)_6在EP中高温下释放不可燃性气体,稀释可燃气体浓度,形成致密结构炭层,隔绝分解产物及热量和氧气交换,达到气相和凝聚相阻燃,从而显着提高EP的阻燃抑烟效果。PZS@SrSn(OH)_6阻燃剂的合成为新型有机-无机杂化阻燃剂的开发和研究提供了新的理论基础。(本文来源于《河北大学》期刊2019-06-01)

刘谋武[6](2019)在《环交联型聚磷腈微球对铀(Ⅵ)的吸附行为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聚磷腈材料是一类具有独特P=N结构单元和活性P-Cl基团的新型高分子材料,可以通过官能团的亲核取代来调节它们的物理和化学性质。六氯环叁磷腈为一类环状的磷腈化合物,它上面含有六个活性较高的P-Cl键,其可与多元醇或多元胺等化合物发生亲核取代反应得到环状的聚磷腈材料。该课题合成的环交联型聚磷腈微球是以六氯环叁磷腈(HCCP)与含有多官能度的有机单体通过沉淀聚合法合成一类新型高分子材料。因其优异的物理和化学性能,该类材料在很多方面得到广泛应用,如生物医学领域、催化领域、阻燃材料领域、化学荧光传感领域等。本实验通过合成聚(环叁磷腈-共-4,4’-二氨基二苯砜)(PZD)微球和聚(环叁磷腈-共-间苯叁酚)(PCPP)微球,然后将两种微球用于吸附分离水溶液中铀(Ⅵ)的研究,其目的是希望填补聚磷腈材料应用于处理放射性废水之中的空白。本论文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对近几年来放射性废水的处理方法进行了概括,同时对聚磷腈材料的相关应用做了介绍,并对该课题进行了可行性分析。2、以六氯环叁磷腈(HCCP)与带多官能度的有机单体,通过沉淀聚合法合成了环交联型PZD微球和PCPP微球。并且通过采用傅立叶红外(FTIR)、扫描电镜(SEM-EDS)、X-射线光电子能谱仪(XPS)、氮气脱附-吸附仪(BET)等方法对合成的物质进行了化学元素和形貌的表征。3、研究了PZD微球和PCPP微球对水溶液中铀(Ⅵ)的吸附行为,并通过单因素法探讨了该聚磷腈微球对铀(Ⅵ)溶液吸附行为的影响,研究了相关的吸附机理。实验结果表明:PZD微球对铀(Ⅵ)具有一定的吸附能力,根据吸附等温线和动力学的实验参数表明,铀(Ⅵ)吸附过程遵循Langmuir等温模型(R~2=0.9973)和准二级动力学模型(R~2=0.9759)。热力学研究结果表明铀(Ⅵ)在PZD上的吸附行为是放热和自发的过程。由于PCPP微球有较大的比表面积和更易与铀酰离子结合的羟基,它比PZD微球吸附效果要好,根据吸附等温线和动力学的实验参数表明,铀(Ⅵ)吸附过程符合Langmuir等温模型(R~2=0.9984)和准二级动力学模型(R~2=0.9976)。热力学研究结果表明铀(Ⅵ)在PCPP上的吸附行为是吸热和自发的过程。(本文来源于《南华大学》期刊2019-05-01)

杜明欣,苗振威,宫志欣,张双琨,武德珍[7](2019)在《氟化聚磷腈的合成及其机械性能与耐油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以开环聚合的方法合成了聚二氯磷腈,通过一系列优化的合成取代工艺,成功批量化制备了高分子量氟化聚磷腈弹性体。其侧基结构主要是以氟代烷氧基为主,同时引入少量含双键基团的侧基结构以提供硫化交联点。研究结果表明:制备的氟化聚磷腈橡胶分子量达到38万,其拉伸强度可达8.4MPa,断裂伸长率162%;且具有优异的阻燃自熄性,其UL-94阻燃测试达到V-0级,极限氧指数(LOI)为59%,并具有很好的耐油性,在10号、15号液压油中150℃浸泡72h条件下的体积变化率均<10%。(本文来源于《化工新型材料》期刊2019年01期)

赵晓东,宋林花,杨海靓[8](2018)在《环交联聚磷腈高分子材料的研究概况》一文中研究指出环交联型聚磷腈是一类以六氯环叁磷腈(HCCP)为主链合成的有机-无机杂化高分子材料。相比于人们所熟知的线型聚磷腈而言,环交联型聚磷腈更易合成,且具有与线型结构相似的生物相容性和生物降解性,同时因其自身的稳定性和耐热性以及小尺寸等特点,在阻燃材料、军工特种材料、填充材料、医药载药、吸附材料等领域有很高的研究价值和应用价值。环交联聚磷腈以其形貌可控、功能性可调在复合材料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前景。文中综述了近年来环交联聚磷腈材料的分子特性以及基本性能,并介绍了其形貌调控的过程和各种复合材料,分析了环交联聚磷腈材料在功能性碳材料、荧光材料、吸附材料等方面的应用前景和发展趋势。(本文来源于《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期刊2018年11期)

Raja,Summe,Ullah[9](2018)在《带有含N和O不同侧基的聚磷腈的合成及其作为药物释放载体应用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聚膦腈(PPZ)由含有氮与磷的无机骨架和有机侧链组成。PPZ中的骨架和侧基键均容易水解,使得它具有生物可降解性。同时,PPZ的水解产物也是无毒的,这也使得它在生物医药,尤其是药物输送方面有着多种应用。合成PPZ的初始原料为叁聚六氧化环磷腈(HCCP),通过开环聚合可制备得到线性的具有反应活性的聚二氯磷腈(PDCP)中间体。PDCP再进一步与各种有机官能团反应制备得到具有不同性质的PPZ,有疏水的也有亲水、有较稳定的也有生物可降解,其中的一些聚合物PPZ非常适用作药物输送载体。此外,PPZ的性能可以通过与其他聚合物共混来进一步地改善。本文通过1HNMR、31pNMR、GPC和FTIR对合成的PPZ进行了表征。通过TGA、DSC和SEM对PPZ与其他聚合物的共混物进行了表征。通常抗癌药物使用时有许多缺点,例如需要高剂量、非特异性、对正常的细胞有毒性等。PPZ可用作药物载体(包括微球、胶束、膜、纤维、囊泡和水凝胶),能以更安全的方式携带药物,并在特定位点缓慢持续地释放。因此,合成含有不同的侧基与性能的新型PPZ十分必要。在研究中,我们使用了结构中含有N和O的特定有机化合物,N和O的存在能为聚磷腈提供独特的性能,包括较好的溶解性及与其他聚合物共混的性能,以及它们可提供与聚磷腈主链相连的连接点。1)皮肤癌是一种多发性疾病。传统治疗方法有使用的药物释放量不可控、重复剂量使用等具有很多缺点。可长期释放药物的透皮贴剂是一种较好的选择。我们合成了一种新型可生物降解的聚膦腈衍生物(PMHTP),并用1H、31P NMR、DSC、GPC和UV-Vis对其进行了表征。制备的PMHTP与PVP以不同的混合比例进行共混,且采用静电纺丝技术将最合适的共混物(P3B3-3)制成了相应的微/纳米纤维。通过DSC分析了 P3B3-3的相容性。对PMHTP和P3B3-3膜进行了 6周的水解研究,测定(GPC检测)了其分子质量的损失和重量损失。对降解膜的SEM分析结果表明,膜在酸性条件下时降解更为明显。我们将抗癌药物"喜树碱”分别负载在制备的膜和纤维中,并且对其体外药物释放行为进行了观察。发现所制备的膜和纤维是制备皮肤癌长期治疗贴片的合适候选材料。2)药物联合疗法是一种新兴的治疗癌症的技术,因为结合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药物可以更好地来治疗疾病。在我们的研究中,我们制备了基于聚磷腈的共混微球,并将其用来输送两种药物来控制其平稳地释放。我们将对乙酰氨基酚这种常用的药物与甘氨酸甲酯的不同的比例接到聚膦腈上,制备得到了药物-聚合物结合体(SUM-301、SUM-305 和 SUM-306 随后,SUM-305 和 SUM-306 采用不同的比例与PMMA共混,制备得到多种微球。调节S5P-2共混物的浓度可以制备得到具有不同尺寸和形貌的微球。利用SEM对其水解实验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这些共混的微球均可被水解。随后,我们将另一种抗癌药物喜树碱负载到微球中,制备得到双药物微球。药物释放结果表明,这两种药物能平稳在20天内较平稳释放。3)癌症是人类的一大杀手,使用抗癌药物通常在杀伤癌细胞的同时还会杀伤健康的细胞。所以,需求有一些安全的药物载体来将药物靶向输送到癌变组织释放,而对健康的细胞没有影响。为此,人们研究了刺激响应材料,它可以按照需求在指定位点释放药物。“Azo”和“MPEG”是一类亲水基团,可溶于大部分常见的溶剂。在我们的研究中,通过设计不同的Azo和MPEG比例,合成了叁个PPZ(SUM-40、SUM-402 和 SUM-404),并采用 1H、31P NMR、DSC、TGA 和GPC对其结构进行了表征。偶氮苯的存在使得聚合物对紫外可见光具有刺激响应性。研究了 PPZ在中性和酸性条件下的水降解性能,并通过GPC测定了其分子量的变化。PPZ在THF和DMF中能自组装得到具有不同结构且能对UV和pH有响应的自组装体。研究表明,这些自组装体在经过紫外光照或改变pH值时会解离。将抗癌药物“喜树碱”和“阿霉素”负载在这些自组装体中,并研究了其在不同pH值环境下和UV照射下的体外释放行为。4)结直肠癌是另一种非常严重的癌症。5-FU是治疗该病最有效的药物之一,但使用高剂量时副作用较多,需适当的药物传递系统。我们设计不同的对羟基苯甲醛和甘氨酸乙酯的比例,合成了含有醛基的功能性PPZ(SM-10、SM-11和SM-12),并对其结构进行了1H、31P NMR、TGA、DSC、GPC和FTIR表征。采用水包油型乳液法制备了 SM-11和SM-12的微球。将"5-氟脲嘧啶(5-FU)"负载在这些微球中,并研究了其体外释放行为。这些微球在生理环境和酸环境中能稳定释放5-FU,释放时间长达50h。(本文来源于《浙江大学》期刊2018-12-01)

贺梦,张冲,郭晓东,王馨,马淑曼[10](2019)在《含硫功能聚磷腈微纳米球的合成及其在环氧树脂阻燃中的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以六氯环叁磷腈(HCCP)、4,4’-二羟基二苯硫醚(TDP)为原料合成了一种环交联型的聚磷腈(PTP)微纳米球,并将其加入到环氧树脂(EP)中制备成PTP微纳米球/EP(PTP/EP)复合材料,研究其阻燃性能。采用FTIR和SEM对PTP微纳米球进行表征;TG分析考察PTP/EP复合材料的热稳定性;极限氧指数(LOI)和锥型量热分析(CONE)对PTP/EP复合材料进行阻燃性能测试。研究结果表明,PTP微纳米球具有不溶不熔的特性,粒径在500nm~3μm之间,且拥有优异的热稳定性和成炭性,起始热分解温度高达453.2℃,800℃残炭为74.3%。PTP微球的加入显着提高了EP的阻燃性能。当PTP微纳米球添加量仅为5wt%时,PTP/EP的热释放速率峰值降低了55.43%;LOI值从纯EP的25.6%提高到了30.4%。PTP微球的加入还提高了EP的力学性能。PTP微纳米球因其不溶不熔的特点在EP中充当增强剂,在受热燃烧时充当高效的阻燃剂。本研究为功能性阻燃剂的研发提供了新思路。(本文来源于《复合材料学报》期刊2019年03期)

聚磷腈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为了提高芳氧基聚磷腈包覆层的力学性能,以六氯环叁磷腈、苯酚、4-羟基苯甲醛和2-烯丙基苯酚为原料合成出4种含醛基/烯丙基交联型芳氧基聚磷腈(PDPP),通过红外光谱和凝胶渗透色谱对其结构进行了表征。将所得PDPP经复配、硫化,制备出自由装填推进剂用芳氧基聚磷腈包覆层,分析了包覆层胶料的硫化特性,并通过静态拉伸试验及动态机械热分析研究了包覆层胶料在高温(+50℃)、低温(-40℃)和常温(+20℃)下的力学性能。结果表明,随着芳氧基聚磷腈包覆层中醛基/烯丙基摩尔比的减小,包覆层的玻璃化转变温度由-7.55℃逐渐提高至-3.85℃,拉伸强度(+20℃)由6.19MPa升至6.92MPa,延伸率(+20℃)由165.35%降至90.95%;随着包覆层体系中醛基/烯丙基摩尔比的减小,胶料的正硫化时间(t_(90))由401.3s缩短至208.4s,最低转矩(M_L)和最高转矩(M_H)分别由0.069N·m和1.451N·m升高至0.373N·m和2.093N·m。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聚磷腈论文参考文献

[1].田继兰.新型聚磷腈离子交换膜在污水处理应用中的应用探究[J].当代化工研究.2019

[2].曹继平,肖啸,魏乐,赵凤起,杨士山.自由装填推进剂用含醛基/烯丙基芳氧基聚磷腈包覆材料研究(Ⅰ):制备、硫化特性及力学性能[J].火炸药学报.2019

[3].郭晓东,刘雄瑞,张砚召,刘江彬,宋文尧.负载铂聚磷腈微球对硅橡胶复合材料阻燃及陶瓷化性能的影响[J].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2019

[4].张冲,耿晓维,高香迪,张欣,郭娆.环交联聚磷腈包覆羟基锡酸锶杂化纳米棒的合成及阻燃环氧树脂研究[J].无机材料学报.2019

[5].张冲.聚磷腈杂化羟基锡酸锶纳米棒的合成及阻燃环氧树脂研究[D].河北大学.2019

[6].刘谋武.环交联型聚磷腈微球对铀(Ⅵ)的吸附行为研究[D].南华大学.2019

[7].杜明欣,苗振威,宫志欣,张双琨,武德珍.氟化聚磷腈的合成及其机械性能与耐油性研究[J].化工新型材料.2019

[8].赵晓东,宋林花,杨海靓.环交联聚磷腈高分子材料的研究概况[J].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2018

[9].Raja,Summe,Ullah.带有含N和O不同侧基的聚磷腈的合成及其作为药物释放载体应用的研究[D].浙江大学.2018

[10].贺梦,张冲,郭晓东,王馨,马淑曼.含硫功能聚磷腈微纳米球的合成及其在环氧树脂阻燃中的应用[J].复合材料学报.2019

论文知识图

聚膦腈的分类Figure1-2Classificatio...PZ-1芳氧基聚磷腈的重均相对分...PZ-1芳氧基聚磷腈的DMA曲线PZ-1芳氧基聚磷腈的TG/DTG曲线PZ-1芳氧基聚磷腈的红外谱图PZ-1、PZ-2与二芳氧基聚磷腈标...

标签:;  ;  ;  ;  ;  ;  ;  

聚磷腈论文_田继兰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