力学损伤论文_吴志峰,罗民

导读:本文包含了力学损伤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损伤,力学,各向异性,肌腱,干细胞,力学性能,疲劳。

力学损伤论文文献综述

吴志峰,罗民[1](2020)在《化学去细胞异体神经联合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修复损伤坐骨神经的生物力学评价》一文中研究指出背景:以拉伸力学指标评估化学去细胞异体神经联合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治疗坐骨神经损伤的效果,目前鲜有报道。目的:评估化学去细胞异体神经联合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治疗坐骨神经损伤的效果。方法:将45只SD大鼠随机分为自体神经移植组、化学去细胞异体神经移植组、化学去细胞异体神经联合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组,每组15只,制备10 mm坐骨神经损伤模型,分别以自体神经、化学去细胞异体神经、化学去细胞异体神经联合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修复坐骨神经损伤,术后20周,进行坐骨神经电生理检测和坐骨神经单向拉伸实验。结果与结论:①化学去细胞异体神经联合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组与自体神经移植组波幅值、运动传导速度值大于化学去细胞异体神经移植组(P <0.05);②化学去细胞异体神经联合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组与自体神经移植组拉伸弹性限度应变、弹性限度应力、最大应变、最大应力大于化学去细胞异体神经移植组(P <0.05);③结果表明,化学去细胞异体神经联合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对坐骨神经损伤具有明显的修复效果。(本文来源于《中国组织工程研究》期刊2020年07期)

赵东雷,左双英,黄春,王嵩,杨冲[2](2019)在《层状岩体各向异性损伤力学特征的试验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为分析层状岩体各向异性损伤对材料力学参数劣化的影响,室内钻取8种层理倾角的岩样进行单轴压缩试验,基于岩石材料强度服从Weibull分布建立损伤变量的演化方程,分别得出损伤变量随累计应变、层理倾角及破坏模式的变化规律,并分析其各向异性的内在机理。研究结果表明,各向异性损伤主要反映不同倾角的岩石参数在加载过程中不同的劣化程度;损伤变量随累计应变增加逐渐增加,增速呈慢-快-慢趋势;不同倾角岩石的损伤变量的分布规律与岩体弹性模量、抗压强度对应关系较好,即缓倾角和陡倾角时,损伤较小;在发生沿层理面方向的滑移破坏时(倾角为53°左右),损伤变量最大且对层理倾角变化最敏感;损伤变量各向异性度随累计应变的增加呈增加趋势;损伤变量与破坏模式之间有良好的对应关系。研究成果可为工程实践提供理论指导。(本文来源于《水电能源科学》期刊2019年11期)

唐保明,李钊伟,杨爱荣,王卓亚[3](2019)在《内外侧半月板后根部损伤有限元力学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内外侧半月板后根部损伤对膝关节生物力学的影响。[方法]膝关节正常志愿者4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MRI对左膝关节进行扫描,建立膝关节各部位有限元模型,在股骨部分垂直加1 150 N垂直力模拟人体正常周期中的伸直状态,测量应力分布。在完整膝关节有限元模型中同时删除内、外侧半月板根部相应单元和节点,模拟内外测半月板根部同时损伤模型;将完整膝关节模型设为对照组;分别加载1 000 N轴向压缩载荷和134 N向前剪切力,测量不同部位的最大压应力和最大剪切应力。[结果]人体正常走平路膝伸直状态时,承受应力的大小依次为:外侧半月板前部>内侧胫骨平台>股骨外侧髁>内侧半月板后部>股骨内侧髁>外侧胫骨平台>双股骨髁后部。损伤组股骨内髁、股骨外髁、内侧胫骨平台、外侧胫骨平台软骨、外侧半月板最大压应力显着高于完整组(P<0.05)。损伤组股骨内髁、股骨外髁、内侧胫骨平台、外侧胫骨平台软骨、外侧半月板最大剪切力显着高于完整组(P<0.05)。[结论]内、外侧半月板后根部同时损伤导致膝关节各部位承载应力显着增加。(本文来源于《中国矫形外科杂志》期刊2019年22期)

吴丹,张丽梅,赵慧博,齐兵,路敏[4](2019)在《斜齿轮啮合位置点蚀损伤的力学特性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以高压均质机次级减速系统的斜齿轮为研究对象,用SolidWorks建立模型并进行装配,运用有限元软件Workbench设置齿轮啮合位置为面接触,分析完好和损伤齿轮的力学特性,并以主动轮转速、点蚀数目等为考察因素进行方差分析。结果表明:转速、点蚀损伤情况对斜齿轮力学特性均有一定影响,随着点蚀数目增加影响越来越显着;同时考虑点蚀产生机理,调整摩擦系数,确定了摩擦和点蚀之间存在一定对应关系。(本文来源于《食品与机械》期刊2019年11期)

赵齐,李二兵,王永超,濮仕坤,段建立[5](2019)在《北山花岗岩热-力耦合力学特性及损伤本构模型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研究北山花岗岩在热-力耦合作用下的力学特性,进行了实时高温状态下北山花岗岩的单轴压缩及声发射试验,得到了能量计数率和能量累计数参数与应力-应变关系曲线;提出了由声发射量表征的力损伤变量和由弹性模量表征的热损伤变量,然后根据这两个损伤变量建立了北山花岗岩热-力耦合损伤本构模型。研究表明:北山花岗岩声发射曲线与应力-应变曲线吻合得较好,主要分为平静段、上升段、峰值段3个阶段,声发射信号都较为集中在应力-应变曲线突变点,表征了岩石内部能量的释放和损伤的产生;热-力耦合损伤本构模型理论曲线与试验曲线变化规律较为一致,理论曲线较好地反映了实时高温状态下花岗岩由脆性向塑形的转化过程。(本文来源于《南京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19年06期)

金珂宇,庞森,刁波,郑晓宁[6](2019)在《疲劳荷载幅值对氯环境下疲劳损伤RC梁剩余力学性能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沿海环境的钢筋混凝土桥梁结构通常受到疲劳荷载以及氯离子的综合作用。通过试验室模拟此类结构的工作状态,试验研究了不同疲劳荷载(0.2P_u、0.3P_u、0.4P_u、0.5P_u)预损伤并经历氯溶液干湿循环后钢筋混凝土梁试件的剩余力学性能(剩余承载力、耗能能力、刚度、延性)。结果表明,与未疲劳损伤梁试件相比,疲劳损伤并经历海水干湿循环梁试件的屈服荷载随着疲劳损伤荷载增大而下降,极限荷载基本不变;疲劳损伤梁试件的刚度和延性大幅度下降,且不同荷载水平下的延性和刚度劣化程度基本保持一致;疲劳加载过程中,每个循环形成的滞回环面积随着循环加载次数的增加而明显降低且趋于稳定,稳定所需的最小循环加载次数随着荷载水平的增大而增大。(本文来源于《混凝土》期刊2019年10期)

李磊,史志铭,魏亮鱼[7](2019)在《退火温度对Cu-19Ni合金力学性能及细观损伤演变行为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利用光学显微镜、MTS试验机、显微硬度计等分析和测试了不同塑性变形阶段Cu-19Ni合金退火前后的组织和力学性能,结合扫描电镜进而探讨了退火温度对Cu-19Ni合金细观损伤演变行为的影响。结果表明:控制保温时间60 min不变,随着退火温度的升高,合金晶粒长大,屈服强度、抗拉强度及显微硬度下降。退火前,微观组织由大量细小晶粒组成,合金中条状组织大量存在。材料经过退火后,晶粒发生了不完全再结晶,条状组织减少。合金拉伸断口随着退火温度的升高韧窝尺寸和深度都增加,断口呈现准解理断裂特征。Cu-19Ni合金形状因子随着应变增加而增大,随着退火温度升高而增大。通过对归一化形状因子的函数拟合,建立了拟合方程D=a+be~(ε/c),揭示不同退火温度下Cu-19Ni合金宏观变形与微观组织的关系。(本文来源于《金属热处理》期刊2019年10期)

杨金娟,陈俊飞,支子,严翊[8](2019)在《肌腱力学生物学与运动性肌腱损伤病理机制研究进展》一文中研究指出肌腱是一种机械敏感组织,通过细胞通路和高度特化的细胞外基质之间复杂的相互作用,对不同大小、方向、频率和持续时间的机械负荷作出反应。力学生物学信号是肌腱发育、成熟、退行性变和损伤后修复的关键因素。异常负荷导致肌腱损伤,但其机制尚不清楚。了解肌腱发育、稳态和修复过程中涉及的力学生物学知识对于运动性肌腱损伤的病理机制研究、肌腱损伤的预防和治疗至关重要。本文归纳了肌腱的力学生物学研究进展,指出机械负荷与肌腱发育、稳态维持、损伤修复和退行性改变的关系,概述了肌腱细胞和肌腱干细胞对力学信号的反应,在此基础上,对运动性肌腱损伤的病理机制进行探讨,为肌腱损伤的治疗提供科学基础。(本文来源于《中国运动医学杂志》期刊2019年10期)

江帅,胡玉梅,肖晋,金晓清,罗文军[9](2019)在《6016铝合金冲压损伤演化和韧性断裂的细观力学表征》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预测铝合金板料在冲压过程中的损伤演化和韧性断裂,在Gurson-Tvergaard-Needleman (GTN)细观损伤模型中引入Hill'48各向异性屈服准则,借助有限元软件LS-DYNA编写了能考虑材料各向异性的用户自定义子程序VUMAT。采用沿不同轧制方向的准静态拉伸试验获取6016铝合金材料的力学参数,并对样件断口微观形貌进行分析。为了准确表征6016铝合金在冲压过程中的损伤演化和韧性断裂性能,基于传统有限元标定法,新增样件断裂方式及断后颈缩量作为评判标准,利用修正的有限元标定法确定了一组材料的GTN损伤参数。运用Hill'48-GTN模型对6016铝合金杯突冲压过程进行了数值仿真并分析了其损伤演化机理,通过与试验结果的对比,验证了Hill'48-GTN损伤模型及修正有限元标定法的可行性。(本文来源于《塑性工程学报》期刊2019年05期)

何浪[10](2019)在《火灾中混凝土力学及微观结构性能损伤规律》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研究火灾发展过程中高温对大理石混凝土综合性能的损伤效应,先对含大理石废料的混凝土试件进行20~800℃温度范围的煅烧试验,冷却后再对试样进行矿物成分、质量损失、抗压强度和微观结构等性能指标的测试。结果表明:在火灾环境中,水泥凝胶体C-S-H因高温而发生崩解作用,大理石骨料的CaCO3在600℃以上分解;当环境温度低于200℃时,大理石混凝土的表面形貌、抗压强度及质量损失等宏观特征无明显变化;当温度大于400℃时,试件的宏观性能指标开始下降,且在600~800℃温度范围内迅速衰减;随温度上升,毛细吸水率逐渐增加,波速逐渐减小,材料的结构损伤效应与力学性能衰变规律具有同步性。(本文来源于《消防科学与技术》期刊2019年10期)

力学损伤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为分析层状岩体各向异性损伤对材料力学参数劣化的影响,室内钻取8种层理倾角的岩样进行单轴压缩试验,基于岩石材料强度服从Weibull分布建立损伤变量的演化方程,分别得出损伤变量随累计应变、层理倾角及破坏模式的变化规律,并分析其各向异性的内在机理。研究结果表明,各向异性损伤主要反映不同倾角的岩石参数在加载过程中不同的劣化程度;损伤变量随累计应变增加逐渐增加,增速呈慢-快-慢趋势;不同倾角岩石的损伤变量的分布规律与岩体弹性模量、抗压强度对应关系较好,即缓倾角和陡倾角时,损伤较小;在发生沿层理面方向的滑移破坏时(倾角为53°左右),损伤变量最大且对层理倾角变化最敏感;损伤变量各向异性度随累计应变的增加呈增加趋势;损伤变量与破坏模式之间有良好的对应关系。研究成果可为工程实践提供理论指导。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力学损伤论文参考文献

[1].吴志峰,罗民.化学去细胞异体神经联合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修复损伤坐骨神经的生物力学评价[J].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20

[2].赵东雷,左双英,黄春,王嵩,杨冲.层状岩体各向异性损伤力学特征的试验研究[J].水电能源科学.2019

[3].唐保明,李钊伟,杨爱荣,王卓亚.内外侧半月板后根部损伤有限元力学研究[J].中国矫形外科杂志.2019

[4].吴丹,张丽梅,赵慧博,齐兵,路敏.斜齿轮啮合位置点蚀损伤的力学特性分析[J].食品与机械.2019

[5].赵齐,李二兵,王永超,濮仕坤,段建立.北山花岗岩热-力耦合力学特性及损伤本构模型研究[J].南京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9

[6].金珂宇,庞森,刁波,郑晓宁.疲劳荷载幅值对氯环境下疲劳损伤RC梁剩余力学性能的影响[J].混凝土.2019

[7].李磊,史志铭,魏亮鱼.退火温度对Cu-19Ni合金力学性能及细观损伤演变行为的影响[J].金属热处理.2019

[8].杨金娟,陈俊飞,支子,严翊.肌腱力学生物学与运动性肌腱损伤病理机制研究进展[J].中国运动医学杂志.2019

[9].江帅,胡玉梅,肖晋,金晓清,罗文军.6016铝合金冲压损伤演化和韧性断裂的细观力学表征[J].塑性工程学报.2019

[10].何浪.火灾中混凝土力学及微观结构性能损伤规律[J].消防科学与技术.2019

论文知识图

红砂岩试件实测纵波波形图(Vp=2649m...应力集中实验T1a四测点损伤变量变化在TGF-β1作用下,12%力学损伤超声波测试仪骨骼系统、软组织系统及整个胸部解剖...

标签:;  ;  ;  ;  ;  ;  ;  

力学损伤论文_吴志峰,罗民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