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作为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外交理念的创新发展,“亲、诚、惠、容”外交理念体现了“与邻为善、以邻为伴”周边外交方针的价值追求。这些理念既源自悠久的中国传统价值,又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对解决当前人类面临的治理赤字、信任赤字、和平赤字和发展赤子问题,增强中国文化“软实力”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和平发展 互惠互利 求同存异 亲诚惠容
一个国家秉承什么样的外交理念,就会采取什么样的外交政策,因为它集中体现了这个国家的世界观和价值观。考察一个国家未来的政策走向,一个很重要的方式就是分析其背后的理念。自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一直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并根据时代主题的变化,不断创新外交理念,积极回应不同时代各国人民的需要,为维护世界和平与发展作出重要贡献。
“亲、诚、惠、容”的时代价值
面对新世纪以来国际社会对中国崛起的担忧,中国政府从2005年开始多次发表《中国的和平发展》白皮书,一再重申将始终不渝地坚持走和平发展的道路,绝不搞侵略扩张,永不争霸、不称霸。一般而言,对中国崛起的担忧,除了世界霸权国家外,周边国家比其它国家相对更强烈一些。针对周边一些国家的担忧,中国政府在重申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与坚持和平发展道路的基础上,于2002年提出“与邻为善、以邻为伴”的周边外交指导方针。在此方针指导下,中国致力于与周边国家发展睦邻友好和务实合作关系。2013年10月24-25日,中国召开了首次周边外交工作座谈会。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座谈会上强调,“我国周边外交的基本方针,就是坚持与邻为善、以邻为伴,坚持睦邻、安邻、富邻,突出体现亲、诚、惠、容的理念”。作为中国周边外交新理念,“亲”就是要坚持睦邻友好,守望相助;讲平等、重感情;常见面,多走动;多做得人心、暖人心的事,使周边国家对我们更友善、更亲近、更认同、更支持,增强亲和力、感召力、影响力。“诚”就是要诚心诚意对待周边国家,争取更多朋友和伙伴。“惠”就是要本着互惠互利的原则同周边国家开展合作,编织更加紧密的共同利益网络,把双方利益融合提升到更高水平,让周边国家得益于我国发展,使我国也从周边国家共同发展中获得裨益和助力。“容”就是要倡导包容的思想,亚太之大容得下大家共同发展,所以要以更加开放的胸襟和更加积极的态度促进地区合作。
政策三:6月14日,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等五部门联合出台《“三区三州”等深度贫困地区旅游基础设施改造升级行动计划(2018-2020年)》(简称《计划》),就促进“三区三州”等深度贫困地区通过发展旅游脱贫致富进行了部署。
当前世界正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而中国所处的亚洲是二战结束以来全球发展最为活跃的地区,同时也是文化多样性最为显著的地区之一,其崛起对促进世界的良性发展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然而,由于历史和现实的原因,亚洲相关国家之间也存在复杂的矛盾,从而限制了各国之间的信任与合作,也制约了各国的共同发展。在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时代潮流下,中国作为本地区的一个新兴大国,如何率先垂范,深化地区合作、增进相互信任,对亚洲的崛起和世界的良性发展具有重要的时代意义。
与“远交近攻”的霸权扩张方式不同,中国不是把周边国家作为待征服或剥削的对象,而是作为平等的合作伙伴,希望通过互惠互利的合作实现共同发展和繁荣,通过相互尊重、友好交往不断增进互信和感情,在相互包容中交流互鉴。作为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外交理念的创新发展成果,“亲、诚、惠、容”外交理念体现了中国“与邻为善、以邻为伴”周边外交方针的价值追求,是新形势下中国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的集中体现,也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区域实践。
“亲、诚、惠、容”的现实逻辑
2014年3月28日,习近平主席在德国的演讲中指出,“一个民族最深沉的精神追求,一定要在其薪火相传的民族精神中来进行基因测序”。有着5000多年历史的中华文明,始终崇尚和平,对和平、和睦、和谐的追求已深深植根于中华民族的精神世界之中,深深融化在中国人民的血脉之中。在当年11月份的亚太经济合作组织领导人峰会期间,习近平主席对美国总统的谈话中再次强调,“要了解今天的中国、预测明天的中国,必须了解中国的过去,了解中国的文化”。中国坚定不移地走和平发展的道路,是基于中国历史文化传统的必然选择。
当前人类社会已进入21世纪,但冷战遗产和思维依然存在,并对中国的和平发展和地区合作产生越来越大的制约。迄今为止,亚洲是唯一一个没有建立起涵盖各国协调、相互合作机制的地区。作为当今世界唯一的超级大国,美国一直以亚洲领导者自居,对亚洲地区的自主合作保持高度警惕。面对中国日益明显的崛起趋势,美国在加强前沿军事部署的同时,积极利用周边国家与中国的分歧和对中国崛起的担忧不断强化和扩展其联盟体系,企图借此阻滞和制衡中国的崛起。
为了提高测控系统的稳定性,电源电压的串联级数越少越好,在器件选型时将器件的供电电压作为一个考虑因素。测控系统硬件电路中各器件的供电电压有-3.3 V、3.3 V和5 V 3种。因此可采用三级变换的方式来提供各器件的供电电压,即24 V到5 V、5 V到3.3 V以及3.3 V反转为-3.3 V[9]。
从时代潮流来看,世界要和平、国家要发展、人民要幸福,是不可阻挡的时代潮流。任何一个国家要发展,仅靠国内的资源和市场是不够的,只有充分利用世界的资源和市场才能实现尽可能快速的增长,而和平合作是获得世界资源和市场的最可靠方式。对中国周边一些国家而言,虽然适度的中美竞争可以使其获得“第三方机会”,但如果中美竞争激化乃至失控则可能导致其面临“第三方风险”。因此,和平合作才是周边所有国家长期福祉的根本保证,而一个开放、和平、友好、合作和繁荣的中国是推动周边各国发展的重要力量。事实上,随着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中国对包括周边各国在内的世界各国的发展发挥了越来越重要的推动作用,中国提出的“一带一路”合作倡议得到了越来越多国家的支持。如果说“一带一路”是共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实践平台,那秉承“亲、诚、惠、容”理念推进的周边外交则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地区实践,其目的就是打造周边命运共同体。
大国崛起始于周边、成于世界。当前中国外交面临的诸多挑战是中国崛起的必经阶段,也是对中国外交智慧的时代考验。正是基于此,中国非常重视周边外交,并将营造良好的周边环境作为外交战略布局的首要任务。在2013年的首次周边外交工作座谈会上,习近平主席进一步将做好周边外交工作提高到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战略高度,强调要按照“亲、诚、惠、容”的周边外交理念和“与邻为善、以邻为伴”的周边外交方针,加强同周边国家在各个领域、各个层次的友好交往和务实合作。从世界大国崛起的历史教训来看,中国如果不能经营好周边环境,就难以顺利走向世界舞台的中央。鉴于现代核武器的威慑,现代大国不大可能被打垮,但可能被拖垮。分化孤立对手、离岸制衡消耗对手,是大国战略竞争的重要方式。自美国宣布“重返亚太”之后,中国与周边部分国家的矛盾一度上升,并呈集中爆发之势,甚至出现“三海联动”的空前情势,再次证明了这一点;反过来讲,如果中国能够赢得周边国家的理解和支持,就拥有了打破大国遏制的必要条件。纵观冷战结束以来美国发动的战争,其对象大多是内部分裂、外部孤立的中小国家。面对中国这样一个新兴的核大国,在没有对美国构成现实威胁而又获得周边绝大多数国家支持的情况下,美国难以对中国实施有效的遏制。
“亲、诚、惠、容”的东方智慧
作为一个有着14个陆上邻国、8个海上邻国的国家,中国崛起面临着比其它大国更为复杂的地缘政治环境。由于历史遗留和现实等方面的原因,一些国家跟中国存在分歧和矛盾。一些国家虽然跟中国没有矛盾,但其自身的问题如果处理不好不可避免地也会波及中国,威胁中国的和平发展。此外,基于历史上一些大国崛起后走向对外扩张的记忆,周边一些国家对中国崛起也存在不同程度的担忧。所有这些分歧、矛盾或担忧都可能成为既有大国实施离岸制衡、阻滞中国崛起的重要条件。
政府的投资行为同样也需要规范,尤其是在做出决策的时候需要数据作为支撑。教育大数据是一个综合信息库,通过它可以对国家的各项教育投资进行评估,判断投资的有效性,以此来推动和促进教育事业的稳定发展。各地教育主管部门也可以依托数据库进行投资行为分析,合理分配教育投资,更好地利用每一笔资金,争取将每一笔拨款落实到最需要的地方。
如何营造良好的国家间关系?面对世界的多样性,中国一直秉承相互尊重、求同存异的原则,以实现各国和平共处、合作共赢为目标,这充分体现了东方智慧。中国传统上倡导的求同存异、和谐共处原则具有历久弥新的时代价值。习近平主席多次提到,早在2000多年前,中国古人就深刻地意识到,“物之不齐,物之情也”,“万物并育而不相害,道并行而不相悖”,“和实生物,同则不继”。针对西方的文明优越论和文化帝国主义,中国要尊重和维护世界文明的多样性,倡导不同文明之间互相尊重、平等对话,在竞争比较中取长补短,在求同存异中共同发展。
中国之所以重视周边外交,是因为中国人意识到:朋友可以选择,邻居难以更换。所以中国自古有“远亲不如近邻”“千金不换好邻”的说法。对于如何搞好邻里关系的问题,西方的传统是“好篱笆、好邻居”,讲究的是“信”,即通过规则约定相互之间的界限,各自按规则行事即可;而中国不仅讲“信”,还讲“睦”,即“讲信修睦”,强调的是心灵相通和情感相融。中国在过去数千年的时间里长期处于东亚的中心地位,但从未恃强凌弱欺压比自己落后的邻国,而是秉承“故远人不服,则修文德以来之”,“既来之,则安之”的信念,讲求心悦诚服,而不是武力压制。这与西方以文明代表自居、肆意侵略扩张有着根本的区别。
3.1.3 保证柴油机冷却及润滑效果。要定期处理冷却水腔中的污垢,保证柴油机滤清器的畅通运行,并且定期添加冷却液及润滑油。品质良好的冷却油及润滑液能够有效减小气缸套的磨损,延长柴油机的使用寿命。
利益是外交政策的出发点,国家交往离不开利益,但不能唯利是图,更不能见利忘义。中国传统上一贯重视以义为先、义利兼顾。习近平主席强调,在国际交往中要坚持正确义利观,做到义利兼顾,讲信义、重情义、扬正义、树道义。只有大家都好,自己才好。中国的这些主张不仅是基于国际道义,更是基于时代的发展趋势。随着全球化的发展,各国之间相互依赖日益加深,逐渐由排他性的竞争关系向包容性的共生关系转变,这就使平等合作、互利共赢成为实现各方利益的持久方式。为此,必须超越零和博弈、非此即彼的狭隘思维,以命运与共的胸怀处理相互关系,在利益共同体、安全共同体和责任共同体的基础上构建全人类命运共同体。事实上,中国在外交上争取和维护自身合法权益的同时,积极承担自身的国际责任,大力支持广大发展中国家的发展,并为其提供力所能及的援助,始终做世界和平的建设者、全球发展的贡献者、国际秩序的维护者。
当前世界发展正面临前所未有的历史性机遇,也面临更加复杂的挑战,治理赤字、信任赤字、和平赤字和发展赤字制约了人类的发展。作为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外交理念的创新发展成果,“亲、诚、惠、容”系列理念既源自于悠久的中国传统价值,又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对解决当前人类面临的“四大赤字”问题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而中国的身体力行和率先垂范,有助于使之成为国家地区间遵循和秉持的共同理念和行为准则。
【参考文献】
①《习近平在周边外交工作座谈会上发表重要讲话强调:为我国发展争取良好周边环境》,《人民日报》,2013年10月26日。
【中图分类号】D80
【文献标识码】A
(作者为武汉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教授)
责编/张忠华 美编/李祥峰
标签:中国论文; 外交论文; 国家论文; 理念论文; 赤字论文; 政治论文; 法律论文; 国际关系论文; 国际关系理论论文; 《人民论坛》2019年第30期论文; 武汉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