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铝团簇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铝团簇,分子动力学,ReaxFF,氧化
铝团簇论文文献综述
杨镇,何远航[1](2016)在《纳米铝团簇初始氧化过程分子动力学模拟》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研究铝团簇在不同氧化剂中氧化特性及机理,采用ReaxFF反应力场分别对Al-O2和Al-H2O系统的初始氧化过程进行了模拟.在Al-O2系统中,环境温度决定初始氧化过程铝团簇周围是否出现单独Al原子,且存在一个温度阈值,当低于温度阈值时不会出现单独Al原子.在Al-H2O系统中,研究了初始水分子数和温度对初始氧化过程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水分子对铝团簇表面吸附的水分子离解过程具有促进作用.分析了直径为2nm铝团簇与水发生反应的机理,并与Aln(n=3~20)团簇与水分子反应机理进行了比较,发现纳米铝团簇与水分子反应机理在不同初始水分子数和温度下存在明显差异.(本文来源于《北京理工大学学报》期刊2016年08期)
安晓瑜[2](2016)在《铝团簇掺杂金催化CO氧化和金属钨羰基化合物对水煤气变换反应的密度泛函理论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近年来随着工业的快速发展,有毒气体CO的排放量也呈现出迅速递增的趋势。经济的发展必然带来环境的污染与破坏,但是从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出发,我们必须遵循经济发展和环境污染的治理同步进行。这就要求我们在追求经济发展的过程中,一是要有效的治理有毒有污染的气体,二是要追求发展新的绿色能源,这也是本论文体现的两个重要观点。目前纳米粒子催化剂由于具有独特的催化活性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而在选择催化剂时我们既希望它有高的催化活性,又希望它的性价比高。从这个思路出发我们选择了价钱便宜的铝来掺杂少量的金作为催化CO氧化的催化剂。这是因为,Al由于其许多化学和物理性质比如像导电性,超导性和磁性,在化学反应和纳米设备上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尤其是Al合金团簇在应用材料科学和物理化学的传统领域方面越来越受到关注。因此在过去的几年里,Al纳米团簇掺杂金属或者非金属原子已经受到了很大的关注,而金纳米团簇在CO催化氧化CO_2上有区别于纯金的独特的催化活性,因此受到了广泛的关注。所以本论文在Gaussian09软件包下,采用密度泛函理论-DFT中的PBE的方法,对Au原子采用LANL2DZ的赝势基组,对Al、C、H、O原子采用6-31g(d,p)的基组,系统的研究了Al团簇掺杂Au原子即Al_nAu(n=1-12)催化氧化CO的LH反应机理。我们的研究结果发现Al11Au表现出了高的催化活性,决速步的能垒只有0.36 eV。氢能由于具有质量轻,易储存,燃烧产生的能量大,燃烧后的产物无污的优点而成为目前最受欢迎的绿色能源。而水煤气转换反应就是要除去氢气生产过程中的CO,进一步提高氢气的浓度。目前已经有大量关于水煤气转换反应的报道,而金属羰基化合物在水煤气转换反应中展示出了高的催化活性,但是金属羰基化合物在水煤气转换反应的研究仅限于铁族元素,有必要探索其他族元素的金属羰基化合物。本文采取密度泛函理论中的B3LYP的方法,对W原子采用LANL2DZ的赝势基组,对H原子,O原子和C原子采用6-31++g(d,p)基组。研究了W(CO)_6和W_2(CO)_(10)催化水煤气转换反应的机理。研究结果表明,二元的W_2(CO)_(10)在催化水煤气转换中有高的TOF值(3.62×10~(-12),气相;8.74×10~(-15),液相)表现出了高的催化活性,双核机理也是最好的反应机理。(本文来源于《山西师范大学》期刊2016-04-10)
杨慧慧,李文杰,陈宏善[3](2013)在《碳掺杂铝团簇Al_nC(n=6、7)的电子结构与稳定性》一文中研究指出利用从头计算方法优化了Al6C和Al7C的稳定结构,分析了掺入C原子对铝团簇的稳定性及电子结构的影响.计算表明Al6C存在多个能量相近的异构体.在铝团簇中掺入碳原子后C─Al之间形成很强的键,碳原子处在团簇中间并使团簇的稳定性有很大的增加.电子结构的分析表明铝团簇中掺入碳后C的2p和Al的3s轨道形成很好的重迭,并且Al的3p电子转移到C原子使C的2p轨道完全占据.无论是纯的或掺碳的铝团簇,最高的占据轨道均由Al的3p轨道组成,能级位置变化不大.(本文来源于《原子与分子物理学报》期刊2013年04期)
张炜,陈文周,张小东,姜振益[4](2013)在《硼化铝团簇Al-B_n(n=2~9)的密度泛函理论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基于密度泛函理论(Density Functional Theory,DFT),对中性硼化铝团簇AlBn(n=2~9)的几何结构、稳定性以及红外振动光谱进行了理论研究,讨论了他们的不同点及AlB4、AlB5、AlB6和AlB7的基态构型和相对稳定性.对于中性AlBn(n=2~9)基态构型,对比讨论了其失去[AlBn+(n=2~9)]和得到[AlBn-(n=2~9)]一个电子后化学键强度的变化、掺入铝原子的影响以及团簇几何结构的演化.计算结果表明:虽然掺入Al之后,团簇的稳定性差异变小,但是硼团簇和硼化铝团簇都趋向于形成平面、准平面结构以获得更大的稳定性;硼团簇的构型对硼化铝团簇的结构和稳定性起着决定性的作用;AlB3、AlB5和AlB8更稳定;红外光谱的振动模式倾向于B原子和对称性优先的趋势.(本文来源于《光子学报》期刊2013年06期)
李文杰[5](2013)在《铝团簇阴离子吸附与解离H_2的理论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对未来能源资源的不断关注,全球的二氧化碳生产量以及全球气候变暖的影响,促使社会寻找一种可以代替化石燃料的能源,并去改善清洁能源的技术。氢能源作为最理想的能源载体具有许多优点:如清洁、高效、安全、可循环利用,而且可以避免对环境的不利影响。对于没有自然资源的国家可以减少对进口石油的依赖。氢气被誉为21世纪的绿色能源,在未来新能源的研究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现今实现氢能源大规模使用的最大难点在于氢能的储存。因此,寻找一种理想的储氢材料已成为研究的热点。目前还没有一种材料能同时满足高的储存密度和良好的热力学及储放动力学性能。通过研究H_2分子与材料的相互作用及解离的机制对于寻找高性能的储氢材料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利用高精度从头计算方法对H_2分子在Al_7~-和Al_8~-阴离子团簇上的吸附及解离过程进行研究。首先对设计的各种Al_7~-和Al_8~-阴离子团簇的结构进行完全优化,选择能量最低的结构作为吸附体,对H_2在其表面的不同吸附方式进行非限制完全优化,并详细考察了H_2分子在Al_7~-表面的解离过程;最后分析了各结构的态密度,并与实验得到的光电子能谱进行比较。结果表明H_2分子在Al_7~-和Al_8~-上为弱的物理吸附,吸附能分别为0.02eV和0.01eV。利用不同方法确认Al_7~-解离吸附的结构是惟一的,解离过程的能垒约为0.75eV。对各团簇及解离吸附结构的态密度与实验得到的光电子能谱的比较表明二者能够很好地符合,确定实验中观测到了H_2分子在Al_7~-上的解离吸附。(本文来源于《西北师范大学》期刊2013-05-01)
马志伟[6](2013)在《铝团簇掺3d杂质原子和锯齿型氮团簇掺碳杂质原子的物理特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阿姆斯特丹密度泛函(Amsterdam Density Functional,简称ADF)方法是国际公认的一种高效的计算方法,它基于密度泛函理论的第一性原理分析,采用线性标度和并行技术,非常适合团簇领域的计算及研究。本文通过ADF软件,分别对纯铝Aln(n=2-12)掺3d过渡金属杂质后的混合团簇及非金属C11-nNn(n=4-11)团簇进行了系统的研究。首先,我们详细地研究了MAln (M=Cr,Mn, Fe, Co, Ni; n=2-12团簇中3d过渡金属杂质对原有纯铝团簇结构、稳定性以及磁性的影响,得到了一些新的结果,具体体现在:(1)杂质原子(Cr,Mn,Fe, Co, Ni)的掺入使团簇结构发生不同程度的畸变;同时,具有相同原子数的异构体的能量排序也发生了改变。对于Aln+1和MAln(M=Cr, Mn, Fe, Co, Ni; n=2-12)团簇,当n<5时,纯铝团簇为平面结构,但掺杂后,只有MAl2是平面的,其余掺杂团簇都是叁维结构。(2)研究表明7个原子的纯铝团簇的稳定性较好。掺杂后,含有6或7个A1原子的混合CrAl6, MnAl6和CoAl7, NiAl7团簇也表现出较高的稳定性。另外,个别团簇具有很高的稳定性,如FeAl4团簇,这与它们的闭电子壳层结构有关。(3)3d过渡金属原子的掺入改变了原有团簇的磁矩。对于CrAln和MnAln(n=2-12)团簇,除CrAl5具有1μ。的正常磁矩外,其余团簇均具有2μB~5μB的异常磁矩,表现出较强的磁性。在FeAln和CoAln (n=2-12)团簇中,一半数目的团簇具有2μB~4μB的异常磁矩,显现出磁性。对于NiAln (n=2-12)团簇,只有NiAl4、NiAl6和NiAl12叁个团簇具有相同的2μB的磁矩,其余团簇我们没有发现异常磁矩。分析表明这些团簇异常磁矩的产生归因于3d原子掺杂的影响以及强烈的sp-d轨道杂化作用。其次,我们计算了CuAln和ZnAln (n=2-12)中性团簇和离子团簇的结合能,研究了非磁性杂质Cu、Zn的掺入对纯铝团簇基态结构以及磁性的影响。研究表明:(1)所有掺杂团簇的中性基态结构都可以通过替换的方式得到,但掺杂会发生结构畸变,导致对称性下降。但我们也发现了一个例外,CuAl12中性团簇具有Ih对称性,反而比我们计算的A113的D3d对称性要高。(2) CuAl3和ZnAl2团簇具有2μB的磁矩,CuAl12和ZnAl3团簇具有3μB的磁矩,这四个团簇均是磁性团簇,说明非磁性杂质原子掺入到非磁性团簇中也可能使团簇表现出磁性。最后,我们对非金属C.N.(m,n=1-10,4≤m+n≤11)团簇的电子结构、成键特性以及团簇的稳定性进行了详细的研究。发现纯氮团簇均为锯齿型的线状结构,C原子的掺入使原有位置的锯齿结构被拉直,这一现象是由于N-N间形成两个σ键和一个π键,而C与相邻原子均形成π键导致的。此外,CmN。团簇的稳定性取决于团簇中N原子的个数,且表现出奇偶特性,无论掺杂团簇以何种比例混合,含有4个N原子的奇数个原子的团簇或含有2个N原子的偶数个原子的团簇均具有较好的稳定性。(本文来源于《杭州师范大学》期刊2013-03-01)
聂小琴,徐文国,郭文霞,杨桔材[7](2012)在《钠、铝团簇的电子亲合能、结构与原子数的关系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根据静电球形液滴模型理论,结合钠、铝团簇不含3d轨道的特性,推导适合非3d轨道的团簇的电子亲合能与原子数之间符合的普遍规律EA(R)≈W∞+ae2/R,从而更方便的预测大尺寸团簇的性质参数。同时,根据晶体最密堆积原理分析了大尺寸Nan的表面结构,小尺寸Aln最稳定结构及Nan(n=20,34,40,…)、Aln(n=13和37)的明显幻数模型结构。(本文来源于《内蒙古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12年02期)
郑晓珍[8](2012)在《过渡金属修饰的氧化铝和氮化铝团簇结构稳定性和吸附性质的密度泛函理论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纳米结构的氧化铝可用于吸附剂、涂料、软性磨料和催化剂或催化剂载体等很多领域。过渡金属原子修饰的氧化铝和氮化铝团簇有更广泛的应用。过渡金属原子修饰的氧化铝团簇可用于半导体器件、气敏性器件、石油工业中甲烷的重整催化剂和石油原料的加氢脱硫催化剂。除此之外,氮化铝团簇可以作气敏元件,尤其是用作储氢材料。过渡金属原子修饰的氮化铝团簇储氢能力增强。在本文中,采用密度泛函理论对过渡金属原子修饰的氧化铝和氮化铝团簇及吸附体系的结构和性质进行研究。归纳起来,主要结论如下所示:1利用密度泛函理论研究纯的(Al203)n(n=9,10,12,15)团簇和Ni掺杂的(Al2O3)9-10团簇的几何结构和稳定性。我们主要关注了四种不同的Ni掺杂的(Al203)9团簇和一种Ni掺杂的(Al203)10团簇的结构和电子性质。与纯的氧化铝团簇的HOMO-LUMO能隙相比,Ni掺杂的(Al203)9-10团簇具有更窄的能隙。从Ni掺杂的(Al203)10团簇的振动频率图看出,在1030cm-1附近的特征振动峰是反对称的Al-O-Al键伸缩振动;另一个在826cm-1附近的特征振动峰是Ni-O键的振动。2我们用密度泛函理论研究了噻吩吸附在MAl20O30(M=Co, Ni和Mo)团簇的几何结构、成键特征、电子结构和振动频率。在MAl20030(M=Co,Ni和Mo)团簇中的过渡金属原子提升了催化剂的活性,这也可以从所有噻吩吸附模型的S-C键的拉伸得到证明。不同吸附模型的电荷转移和分子轨道图的分析解释了在η2和η5成键模型中存在π-反馈作用。化学硬度和HOMO-LUMO能隙随着吸附能的增加而增大。此外,η5成键模型的对称的碳碳双键振动峰向低波数平移。3采用密度泛函理论研究了纯的和Ni修饰的Al12N12团簇作为储氢材料的可行性。在纯的Al12N12团簇中的每个Al原子可以吸附一个氢分子且平均吸附能为-0.17eV。此外,结果表明,氢储存在Al12N12团簇中并保持其分子形式。在Ni原子修饰的Al12N12团簇中,Ni原子最稳定的吸附位置为两个六元环共用的Al-N键上方的桥位。在NiAl12N12团簇中Ni原子最多吸附叁个氢分子。计算结果表明高达二十个氢分子储存在NiAl12N12团簇中和团簇表面。随着储氢能力增加到6.5wt%(重量百分数),在温度为25K时吉布斯自由能为正的。这说明NiAl12N12团簇不能作为高效的储氢材料。(本文来源于《北京化工大学》期刊2012-05-31)
李永[9](2011)在《掺杂铝团簇吸附碳氮原子性质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团簇作为一门新兴的交叉学科近年来引起人们的广泛关注,特别是它奇异的光、电、磁、力学、化学等性质吸引越来越多的研究者参与对其的研究。对团簇的不断研究对于帮助我们深入理解物质从微观到宏观的变化规律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意义。团簇的表面体积比比较大,因此团簇的性质与其相应的块体材料的性质相差很大。人们通常把团簇当成是介于微观原子、分子与宏观固体物质之间的新层次的物质结构,也可以说,代表了凝聚态相的一个初始状态。人们研究团簇的其中一个目的就是试图找到能够组装符合人们期望的纳米结构模块,因此问题的关键就是寻找到物理化学性质稳定同时之间相互作用很弱的纳米模块。一般情况下能够作为这样模块的团簇都是具有幻数结构的团簇。Al13团簇是幻数团簇,当其吸附小分子时会导致本身的结构与性质发生变化,对其的研究能够帮助我们更好的了解团簇的性质及其表面的吸附性质。利用基于第一性原理的密度泛函理论(DFT)对X@Al12(X=Al-,C,Si,P+)等幻数团簇吸附氮原子和碳原子性质进行子研究。分析了氮原子和碳原子在X@A112表面的吸附位置,还分析了Al-N和Al-C键长,最高占据分子轨道与最低位占据分子轨道的能隙,吸附的结合能和电荷转移等性质。结果表明氮原子和碳原子都倾向于空位吸附。尽管X@Al12(X=Al-,C,Si,P+)性质都很稳定,但很大的结合能表明氮原子和碳原子都能稳定地束缚在这些团簇表面。但是由于中性的Al13团簇不具有满壳层的电子结构,它对N和C的吸附性质明显不同于具有满壳层电子结构的X@Al12(X=Al-,C,Si,P+)团簇。NO和CO是空气污染物中的重要成分,对吸附N和C原子的研究有助于了解这些稳定团簇对NO和CO吸附催化性质,从而为发现具有特殊性质的纳米模块提供参考。因此在本文中我们对这些原子团簇吸附N原子和C原子的性质进行理论分析和研究。结果表明掺杂可以有效的调节团簇的性质,从而获得我们期望的性质。(本文来源于《安徽大学》期刊2011-05-01)
任晓君[10](2010)在《铝团簇掺杂特性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采用阿姆斯特丹密度泛函(ADF)方法,系统研究了在Aln+1(n=1-9)基态结构上掺Zn、Ni和Cu叁种过渡金属原子后所得的掺杂小铝团簇的结构稳定性,并对掺杂团簇的物理特性进行了全面的研究。ADF方法是基于第一性原理下的密度泛函理论,是目前国际上公认的先进理论计算方法,是广泛地应用于材料科学领域,除了通常的交换-关联泛函外,它还提供了很多前沿的XC能量泛函和势能,如rneta-GGA,杂化交换-关联能函数以及SAOP和GRAC渐进XC势。它采用了线性标度和并行技术,能处理数百上千个原子体系(一般对含轻元素的有机化合物),计算非常高效。首先,我们用第一性原理密度泛函理论对掺杂了锌原子的Aln+1(n=1-9)团簇的结构、稳定性和磁性进行了研究。计算结果显示AlnZn(n=1-9)团簇的基态结构可由在Aln+1(n=1-9)的基态结构中替换一个Zn原子优化所得。由于原子半径和键合特性的不同,掺杂原子的加入导致了掺杂铝团簇结构的局域畸变。Al3Zn和Al7Zn团簇表现出了很好的稳定性。最高占据分子轨道(HOMO)和最低未占据轨道(LUMO)间的能隙Eg值,随着团簇原子数的增加,呈周期性振荡趋势。同时我们还研究了掺杂团簇的磁性,发现Al4Zn、Al6Zn和Al8Zn团簇具有偶数个电子,团簇总磁矩为0.0μB,结构不具有磁性,而AlZn、Al5Zn、Al7Zn和Al9Zn由于具有一个未配对电子,团簇总磁矩为1.0μB。另外我们意外发现Al2Zn和Al3Zn团簇分别具有2.0和3.0μB的磁矩,而磁矩的产生主要源于掺杂锌原子的影响以及sp-d轨道的杂化。其次,我们研究了AlnNi(n=1-9)团簇。发现与相邻团簇相比,AlNi、Al2Ni和Al7Ni团簇表现出了很好的稳定性。与相应的纯Aln+1(n=1-9)团簇相比,掺杂原子Ni导致了团簇结构的局域畸变,随着团簇尺寸的不断增大,畸变程度逐渐降低,但是掺杂也在一定程度上破坏了原有结构的对称性。同时,我们也研究了AlnNi(n=1-9)团簇的磁性。在Al原子3p轨道和Ni原子3d轨道电子共同作用下,Al4Ni团簇中3p轨道上的两个电子自旋平行向上,类似地Al6Ni团簇中有两个电子自旋方向相同,这两个电子的自旋是不配对的,导致两个团簇均具有2.0的磁矩,而其它团簇则均不具有磁矩。另外,我们还对AlnCu(n=1-9)掺杂团簇进行了几何结构优化,获得了团簇的基态结构,计算发现与相邻团簇相比,AlCu和Al7Cu团簇表现出了很好的稳定性,但与相应的纯Aln+1(n=1-9)团簇相比,团簇的结构对称性被破坏,导致团簇具有较大的电偶极矩。同时,我们也研究了AlnCu(n=1-9)团簇的磁性。计算发现,Cu原子替代了纯铝团簇中的一个Al原子以后,团簇中均有一部分电荷从Al原子转移到了Cu原子上,对于AlCu、Al3Cu、Al5Cu、Al7Cu和Al9Cu团簇,其总电子数均为偶数,在团簇的分子轨道中所有的电子都是自旋配对的,所以团簇的总磁矩为0.0μB;而Al2Cu、Al4Cu、Al6Cu和Al8Cu团簇,总电子数为奇数,由Al原子提供的一个3p分子轨道的电子,自旋是不配对的,从而具有1.0μB的总磁矩。因此尽管在团簇内部有电荷的转移以及磁矩的变化,但是团簇整体上的磁矩没有发生变化,掺杂后团簇依然是不具有磁性的。(本文来源于《杭州师范大学》期刊2010-05-01)
铝团簇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近年来随着工业的快速发展,有毒气体CO的排放量也呈现出迅速递增的趋势。经济的发展必然带来环境的污染与破坏,但是从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出发,我们必须遵循经济发展和环境污染的治理同步进行。这就要求我们在追求经济发展的过程中,一是要有效的治理有毒有污染的气体,二是要追求发展新的绿色能源,这也是本论文体现的两个重要观点。目前纳米粒子催化剂由于具有独特的催化活性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而在选择催化剂时我们既希望它有高的催化活性,又希望它的性价比高。从这个思路出发我们选择了价钱便宜的铝来掺杂少量的金作为催化CO氧化的催化剂。这是因为,Al由于其许多化学和物理性质比如像导电性,超导性和磁性,在化学反应和纳米设备上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尤其是Al合金团簇在应用材料科学和物理化学的传统领域方面越来越受到关注。因此在过去的几年里,Al纳米团簇掺杂金属或者非金属原子已经受到了很大的关注,而金纳米团簇在CO催化氧化CO_2上有区别于纯金的独特的催化活性,因此受到了广泛的关注。所以本论文在Gaussian09软件包下,采用密度泛函理论-DFT中的PBE的方法,对Au原子采用LANL2DZ的赝势基组,对Al、C、H、O原子采用6-31g(d,p)的基组,系统的研究了Al团簇掺杂Au原子即Al_nAu(n=1-12)催化氧化CO的LH反应机理。我们的研究结果发现Al11Au表现出了高的催化活性,决速步的能垒只有0.36 eV。氢能由于具有质量轻,易储存,燃烧产生的能量大,燃烧后的产物无污的优点而成为目前最受欢迎的绿色能源。而水煤气转换反应就是要除去氢气生产过程中的CO,进一步提高氢气的浓度。目前已经有大量关于水煤气转换反应的报道,而金属羰基化合物在水煤气转换反应中展示出了高的催化活性,但是金属羰基化合物在水煤气转换反应的研究仅限于铁族元素,有必要探索其他族元素的金属羰基化合物。本文采取密度泛函理论中的B3LYP的方法,对W原子采用LANL2DZ的赝势基组,对H原子,O原子和C原子采用6-31++g(d,p)基组。研究了W(CO)_6和W_2(CO)_(10)催化水煤气转换反应的机理。研究结果表明,二元的W_2(CO)_(10)在催化水煤气转换中有高的TOF值(3.62×10~(-12),气相;8.74×10~(-15),液相)表现出了高的催化活性,双核机理也是最好的反应机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铝团簇论文参考文献
[1].杨镇,何远航.纳米铝团簇初始氧化过程分子动力学模拟[J].北京理工大学学报.2016
[2].安晓瑜.铝团簇掺杂金催化CO氧化和金属钨羰基化合物对水煤气变换反应的密度泛函理论研究[D].山西师范大学.2016
[3].杨慧慧,李文杰,陈宏善.碳掺杂铝团簇Al_nC(n=6、7)的电子结构与稳定性[J].原子与分子物理学报.2013
[4].张炜,陈文周,张小东,姜振益.硼化铝团簇Al-B_n(n=2~9)的密度泛函理论研究[J].光子学报.2013
[5].李文杰.铝团簇阴离子吸附与解离H_2的理论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13
[6].马志伟.铝团簇掺3d杂质原子和锯齿型氮团簇掺碳杂质原子的物理特性研究[D].杭州师范大学.2013
[7].聂小琴,徐文国,郭文霞,杨桔材.钠、铝团簇的电子亲合能、结构与原子数的关系研究[J].内蒙古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2
[8].郑晓珍.过渡金属修饰的氧化铝和氮化铝团簇结构稳定性和吸附性质的密度泛函理论研究[D].北京化工大学.2012
[9].李永.掺杂铝团簇吸附碳氮原子性质的研究[D].安徽大学.2011
[10].任晓君.铝团簇掺杂特性的研究[D].杭州师范大学.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