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玉成(临洮县第四中学,甘肃定西730516)
学校的工作,主要是对学生的工作,以学生为主体,一方面是使学生获得知识的教学工作,另一方面是培养学生品德的班主任工作。这两方面互相渗透、互相依存、相辅相成,一个学校学风的好与坏,质量的高与低,最根本的是由班主任工作的好与坏决定的。班主任是一个班级的直接组织者,领导者和教育者,他不但承担教学任务,而且更重要的承担构造学生灵魂,塑造未来形象的任务。班主任的文化素质道德修养及工作能力,都直接影响到学生,影响到学生自我概念的形成和发展,影响到学生潜在能力的发挥和人生的成败。
一个学生将来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有什么样的道德行为,有什么样的文化素质,在未来的社会中扮演一个什么样角色,都是与班主任的工作和各种素质有直接的关系。因而班主任的工作是一项伟大的神圣的建造工程,也是一项十分重大而又十分艰苦的人文研究工程,为了能够顺利完成党和人民交给我们的这一项工程,就必须使我们每一位班主任,既具有较高的文化知识素养,丰富的心理学和教育学的理论,高尚的道德品质,又具有“宰相肚里能撑船”的广阔胸怀,还必须具有像古罗马教育家昆体良所说的“要以父母般的感情对待学生”。结合近年我在班主任工作中的探索和实践,下面我对如何当好班主任,如何转变后进生的工作,谈几点体会和认识。
一、培养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自我完善意识
在目前的教育中,往往是教师的现身说法和言传自教教育和培养学生,促使他们感受和被动接受这种教育和培养,提高各方面的素质,完成教育教学任务。但这种教育和教学的结果和教育目的所要求的出现反差,学生的现实和学校、教师要求达到的目标相违背。要彻底改变这种现实,实现教育目的提出的教育教学任务,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就需要在教师,特别是班主任的现身说法,和言传身教的条件下,培养学生主观能动作用和自我完善意识。战国时的思想家荀况就十分重视人的主观能动作用对人的重要影响。他说:“习俗移志、安久移质,”就是说人的主观努力,能改变人的本性。一个班级五六十个学生,一部分学生在学习上,在道德行为上与教育要求有很大的差距,这些差距与社会道德和教育目的相违背,如果迫使学生被动接受教育和培养,这个差距就会拉得更大,甚至使这部分学生走向反面。如果对这部分学生的主观能动作用和自我完善意识培养形成,他们就会主动积极的接受教育和培养,并在接受教育和培养的过程中,不断的认识自己的作用和未来社会中的形象价值,及文化知识对于这种价值所起到的作用,使他们从消极被动转化为主动积极,笔者所带的班级班额大,学生的情况比较复杂,一般插班的学生,有些是别人管不住的,有些是受到各种处分的,还有家长无可耐何的,这些学生本身就是由于被动消极接受教育的产物。对于他们主观能动性和自我完善意识的培养,是转变他们思想,让他们健康成长起来的十分重要的一步。我通过每一周的班会和个别谈话,不厌其烦的讲解,“一点微不足道的小误点,给人一生所造成的无法弥补的遗恨,一个小小的奋斗就成就了一个人一生的辉煌”的人生道理。并通过班会小组会、个别座谈等各种形式,让他们做纪律道德各方面的自我检查,自我认识,并对自己哪些对的,哪些是错的,对在哪里,错在哪里,作出准确的公平的评价。然后通过评价来认识自己,认识过去,认识现在,认识将来,在能够认识自己的基础上,自我调整以往的不良行为,提高自己,逐渐的完善自己。
笔者所带的每一个班级都通过学生的复杂性和他们表面反映出来的不同观象,研究他们不同心理,针对不同学生,采取不同的手段和方式,培养他们的主观能动性和自我完善意识,彻底转变这些学生的思想,使他们在教师的客观教育和自身的主观努力相互作用下,健康成长起来。
二、对待不同程度的学生要公正、公平
这里的不同程度,从狭义的角度指的是两类学生。一类是在教师和班主任心目中的好学生;一类是有问题的不随人愿的,与好学生相对而言的“差学生”。
“好学生”和“差学生”这两个概念都是教师在教育学生的过程中,对学生的主观认识而提出来的,它往往缺少一定的客观性,正因为缺少客观性,所以在对待两种不同的学生态度上出现偏差,对好学生,笑脸相迎。无限度的褒扬,对差学生冷眼相看,一味指责,这也不好,那也不对,结果这一部分学生心理上受到严重打击。由于这种打击他们在心理上产生对学校、教师、甚至家庭的抵触情绪和消极情绪,他们以厌学,逃学旷课,拉帮结派,结群斗殴,抽烟闹事等种种方式宣泄这些情绪,并在这过程中,自然的形成一股力量,这股力量给家庭学校社会造成极大的危害。这股力量产生的原因,究其根源,不是学生本身造成的,而是教育者在教育上的错误做法和衡量学生的错误标准的必然结果。正因如此,在对待学生态度上的不公正、不公平,导致了班主任工作的失败,教育工作的失败。因此,我在多年的班主任工作中,不论对学习好的学生还是学习差的学生,不论是对思想先进的学生,还是思想落后的学生,同样热爱关心和爱护他们。对落后的学生严格管理,严格要求,对好学生更加严格要求,好学生中出现的问题照样批评指正,不迁就。对差学生有一点小小的进步就表扬鼓励。这些学生在学习和成长过程中,都深深感受到了一种被关爱舒适感,他们虽然在文化成绩上有所差距,但在思想表现方面没有你差我好的区别,都有一个同样的感觉,“你先进,我也先进”。
三、对不同程度的差学生,多鼓励,少批评
对于好学生和差学生,我们不应该用停止的不加分析的眼光对待,好学生让人喜爱,但他们也有许多不足的地方,对好学生应该在肯定他们优点和成绩的前提下,帮助他们找出自己的不足,引导帮助他们认识这些不足给自己的思想行为和学习造成的危害,以便他们在思想上得到更大的进步,在学习上取得更好的成绩。差学生虽然有许多不足之处和不尽情意的地方,但他们还有许多闪光的地方。其实这一类学生虽然有许多坏毛病,并沾染了一些不良习气,但他们也十分希望能够得到教师的关心和赞美,他们在学习和各种活动中处处表现出这一要求和愿望,只要我们经常深入到学生中间,细心观察就可以发现他们所表现出来的各种表面现象已经反映出他们的这种心理。赞美能够激发一股自信与冲劲而引发出潜力,所以我在多年的班主任工作中始终如一的和学生在一起,分析和研究他们,发现他们自身在学习中的潜在能力,和各种活动中展示出来的一般学生无法表现的才能,鼓励他们发扬光大这些闪光点,挖掘他们的内在的潜在能力。以闪光点促使改变自己以往的过错,用鼓励代替批评,这样使以往不求上进的学生就产生了一种积极向上的心态,能够自觉的创造一种和谐的气氛,团结友爱,遵守纪律,助人为乐,热爱学习。
四、对差生献出一切爱心
高尔基曾经说过:“谁爱孩子,孩子就爱谁。”就教育者而言,谁爱学生,学生就尊敬谁。爱是通往教育教学成功的桥梁,是一个班主任能够转变学生思想的基础,爱也是在教育过程中不可缺少的一项教育原则。这一原则决定了班主任工作的态度,能力和各种素质,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从我手里经过的学生成千上万,奇怪的是,留给我印象最深的并不是无可挑剔的模范生,而是别具特点的,与众不同的孩子。”教育的这种反差效应告诉我们,对“差生”这样一个与众不同的特殊的群体,我们要正确的认识,研究,用发展的眼光分析他们,要多出于对好学生几倍的关爱,只要我们寻找到他们的闪光点,挖掘他们的各种潜在能力,他们会在我们爱心的感触下,逐渐地发生变化,同时在变化的过程中,逐渐养成自我控制,自我教育,自我评价的习惯,在逐渐养成这些习惯的同时,明确自身的价值,不断的改正错误,在学习上自然的发挥出潜在的能力,在做人上焕发出新的光彩。笔者所带的班级中落后学生,思想转变,学习上进速度快的原因正是如此。多年来,在班主任工作中遇到过好些别人认为“不可救药”的学生和“朽木不可雕”的学生,这些学生性格独僻、内向,他们和本班学生不来往,一般来往的是高年级的还有社会上的人。对这些同学,我如何爱护、尊重、关心自己的儿女,就如何爱护尊重关心他们。同时在班级的具体工作中,细心观察他们的一言一行,当有了转变的趋向,我主动积极的和他们亲切谈心,谈过去,谈现在,谈未来,讲做人的价值谈人生,指出他们的毛病,对未来的危害,经过多次谈心,热情的帮助,改变了他们的面貌,由一个差学生成为班级的好学生。
总之,只要我们全身心的投入到班主任这个工作中,热爱、关心、呵护每一个后进生,没有不能改变的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