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新中国的第一块界碑——中缅1 号界碑,被称为“共和国1号碑”。
1960 年,在中缅双方人员的见证下被立起来后,“1 号界碑”就像无言的卫士一样,历经风雨依然挺立在尖高山的山峰上,守护着祖国的边界。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以及对不动产测绘要求的提升,给不动产测绘技术也提出了新的要求。GPS技术作为新兴技术测绘手段,在不动产测绘工作中应用十分广泛,它可以实现对目标区域的精准定位,一方面提高了不动产测绘结果的准确性,另一方面也有效提高了测绘的整体效率,缩短了测绘工作的周期。同时,GPS技术在进行定位测量中,还可以根据目标区域的实际情况开展测量分析,确保测得的数据结果具有更高的可靠性。另外,不同于其他测绘技术,GPS技术在实际的应用过程中不会受到气候等外部因素的影响,可以实现全天候的测量,给不动产测绘工作的开展提供了巨大的便利。
排管施工至某处开挖出埋深100 cm处存在交叉的厂内DN 200压力水管,与污水管道标高一致,按照规范要求,只能采取压力水避让措施。首先沿压力水方向开槽200 cm宽度,临时停水,并在据污水管道中心线两侧100 cm处将压力水管截断,采取4个45°弯头方式将压力水管提高至污水管道上方50 cm位置,考虑到该压力水管道材质为铸铁管,为避免水质污染,在该段污水管道外套DN 400钢管,两端通过聚氨酯泡沫填充剂密封填实,同时基坑回填上方放置钢丝网增加抗压强度[3]。
几十年来,一代代的界务员们接力巡边护碑,默默奉献在边疆的崇山峻岭中,像山间的野百合,默默开放,悄然芬芳。
“共和国1 号碑”
碑体颜色泛灰,1 米多高的碑身上鲜红的“中国”“1960”“1”等字样十分醒目,立在峰顶的一块平地上,周围是莽莽苍苍的群山。“1 号界碑”的模样和周围的环境已深深刻在界务员蔡新装的脑海中。
“界碑神圣而不容侵犯,它守护着我们安宁的生活。”提起自己守护“1 号界碑”的工作,37 岁的蔡新装面露自豪的神情,目光不自觉地投向边境一线的尖高山。
蔡新装的家在云南省腾冲市猴桥镇胆扎社区,让他心心念念的“1 号界碑”就立在几十公里外的边境线上。几十年的风风雨雨,当地许多景物都发生了改变,但“1 号界碑”依旧挺立,威然不改。
据腾冲市外事办介绍,1960 年划定的中缅边界,是新中国成立后与邻国划定的第一条边界。界线分为南北两段,“1 号界碑”位于猴桥镇海拔3214 米的尖高山上,山的周围森林密布,山岭陡峭。腾冲市外事办公室副主任何菊芳说,“1 号界碑”是中缅边界南北两段的共同起点,被称为“共和国1 号碑”。
因吃苦耐劳,又对当地地形、村寨等较为熟悉,蔡文香在1991 年被聘任为腾冲市外事办界务员,从此,他每年都要定期上山巡界,风餐露宿,跋山涉水成为工作的日常。最长的一次巡界花了7 天,行程近80 公里,蔡文香等人背着砍刀、米和铁锅上了山,晚上就睡在大树下或石洞里。
承载着老一辈界务员的嘱托和期盼,蔡新装等新一代界务员正在续写他们与界碑的故事。有一天,蔡文香指着远处的大山对他说,那里就是界碑的方向,这令蔡新装对从没见过的1 号碑充满着期待。
雨水不断,山路泥泞。蔡新装步行向“1 号界碑”进发。山脚下,新开辟的泥路塌方不断,一些路中间立着卡车一样大的石头;蔡新装要挥舞砍刀辟出空间,才能通过密不透风的竹林;脚踩出的泥窝窝外就是沟壑,一不小心就会掉下去;溪流暴涨,涉水而过……经过两个多小时手脚并用的跋涉,攀上了尖高山山顶,“1 号界碑”出现在眼前。站在这里举目四望,周围云雾缭绕,层峦叠翠。
为有效维护和管理边境界务,1985 年起,腾冲市在边境乡镇、村组聘请素质高、身体好、熟悉情况的村民为外事界务员,巡护界碑,配合做好日常界务维护管理工作。
当时,村里的老百姓不知道他们上山干什么。几天后,有部队人员下了山,对充满好奇的村民说,那里是中国和缅甸的边境地带,竖起了界碑。“他们还告诉大家要互相宣传,爱护界碑。”蔡文香说。
目前,腾冲市有25 名界务员。何菊芳说,界务员每月至少上界一次,有特殊情况及时到位查看,确保界桩、方位物完好和界线走向清晰。“他们为边境管理工作正常有序开展和边境稳定、和平与安宁做出了贡献。”
十五年后的特别“相见”
身着迷彩服、半蹲在“1 号界碑”旁边……在等待“1号界碑”的照片时,老蔡拿出略显陈旧的“外事界务员聘用证书”“外事界务员守则”、巡边时的老照片,陷入了沉思。
蔡文香曾是胆扎村的老村主任,也是腾冲较早的一批界务员。现在,他一身灰褐色的西装搭配运动鞋,看起来仍十分干练。蔡新装的电话将他的思绪拨回到从前,伴着身旁淡淡的茶香,自己和“1 号界碑”的过往不断地涌上心头。
工况1试验不同桩长对应的桩土荷载分担比接近,均接近6。在80 kPa之后桩土荷载分担比趋于稳定,桩体与桩间土共同形成较稳定的加固区,桩与土承担荷载比例达到稳定值。
“1960 年,那时我才8 岁。”蔡文香依稀记得,那一天,村里的老百姓带着干粮,领着部队人员,背着东西,从村后的山路走过,爬了几座山才到尖高山,因海拔高,山上还下着雪。
边境地区地形险要复杂,气候条件恶劣,很多界桩远离村寨,巡护困难。何菊芳说,这些界碑历经风雨,依然挺立在祖国边界,界务员们更是历尽艰辛,他们身上有许多鲜为人知的故事。
不管是对高速公路墩台的加固或者是对混凝土结构的加固等等,加固维修都需要大量的投资费用作为基础,因此对于高速公路桥梁加固维修的费用上面不能掺水,只有加大投入才能保证做好桥梁的加固维修工作,保证高速公路桥梁的正常安全使用,延长高速公路的使用寿命。
15 岁那年,蔡文香第一次跟着部队和民兵上山巡界,当时走了两天,当1 号碑首次出现在眼前时,蔡文香十分激动。从此,碑身上那鲜红的“中国”两个字深深地印在了他心里。蔡文香明显感觉到,随着界碑的设立,部队和民兵的守护,村里的生活越来越安定。
中缅边界腾冲段长约150 公里,有12 棵界桩和1 棵附桩,大多数界桩所在地点人迹罕至,山路崎岖,车辆无法通达。这其中就包括“1 号界碑”。
“十五年喽,老朋友1 号碑还是原来的样子。它没变啊……”蔡文香盯着手机屏幕喃喃着。傍晚时分,一身泥水的蔡新装来到老蔡家中,打开手机展示着“1 号界碑”各个角度的照片,并讲述着拍摄的过程。
2004 年,因为患上痛风,走不动了的蔡文香把巡界接力棒传给了下一批人。现在,他静静地坐在家里的沙发上时,经常不由自主地回想起自己的巡界时光。
蔡新装爽快地答应用手机给1 号碑拍几张照片后,67 岁的蔡文香感觉雨天里烦闷的气息一扫而光。听着淅淅沥沥的雨声,蔡文香的思绪正奔向远处的尖高山。那里是他这些年来一直再想去但又去不了的地方,那里有他割舍不下的1 号碑,他称它为“多年未相见的老友”。
就这样,经过无数次的相见,“1号界碑”渐渐地成为了蔡文香的老朋友,既立在边境线上,也立在他的心里。“我为能守护1 号碑而自豪!”蔡文香说。
“等以后路通了,我一定要再上一次山。再去看看这个老朋友。”看着照片,老蔡的眼眶湿润了。
要守护它一辈子
蔡新装是胆扎社区麻家寨土生土长的傈僳族村民,小时候的梦想是当兵。2016 年3 月,“熟山熟水熟人”的蔡新装被聘任为界务员,随后还专门到腾冲市里参加培训。那是他第一次得知自己将要守护的是共和国“1号界碑”。大家都说,界务员是“不配枪的战士”。这令他颇为自豪。
GST基因在薇甘菊颈盲蝽不同部位皆有表达,总体而言,其在雄虫各部位的表达量均显著高于雌虫(残体除外),雄虫翅膀、触角、足部、残体中的表达分别是雌虫相应部位的4.49倍、2.11倍、1.68倍、1.33倍。雌虫和雄虫GST在各部位的相对表均以足部表达量为最高,且显著高于翅膀、触角及残体中的表达量(图4)。
1992年,在“全国第二届暗示教学法与沙塔洛夫教学法研讨会”中,我正式提出“两法合一”的问题,但当时还没提出“和谐教学”的概念,主要是利用暗示教学法的基本模式和课堂音乐,吸收纲要信号图示教学法的板书艺术,即“愉快教学法”。因当时上海已经有了“愉快教育”,为避免给人雷同的感觉,在与课题组教师反复讨论后,定名为“和谐教学法”。
“第一次见到界碑时,特别激动,看到‘中国’二字,特别自豪!”在同伴的带领下,蔡新装用了半天时间爬到山顶,他快步上前,抚摸着碑身,擦拭着界碑上的字符,在擦拭“中国”二字时特别用心。然后仔细查看界碑周围的情况,用砍刀修剪草丛,还用手机拍下一张界碑的照片。
大寻访中,有的企业负责人推迟了出差的航班,为了和我们聊聊天;有的负责人多年没有接受媒体的专访,却同意了我们的录制;有的企业甚至破例休息日启动了生产线,为的是采访得到更好的效果。坚持下去,是对这次活动负责,更是对自己负责。
从那以后,蔡新装每个月都要上山巡界一次。他的巡界范围是从一号界桩到北二号界桩,直线距离9 公里左右,但需要绕着山坡走10 多公里路。“我要查看国界线500 米范围内是否存在伐木、修路等情况,发现了及时劝阻并上报。”
岁月轮回,一代代界务员默默坚守。自1991 年以来,已有三任界务员守护过“1 号界碑”,蔡文香是其中任职时间最长的一位。提起蔡文香,蔡新装会竖起大拇指赞叹不已。
三年多来,蔡新装已上山巡界不下四十次,走破了六双雨鞋。前往尖高山要先走一段“好走”的大路——一条火灾应急通道,下大雨时他们会遇到泥石流、塌方堵路等情况。上山的几公里小路,是一代代界务员用砍刀劈出来的羊肠小道。“我还被蚂蟥咬过几次。”他说。
“来得多了,对界碑有了很深的感情,就像老朋友一样,不能容忍对它的破坏。”蔡新装坦言,尽管担任界务员补贴不多,也很艰苦,但家人都很支持,因为村里的傈僳族群众世世代代居住在边境地区,家家户户都以守好边为荣。他还曾带着自己的儿子上山巡界,给孩子讲界碑的故事,讲界务员的故事。他告诉孩子,这里就是神圣的国界线。这就是神圣的界碑!
在快慢车运营模式下,采用站站停模式的慢车需要在部分避让站待避,以便让快车不停站通过。快车虽然节省了直达客流的出行时间,但同时增加了慢车乘客的等待时间。对于1条拟开行快慢车的线路而言,应根据全日快慢车的开行计划,分别计算这两项时间。
为了验证电路设计的正确性和稳定性,采用直流稳压电源作为输入,负载接100 Ω电阻进行实验。实验结果如图10所示。
踏着泥泞的山路, 过浑浊的河沟,攀上陡峭的岩壁……一路上,蔡新装和另一名界务员蔡添光的身影在山林间跳动。二人到达“1 号界碑”后,查看环境、擦拭碑身……环节一个都不能少,蔡新装还认真地用手机拍了多张照片——“要带给老蔡看!”
通往尖高山的路上,一丛野百合在路边静静地绽放,散发着清幽的香气。“我们界务员就像这野百合一样,静静绽放,很少有人知晓。”蔡新装随手摘了朵野百合说,自己从小听着界碑和界务员的故事长大,现在又在守护着界碑,界碑就像老朋友一样,要守护它一辈子。
标签:界碑论文; 腾冲论文; 务员论文; 界桩论文; 高山论文; 社会科学总论论文; 社会学论文; 社会结构和社会关系论文; 《时代风采》2019年第10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