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莉:《论语》中的孝道思想论文

白莉:《论语》中的孝道思想论文

摘 要:我国自古以来就重视孝道,孔子的《论语》中蕴含着丰富的孝道思想,解读《论语》中的孝道思想,在生活中传承并发扬传统孝道美德,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文章在探讨《论语》孝道思想基础上,探索了孝道思想的道德教育价值,提升对《论语》孝道思想的认知水平。

关键词:孔子;《论语》;孝道思想

“孝道”是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美德,在源远流长的儒家文化中受到特别推崇,《论语》更是对“孝道”进行了全方位的阐释。《论语》关于“孝道”的论述,大约20多条,表达了孝顺、孝敬、孝养、孝丧等多个方面的内涵。

一、《论语》中的孝道思想

(一)赡养父母

孝道的前提条件是要做到能赡养父母。在《论语·为政》中的“子夏问孝”对话中,孔子答道:“有事弟子服其劳,有酒食先生馔,曾是以为孝乎?”这里指出让父母能享用到好吃的、好喝的,只是这样就能认为是孝吗?从孔子的答语中可以看到,对于让父母能享用到好吃的、好喝的并不是孝道。但是经过深入思考后,也包含孝敬父母的前提是能供养父母。孔子虽然对“孝即能养”的理念进行了批评,但是需要说明的是,孔子所驳斥的是他所处的那个时期人们的狭隘理念:一是,从体力方面去为父母服务,干一些体力活;二是,让父母有酒食,强调了“孝”和“敬”的关系,并让人们要做到“养”与“敬”。然而,孔子强调“敬”,并未否定“孝即能养”的具体要求。从逻辑方面来讲,孔子不认可狭隘的“能养”,但对“能养”的要求还是较为具体,认为如果“能养”都不能做到,连犬马都不如。[1]

B组患者探头频率设置在6.5MHz,对子宫以及双侧输卵管和卵巢以及腹盆腔间隙进行观察。对尿液完全排空,取截石位,充分暴露会阴,拿取少量耦合剂涂抹到超声探头中,套上避孕套,进入阴道后探查处理,对子宫大小、形态以及宫腔情况进行记录,观察形态以及体积。分析是否存在孕囊,记录孕囊中是否存在胎心。

(二)对父母存敬爱之情

只是将孝道理解成“能养”,这只是“孝道”的底线要求,要做到孝敬父母,还需要做到“敬”。《论语·为政》中谈到:“至于犬马,皆能有养。不敬,何以别乎?”从这里看出,人之所能成为人、人能否做到孝道,关键是做到“敬”。实际上,“敬”和“养”两者都包含在“孝”内,是“孝”的主要内容,但是,“敬”的要求要远远高于“能养”。“敬”是在社会实践中逐渐形成的社会意识,因为“敬”不仅包含血缘关系,还有人类文明。“孝”表现在人的心里“敬”,也充分说明了人之所以为人的重要原因。[2]也正是因为如此,人如果对父母不敬,就会被认为是丧失人伦。从这里可以发现,“孝道”的本质是内心充满对父母存敬爱之情。一般来说,如果是对父母有真情感,那么总能做到对父母和颜悦色,而不会颐指气使,从这点来讲,和讲究孝的人来说是一致的。对于物质的供应、体力的侍候来说,人与人之间往往会因为客观条件的不同有所差异,有的人有时是心有余而力不足,但这并不能说是不孝。

(三)发自内心诚挚自觉性行为

孔子孝道的本质是“仁”,而孝道的核心是“礼”。这里的“孝”是“仁爱”的根本,并非只是从口头上进行承诺,而需要实现口头承诺与实际行为的有机统一。在孟懿子问孔子什么才是孝时,孔子的答案只有两个字“无违”。孔子认为,作子女的真正做到无违,不仅要靠内心的修养,也需要外在的“礼”来约束。[3]不仅要求孩子做到“事父几谏,见志不从,又敬不违,劳而无怨。”也就是在子女侍奉父母的时候,假如子女与父母对同一件事情出现相左,甚至是子女感觉到父母有错的地方,也可采用委婉的方式去劝阻;无违还受到礼法的制约,按照礼节去做事,“生,事之以礼”“死,葬之以礼,祭之以礼”。在世的时候根据礼节去侍奉他们,去世后也要根据礼节去埋葬并祭祀他们。虽然丧事不能不勉,但是还是强调应该节俭,在《论语·八佾》中谈到:“礼,与其奢也,宁俭;丧,与其易也,宁戚”,实际上是要求孝子对于丧亲来说,要重点强调“戚”,并且居丧之礼也需要做到“致乎丧而止”(《论语·子张》)。

孔子将“仁”当成是个人道德修养的最高境界,将“爱人”当成是社会道德的要求,将“天下归仁”当成最高社会道德理想,将孝当成是仁的基础与根本。“孝”是所有德行的基础,是有好的修养的表现,从个人角度来说,“孝”既是亲情血缘上的东西,更是个人修身之德。人间最大的恩情为父母的养育之恩,感恩报答才是人生的重要德行。不管时代如何发展与变迁,子女对父母的“孝敬”都不能变成落后时代的东西,是天然感情上的基本诉求。通过探讨《论语》中的“孝道”思想,子女赡养父母是应尽义务,强调孝道既要“能养”,还需要做到“无违”。从年轻人的视角来看,应认清“能养”的正确方向,通过不断提升个人修养来改变社会现实。社会上有些人将“孝道”限定在对父母进行物质上的供养,这是有些片面的,还需要对父母给与精神上的安慰。自觉反思社会上存在的不当行为,能大大提升个人修养。

(四)孝道贯穿于生命全程

孔子认为,孝是延续性动词,在日常生活实践中,孝道是持续性过程,并且需要贯穿在人的整个生命过程中。在《论语·学而》中谈到在整个生命过程中,都要关注孝道,即“事父母,能竭其力”。孔子认为,“父”是“子”整个生命之源,也是“子”价值生命之源。从这点出发,就算是父母已经不在人世了,也需要继承父母的事业。在《论语·学而》中谈到:“父在观其志,父殁观其行,三年无改于父之道,可谓孝矣。”实际上是说,父母还生活在人世的时候,由于子女还未能享受到独自行动的权力,因此,只需要观察其志向,在父母去世之后,需要看他的行为,假如能在长时间内还能按照父母生前的道德规范去做的话,就是孝子。这里谈到的“三”并不是实指,而是虚指,指的是很长的时间,甚至一生。因为孝是指在父母生前要侍奉好父母,自然而然引出父母去世后,对祭祀的关注。[4]在《论语·八佾》中“吾不如祭,如不祭”,是说在进行祭祀祖先的时候,就好像祖先在眼前一样,只能亲自参与,不然就如同不祭祀一样。这就是说,对长辈要心存敬爱之心,孔子认为,父母在去世后,子女应该去祭祀父母,这也是为了更好地践行孝道。

二、《论语》中孝道思想的德育价值

(一)提升个人修养

一个人看不惯的人和事越多,说明这个人格局越小。真正厉害的人,把那些糟心的人和事儿当成“空船”处理。别人是无心的,事情是无意的,而不是一心想着报复。这样人才能迅速调整自己,不断放大自己的格局。

(二)培养家庭美德

孔子的人本思想注重对人的价值、生命的尊重,比如在《论语·乡党》中谈到“伤人乎,不问马”等,这和今天倡导的人才资源是首要资源,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等思想有融合之处。当前,我国正处在改革开放的关键阶段,经济发展过程中出现的社会矛盾在所难免,在这一时期,如何才能更好地调动人的主动性、创造性,切实落实科学发展观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所以,提出以人为本的原则,体现对生命与价值的关注。《论语》的孝道理念从家庭层面既表达对父母的关爱,也能从子孙视角来谈下保护好身体,为孝道准备好条件,实际上就是一种孝。《论语·为政》中谈到“父母唯其疾之忧”,在当前由于工作或生活上的原因,子女不能长期呆在父母身边,这时假如子女不想让父母牵挂,做到料理好生活,爱惜自己的身体。除了在身体健康方面不让父母担心外,还需要在情感上、物质上关心父母。特别是在我国社会正大转型的背景下,家庭结构出现了很大变化,孝道伦理也会出现改变,在社会思想领域就表现在“以人为本”的理念。如果将该孝道思想推广开来,就会利于人性、人情的回归,对贯彻以人为本的原则意义重大。

(三)是落实以人为本的重要体现

家庭美德是实现家庭和睦的重要基础,是实现社会稳定的前提。好的家庭美德就要求母慈子孝,特别是“子孝”的问题非常突出,因为我国已经步入了老龄化社会,子女赡养父母需要承担更多的责任,并且还关系到家庭的和谐稳定。探索孔子的孝道思想,让人们能更好地认清孝道的本质是对父母的爱,对父母的孝敬要体现一定的层次性,在满足物质需要的基础上,还要关心老年人的精神需要,真正实现物质与精神的有机统一。《论语·里仁》中谈到“父母执念,不可不知也。一则以喜,一则以惧”,这里喜的是父母能高寿,更好颐享天年,担心尽孝的时间有限;还需要认识到在父母有生之年来尽孝道是晚辈的福,不然就出现人生遗憾。认识水平的提升是有效解决好孝道的基本前提,是培养家庭美德的重点。孝道文化形成和谐氛围,能让家庭成员在“孝道”的氛围内,去懂得爱,培养好的责任感。

由于太阳辐射的波动,斯特林发动机也必须在变负载的条件下运行。对于具有不同工作温度的四缸斯特林发动机,其效率变化根据SELCHUK等[9]给出公式计算。

(四)培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论语》中的“孝道”思想,既有维护好社会、家庭稳定的基本功能,还可以经过文化传承来更好地培养中华民族的凝聚力,创建社会主义道德体系。孝道理念传承至今已经渗透到社会的各个方面,融合成孝亲感。这一情感衍生后世乡土情与邦国恋,进一步形成中华民族的向心力与亲和力,将中华民族有机结合在一起。所以,在弘扬孝道思想的整个过程中,需要培育尊老爱幼等思想,对提振民族精神,加强民族凝聚力有重要价值。并且,《论语》中的孝道理念能推动社会主义核心道德教育,创建社会主义道德系统。倡导孝道教育,由从爱护子女、尊敬父母开始,之后,再逐渐推广至整个社会,循序渐进,构建国家、社会、家庭于一体的道德体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倡导“和谐”“自由”“公正”等理念的实现,要充分依靠“程序公正”的制度保障,依靠道德建设工程的稳步实施。探索《论语》中的孝道理念,既能推动公民道德建设工程,还能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论语》中的“孝道”思想主要表现在赡养父母、内心对父母存敬爱之情、发自内心诚挚自觉性行为、孝道贯穿于生命全程等几个方面,《论语》中的孝道思想有重要的德育价值,不仅能提升个人修养,培养家庭美德,还利于培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此,很有必要在全社会大力倡导“孝道”思想,提升整个社会德育水平。

参考文献:

[1]徐照伟.浅析《论语》中的“孝”思想及其当代意义[J].山东省农业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1(1):138-139.

[2]汤娜.《论语》“三孝”伦理思想探究[J].延安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1):14-16.

[3]程艳芝.《论语》中“孝”的思想探析[J].焦作大学学报,2011(1):110-112.

[4]田占峰.论孔子孝道观的时代价值——对《论语》中“孝”的解析[J].重庆电子工程职业学院学报,2011(1):56-58.

中图分类号:I206;B8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9004(2019)05-0045-03

doi:10.16732/j.cnki.jeu.2019.05.014

收稿日期:2019-01-20

作者简介:白莉(1980-),女,回族,安徽颍上人,讲师,研究方向:汉语言文学。

(责任编校:李青云)

标签:;  ;  ;  ;  ;  ;  ;  ;  ;  ;  ;  ;  

白莉:《论语》中的孝道思想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