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组培论文_罗剑飘,谭嘉娜,官锦燕,黄海英,陈月桂

导读:本文包含了植物组培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植物,组培,组织,抑菌剂,兰科,原因,药用植物。

植物组培论文文献综述

罗剑飘,谭嘉娜,官锦燕,黄海英,陈月桂[1](2019)在《不同铵态氮/硝态氮配比对2种开唇兰属植物组培苗生长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研究不同NH_4~+/NO_3~-配比对金线兰(Anoectochilus roxburghii)和云南野生开唇兰属植物(简称云南开唇兰)组培苗生长的影响,设置NH_4~+/NO_3~-比例分别为0/30、5/25、10/20、15/15、20/10、25/5、30/0、20/40、30/30的9个处理组,接种二者的顶芽及茎段,分别培养90、120 d后测量其各项生长指标,以期为开唇兰属植物组培快繁培养基的优化及生产上合理施用氮肥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不同NH_4~+、NO_3~-配比对金线兰、云南开唇兰顶芽的茎高、节数、枯萎节数、展叶数、枯叶数、近茎尖第1片开展叶叶长及叶宽、基内根及气生根根数和根长均有显着或极显着影响,对二者茎段的萌芽数、芽高、节数、展叶数、倒二叶叶长和叶宽、茎粗、芽的根数均有显着或极显着影响。在氮素总含量为30 mmol/L的情况下,当NH_4~+/NO_3~-比例较低时,金线兰与云南开唇兰的顶芽均长势良好,茎叶正常,茎段萌芽率亦较高,芽体生长良好;随着NH_4~+浓度的增加,二者顶芽生长状态均呈逐渐下滑趋势,茎段萌芽率也逐渐降低,芽体长势变差,最后导致植株或茎段死亡。NH_4~+/NO_3~-比例对2种开唇兰属植物植株形态有着重要影响。对金线兰顶芽生长及茎段萌芽较好的NH_4~+/NO_3~-比例分别为0/30、5/25、10/20、20/40,对云南开唇兰较好的比例分别为0/30、5/25。组培快繁时可在较佳NH_4~+/NO_3~-配比基础上添加其他有机或无机组分,以促进种苗生长;大田生产上,可以适当提高氮肥中的硝态氮比例。(本文来源于《河南农业科学》期刊2019年11期)

李昕洋,吴丹,熊武建,王英强[2](2019)在《2种姜属植物组培快繁体系的优化》一文中研究指出分别以光果姜块茎幼芽、珊瑚姜组培苗茎尖为外植体,通过组织培养方式进行芽诱导、芽增殖,以筛选出合适的培养基。结果表明,光果姜适宜的增殖培养基配方为MS+6-BA 5.0 mg/L+TDZ 0.2 mg/L+NAA 0.5 mg/L+琼脂0.7%+蔗糖3%,此时丛生芽增殖系数相对最大,为3.44,芽增殖时期在20 d左右,平均每株新生幼苗株高为1.53 cm,新叶展开数为1.80张,且均能自然生根;珊瑚姜增殖诱导的最佳培养基配方为MS+TDZ 0.1 mg/L+NAA 0.5 mg/L+琼脂0.7%+蔗糖3%,此时芽增殖系数为5.47,较佳配方为MS+6-BA 2.0 mg/L+NAA 0.1 mg/L+琼脂0.7%+蔗糖3%,此时芽增殖系数为4.47,2个配方芽增殖诱导率均达到100%,外植体褐化死亡率均为0%。(本文来源于《江苏农业科学》期刊2019年14期)

王鑫,闫佳[3](2019)在《植物组培污染的原因及防控要求》一文中研究指出植物组培技术属于一门新兴技术,在科学研究及生产应用上的地位非常重要。本文从材料带菌、实验操作和培养环境带来的污染等方面分析了植物组培污染的原因,提出了具体的防控要求。(本文来源于《农家参谋》期刊2019年08期)

李红艳,孙亚楠[4](2019)在《药用植物组培快繁现状及存在问题和对策》一文中研究指出药用植物的遗传育种是中药材研究和生产中十分重要的部分。植物组织培养是根据植物细胞全能性的理论,利用药用植物的离体细胞、组织或器官在适宜的光照、温度等条件下进行无菌培养,从而诱导出愈伤组织、不定芽、不定根等器官,最后分化、生长形成完整植株的过程。利用植物组织培养方法对药用植物进行快速繁殖,不仅可以在短期内培养出大量试管苗,而且生产不受季节和环境条件的限制,能够克服常规方法的缺点,(本文来源于《农家参谋》期刊2019年02期)

吕永平,汪一婷,陈志,牟豪杰,李海营[5](2018)在《植物组培种苗外贸的流程、问题及对策》一文中研究指出植物组织培养技术是最早实现产业化并取得显着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植物生物技术手段,植物组培种苗的外贸也日益频繁,但其流程繁琐。本文结合多年植物组培种苗国际贸易的工作经验,就植物种苗外贸的流程及注意事项、问题与对策进行了分析。(本文来源于《浙江农业科学》期刊2018年10期)

莫小路[6](2018)在《探索性实验教学在高职实验课教学中的应用——以《药用植物组培快繁技术》课程教学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为提高课程的实验教学质量、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和创新意识,对探索性实验教学在《药用植物组培快繁技术》课程中的应用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探索性实验教学激发了高职学院学生的学习、探索的热情和研究潜能,培养了创新精神和团队意识,提升了操作技能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本文来源于《现代职业教育》期刊2018年27期)

王瀚,赵淑玲,卓平清,田凤鸣[7](2018)在《研教融合创新机制在植物组培技术教学中的理论与实践》一文中研究指出植物组织培养技术既是一门实用技术,也是现代生物技术领域最重要的下游技术。目前,全国大多数生物技术类高职专业均开设了这门课程。传统的以讲授知识为主的教学方法已不能适应该课程的教学。本文立足于培养应用型创新人才这一目标,在该课程的教学中积极探索"研教融合"教学模式,在人才培养方面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本文来源于《甘肃科技》期刊2018年13期)

周亚辉[8](2018)在《植物组培新方法——开放式组织培养研究概况》一文中研究指出植物开放式组织培养是优化传统组培技术的新方法。文章从抑菌剂、培养基成分、器具灭菌方法、培养容器及培养方式等方面阐述开放式组织培养的研究概况。(本文来源于《中国园艺文摘》期刊2018年06期)

于岩[9](2018)在《观赏兰科植物组培快繁及遗传转化研究进展》一文中研究指出兰科植物是一类具有极高观赏价值的植物,在我国的历史文化中作为高尚人格的象征,在近代更是成为观赏植物中的稀缺品种。为大量繁殖性状优良的兰科植物品种,满足观赏植物的市场需求,对于兰科植物加强植物组织培养与遗传转化的研究成了研究重点。本文就这两个研究重点进行讨论,为大量培育兰科植物提供技术支持。(本文来源于《乡村科技》期刊2018年03期)

邓一凡,徐晓辉,苏彦莽,宋涛,王利伟[10](2017)在《LED植物组培阵列的设计与均匀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为给组培植物提供更加科学、更加可靠的光环境,在分析模拟3种典型平面发光二极管(light emitting diode,简称LED)阵列的辐照度之后,确定方形阵列最适合应用于植物照明,将红、蓝、绿、紫外4种不同光质的LED灯珠组合成植物组培专用的LED混合阵列,并采用专业光学模拟软件Trace Pro进行光学仿真试验。结果显示,组合阵列的各光质LED光照都具有良好的均匀性,且容易扩展、更换及安装部署LED灯珠。该LED混合阵列突破传统的点、线光源技术的缺陷,与市面上的灯管式组培灯相比,能为植物提供更加均匀的光照,而且不同光质的搭配更灵活,保证每种光质的LED都能提供均匀光照,非常适用于植物组培。(本文来源于《江苏农业科学》期刊2017年24期)

植物组培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分别以光果姜块茎幼芽、珊瑚姜组培苗茎尖为外植体,通过组织培养方式进行芽诱导、芽增殖,以筛选出合适的培养基。结果表明,光果姜适宜的增殖培养基配方为MS+6-BA 5.0 mg/L+TDZ 0.2 mg/L+NAA 0.5 mg/L+琼脂0.7%+蔗糖3%,此时丛生芽增殖系数相对最大,为3.44,芽增殖时期在20 d左右,平均每株新生幼苗株高为1.53 cm,新叶展开数为1.80张,且均能自然生根;珊瑚姜增殖诱导的最佳培养基配方为MS+TDZ 0.1 mg/L+NAA 0.5 mg/L+琼脂0.7%+蔗糖3%,此时芽增殖系数为5.47,较佳配方为MS+6-BA 2.0 mg/L+NAA 0.1 mg/L+琼脂0.7%+蔗糖3%,此时芽增殖系数为4.47,2个配方芽增殖诱导率均达到100%,外植体褐化死亡率均为0%。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植物组培论文参考文献

[1].罗剑飘,谭嘉娜,官锦燕,黄海英,陈月桂.不同铵态氮/硝态氮配比对2种开唇兰属植物组培苗生长的影响[J].河南农业科学.2019

[2].李昕洋,吴丹,熊武建,王英强.2种姜属植物组培快繁体系的优化[J].江苏农业科学.2019

[3].王鑫,闫佳.植物组培污染的原因及防控要求[J].农家参谋.2019

[4].李红艳,孙亚楠.药用植物组培快繁现状及存在问题和对策[J].农家参谋.2019

[5].吕永平,汪一婷,陈志,牟豪杰,李海营.植物组培种苗外贸的流程、问题及对策[J].浙江农业科学.2018

[6].莫小路.探索性实验教学在高职实验课教学中的应用——以《药用植物组培快繁技术》课程教学为例[J].现代职业教育.2018

[7].王瀚,赵淑玲,卓平清,田凤鸣.研教融合创新机制在植物组培技术教学中的理论与实践[J].甘肃科技.2018

[8].周亚辉.植物组培新方法——开放式组织培养研究概况[J].中国园艺文摘.2018

[9].于岩.观赏兰科植物组培快繁及遗传转化研究进展[J].乡村科技.2018

[10].邓一凡,徐晓辉,苏彦莽,宋涛,王利伟.LED植物组培阵列的设计与均匀性研究[J].江苏农业科学.2017

论文知识图

对茶藨属植物组培苗生根的影响荔{篡t国内外植物组培技术的差距卡尔曼滤波仿真图供试石解属植物组培苗植物组培中温度与玻璃化的关系空气中真菌菌落总数的时间变化

标签:;  ;  ;  ;  ;  ;  ;  

植物组培论文_罗剑飘,谭嘉娜,官锦燕,黄海英,陈月桂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