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味子素论文-王晓艳,储着胜,张辉,张书琦,潘思源

五味子素论文-王晓艳,储着胜,张辉,张书琦,潘思源

导读:本文包含了五味子素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五味子素B,小鼠高甘油叁酯血症模型,甘油叁酯,总胆固醇

五味子素论文文献综述

王晓艳,储着胜,张辉,张书琦,潘思源[1](2019)在《基于脂质代谢组学评价五味子素B诱导的急性高甘油叁酯血症小鼠模型》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利用脂质代谢组学技术对五味子素B(schisandrin B,Sch B)诱导的小鼠高甘油叁酯血症模型进行评价和提供新的实验依据。方法♂ICR小鼠分为4组:正常饮食(ND)组; ND+Sch B组;高脂高糖饮食(HFFD)组; HFFD+Sch B组。生化法检测血清甘油叁酯(TG)和总胆固醇水平;利用超高效液相色谱-四极杆飞行时间质谱联用仪(UPLCQ-TOF/MS)的代谢组学技术方法测定各组小鼠血清中脂类代谢物的变化。结果 ND+Sch B组与ND组比,筛选出27个差异代谢物,分别为TG类18个、磷脂酰胆碱(PC) 7个、磷脂酰乙醇胺(PE) 2个; HFFD组与ND组比,筛选出27个差异代谢物,分别为神经鞘磷脂6个、PC 13个、胆甾醇酯(CE) 2个、TG类5个、磷脂酰肌醇1个; HFFD+Sch B组与HFFD组比,筛选出25个差异代谢物,分别为TG类14个、CE 1个、PC 6个、PE 4个。结论 Sch B诱导的高甘油叁酯血症动物模型涉及血清脂质代谢组学的改变。(本文来源于《中国药理学通报》期刊2019年06期)

孙艺学[2](2014)在《五味子素A、B对小鼠大脑脑室侧区神经发生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五味子是我国传统中药材之一,至今已有2000多年的医用史,具有健脑、益智、延缓衰老等功效。五味子素A(SchisandrinA,SchA)和B(SchisandrinB,Sch B)是五味子的主要有效成分。虽然Sch A和B对神经系统有一定保护作用,然而SchA和B对成体小鼠大脑脑室侧区神经发生的影响尚不清楚。成年哺乳动物大脑的神经发生主要存在于脑室下区(subventricular zone,SVZ)和海马齿状回颗粒下区(subgranular zone,SGZ)。这两个区域中的神经干细胞(neural stem cells,NSCs)都具有自我更新及多向分化的潜能,对疾病和损伤具有修复能力。SVZ中的NSCs缓慢地分裂,产生能够快速分化的过渡性增殖细胞,再经有丝分裂产生具有迁移能力的神经母细胞,神经母细胞沿着吻端迁移流(rostral migratory stream,RMS)迁移至嗅球(olfactory bulb,OB),然后脱离RMS迁移轨道,成放射状迁移进入OB的颗粒细胞层(granular cell layer,GCL)和突触球层(periglomerular layer,GL),并于两处分别分化成颗粒细胞(granule cells,GCs)和球周细胞(periglomerular cells,PGc),最终形成功能性中间神经元,整合入神经网络发挥神经功能。本研究通过预实验筛选出10mg/kg·d为Sch A和B作用于神经发生的适宜剂量。以磷酸化组蛋白3(Phospho histone H3,PHH3)标记增殖细胞,对成体小鼠大脑SVZ、RMS和OB中细胞增殖情况进行检测。结果显示,SVZ中,SchB能够促进PHH3+细胞产生(P<0.01)。RMS和OB中,SchA和B对PHH3+细胞的产生均无明显作用。由此表明Sch B能促进成体小鼠大脑SVZ中的细胞增殖,而SchA对SVZ-RMS-OB系统中的细胞增殖没有影响。为了进一步探究SchB对SVZ中何种细胞产生作用,以胶质细胞原纤维酸性蛋白(GFAP)和双皮质素(Dcx)分别对SVZ中的NSCs和神经母细胞进行鉴定分析。结果表明,Sch B能够促进NSCs的产生,但SchA、B对Dcx+神经母细胞均无明显作用。随后以Dcx标记迁移的神经母细胞,观察Sch A、B对RMS中神经母细胞迁移的影响。统计学分析显示,SchA组的Dcx+细胞的荧光强度与橄榄组和空白对照组比较显着增强(P<0.05);而Sch B对神经母细胞的迁移几乎没有作用。最后以钙结合蛋白(calbindin,CalB)和酪氨酸羟化酶(tyrosine hydroxylase,TH)对分化到GL的神经细胞以及钙(视)网膜蛋白(calretinin,CalR)标记的分化到整个OB的中间神经元进行检测,探究Sch A、B对OB中间神经元存活的影响。结果表明,Sch B能够促进CalB+和CalR+中间神经元的存活(P<0.05),而SchA对TH+和CalB+中间神经元的存活有抑制作用(P<0.05)。综上所述,Sch B能够促进小鼠大脑神经发生过程中NSCs的增殖和中间神经元的存活。而SchA尽管能够促进迁移的神经母细胞的形成,但对OB中间神经元的存活有明显的抑制作用。由此证明,Sch B对小鼠大脑SVZ神经发生有一定的促进作用,预示其对神经退行性疾病具有一定的预防保护作用。(本文来源于《吉林大学》期刊2014-06-01)

郑绍军[3](2012)在《基于CuBr·SMe_2氧化构筑碳碳键为关键反应步骤研究去氧五味子素、TellimagrandinI和土楠酸H的全合成及构效关系》一文中研究指出碳碳键的偶联一直是合成化学家们关注的热点,目前合成碳碳键的方法主要有Kharasch反应、Negishi反应、Stille反应,Suzuki反应等,这些反应的特点是以稀有金属Pd、Ti等作为催化剂来完成偶联反应。但经过多年对Pd、Ti等金属偶联反应研究,人们逐渐认识到这些金属催化剂的一些缺点,如毒性较大、价格较高以及对不稳定且剧毒的有机磷配体的依赖性等。为了寻找廉价而且低毒的催化剂,在最近20年里,人们将研究的对象转移到廉价易得的Cu催化剂上。近五年,剑桥大学Spring小组利用铜试剂(CuBr·SMe_2)开发了3种构建C-C键的新方法,为了考察该3种新方法在天然产物全合成中的应用,本论文以铜试剂(CuBr·SMe_2)氧化构建碳-碳键为关键反应步骤,对去氧五味子素、Tellimagrandin I和土楠酸H的全合成及构效关系进行了系统研究,主要结果如下:1.利用铜试剂氧化构建碳碳键的新方法,完成了关键步骤的两次偶联反应,最终合成了去氧五味子素,总产率为14%。该合成方法具有路线较短、原料廉价易得、合成方法简单,所用试剂对环境友好等优点。采用ArrayScan高内涵筛选分析技术测试了去氧五味子素及其合成中间体2-62~2-65对人骨肉瘤细胞(U2OS)增殖的影响和抗癌活性,结果表明:去氧五味子素和中间体2-63a/2-63b、2-64a、2-65a对细胞增值的抑制效果不明显,但是中间体2-62能够致使细胞明显病变,且对处于正在进行有丝分裂的细胞效果更加明显。因此,化合物2-62可以作为有丝分裂抑制剂,通过抑制细胞分裂减弱人骨肉瘤细胞(U2OS)增殖。采用Sulforhodamine B比色筛选法测试了所有供试化合物对U2OS人骨肉瘤细胞毒性的影响,化合物2-62仍然表现出了良好的活性,其IC_(50)值为43μM;去氧五味子素和化合物2-63表现出较弱的细胞毒性,其IC_(50)值分别为127μM和166μM。2.通过简短的5步反应,以Rieke Zn﹡和CuBr·SMe_2组成的催化体系催化合成了关键中间体,最终完成了天然产物Tellimagrandin I的全合成,总收率为38%。为了研究Tellimagrandin I的构效关系,还合成了Tellimagrandin I的类似物及含HHDP骨架的中环化合物。采用ArrayScan高内涵筛选分析技术测试了Tellimagrandin I及其类似物的细胞毒性,抗氧化还原性和蛋白沉淀。具体结果如下:①天然产物Tellimagrandin I的细胞毒性比不含中环HHDP的化合物3-38和3-39强的多,据此推测,中环HHDP骨架对该类化合物的活性起着重要的作用;②中间体3-46表现出比Tellimagrandin I更强的细胞毒性,其结构比Tellimagrandin I简单,合成更为容易;③化合物3-47和3-48在高浓度时表现出较低的细胞毒性,但显示出较强的抗氧化还原能力,有望改造为氧化还原试验的探针。3.以3-丁炔-1-醇为起始原料,通过5步反应,高效率的合成了中间体4-43,并探索了包括Spring小组发展的新方法、Stille偶联反应和Stille-Kellyn等偶联反应构筑关键中间体4-45,为最终实现土楠酸H的全合成奠定了坚实的基础。采用剑桥大学Spring小组发展的构筑碳碳键的3种新方法为关键反应步骤,顺利实现了去氧五味子素和Tellimagrandin I全合成,这不仅扩展了上述新方法的应用范围,而且为合成这两类天然产物提供了高效简洁的合成途径。此外,这3种方法具有原料廉价易得,对环境友好等优点。对去氧五味子素、Tellimagrandin I和土楠酸H的全合成及其构效关系研究结果不但为医药上合成这些具有生物活性的天然产物提供了简洁经济的方法和全新的思路,而且为人们研究这3类化合物的构效关系提供了理论依据和技术指导,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和应用价值。(本文来源于《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期刊2012-06-01)

金秀东,徐秋玲,王晓东,张绪东,刘桂莲[4](2011)在《复方五味子素B逆转人结肠癌细胞THC-8307/OXA多药耐药性机制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研究复方五味子素B对耐奥沙利铂人结肠癌细胞(TH C-8307/O X A)多药耐药性的逆转作用及其机制。方法采用噻唑蓝(M TT)比色法检测奥沙利铂(O X A)和复方五味子素B(γSC)的细胞毒性;碱性磷酸酶免疫组织化学法和W estern blot检测γSC对TH C-8307/O X A细胞G ST-п蛋白水平的影响。结果γSC(6.0、12.5和25.0μg/m L)对人结肠癌细胞(TH C-8307)和耐奥沙利铂人结肠癌细胞(TH C-8307/O XA)无显着毒性作用(P>0.05),O X A对TH C-8307的IC 50为0.06μg/m L,而对TH C-8307/O X A的IC 50为2.32μg/m L,TH C-8307/O X A是TH C-8307对O X A耐药的39倍,γSC(6.0、12.5和25.0μg/m L)能使O X A对TH C-8307/O X A细胞的IC 50从2.32μg/m L依次下降至0.370、0.128和0.057μg/m L,逆转倍数分别为6.2、18.1和40.7倍。碱性磷酸酶免疫组织化学法和W estern blot检测γSC(12.5μg/m L)处理48 h后,TH C-8307/O X A细胞G ST-п蛋白表达明显降低。结论γSC具有逆转耐奥沙利铂人结肠癌细胞的M D R作用,其作用机制与下调G ST-п表达有关。(本文来源于《中国现代医学杂志》期刊2011年20期)

张喜军[5](2011)在《五味子酒及饮料中五味子素变化规律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五味子[Schisandra chinensis Baill]为木兰科五味子属的落叶藤本,五味子果实主要以干制果实的形式用于保健食品生产。五味子浆果呈胭脂红色,具有五味子特殊香味,并含有丰富的木脂素类物质且具有许多生物学活性。所以加深对五味子素在食品加工过程中变化规律的研究,可以促进五味子浆果的开发利用,从而为五味子产品的开发和利用提供理论基础。本论文选取干制的北五味子为研究对象,运用超声提取法和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五味子中总木脂素的含量,并对北五味子乙素在五味子发酵酒,五味子配制酒,和五味子饮料这叁个产品加工过程中含量变化进行了研究,旨在了解五味子乙素在这叁个工艺中变化规律。结果如下:(1)本实验在测定生品五味子乙素时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它可以准确的测出生品五味子中五味子乙素的含量。分析条件为:色谱柱:Diamonsile,流动相:甲醇—水(体积比为70:30),C18柱(250x4.5mm,0.45μm),流速:1.0mL/min,检测波长:230nm,进样量:10μL,检测时间:30min。(2)五味子饮料在浸提阶段随着温度和时间的增加,溶液中五味子乙素的浓度逐渐增加。在100℃,料液比为1:30,浸提2.5h的条件下,所得五味子乙素含量最高,达到0.252mg/mL,最后趋于平稳。当杀菌条件为100℃,20min和121℃,20min时,五味子乙素的浓度分别为0.261mg/mL,0.204mg/mL。所以较高的杀菌温度会使溶液中五味子乙素浓度减少。(3)五味子配制酒中通过研究酒精的浸提时间、温度以及酒精浓度对五味子中五味子乙素含量的影响发现,将95%的纯酒精稀释至55%,并确定固液比为1:15,用该浓度的酒精分别浸提15d、30d、45d、60d、75d,随着天数的增加,酒精中五味子乙素浓度逐渐增加,但在45天之后,五味子乙素浓度增加趋于缓慢,含量达到1.47mg/mL,之后基本保持不变。(4)五味子发酵酒中通过研究发酵时间,发酵温度,和杀菌温度对五味子乙素溶出率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发酵时间的延长和发酵温度的增长,五味子乙素浓度也逐渐增加。在发酵前期酒中五味子素浓度增长很快,达到0.39mg/mLo在主发酵后期五味子乙素浓度增长趋于平缓,增长的比较慢。(本文来源于《吉林农业大学》期刊2011-06-01)

金秀东,徐秋玲,郑学芝,张绪东,刘桂莲[6](2011)在《复方五味子素B逆转多药耐药性人结肠癌细胞THC-8307》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复方五味子素B(γSC)逆转人结肠癌细胞THC-8307/OXA多药耐药的作用机制。方法采用四甲基偶氮唑蓝(MTT)法测定药物对细胞的毒性作用;通过Western blot法分析药物对THC-8307细胞P糖蛋白(P-gp)多药耐药相关蛋白表达的影响。结果γSC在浓度<12.5 mg/L时对THC-8307和THC-8307/OXA无毒性作用,12.5 mg/L的γSC可明显逆转THC-8307/OXA耐药细胞的耐药性。THC-8307细胞不表达P-gp,THC-8307/OXA细胞P-gp高表达。加入γSC后THC-8307/OXA细胞P-gp蛋白的表达明显下降。结论γSC具有逆转THC-8307/OXA的作用,主要通过下调肿瘤多药耐药细胞内P-gp的表达逆转耐药。(本文来源于《医学综述》期刊2011年10期)

张喜军,王文利,文连奎[7](2011)在《五味子饮料主要工艺中五味子素含量的变化》一文中研究指出研究五味子饮料加工工艺中五味子素含量的变化,并了解五味子饮料加工过程中影响五味子素含量变化的一些因素。以五味子甲素、乙素为对照品,采用紫外分光光度计测定。结果显示,在100℃,料液比为1:30时,浸提2.5h,五味子甲素、乙素质量浓度较高,分别为0.795,0.291mg/mL。杀菌温度为100℃时,饮料中五味子素质量浓度较先前有显着增加。(本文来源于《农产品加工(学刊)》期刊2011年03期)

金秀东,徐秋玲,念红,张绪东,刘桂莲[8](2010)在《复方五味子素B对人结肠癌细胞多药耐药性逆转作用及其机制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研究复方五味子素B(γSC)对耐奥沙利铂人结肠癌细胞(THC-8307/OXA)多药耐药性的逆转作用及作用机制。方法:采用噻唑蓝(MTT)比色法检测奥沙利铂(OXA)和γSC的细胞毒性;碱性磷酸酶免疫组织化学法和Western blot检测γSC对THC-8307/OXA细胞GST-п蛋白水平的影响。结果:γSC(6.0,12.5,25μg·ml~(-1))对人结肠癌细胞(THC-8307)和THC-8307/OXA无显着毒性作用(P>0.05),OXA对THC-8307的IC_(50)为0.06μg·ml~(-1),而对THC-8307/OXA的IC_(50)为2.32μg·ml~(-1),THC-8307/OXA较THC-8307耐药性提高39倍,γSC(6.0,12.5,25μg·ml~(-1))能使OXA对THC-8307/OXA细胞的IC_(50)从2.32μg·ml~(-1)依次下降至0.370,0.128,0.057μg·ml~(-1),逆转倍数分别为6.2,18.1,40.7倍。碱性磷酸酶免疫组织化学法和Western blot检测γSC(12.5μg·ml~(-1))处理48 h后,THC-8307/OXA细胞GST-п蛋白表达明显降低(P<0.01)。结论:γSC具有逆转耐奥沙利铂人结肠癌细胞的MDR作用,其作用机制与下调GST-п表达有关。(本文来源于《中国药师》期刊2010年07期)

徐秋玲,金秀东,郑学芝,张绪东,刘桂莲[9](2010)在《复方五味子素B对人结肠癌耐奥沙利铂细胞株THC-8307/OXA的逆转作用及其机制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研究复方五味子素B对结肠癌耐药细胞株THC-8307/OXA的逆转作用及其作用机制。方法:采用MTT比色法检测奥沙利铂(OXA)和复方五味子素B(γSC)的细胞毒性;碱性磷酸酶免疫组织化学法和Western blot检测γSC对THC-8307/OXA细胞MRP1蛋白水平的影响。结果:γSC(6.0,12.5,25mg·L-1)对人结肠癌细胞(THC-8307)和耐奥沙利铂人结肠癌细胞(THC-8307/OXA)无显着毒性作用,OXA对THC-8307的IC50为0.06mg·L-1,对THC-8307/OXA的IC50为2.32mg·L-1,THC-8307/OXA较THC-8307对OXA耐药39倍,γSC(6.0,12.5,25mg·L-1)能使OXA对THC-8307/OXA细胞的IC50从2.32mg·L-1依次下降至0.370,0.128,0.057mg·L-1,逆转倍数分别为6.2,18.1,40.7倍。碱性磷酸酶免疫组织化学法和Western blot检测γSC(12.5mg·L-1)处理48h后,THC-8307/OXA细胞MRP1表达明显降低。结论:γSC具有逆转耐奥沙利铂人结肠癌细胞的MDR作用,其作用机制与下调MRP1表达有关。(本文来源于《中国中药杂志》期刊2010年09期)

张正海,李爱民,魏盼盼[10](2009)在《北五味子不同组织五味子素含量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利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对北五味子不同组织中五味子素含量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北五味子枝蔓中五味子素含量随着蔓龄的增长而明显增加,且主要存在于韧皮部;五味子苗中五味子素含量地下部分高于地上部分,2年生苗五味子素含量高于1年生苗;果实中五味子素主要存在于种子内,家植后果实中五味子素含量比野生条件下明显提高。(本文来源于《特产研究》期刊2009年03期)

五味子素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五味子是我国传统中药材之一,至今已有2000多年的医用史,具有健脑、益智、延缓衰老等功效。五味子素A(SchisandrinA,SchA)和B(SchisandrinB,Sch B)是五味子的主要有效成分。虽然Sch A和B对神经系统有一定保护作用,然而SchA和B对成体小鼠大脑脑室侧区神经发生的影响尚不清楚。成年哺乳动物大脑的神经发生主要存在于脑室下区(subventricular zone,SVZ)和海马齿状回颗粒下区(subgranular zone,SGZ)。这两个区域中的神经干细胞(neural stem cells,NSCs)都具有自我更新及多向分化的潜能,对疾病和损伤具有修复能力。SVZ中的NSCs缓慢地分裂,产生能够快速分化的过渡性增殖细胞,再经有丝分裂产生具有迁移能力的神经母细胞,神经母细胞沿着吻端迁移流(rostral migratory stream,RMS)迁移至嗅球(olfactory bulb,OB),然后脱离RMS迁移轨道,成放射状迁移进入OB的颗粒细胞层(granular cell layer,GCL)和突触球层(periglomerular layer,GL),并于两处分别分化成颗粒细胞(granule cells,GCs)和球周细胞(periglomerular cells,PGc),最终形成功能性中间神经元,整合入神经网络发挥神经功能。本研究通过预实验筛选出10mg/kg·d为Sch A和B作用于神经发生的适宜剂量。以磷酸化组蛋白3(Phospho histone H3,PHH3)标记增殖细胞,对成体小鼠大脑SVZ、RMS和OB中细胞增殖情况进行检测。结果显示,SVZ中,SchB能够促进PHH3+细胞产生(P<0.01)。RMS和OB中,SchA和B对PHH3+细胞的产生均无明显作用。由此表明Sch B能促进成体小鼠大脑SVZ中的细胞增殖,而SchA对SVZ-RMS-OB系统中的细胞增殖没有影响。为了进一步探究SchB对SVZ中何种细胞产生作用,以胶质细胞原纤维酸性蛋白(GFAP)和双皮质素(Dcx)分别对SVZ中的NSCs和神经母细胞进行鉴定分析。结果表明,Sch B能够促进NSCs的产生,但SchA、B对Dcx+神经母细胞均无明显作用。随后以Dcx标记迁移的神经母细胞,观察Sch A、B对RMS中神经母细胞迁移的影响。统计学分析显示,SchA组的Dcx+细胞的荧光强度与橄榄组和空白对照组比较显着增强(P<0.05);而Sch B对神经母细胞的迁移几乎没有作用。最后以钙结合蛋白(calbindin,CalB)和酪氨酸羟化酶(tyrosine hydroxylase,TH)对分化到GL的神经细胞以及钙(视)网膜蛋白(calretinin,CalR)标记的分化到整个OB的中间神经元进行检测,探究Sch A、B对OB中间神经元存活的影响。结果表明,Sch B能够促进CalB+和CalR+中间神经元的存活(P<0.05),而SchA对TH+和CalB+中间神经元的存活有抑制作用(P<0.05)。综上所述,Sch B能够促进小鼠大脑神经发生过程中NSCs的增殖和中间神经元的存活。而SchA尽管能够促进迁移的神经母细胞的形成,但对OB中间神经元的存活有明显的抑制作用。由此证明,Sch B对小鼠大脑SVZ神经发生有一定的促进作用,预示其对神经退行性疾病具有一定的预防保护作用。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五味子素论文参考文献

[1].王晓艳,储着胜,张辉,张书琦,潘思源.基于脂质代谢组学评价五味子素B诱导的急性高甘油叁酯血症小鼠模型[J].中国药理学通报.2019

[2].孙艺学.五味子素A、B对小鼠大脑脑室侧区神经发生的影响[D].吉林大学.2014

[3].郑绍军.基于CuBr·SMe_2氧化构筑碳碳键为关键反应步骤研究去氧五味子素、TellimagrandinI和土楠酸H的全合成及构效关系[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2

[4].金秀东,徐秋玲,王晓东,张绪东,刘桂莲.复方五味子素B逆转人结肠癌细胞THC-8307/OXA多药耐药性机制研究[J].中国现代医学杂志.2011

[5].张喜军.五味子酒及饮料中五味子素变化规律的研究[D].吉林农业大学.2011

[6].金秀东,徐秋玲,郑学芝,张绪东,刘桂莲.复方五味子素B逆转多药耐药性人结肠癌细胞THC-8307[J].医学综述.2011

[7].张喜军,王文利,文连奎.五味子饮料主要工艺中五味子素含量的变化[J].农产品加工(学刊).2011

[8].金秀东,徐秋玲,念红,张绪东,刘桂莲.复方五味子素B对人结肠癌细胞多药耐药性逆转作用及其机制研究[J].中国药师.2010

[9].徐秋玲,金秀东,郑学芝,张绪东,刘桂莲.复方五味子素B对人结肠癌耐奥沙利铂细胞株THC-8307/OXA的逆转作用及其机制的研究[J].中国中药杂志.2010

[10].张正海,李爱民,魏盼盼.北五味子不同组织五味子素含量研究[J].特产研究.2009

标签:;  ;  ;  ;  

五味子素论文-王晓艳,储着胜,张辉,张书琦,潘思源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