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浪底水库论文_李新杰,周炎,王远见,任智慧

导读:本文包含了小浪底水库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水库,小浪底,黄河,河槽,水位,水质,下游。

小浪底水库论文文献综述

李新杰,周炎,王远见,任智慧[1](2019)在《基于模糊集分析法的小浪底水库分期汛限水位探讨》一文中研究指出本研究运用模糊集理论分析方法,利用小浪底水库的18年的实测数据,研究小浪底水库汛期分期汛限水位变化。结果表明:汛前期和汛后期适当抬高汛限水位,并提高汛后期蓄水时间,有利于减少小浪底水库的防洪弃水量,增加蓄水量,提高兴利效益,又在一定程度上可以缓解小浪底水库的汛期防洪和兴利的矛盾。对于更好地利用小浪底水库汛期供水资源、提高水库的兴利效益有一定的现实意义。(本文来源于《国际碾压混凝土坝技术新进展与水库大坝高质量建设管理——中国大坝工程学会2019学术年会论文集》期刊2019-11-11)

王彦君,吴保生,申冠卿[2](2019)在《1986-2015年小浪底水库运行前后黄河下游主槽调整规律》一文中研究指出基于黄河下游1986-2015年的水沙和沿程实测大断面数据等资料,统计分析了小浪底水库运行前后下游主槽断面形态参数(河宽、水深、河相系数)的调整过程。结果表明:1986-1999年小浪底运行前主槽持续淤积萎缩,主槽河宽和水深均减小,河宽与水深调整强度高村以上段河宽大于水深、断面河相系数明显减小,高村以下段河宽小于水深、河相系数小幅增加;2000-2015年小浪底水库运行后主槽持续冲刷,主槽河宽和水深增加,沿程各段水深调整强度均大于河宽,河相系数减小;各段断面形态调整方式淤积期表现为艾山以上游荡段和过渡段既有横向萎缩又有垂向淤高、艾山以下弯曲段以垂向淤高为主,冲刷期游荡段和过渡段为横向展宽和垂向冲深、弯曲段以垂向冲深为主;河宽淤积期减小速率明显大于冲刷期增加速率,水深淤积期减小速率略小于冲刷期增加速率,经过一轮淤积和冲刷后,断面形态向窄深方向发展;主槽断面形态调整规律与水沙条件密切相关,断面河相系数除游荡段淤积期与流量呈正相关、与含沙量呈负相关外,游荡段冲刷期、过渡段和弯曲段淤积与冲刷不同阶段,河相系数与流量呈负相关,与含沙量呈正相关。(本文来源于《地理学报》期刊2019年11期)

朱东方,赵开楼,白泉[3](2019)在《小浪底水库水质分析与预测》一文中研究指出小浪底水库水质不仅影响到下游河段的水环境质量,而且也会影响到周围的生态平衡。文章选择了pH值、总氮、总磷、化学需氧量、溶解氧和五日生化需氧量等六个指标进行全年12次检测,分析了水质的污染特征,结果表明,前7个月水质呈现污染加重的趋势,而5个月水质呈现向好的趋势。(本文来源于《山东化工》期刊2019年17期)

刘欣,刘远征[4](2019)在《小浪底水库调水调沙以来黄河下游游荡河段河床演变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基于2002年小浪底水库开始调水调沙后,黄河下游小浪底至高村游荡河段的98个断面实测数据,分析河槽的平滩面积、宽度、平均水深及宽深比等形态参数的时间和空间变化规律,得到了该河段的断面形态参数特征。以神堤和叁义寨断面为界限,黄河下游游荡河段可分为叁部分。至2017年,神堤以上和叁义寨以下河段,河槽宽深比和河槽宽度小,断面面积增加基于河槽下切。中间河段大多宽深比较大,河槽断面面积的增加,同时受河槽宽度和下切深度的影响。河槽下切深度与宽深比负相关。陡门断面位于研究区中间位置,宽深比大,2002-2017年经历了由淤积到下切的过程,下切深度较小,成为河槽深度下切过程的空间分界点,其上游河槽下切速度由白鹤向陡门断面逐渐减小,其下游河槽的平均水深增加速度由柿子园向陡门断面逐渐减小。(本文来源于《泥沙研究》期刊2019年05期)

[5](2019)在《黄河小浪底水库开启防洪预泄运用模式》一文中研究指出6月21日,记者从黄委防御局获悉,为全力做好2019年洪水防御工作,自6月21日起开始加大小浪底水库下泄流量,确保7月1日前将水库水位降至汛限水位235m以下。同时,按照水利部相关要求,黄委主动应对,统筹流域防洪及水库库水位消落,实现规顺下游河道河势,减缓河道淤积,实现河道及河口生态补水综合调度目标。6月以来,黄河流域累计降雨量37. 5mm,较常年同期偏多10%,其中黄河上游偏多28%。受近期黄河河源区降雨影(本文来源于《治黄科技信息》期刊2019年04期)

宋劼,易雨君,侯传莹,杨雨风[6](2019)在《小浪底水库调水调沙对下游河道浮游生物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浮游生物是河流主要生物类群之一,也是鱼类主要饵料,对水环境要素的变化具有较高的响应能力。基于2018年黄河小浪底水库调水调沙前后采样结果,研究黄河小浪底调水调沙对下游河流系统浮游生物群落的动态影响。在2018年调水调沙前和调水调沙期分别进行采样,在小浪底大坝以下的黄河干流河道设置10个采样断面,采集了浮游生物定量样品,同时测量了样点水质理化参数。结果表明:调水调沙过程对浮游生物具有明显影响,调水调沙开始后,浮游植物生物量下降而多样性增长,浮游动物生物量上升而多样性下降。调水调沙对浮游植物的影响最远达到艾山与泺口之间,总长540 km,黄河下游夏季浮游生物的生物多样性总体较低,优势度较高,表明生境趋于单一化。(本文来源于《人民黄河》期刊2019年08期)

侯传莹,易雨君,宋劼,杨雨风[7](2019)在《小浪底水库水沙调控对下游河道水质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了解小浪底水库水沙调控过程对下游河道水质变化的影响,通过对黄河下游河道断面进行采样,分析了水沙调控前、中、后3个时期下游河道水体的水质及氮磷因子变化趋势,并对其营养状况作相应评价。结果表明:水沙调控后水体中电导率、TDS明显低于调控前;水沙调控过程中艾山、泺口、利津的叶绿素含量无明显变化;水体中硅酸盐含量变化规律为水沙调控前<水沙调控中<水沙调控后;水沙调控后TN、PO_4-P浓度明显高于调控前、中期,水沙调控前、中期TP浓度变化幅度不大。水沙调控3个时期中叶绿素与水温、DO、pH值均有显着的相关性;水沙调控前NO_3-N与TN、TP、NO_2-N在0.01水平上显着相关;水沙调控中PO_4-P与TP在0.01水平上显着正相关;水沙调控过程中水体TLI(∑)值均小于30,为贫营养状态,水沙调控前、后期为中营养状态。(本文来源于《人民黄河》期刊2019年08期)

丁磊,罗勇,窦希萍,缴健[8](2019)在《气动冲沙法辅助小浪底水库调沙的设想》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黄河含沙量大、干流水库不同程度淤积的状况,提出了一种水动力与强人工干预有机结合的泥沙负载提高方法,即通过气动系统使水体中产生气泡,增强水流的紊动强度及垂向流速,提高水流的挟沙、输沙能力。通过水槽试验,对黄河原型沙在气动装置辅助下的起动与输运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一次排气过程中,覆盖于排气孔上方的泥沙中有28%的泥沙得以起动并被水流输送,且其中仅有8%落淤到下游水槽中,20%的泥沙被带出水槽,取得了明显的清淤效果。同时,针对小浪底水库的淤积特点,对将气动冲沙法应用到小浪底水库的可行性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初步方案。(本文来源于《人民黄河》期刊2019年07期)

潘广钊[9](2019)在《小浪底水库细砂岩单轴压缩蠕变声发射特性试验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采用RLJW-2000微机控制岩石叁轴剪切伺服流变仪和PCI-Ⅱ声发射装置,依据常规单轴压缩试验结果,对小浪底水库细砂岩分别进行分级和分别加载下的单轴蠕变声发射试验,研究两种应力路径下岩石的蠕变特性与声发射特性。在此基础上,对比了不同路径对细砂岩的蠕变声发射特性的影响规律,研究表明:(1)分级加载下细砂岩蠕变力学特性及蠕变模型:蠕变破坏强度是常规单轴抗压强度的84.5%。利用广义开尔文模型对试验结果进行拟合,该模型可较好地反映细砂岩的蠕变特性,并得出了相应的模型参数。(2)分级加载下细砂岩蠕变声发射特性:细砂岩蠕变过程中有较为明显的声发射现象,且AE信号与裂纹的萌生、扩展和贯通有着直接的联系。低应力水平下减速和等速蠕变阶段,岩石声发射的累计振铃计数和累计能量的曲线速率随着蠕变速率的减小而减小;高应力水平下规律与低应力水平类似,而累积振铃计数和累计能量增长量高应力水平下相对较大。(3)分级加载下蠕变破坏阶段声发射特性:幅值、峰值频率、能量、振铃计数的快速增长是蠕变破坏的前兆特征。在加速蠕变前声发射参数的平静期以及集群性的增大是蠕变破坏前兆特征的判据;并且加速蠕变阶段的累计振铃计数和累计能量曲线变化特征与蠕变曲线是一致的,不同蠕变阶段的累计振铃计数曲线拐点也比蠕变曲线的拐点提前,表明声发射振铃计数能够灵敏的预测岩石的蠕变破裂演化。(4)分别加载下岩石蠕变声发射特性:分别加载下岩石蠕变声发射能量的增长与应力倍数的增长有关系密切,当应力成等倍数增长时,分别加载的最大能量增长成线性增长;成等量的倍数增长时,累计能量倍数成抛物线式增长,揭示了岩石声发射与应力有着内在的联系。(5)不同应力路径下岩石蠕变力学和声发射特性:分级加载下岩石蠕变的轴向瞬时应变成线性变化,而分别加载下则不成线性变化;分别加载下的岩石声发射事件数曲线斜率较大,而分级加载下岩石声发射事件数曲线斜率相对平滑;分级加载下岩石的高幅值和高峰值频率的数量多于分别加载相应值;说明岩石的蠕变损伤是一个不断演化的过程。(本文来源于《华北水利水电大学》期刊2019-06-05)

齐璞,孙赞盈,齐宏海[10](2019)在《小浪底水库建成后黄河下游防洪形势变化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黄河小浪底水库投入运用以来下游河床产生强烈冲刷、河槽的过洪能力逐渐增大。中上游近几十年大规模的治理使得黄河来沙量逐年大幅度减少,进入下游大洪水已近消失,近年来没有发生高于警戒水位的流量,下游河道防洪形势发生变化。(本文来源于《科学》期刊2019年03期)

小浪底水库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基于黄河下游1986-2015年的水沙和沿程实测大断面数据等资料,统计分析了小浪底水库运行前后下游主槽断面形态参数(河宽、水深、河相系数)的调整过程。结果表明:1986-1999年小浪底运行前主槽持续淤积萎缩,主槽河宽和水深均减小,河宽与水深调整强度高村以上段河宽大于水深、断面河相系数明显减小,高村以下段河宽小于水深、河相系数小幅增加;2000-2015年小浪底水库运行后主槽持续冲刷,主槽河宽和水深增加,沿程各段水深调整强度均大于河宽,河相系数减小;各段断面形态调整方式淤积期表现为艾山以上游荡段和过渡段既有横向萎缩又有垂向淤高、艾山以下弯曲段以垂向淤高为主,冲刷期游荡段和过渡段为横向展宽和垂向冲深、弯曲段以垂向冲深为主;河宽淤积期减小速率明显大于冲刷期增加速率,水深淤积期减小速率略小于冲刷期增加速率,经过一轮淤积和冲刷后,断面形态向窄深方向发展;主槽断面形态调整规律与水沙条件密切相关,断面河相系数除游荡段淤积期与流量呈正相关、与含沙量呈负相关外,游荡段冲刷期、过渡段和弯曲段淤积与冲刷不同阶段,河相系数与流量呈负相关,与含沙量呈正相关。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小浪底水库论文参考文献

[1].李新杰,周炎,王远见,任智慧.基于模糊集分析法的小浪底水库分期汛限水位探讨[C].国际碾压混凝土坝技术新进展与水库大坝高质量建设管理——中国大坝工程学会2019学术年会论文集.2019

[2].王彦君,吴保生,申冠卿.1986-2015年小浪底水库运行前后黄河下游主槽调整规律[J].地理学报.2019

[3].朱东方,赵开楼,白泉.小浪底水库水质分析与预测[J].山东化工.2019

[4].刘欣,刘远征.小浪底水库调水调沙以来黄河下游游荡河段河床演变研究[J].泥沙研究.2019

[5]..黄河小浪底水库开启防洪预泄运用模式[J].治黄科技信息.2019

[6].宋劼,易雨君,侯传莹,杨雨风.小浪底水库调水调沙对下游河道浮游生物的影响[J].人民黄河.2019

[7].侯传莹,易雨君,宋劼,杨雨风.小浪底水库水沙调控对下游河道水质的影响[J].人民黄河.2019

[8].丁磊,罗勇,窦希萍,缴健.气动冲沙法辅助小浪底水库调沙的设想[J].人民黄河.2019

[9].潘广钊.小浪底水库细砂岩单轴压缩蠕变声发射特性试验研究[D].华北水利水电大学.2019

[10].齐璞,孙赞盈,齐宏海.小浪底水库建成后黄河下游防洪形势变化研究[J].科学.2019

论文知识图

小浪底水库单独运用—叁个系列黄...8 叁门峡水库清水期和小浪底水库...小浪底水库汞空间分布图(2010...无古贤水库无小浪底水库—叁个系...小浪底水库左岸山体分布示意图...小浪底水库库区和周边站点地理...

标签:;  ;  ;  ;  ;  ;  ;  

小浪底水库论文_李新杰,周炎,王远见,任智慧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