密度效应论文_刘敏,王胜坤,张宁南,赵志刚,陆俊锟

导读:本文包含了密度效应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密度,人工林,紫珠,籽粒,盐碱地,根系,杉木。

密度效应论文文献综述

刘敏,王胜坤,张宁南,赵志刚,陆俊锟[1](2019)在《珍贵树种林下套种广东紫珠的密度效应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评价珍贵树种人工林下不同套种密度对广东紫珠Callicarpa kwangtungensis生长的影响,于7 a生降香黄檀Dalbergia odorifera-檀香Santalum album混交林下设置3个密度处理种植广东紫珠,即在行间套种1行、2行、3行,株距为0.8 m,分别于定植后6、12和18个月调查其地径、树高和生物量。结果表明:3个套种密度处理间广东紫珠地径差异不显着(P≥0.05),而高生长在各时间段均差异显着(P <0.05),单株生物量差异极显着(P <0.01),表现出随密度增加而升高的趋势。本研究筛选出降香黄檀-檀香混交林下套种广东紫珠的适宜密度为行间栽种3行(12 500株·hm-2),6个月收获1次,每年可采收广东紫珠1 479.08 kg·hm-2(鲜重),收入可达5 916.33元·hm-2,可显着增加林农短期收益,为珍贵树种规模发展提供了一种实用可行的经营模式。(本文来源于《林业与环境科学》期刊2019年04期)

郭光智,段爱国,张建国[2](2019)在《南亚热带杉木林分蓄积量生长立地与密度效应》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揭示南亚热带不同密度和立地条件下杉木人工林蓄积量发育规律。[方法]以广西大青山36 a生杉木密度试验林为研究对象,分析A(1 667株·hm~(-2))、B(3 333株·hm~(-2))、C(5 000株·hm~(-2))、D(6 667株·hm~(-2))、E(10 000株·hm~(-2))5种初植密度杉木人工林总蓄积、活立木蓄积动态变化。[结果]初植密度与立地对林分活立木蓄积生长的影响与总蓄积一致。中幼龄阶段林分总蓄积与初植密度和立地正相关,初植密度愈高,立地指数愈大,林分蓄积生长量愈大;但15 a后中等密度林分总蓄积最大。林分蓄积连年生长高峰随密度增大而愈早;平均生长达高峰后下降,密度越大下降越早、下降趋势越明显;林分蓄积连年生长量、平均生长量大多分别在10、14 a达到高峰,林分蓄积生长率降到3%时林龄为19~25 a。[结论]随初植密度增大,立地指数对林分总蓄积的影响程度减弱。若以蓄积生长量最大为培育目标,16指数级以C密度为最适宜造林密度。南亚热带杉木林首次间伐、最后间伐、主伐时间分别为10、14、25 a;主伐林龄不宜早于19 a,且初植密度愈低主伐林龄更晚,A、B密度林分的主伐林龄可推迟到25 a。(本文来源于《林业科学研究》期刊2019年04期)

李银昌,张兆玉,曹红波,朱如华,丁山[3](2019)在《玉米秆、穗、粒力学特性的品种与密度效应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为明确玉米"秆-穗-粒"力学特性的品种与密度效应,于2016年和2017年分别设置20个品种、7个品种×3个密度组合的田间试验,测定玉米茎秆-雌穗和穗轴-籽粒的连接力学特性,以及穗轴、籽粒的力学特性。通过方差分析、效应估算、多重比较、遗传相关等方法分析数据,结果表明,供试玉米品种的茎秆-雌穗连接力、穗轴-籽粒纵向和横向连接力、穗轴抗压碎力和抗弯折力的取值范围分别为291~579、5.57~13.69、5.10~9.66、1 070~3 849、140~355 N,籽粒抗压碎力、抗剪切力、穿刺强度的变化范围分别是89~157 N、42.7~105.0 N及48.1~77.0 MPa。品种、品种×密度互作对茎秆-雌穗连接力和穗轴-籽粒纵向、横向连接力影响显着,品种、密度对穗轴抗压碎力和抗弯折力影响显着,穗轴抗压碎力和抗弯折力随种植密度的增加呈下降趋势。品种对茎秆-雌穗连接力、穗轴-籽粒纵向和横向连接力、穗轴抗压碎力和抗弯折力的总贡献率分别为52.08%、40.55%、18.71%、89.71%、56.92%,均高于其他效应因子的总贡献率。品种对籽粒抗压碎力、抗剪切力、穿刺强度影响显着。籽粒抗压碎力分别与长度、周长、面积、表面积、体积、矩形度呈显着正相关,穿刺强度分别与厚度、面积、表面积、体积、矩形度呈显着正相关,抗压碎力、抗剪切力、穿刺强度分别与比表面积呈显着负相关。综之,品种是影响玉米"秆-穗-粒"连接特性和穗轴、籽粒力学特性的主要因素,籽粒比表面积分别与其抗压碎力、抗剪切力、穿刺强度相关性显着。这些结果可为玉米宜机收品种选育和栽培、收获机具设计提供参考依据。(本文来源于《山东农业科学》期刊2019年06期)

张祥,刘长仲,宋维虎[4](2019)在《不同CO_2浓度条件下两种色型豌豆蚜的种群密度效应》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究CO_2浓度和初始密度对两种色型豌豆蚜种群增长率的影响.【方法】在二氧化碳光照箱中设置3个CO_2浓度,分别为对照组380μL/L、中等浓度550μL/L和高浓度750μL/L,并利用紫花苜蓿为寄主植物单株饲养不同的初始密度豌豆蚜,记录在定殖14 d和21 d后各处理豌豆蚜的种群数量,并计算种群增长率.【结果】随着初始密度的增加和CO_2浓度的升高,豌豆蚜的种群增长率均显着递减;同一初始密度条件下,豌豆蚜的种群增长率随着CO_2浓度的升高呈现下降趋势.【结论】豌豆蚜种群存在密度效应,即种群的初始密度会显着抑制豌豆蚜种群的增长速率;同一初始密度条件下,高浓度CO_2对种群的增殖率同样存在抑制作用.(本文来源于《甘肃农业大学学报》期刊2019年03期)

李志远[5](2019)在《大豆多因素养分密度效应试验及优化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大豆是中国的主要粮食作物之一,其用途广泛,在食用、饲用及工业方面都有广泛应用,故而对大豆的需求量非常大。中国是全球位列第一位的大豆进口国,但大豆产量仅仅位列世界第四位,针对于大豆产量而言,中国比世界第一的美国少十倍左右。中国的大豆进口国也主要是美国、巴西和阿根廷,这叁个国家的大豆产量均位于世界前叁。由于中国巨大的大豆需求量,在国际大豆市场上一直处于被动状态,如何提高大豆产量成为目前中国大豆种植业亟需解决的问题。影响大豆产量的因素主要是大豆品种、种植方式、施肥、土壤、水分、光照等。本研究是针对目前中国所缺乏的种植密度及施肥体系而展开,现阶段国内的大豆种植过程中,大豆种植密度及施肥量基本是依照生产工作人员的惯用经验进行,此方法不仅无法合理利用农业生产资源,而且还会造成农业资源的浪费及生产成本的增加,肥料的过量施用甚至会给农田的生态环境造成严重破坏,例如:土壤板结、水源污染等。本研究针对现阶段中国大豆生产面临的实际问题进行了田间试验,试验目的在于研究适合东北地区大豆生产的大豆种植密度及氮磷钾施肥量模型并进行推广。本次田间试验于2017年10月至2018年10月,在黑龙江省农垦总局九叁管理局大西江农场进行。试验中选择具有代表性的试验用地并划分试验小区,以“黑河52号”大豆品种为试验材料,经过严密的试验设计,明确试验的目的、要求、方法、步骤等,确定大豆种植密度、施氮量、施磷量、施钾量为试验因素,大豆产量为指标。田间试验包含单因素试验及多因素试验,多因素试验通过二次旋转正交回归设计。获取试验数据后,运用回归分析及BP神经网络建立肥密效应模型并进行优化,以大豆产量最大化为目标得到最优的肥密效应模型。基于上述模型优化得:“黑河52号”大豆在东北地区的最优的种植密度为23.5万株/公顷、N肥施用量67.9千克/公顷、P肥施用量104.6千克/公顷、K肥施用量17.4千克/公顷,此条件下的大豆产量为3953.2千克/公顷。此模型将大豆的种植密度与施肥量相结合,通过BP神经网络进行优化分析,经过田间试验实地验证,具有在东北地区特别是黑龙江大豆产区推广的实际意义。该模型的推广将大幅度提高大豆的产量,改善国内肥密体系理论的匮乏现状,缓解中国大豆供需严重不足的情况,同时,也是工业工程优化思想在农业领域的推广应用。(本文来源于《东北农业大学》期刊2019-06-01)

王世伟,潘存德,胡珍珠,赵善超,李星[6](2019)在《特定土壤条件下“新温185”核桃根施氮磷钾肥细根根长密度效应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以"新温185"核桃(Juglans regia'Xinwen185')为试验材料,通过"3414"肥料效应田间试验,采用根钻取样法和图像扫描分析法,研究了特定土壤养分条件下根施氮(N)、磷(P)、钾(K)肥对"新温185"核桃细根根长密度的影响,以期为"新温185"核桃土壤养分的科学管理提供依据。结果表明:"新温185"核桃细根根长密度(C)的正平方根(Sqrt C)同P肥与K肥的交互作用(P×K)、N肥的施用量(纯氮量,N)、N肥施用量的自乘(N~2)存在极显着(P=0.000)的线性相关关系,即■。特定土壤条件下(碱解N 77.7 mg·kg~(-1),有效P 14.3 mg·kg~(-1),速效K 77.3 mg·kg~(-1)),根施P、K肥对核桃的细根根长密度效应不显着,P、K肥的交互作用对细根根长密度存在负效应,当N肥施用量(纯量)小于1.34 kg·株~(-1)时,对"新温185"核桃细根根长密度存在正效应,反之则存在负效应。(本文来源于《北方园艺》期刊2019年06期)

林文俊,谢健,黄如楚,陈世品,苏小青[7](2019)在《闽楠大苗培育的密度效应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在闽楠大苗培育过程中,对3个龄级的苗木设置不同的培育密度,调查苗高、地径、枝下高和冠径等指标以检测对闽楠苗木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较高密度有利于一年生苗的高生长,二年生和叁年生苗高则随密度降低而增大,但低密度也造成苗高的整齐度下降;低密度对地径生长影响显着,最大效应可以达到1.42倍;一年生苗木的枝下高随培育密度下降而增大,二年生、叁年生苗木的枝下高则随培育密度下降而减小;低密度培育对冠径的效应最大,可以达到最高密度的1.58倍。因此,大苗培育可采用较低密度,效益显着。(本文来源于《江西农业》期刊2019年04期)

吕二锁,巴图,郭呈宇,张凤英,刘志萍[8](2018)在《内蒙古东部旱区大麦新品种蒙啤麦5号播期与密度效应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为在内蒙古东部旱区生态环境条件下更好地推广栽培大麦新品种,集成最佳综合配套高产技术,以获得高产、稳产与优质大麦籽粒,研究不同播种期和密度对二棱大麦新品种蒙啤麦5号的产量及农艺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蒙啤麦5号在东部旱作生态区最佳播种时期为5月10日左右,播种密度为36万~40万株/667 m2为宜,产量可达469.36 kg/667 m2,千粒质量可达53.5 g,其品质符合国家酿造标准要求。分析表明,播期和密度对大麦产量影响均达到显着水平(P <0.05),因此选择适宜的播期和密度可促进该品种产量的提高。(本文来源于《大麦与谷类科学》期刊2018年06期)

欧建德,吴志庄[9](2018)在《峦大杉人工林树冠、根系生长和林木分级的早期密度效应》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解峦大杉林分树冠、根系以及林木分级的密度效应,通过测定福建省12个8年生不同林分密度的峦大杉样地的树冠、根系的生长性状与分级木比例情况,并将12个林分密度样地按照不同密度划分为4种密度类型(2 325~2 475、2 700~2 750、2 800~3 000、3 350~3 375株·hm~(-2)),进行密度类型间的树冠根系生长与各分级木比例等性状的差异性比较。结果显示:(1)林分密度显着影响峦大杉树冠生长和生长竞争指标。树冠冠幅、冠长、树冠率、树冠体积、表面积、树冠生长空间指数和生长空间竞争指数随着密度增加而减少,树冠圆满度、树冠生产效率随着密度增加而增加;峦大杉的冠幅、树冠率和树冠圆满等3个性状显着性变化的密度较冠长明显更小,树冠体积、表面积和树冠生产效率等3个性状显着性变化的密度一致。峦大杉的生长空间竞争指数显着性变化的密度较生长空间指数更小。(2)林分密度显着影响峦大杉的单株根生物量、根幅与根深等根系性状,峦大杉根系生长量与根幅随着密度增加而减少;根深随密度增加而增加;峦大杉单株根生物量、根幅和根深等性状显着性变化的密度一致。(3)林分密度显着影响着峦大杉优势木和被压木比例,但对平均木比例无显着性影响。峦大杉优势木比例与被压木比例显着性变化的密度一致。(本文来源于《东北林业大学学报》期刊2018年12期)

魏学文,王桂峰,崔秀娟,王琰,董文全[10](2018)在《盐碱地鲁垦棉33号种植密度效应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鲁垦棉33号是山东省农垦科技发展中心选育的棉花新品种,2009年通过山东省农作物品种审定,为制定该品种配套栽培技术,于2011~2013年在山东省棉花原原种场研究了不同种植密度对鲁垦棉33号产量及产量构成因子的影响。结果表明,在传统整枝措施和中等偏重盐碱地纯作植棉区,鲁垦棉33号适宜密度为45000~75000株/hm2,密度过高或过低均不能获得理想的经济产量。(本文来源于《棉花科学》期刊2018年05期)

密度效应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目的]揭示南亚热带不同密度和立地条件下杉木人工林蓄积量发育规律。[方法]以广西大青山36 a生杉木密度试验林为研究对象,分析A(1 667株·hm~(-2))、B(3 333株·hm~(-2))、C(5 000株·hm~(-2))、D(6 667株·hm~(-2))、E(10 000株·hm~(-2))5种初植密度杉木人工林总蓄积、活立木蓄积动态变化。[结果]初植密度与立地对林分活立木蓄积生长的影响与总蓄积一致。中幼龄阶段林分总蓄积与初植密度和立地正相关,初植密度愈高,立地指数愈大,林分蓄积生长量愈大;但15 a后中等密度林分总蓄积最大。林分蓄积连年生长高峰随密度增大而愈早;平均生长达高峰后下降,密度越大下降越早、下降趋势越明显;林分蓄积连年生长量、平均生长量大多分别在10、14 a达到高峰,林分蓄积生长率降到3%时林龄为19~25 a。[结论]随初植密度增大,立地指数对林分总蓄积的影响程度减弱。若以蓄积生长量最大为培育目标,16指数级以C密度为最适宜造林密度。南亚热带杉木林首次间伐、最后间伐、主伐时间分别为10、14、25 a;主伐林龄不宜早于19 a,且初植密度愈低主伐林龄更晚,A、B密度林分的主伐林龄可推迟到25 a。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密度效应论文参考文献

[1].刘敏,王胜坤,张宁南,赵志刚,陆俊锟.珍贵树种林下套种广东紫珠的密度效应研究[J].林业与环境科学.2019

[2].郭光智,段爱国,张建国.南亚热带杉木林分蓄积量生长立地与密度效应[J].林业科学研究.2019

[3].李银昌,张兆玉,曹红波,朱如华,丁山.玉米秆、穗、粒力学特性的品种与密度效应研究[J].山东农业科学.2019

[4].张祥,刘长仲,宋维虎.不同CO_2浓度条件下两种色型豌豆蚜的种群密度效应[J].甘肃农业大学学报.2019

[5].李志远.大豆多因素养分密度效应试验及优化研究[D].东北农业大学.2019

[6].王世伟,潘存德,胡珍珠,赵善超,李星.特定土壤条件下“新温185”核桃根施氮磷钾肥细根根长密度效应研究[J].北方园艺.2019

[7].林文俊,谢健,黄如楚,陈世品,苏小青.闽楠大苗培育的密度效应分析[J].江西农业.2019

[8].吕二锁,巴图,郭呈宇,张凤英,刘志萍.内蒙古东部旱区大麦新品种蒙啤麦5号播期与密度效应分析[J].大麦与谷类科学.2018

[9].欧建德,吴志庄.峦大杉人工林树冠、根系生长和林木分级的早期密度效应[J].东北林业大学学报.2018

[10].魏学文,王桂峰,崔秀娟,王琰,董文全.盐碱地鲁垦棉33号种植密度效应研究[J].棉花科学.2018

论文知识图

不同粒子数密度下的光限幅效应不同入射脉宽下的光限幅效应不同时刻中山站高频雷达的视野范围(...(450.0+500.0+550.0)keVHe+离子注...等离子体光学材料增强荧光原理示意图利用Kane八能级模型计算GAas中能级示...

标签:;  ;  ;  ;  ;  ;  ;  

密度效应论文_刘敏,王胜坤,张宁南,赵志刚,陆俊锟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