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界缺损论文_闫海,费燕梅

导读:本文包含了临界缺损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临界,支架,蛋白,生物,组织,工程,活性。

临界缺损论文文献综述

闫海,费燕梅[1](2019)在《同种异体脂肪干细胞复合脱钙骨基质在桡骨临界骨缺损兔模型中的价值》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同种异体脂肪干细胞复合脱钙骨基质对桡骨临界骨缺损兔模型的价值。方法纳入18只成年雄性大白兔,切取双上肢桡骨干中段部分骨质,制备双侧上肢桡骨临界骨缺损模型。将18只兔子随机分为对照组、实验组1和实验组2。对照组未予任何干预,实验组1在骨缺损部位植入脱钙骨基质,实验组2在骨缺损部位植入同种异体脂肪干细胞复合脱钙骨基质。第8、12周时行X线、病理切片和解剖学检查,明确骨缺损的修复效果。结果骨缺损修复后,8、12周时对桡骨行X线检查,对照组骨缺损修复差; 8周时实验组1部分修复,12周时大部分修复,但仍有1只兔子存在小块骨缺损;8周时实验组2大部分修复,12周时全部修复,实验组2可见髓腔通畅。8、12周时,实验组1和实验组2的Lane-Sandhu组织学评分均显着高于对照组,实验组2的Lane-Sandhu组织学评分均显着高于实验组1(P <0. 05)。造模12周后,对照组骨缺损区多为纤维组织,实验组1有编织骨形成,但骨小梁紊乱;实验组2有板成骨形成,骨小梁排列紧密有序。结论同种异体脂肪干细胞复合脱钙骨基质对桡骨临界骨缺损兔模型有一定的价值。(本文来源于《实用临床医药杂志》期刊2019年19期)

张焕超,吕玉强,王茜,李琪佳,王志强[2](2019)在《金属材料修复临界性骨缺损的实验研究进展》一文中研究指出金属支架材料是近年来新兴的骨组织工程支架材料之一,包括可降解金属支架材料和不可降解金属支架材料。金属支架材料生物相容性良好,耐腐蚀性强,力学性能优,相比传统支架材料,其机械强度更高,可为新组织生长提供良好的支撑,适用于临界性骨缺损(CSD)的修复,虽处于实验研究阶段,临床应用较少且时间较短,还有待进一步研究,但不可否认其在修复CSD方面具有巨大的优势和潜力,未来可能成为骨科治疗CSD的植入材料。笔者对目前常用的金属支架材料的种类及特性进行简要综述。(本文来源于《安徽医药》期刊2019年07期)

周思睿,肖红利,黄文良,邓江,叶鹏[3](2019)在《载重组人骨形态发生蛋白2/聚乳酸缓释微球的复合生物支架修复超临界骨缺损》一文中研究指出背景:前期研究制备了丝素/壳聚糖/纳米羟基磷灰石复合生物支架与重组人骨形态发生蛋白2/聚乳酸缓释系统。目的:观察载重组人骨形态发生蛋白2/聚乳酸缓释微球的复合生物支架,修复犬桡骨超临界骨缺损的效果。方法:采用真空冷冻干燥及化学交联法制备丝素蛋白/壳聚糖/纳米羟基磷灰石生物支架,采用复乳挥发法制备重组人骨形态发生蛋白2/聚乳酸缓释微球,将二者整合后制备成载缓释微球的叁维生物支架。取8只成年犬(遵义医科大学实验动物中心提供),制作桡骨临界骨缺损模型(桡骨中段截骨3 cm),其中4只骨缺损处植入载缓释微球的叁维生物支架与自体松质骨(实验组1),另4只仅植入自体松质骨(对照组1);另取8只成年犬,制作桡骨超临界骨缺损模型(桡骨中段截骨5cm),其中4只骨缺损处植入载缓释微球的叁维生物支架与自体松质骨(实验组2),另4只仅植入自体松质骨(对照组2)。术后4,8,12周进行X射线检查;术后12周,取出缺损区桡骨,行组织病理学观察。实验已通过遵义医科大学伦理委员会审查,批准号:伦审(2016)2-071号。结果与结论:①X射线:术后12周,实验组1缺损处髓腔基本再通,骨皮质形成,对照组1缺损处基本完成骨连接,但未完成髓腔再通与皮质骨塑形;实验组2髓腔基本再通,骨皮质塑形与骨长入基本完成,对照组2未完成骨连接,无皮质骨塑形;②组织学观察:实验组1骨缺损处已完成骨连接,可观察到骨皮质形成及完全髓腔再通,对照组1可见骨组织形成,其间可见大量纤维组织,无皮质骨,髓腔未完成再通;实验组2骨缺损处已有皮质骨形成及完成髓腔再通,对照组2可见少量骨组织,无皮质骨形成及髓腔再通;并且实验组1骨修复效果优于实验组2;③结果表明载重组人骨形态发生蛋白2缓释微球的丝素蛋白/壳聚糖/纳米羟基磷灰石叁维生物支架,能有效修复一定范围内的犬桡骨临界及超临界骨缺损。(本文来源于《中国组织工程研究》期刊2019年18期)

李雪雯[4](2019)在《双缓释PDGF-bb、BMP-6的nHA/Gel-GMS支架复合BMMSCs修复大鼠颅骨临界骨缺损的实验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颌面部的骨组织损伤和缺损不仅会直接造成颜面部畸形而影响美观,还会导致病患在发音、语言、咀嚼以及呼吸等方面出现一定程度的功能障碍。目前,临床治疗当中所采用的自体或异体组织移植虽有较好疗效,但却仍旧存在不可忽视的弊端。因此,骨组织工程的提出为解决这一临床问题提供了新的思路。骨组织工程学是将组织修复材料和具有生物活性的物质进行结合,借由生物因子等发挥作用来促使骨组织修复。目前,骨组织工程己逐渐发展成为通过对细胞支架材料与生物活性因子联合使用,促进骨组织的修复、再生,最终使缺损的骨组织得以修复或重建。此种方法的优点在于不受限于供体的来源,不具有免疫排斥问题,修复重建后的组织可以替代原有组织,并具有较为理想的功能。纳米羟基磷灰石(nHA)晶体的粒径处于1-100nm范围内,具有良好的表面能与量子效应,且在降解性和生物活性方面亦性能优良,更加易于和骨组织发生整合,加强骨的机械性能与骨传导特性。以nHA晶粒植入机体内部不会对机体造成病理性损害,并且能够通过相互连通的孔隙来促进组织液微循环,从而促使新生骨质与周围组织发生结合。明胶(Gel)来自于生物体的本身,是胶原在发生了部分水解后所产生的变性产物,在医学领域之中有着十分广泛的应用。明胶的来源非常广泛、易于获得;有着良好的生物相容性与生物可降解性。相比于胶原,明胶具有更少的抗原性,并且其分子链中所含有的丰富氨基酸能够增加细胞的识别位点,促使种子细胞黏附于其上。传统工艺通常直接将生长因子加入支架材料中,此类制备方式常会导致生长因子在短时间内就出现大量而迅速的释放,使得生长因子作用时间短、且局部因子浓度过高,因而对种子细胞的作用往往是弊大于利。明胶微球(GMS)属于缓释给药系统中的一员,不仅能够使药物自载体中释放的速度得到延缓,而且可以对载于其中的生长因子起到保护作用。单一的人工骨替代物通常仅能够发挥骨传导的作用,缺少骨诱导性。针对这一不足,可以将具备良好生物相容性、骨传导性以及可降解性的生物支架材料和具有良好成骨诱导活性的生长因子相结合,从而能够兼具骨传导与骨诱导的双重特性。骨组织缺损的修复重建是一个有多种类型细胞因子参与、调控的复杂而精密过程,任何一类生长因子在骨形成过程中都并非完全独立地发挥作用,而是和其他生长因子相互影响和协调,一同形成有机的调节网络,共同参与调控骨的修复过程。因而越来越多的学者选择将两种生长因子进行联合应用,以期达到更好的骨组织再生效果。骨形态发生蛋白-6(BMP-6)作为BMPs中BMP-7亚型的一员,能够诱导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MSCs)进行成骨定向分化。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PDGF)作为多种细胞的有丝分裂刺激源,能够对间充质干细胞和成骨细胞等发挥趋化作用,也是目前作用最强的骨生长因子之一。PDGF能够促使受损区域的骨形成细胞发生募集和迁移,促进细胞的分裂增殖以及分化,并对局部血液循环的重建发挥着十分重要的功能。本实验通过构建能够双缓释PDGF、BMP-6的纳米羟基磷灰石/明胶-明胶微球支架,探讨其理化、生物学性能,并将支架材料与大鼠BMMSCs相复合用于颅骨临界骨缺损的修复,以此评估该复合型支架材料用于骨组织工程的应用效果。研究方法:1、以改良乳化交联法、直接分散+真空冷冻干燥法制备明胶微球以及纳米羟基磷灰石/明胶-明胶微球支架。2、万能力学测试仪对支架进行机械强度测试。3、以称重法和介质浸泡法分别对支架材料的吸水率和孔隙率进行检测,利用扫描电镜观察支架结构并测定支架孔径。4、利用全骨髓贴壁法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体外提取、分离和培养。5、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表面标志物鉴定。6、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成骨与成脂诱导分化及鉴定。7、通过体外细胞毒性试验、溶血试验、皮内反应试验、热原试验、急性全身毒性试验、局部植入反应试验以及亚慢性全身毒性试验来对支架材料的生物安全性进行检测。8、将细胞接种于支架并通过早期黏附率、细胞增殖率、扫描电镜和激光共聚焦显微镜来判断支架的细胞相容性。9、构建载双因子支架并测定因子的体外释放情况。10、对接种于支架上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进行成骨诱导培养,检测成骨诱导后细胞的ALP活性及利用Western Blot检测相关蛋白的表达变化,对复合支架对细胞的成骨相关机制进行初探。11、SD大鼠的颅骨临界骨缺损模型的制备以及不同组别支架材料的植入。12、手术后影像学以及组织学检测。13、实验数据的统计学分析。结果:1、构建纳米羟基磷灰石/明胶-明胶微球支架所需纳米羟基磷灰石的最适比例为20wt%,经扫描电镜观察支架材料侧壁的粗糙度有利于细胞黏附其上。2、实验中提取的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经检测可知其表型稳定、纯度较高,具有良好的活性以及多向分化潜能。3、通过体外生物安全性能检测,结果显示本实验构建的复合支架材料不具有细胞毒性、致热性以及致敏性,不会引起实验动物出现急慢性机体损伤,且与细胞复合培养显示,细胞在支架上具有很好的黏附和增殖能力,细胞形态良好。4、实验中构建的缓释双因子的复合支架经Elisa试剂盒检测,结果显示于体外释放14天后,PDGF的累积释放量为95.213±2.461%;于第18天BMP-6的累积释放量为97.037±1.863%,且释放曲线呈现较为平和缓慢的上升趋势,提示包裹于明胶微球中的因子能够实现一定程度上的缓释。5、经细胞接种并进行成骨诱导后,相关检测显示双缓释PDGF和BMP-6的支架能够促使细胞ALP活性及骨钙蛋白表达增高,成骨相关的通路蛋白Akt的磷酸化水平升高,当向培养体系内加入PI3K抑制剂后,OCN的表达量出现减少但并未完全受到抑制。6、经8周的SD大鼠临界颅骨缺损修复实验,术后放射线及组织学检测对比,双缓释PDGF、BMP-6的纳米羟基磷灰石/明胶-明胶微球支架体现出了良好的促成骨特性及生物相容性,此结果与体外实验结果相符合。结论:1、本实验成功构建了双缓释PDGF、BMP-6的纳米羟基磷灰石/明胶-明胶微球支架,当纳米羟基磷灰石添加量为20%时,作为骨组织工程材料性能最佳。2、纳米羟基磷灰石/明胶-明胶微球支架具有良好的生物学性能及机械强度,符合骨组织工程对支架材料的要求,在动物体内未见出现明显的刺激反应,能够作为细胞支架用于骨组织缺损的修复。3、缓释PDGF、BMP-6的纳米羟基磷灰石/明胶-明胶微球支架在体外能够促进BMMSCs的成骨分化;支架的促成骨作用与PDGF诱导的成骨通路蛋白Akt的磷酸化水平升高存在相关性;PDGF与BMP-6在促进成骨方面存在协同作用。4、利用缓释PDGF、BMP-6的纳米羟基磷灰石/明胶-明胶微球支架修复大鼠颅骨缺损,结果证实了该复合支架材料有显着的促成骨效应,可以作为组织工程方法修复骨缺损的选择方式。(本文来源于《中国医科大学》期刊2019-03-01)

王兴[5](2018)在《载胰岛素微球复合多孔纳米羟基磷灰石支架修复颌骨临界骨缺损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胰岛素是全身能量平衡的关键调控激素,近年来,胰岛素在骨代谢平衡中的作用引起了学者们的关注。外源性胰岛素可作为诱导因子加速骨代谢并诱导干细胞向成骨细胞分化,但胰岛素在体内半衰期短,过量易导致全身低血糖反应,因此目前胰岛素很少应用于骨组织工程。本研究使用快速膜乳化技术(Shirasu porous glass, SPG),分别制作了100nm, 1μm及10μm级粒径高度均一的载胰岛素聚乳酸-羟基乙酸(Poly lactic-co-glycolic-acid, PLGA)微球。将(本文来源于《2018口腔病理年会暨第十二次全国口腔病理学术会议论文集》期刊2018-09-13)

张楠,刘娜,孙楚,朱剑峰,王东旭[6](2018)在《新型微弧氧化涂层镁-锌-钙合金支架/自体颗粒骨修复兔临界性骨缺损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一种新型微弧氧化(micro-arc oxidation,MAO)涂层镁(Mg)-锌(Zn)-钙(Ca)合金支架/自体颗粒骨修复兔临界性骨缺损(critical size bone defect,CSD)的效果,以及该支架在体内的耐腐蚀性和生物相容性。方法将72只新西兰白兔随机分为3组(n=24),A组为无涂层Mg-Zn-Ca合金支架组;B组为10μm厚MAO涂层Mg-Zn-Ca合金支架组;C组为单纯自体颗粒骨植骨组。所有动物制备双侧尺骨15 mm长CSD模型,A、B组将截取的尺骨制成颗粒骨后填充至支架内修复尺骨缺损,C组采用自体颗粒骨修复。术后2、4、8、12周,行大体观察并记录局部皮下积气量;X线片和Van Gieson染色观察骨缺损愈合情况,根据Lane-Sandhu标准行X线片评分;Micro-CT扫描观察并计算支架降解丢失体积百分比(ΔV)及降解速度(corrosion rate,CR);监测实验过程中血清Mg~(2+)、Ca~(2+)浓度变化,并于术后12周收集肝、脑、肾和脾组织行病理学观察。结果术后2、4、8周B组皮下积气量少于A组,其中2、4周两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术后12周时B组显着多于A组(P<0.05)。术后4、8周C组X线片评分显着高于A、B组(P<0.05),术后8周时B组显着高于A组(P<0.05);术后12周B、C组显着高于A组(P<0.05),但B、C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B组骨缺损部位新骨塑形明显优于A组。Micro-CT示术后4、8周,B组CR及ΔV均显着低于A组(P<0.05)。Van Gieson染色示B组较A组具有更好的生物相容性和促成骨性;血清离子监测结果显示术后各时间点3组血清Mg~(2+)、Ca~(2+)浓度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2周,3组实验动物肝、脑、肾及脾组织HE染色均未见明显病理改变。结论新型MAO涂层Mg-Zn-Ca合金支架/自体颗粒骨能够有效修复CSD;同时,10μm厚MAO涂层能有效改良Mg-Zn-Ca合金支架的骨修复效果、耐腐蚀性及生物相容性。(本文来源于《中国修复重建外科杂志》期刊2018年03期)

李健,孙语韬,刘成波,林日强,郑炜[7](2018)在《基于多模态成像技术监测基因修饰支架中血管生成及修复临界性骨缺损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基因修饰促血管化的支架是促进骨再生的有效方法之一,它可以将目的基因转移到内源性细胞中实现生长因子原位、持续表达,诱导内源性细胞的增殖、迁移和分化,从而促进骨组织再生。该文以慢病毒介导基因修饰多孔PLGA/n HAp复合支架诱导血管生成为研究对象,采用静电吸附和低温冷冻方法制备基因修饰多孔PLGA/n HAp复合支架;以小鼠顶骨临界性骨缺损为模型,利用多模态双光子及光声显微成像技术在体、实时、连续监测,研究骨修复过程中基因修饰多孔支架诱导血管化的动态过程。体外实验结果显示,慢病毒颗粒从支架上的持续释放长达5天,缓释出的病毒颗粒可以有效转染293T细胞并表达PDGF-BB因子。体内实验结果表明,慢病毒介导基因修饰多孔PLGA/n HAp复合支架,可以实现PDGF-BB因子原位表达,促进体内局部及系统性干细胞等细胞迁移,加快血管诱导生成并提高骨缺损部位骨组织的再生能力。同时,在该研究中,成功使用并比较了多模态双光子及光声显微成像技术在体、实时、连续监测3D骨组织支架内血管形成的动态变化过程,并验证了基因修饰对于提高3D打印支架的生物学反应性的作用。该研究为研究不同支架对血管生成作用的监测与鉴定提供了新的技术手段。(本文来源于《集成技术》期刊2018年01期)

宫玮玉,刘绍清,董艳梅,高学军,陈晓峰[8](2018)在《纳米生物活性玻璃促进兔颅骨临界骨缺损修复》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观察并比较58S纳米生物活性玻璃(nano-sized 58S bioactive glass,nano-58S BG)和传统45S5生物活性玻璃(45S5 BG)促进兔顶骨临界骨缺损修复的效果。方法:在新西兰兔顶骨直径9 mm的贯通临界骨缺损中随机填入nano-58S BG或45S5 BG,空白对照组仅以血凝块充盈骨缺损。组织学切片组于术后4周和8周取材制作切片,HE染色和天狼星红苦味酸染色后观察;骨荧光磨片组分别于术后第14、28、42天皮下注射盐酸四环素、茜素红、钙黄绿素标记新生骨,8周取材制成硬组织磨片,激光共聚焦显微镜下观察新骨形成范围,Image J软件定量分析。结果:4周时HE染色可见生物活性玻璃与周围组织紧密结合,未见急慢性炎症细胞浸润,nano-58S组和45S5组可见骨缺损边缘和中央均出现新骨,对照组中央未见新生骨;8周时nano-58S组新生骨多于45S5组和对照组,两个BG组新生骨可见与正常颅骨相同的中空结构,对照组新骨未见中空结构。天狼星红苦味酸染色可见nano-58S组Ⅰ型胶原分泌量大于45S5组和对照组。骨荧光磨片观察显示术后4~6周和6~8周nano-58S组新骨形成范围分别为(29.4±4.48)μm和(35.3±3.74)μm,高于45S5组[(13.43±3.44)μm和(17.64±4.13)μm]和对照组[(5.88±2.92)μm和(6.07±3.02)μm,P<0.01]。结论:58S纳米生物活性玻璃促进兔顶骨临界骨缺损修复的效果优于传统的45S5生物活性玻璃。(本文来源于《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期刊2018年01期)

胡晓,刘威,吴王喜,桂媛媛,周磊[9](2017)在《复合羟固醇无机小牛骨块修复犬下颌骨临界骨缺损的组织学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比较复合羟固醇无机小牛骨块(羟固醇骨块)和无机小牛骨粉在比格犬下颌骨临界骨缺损动物模型早期愈合阶段的成骨效应。方法选取健康雄性比格犬4只,拔除双侧下颌第3和第4前磨牙以及第1磨牙(P3-M1)后,双侧下颌骨各复制2个5 mm×10 mm×10 mm标准化箱型临界骨缺损。4周愈合期后,按半口对照设计,随机将羟固醇骨块和无机小牛骨粉植入骨缺损。术后4周处死,切取标本制作石蜡和硬组织切片,行组织学观察及组织形态学测量。结果实验动物愈合良好,羟固醇骨块组及无机小牛骨粉组均见临界骨缺损边缘及骨材料-宿主骨交界处明显的成骨细胞及新骨形成。HE染色组织形态学测量结果显示羟固醇骨块组和无机小牛骨粉组新生骨面积比分别为(37.22±2.16)%和(34.70±2.66)%,两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羟固醇骨块组成骨细胞数[(31.13±2.85)]与无机小牛骨粉组[(24.88±2.95)]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硬组织切片亚甲基蓝-酸性品红染色组织形态学测量结果显示羟固醇骨块及无机小牛骨粉骨材料新生骨面积相对百分比分别为(20.13±1.32)%和(19.28±0.82)%,骨材料相对存留率分别为(30.80±1.16)%和(29.69±1.12)%,两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羟固醇骨块在犬下颌骨临界骨缺损早期骨愈合阶段具有类似于小牛骨粉的成骨效果。由于羟固醇骨块具有良好的空间维持能力,更适合于临床大面积骨缺损的修复。(本文来源于《中国现代医学杂志》期刊2017年22期)

荣洁琳,林福星,汪谟贞,葛学武,赵宇[10](2017)在《携载BMP4基因的核壳结构纳米粒子修复兔桡骨临界骨缺损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将改性的壳聚糖包裹骨形态发生蛋白4(BMP4)质粒形成核壳结构,以明胶海绵为此纳米粒子载体,探究其对兔桡骨临界骨缺损的修复作用。方法新西兰大白兔24只,每只兔子的左右前肢按随机法分为负载BMP4质粒核壳结构组(TACS@EG-HBC/p BMP4/G组)、负载BMP4质粒核结构组(TACS/p BMP4/G组)和对照组。在双侧桡骨制备长约18 mm的完全性临界骨缺损,分别植入含有TACS@EG-HBC/p BMP4或TACS/p BMP4的明胶海绵,对照组仅植入单纯的明胶海绵。术后2、4、8、12周取标本做分别处理,检测缺损部位的大体标本、骨密度及骨矿物质含量、X线、HE染色、免疫组化法、生物力学。结果 24只兔子均纳入分析,术后切口未见感染、化脓等症状。大体标本示:TACS@EG-HBC/p BMP4/G组骨缺损完全骨化修复;骨密度及骨矿物质含量显着高于TACS/p BMP4/G组和对照组(P<0.05);X线示:术后12周骨缺损处已完全修复,骨髓腔已再通;HE染色结果显示:新生骨小梁相互连接成板层骨;免疫组化结果显示:BMP4棕色蛋白染色明显;生物力学测定结果显示:所形成的新生骨与正常骨组织生物力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TACS@EG-HBC/p BMP4/G具有良好的安全性和成骨能力。(本文来源于《安徽医科大学学报》期刊2017年11期)

临界缺损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金属支架材料是近年来新兴的骨组织工程支架材料之一,包括可降解金属支架材料和不可降解金属支架材料。金属支架材料生物相容性良好,耐腐蚀性强,力学性能优,相比传统支架材料,其机械强度更高,可为新组织生长提供良好的支撑,适用于临界性骨缺损(CSD)的修复,虽处于实验研究阶段,临床应用较少且时间较短,还有待进一步研究,但不可否认其在修复CSD方面具有巨大的优势和潜力,未来可能成为骨科治疗CSD的植入材料。笔者对目前常用的金属支架材料的种类及特性进行简要综述。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临界缺损论文参考文献

[1].闫海,费燕梅.同种异体脂肪干细胞复合脱钙骨基质在桡骨临界骨缺损兔模型中的价值[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19

[2].张焕超,吕玉强,王茜,李琪佳,王志强.金属材料修复临界性骨缺损的实验研究进展[J].安徽医药.2019

[3].周思睿,肖红利,黄文良,邓江,叶鹏.载重组人骨形态发生蛋白2/聚乳酸缓释微球的复合生物支架修复超临界骨缺损[J].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19

[4].李雪雯.双缓释PDGF-bb、BMP-6的nHA/Gel-GMS支架复合BMMSCs修复大鼠颅骨临界骨缺损的实验研究[D].中国医科大学.2019

[5].王兴.载胰岛素微球复合多孔纳米羟基磷灰石支架修复颌骨临界骨缺损的研究[C].2018口腔病理年会暨第十二次全国口腔病理学术会议论文集.2018

[6].张楠,刘娜,孙楚,朱剑峰,王东旭.新型微弧氧化涂层镁-锌-钙合金支架/自体颗粒骨修复兔临界性骨缺损的研究[J].中国修复重建外科杂志.2018

[7].李健,孙语韬,刘成波,林日强,郑炜.基于多模态成像技术监测基因修饰支架中血管生成及修复临界性骨缺损的研究[J].集成技术.2018

[8].宫玮玉,刘绍清,董艳梅,高学军,陈晓峰.纳米生物活性玻璃促进兔颅骨临界骨缺损修复[J].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2018

[9].胡晓,刘威,吴王喜,桂媛媛,周磊.复合羟固醇无机小牛骨块修复犬下颌骨临界骨缺损的组织学研究[J].中国现代医学杂志.2017

[10].荣洁琳,林福星,汪谟贞,葛学武,赵宇.携载BMP4基因的核壳结构纳米粒子修复兔桡骨临界骨缺损的研究[J].安徽医科大学学报.2017

论文知识图

(a-c)图分别是大鼠临界骨缺损注射植...9大鼠硕骨临界缺损的构建及膜片的...构建的大鼠下颌骨骨缺损模型下颌骨缺损区域不同术后时间点免疫组织...手术后骨缺损愈合过程中各时相点微环境...HAC的8周SEM3 讨  论

标签:;  ;  ;  ;  ;  ;  ;  

临界缺损论文_闫海,费燕梅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