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摘要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分体式动力锁芯,包括锁芯主体及可更换的拨轮,所述锁芯主体用于输出旋转运动,所述拨轮安装在所述锁芯主体上,并与锁体结构实现配合,所述拨轮在所述锁芯主体的作用下旋转以开启或关闭锁体结构。本实用新型由于在锁芯主体上安装有可更换的拨轮,使得该分体式动力锁芯在匹配不同的传统锁具时,只需拆卸拨轮进行更换即可,使得同一分体式动力锁芯可匹配各种不同的传统锁具。
主设计要求
1.一种分体式动力锁芯,其特征在于,包括:锁芯主体,所述锁芯主体用于输出旋转运动;及可更换的拨轮,所述拨轮安装在所述锁芯主体上,并与锁体结构实现配合,所述拨轮在所述锁芯主体的作用下旋转以开启或关闭锁体结构。
设计方案
1.一种分体式动力锁芯,其特征在于,包括:
锁芯主体,所述锁芯主体用于输出旋转运动;及
可更换的拨轮,所述拨轮安装在所述锁芯主体上,并与锁体结构实现配合,所述拨轮在所述锁芯主体的作用下旋转以开启或关闭锁体结构。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分体式动力锁芯,其特征在于,所述锁芯主体包括前锁芯及后锁芯,所述拨轮设置在前锁芯及后锁芯之间,所述前锁芯和所述后锁芯可分别输出独立的旋转运动,用于分别独立的带动所述拨轮旋转。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分体式动力锁芯,其特征在于,所述后锁芯包括后锁芯壳、置于所述后锁芯壳内的旋转轴及与所述旋转轴相连的后销座,所述后销座与所述拨轮相连。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分体式动力锁芯,其特征在于,所述后锁芯还包括驱动机构,所述驱动机构的输出端连接于所述旋转轴,用于驱动所述旋转轴旋转,所述驱动机构与所述后锁芯形成一体化结构。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分体式动力锁芯,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机构包括减速器,所述减速器的齿轮与所述旋转轴相连。
6.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分体式动力锁芯,其特征在于,所述后锁芯还包括固定连接在所述旋转轴端部的应急转动盘。
7.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分体式动力锁芯,其特征在于,所述后锁芯还包括后弹性件,所述后弹性件连接在所述旋转轴与所述后销座之间,用于提供作用力使得所述后销座与所述拨轮保持在连接状态。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分体式动力锁芯,其特征在于,所述前锁芯包括前锁芯壳、转动设置在所述前锁芯壳内的芯体及位于所述芯体后端的前销座,所述前销座通过离合销连接于所述后销座,所述芯体具有从前往后贯通用于容纳钥匙的锁芯孔,在所述钥匙插入到所述锁芯孔的过程中,所述钥匙能够推动所述前销座移动,使得所述前销座与所述拨轮连接。
9.如权利要求1-8中任一项所述的分体式动力锁芯,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连接件,所述连接件可拆卸的安装在所述锁芯主体上,所述连接件与所述锁芯主体围成安装腔,所述拨轮安装在所述安装腔内。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分体式动力锁芯,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件为钢梁。
设计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子防盗锁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分体式动力锁芯。
背景技术
智能动力锁芯是全自动电子锁的一种创新应用,目前锁具行业正处在由传统的五金行业向机电行业转型的重要时期,在这一阶段,各种智能电子锁的设计都必须考虑要与目前已有的传统锁具的兼容,智能动力锁芯就是一种以锁芯方式兼容传统锁具的一种技术创新。
随着传统锁芯长期的发展,现有的各种传统锁芯具有多种不同的拨轮形式,如果智能动力锁芯的设计不能兼顾各种不同的拨轮,一款智能动力锁芯只能匹配一种拨轮,将大大限制智能动力锁芯的使用,这种针对每一种不同的传统锁芯都设计一款对应的智能动力锁芯显然是不科学的,人力、物力耗费较大。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分体式动力锁芯,该分体式动力锁芯能够匹配各种传统锁芯使用,能够解决现有的智能动力锁芯使用受限的问题。
为此,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该分体式动力锁芯包括:
锁芯主体,所述锁芯主体用于输出旋转运动;及
可更换的拨轮,所述拨轮安装在所述锁芯主体上,并与锁体结构实现配合,所述拨轮在所述锁芯主体的作用下旋转以开启或关闭锁体结构。
作为所述分体式动力锁芯的进一步可选方案,所述锁芯主体包括前锁芯及后锁芯,所述拨轮设置在前锁芯及后锁芯之间,所述前锁芯和所述后锁芯可分别输出独立的旋转运动,用于分别独立的带动所述拨轮旋转。
作为所述分体式动力锁芯的进一步可选方案,所述后锁芯包括后锁芯壳、置于所述后锁芯壳内的旋转轴及与所述旋转轴相连的后销座,所述后销座与所述拨轮相连。
作为所述分体式动力锁芯的进一步可选方案,所述后锁芯还包括驱动机构,所述驱动机构的输出端连接于所述旋转轴,用于驱动所述旋转轴旋转,所述驱动机构与所述后锁芯形成一体化结构。
作为所述分体式动力锁芯的进一步可选方案,所述驱动机构包括减速器,所述减速器的齿轮与所述旋转轴相连。
作为所述分体式动力锁芯的进一步可选方案,所述后锁芯还包括固定连接在所述旋转轴端部的应急转动盘。
作为所述分体式动力锁芯的进一步可选方案,所述后锁芯还包括后弹性件,所述后弹性件连接在所述旋转轴与所述后销座之间,用于提供作用力使得所述后销座与所述拨轮保持在连接状态。
作为所述分体式动力锁芯的进一步可选方案,所述前锁芯包括前锁芯壳、转动设置在所述前锁芯壳内的芯体及位于所述芯体后端的前销座,所述前销座通过离合销连接于所述后销座,所述芯体具有从前往后贯通用于容纳钥匙的锁芯孔,在所述钥匙插入到所述锁芯孔的过程中,所述钥匙能够推动所述前销座移动,使得所述前销座与所述拨轮连接。
作为所述分体式动力锁芯的进一步可选方案,还包括连接件,所述连接件可拆卸的安装在所述锁芯主体上,所述连接件与所述锁芯主体围成安装腔,所述拨轮安装在所述安装腔内。
作为所述分体式动力锁芯的进一步可选方案,所述连接件为钢梁。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
依据以上实施例中的分体式动力锁芯,由于在锁芯主体上安装有可更换的拨轮,使得该分体式动力锁芯在匹配不同的传统锁具时,只需拆卸拨轮进行更换即可,使得同一分体式动力锁芯可匹配各种不同的传统锁具。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应当理解,以下附图仅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某些实施例,因此不应被看作是对范围的限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相关的附图。
图1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提供的一种分体式动力锁芯的端面图;
图2示出了图1中沿A-A方向的剖视图。
主要元件符号说明:
100-锁芯主体;200-拨轮;300-连接件;110-前锁芯;120-后锁芯;111-前锁芯壳;112-芯体;113-前销座;114-推杆;115-前弹性件;121-后锁芯壳;122-旋转轴;123-后销座;124-驱动机构;125-应急转动盘;126-后弹性件;1121-锁芯孔;1131-通孔;1241-卡口;1242-电机;1243-控制电路板。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仅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轴向”、“径向”、“周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上”或“下”可以是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或第一和第二特征通过中间媒介间接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可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或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可以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或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实施例
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分体式动力锁芯,用于与各种传统锁具的锁体进行匹配,实现上锁和解锁的功能。
请参考图1-2,该分体式动力锁芯包括锁芯主体100及可更换的拨轮200。
其中,锁芯主体100用于输出旋转运动。拨轮200安装在锁芯主体100上,并与锁体结构实现配合,拨轮200在锁芯主体100的作用下旋转以开启或关闭锁体结构。
如此,由于在锁芯主体100上安装有可更换的拨轮200,使得该分体式动力锁芯在匹配不同的传统锁具时,只需拆卸拨轮200进行更换即可,使得同一分体式动力锁芯可匹配各种不同的传统锁具。
请参考图2,在一种实施例中,锁芯主体100包括前锁芯110及后锁芯120,拨轮200设置在前锁芯110及后锁芯120之间,前锁芯110和后锁芯120可分别输出独立的旋转运动,用于分别独立的带动拨轮200旋转。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将锁芯主体100设置成前锁芯110及后锁芯120的组合可使得该分体式动力锁芯具有多种开锁方式,以适应不同的使用场景及使用人群。这些开锁方式例如可以是通过自动化控制实现的,也可以是通过手动进行的,或者还可以是自动化控制与手动进行的组合,即可以自动化控制,也可以手动进行。为了更加全面的描述本申请的技术方案,下面将从自动化控制与手动进行的组合的开锁方式对本申请的分体式动力锁芯进行详细说明。
请继续参考图2,在一种实施例中,后锁芯120包括后锁芯壳121、置于后锁芯壳121内的旋转轴122及与旋转轴122相连的后销座123,后销座123与拨轮200相连。
此时当旋转轴122旋转时能够带动后销座123一通转动,最终使得拨轮200跟随后销座123而转动,在转动的过程中即可实现开锁和解锁的功能。
此时可以理解的是,旋转轴122的旋转的动力来源决定了后锁芯120的开锁方式。为此,可对旋转轴122设置两种动力来源。
例如,在一些具体的实施例中,后锁芯120还可以包括驱动机构124,该驱动机构124的输出端连接于旋转轴122,用于驱动旋转轴122旋转。
该驱动机构124例如可以是步进电机、伺服电机等各种电机,也可以是能够实现旋转轴122稳定转动的电机与齿轮的组合,例如减速器等。
可以理解的是,当驱动机构124采用减速器时,减速器的电机1242可以采用伺服电机,使其能够被很好的控制。减速器内部的齿轮机构至少应包括齿数比不同的两个齿轮,其中至少一个与伺服电机相连输入齿轮,至少与旋转轴122相连的输出齿轮。
在实际安装时,请参考图2,可使得旋转轴122的一端(后端)伸出后锁芯壳121,并将减速器安装在后锁芯壳121的后侧,使得减速器的输出齿轮能够与旋转轴122连接。
该减速器可以采用正齿轮结构设计,通过调整齿轮级数和速比的设计,可以保证所需的驱动力和自锁力。
至此,通过控制伺服电机的转动即可实现自动化控制分体式动力锁芯的解锁。
需要说明的是,在采用减速器的具体的实施例中,伺服电机通过减速器的输出齿轮带动旋转轴122转动,旋转轴122再带动拨轮200直接开锁,确保了拨轮200与减速器的动力输出轴完全同心,提高了上锁和解锁过程的可靠性和稳定性。
为了实现对伺服电机的控制,减速器还可以包括控制电路板1243,该控制电路板1243可以接收相关的控制信号以对电机1242进行控制。
另一方面,请参考图2,驱动机构124可以与后锁芯120形成一体化结构,此时减速器的动力输出轴可以与后锁芯120内的旋转轴122一体,可保证两者的同心,可以避免两者因不同心而产生的例如功率所需大、能耗高等各种问题。
另外,由于将驱动机构124(例如减速器)与后锁芯120设置成一体化结构,使得在装拆整个智能电子锁时,只需完成后锁芯120和前锁芯110的装拆即可,整个装拆过程简单易行,在更换拨轮200时,只需分离后锁芯120和前锁芯110即可。
又如,在另一些具体的实施例中,后锁芯120还可以包括固定连接在旋转轴122端部(后端)的应急转动盘125,通过该应急转动盘125的设置,即可方便用户手动进行操作以实现分体式动力锁芯的解锁。
再如,在其它一些具体的实施例中,后锁芯120可同时设置驱动机构124和应急转动盘125,使得分体式动力锁芯兼具自动解锁和手动解锁的功能。
此时需要说明的是,一般而言,在同时设置驱动机构124和应急转动盘125的实施例中,正常情况下解锁是通过驱动机构124的作用来实现的,但是在驱动机构124出现失效的情况时,通过手动操作应急转动盘125可实现在应急状态下的解锁。
进一步的,为了防止用户在转动应急转动盘125的过程中发生打滑的现象,可以在应急转动盘125的周向设置防滑条等。
请继续参考图2,后锁芯120还可以包括后弹性件126,后弹性件126连接在旋转轴122与后销座123之间,用于提供作用力使得后销座123与拨轮200保持在连接状态。
通过该后弹性件126的设置,使得该分体式动力锁芯始终处于能够被控制的状态,可方便用户随时随地自动进行解锁。
但在某些情况下,例如当用户出门在外时,也期望能够通过钥匙进行解锁,此时本申请实施例对前锁芯110作出了如下设置。
请参考图2,在一种实施例中,前锁芯110包括前锁芯壳111、转动设置在前锁芯壳111内的芯体112及位于芯体112后端的前销座113,前销座113通过离合销连接于后销座123,芯体112具有从前往后贯通用于容纳钥匙的锁芯孔1121,在钥匙插入到锁芯孔1121的过程中,钥匙能够推动前销座113移动,使得前销座113与拨轮200连接。
具体而言,在前锁芯壳111和芯体112之间还设置有卡销,该卡销的作用在于防止非正规钥匙插入到芯体112内而解锁,也就是说当正规钥匙插入到锁芯孔1121内之前,卡销是卡在前锁芯壳111和芯体112之间的,能够防止芯体112转动而解锁,而当正规钥匙插入到锁芯孔1121内后,其能够与芯体112形成配合,使得卡销释放掉,从而使得芯体112能够转动以解锁。
接前文所述,正常状态下,后销座123与拨轮200是处于连接状态的,当具有正规钥匙插入到锁芯孔1121内时,这种状态将会被打破。具体来说,在正规钥匙插入到锁芯孔1121的过程中,该正规钥匙能够对前销座113产生作用力,而后销座123与前销座113是通过离合销连接的,因此后销座123会跟随前销座113一同移动,当正规钥匙插入到位后,后销座123与拨轮200分离,而前销座113与拨轮200相连,接着再转动正规钥匙即可实现解锁功能。
解锁并拔出正规钥匙之后,前销座113和后销座123又会在后弹性件126的作用下复位,使得后销座123与拨轮200再次处于连接状态。
为了保证前销座113和后销座123之间相互作用的稳定性与可靠性,前销座113和后销座123均设有贯通的通孔1131,在该通孔1131内设置有推杆114,该推杆114的一端伸出前销座113并处于锁芯孔1121的后方,而在推杆114与前销座113之间连接有前弹性件115,当正规钥匙插入到锁芯孔1121内时,该正规钥匙是直接作用到推杆114上的,该推杆114再通过前弹性件115推动前销座113和后销座123移动,后销座123在移动的过程中就可挤压后弹性件126,使得后弹性件126具备一定的弹性回复力,一旦正规钥匙离开锁芯孔1121,前销座113和后销座123在该弹性回复力的作用下即可回复到初始位置。
在某些具体的实施例中,前述后弹性件126及前弹性件115均可采用弹簧或者压簧等,也可以采用由一些具有弹性特质的材料制成的块状物,这些弹性特质的材料例如可以是橡胶或者硅胶等。
请继续参考图2,为了便于拨轮200的更换,分体式动力锁芯还包括连接件300,连接件300可拆卸的安装在锁芯主体100上,连接件300与锁芯主体100围成安装腔,拨轮200安装在安装腔内。
具体而言,该连接件300从前向后延伸,其一段与前锁芯110的前锁芯壳111实现可拆卸安装,另一段与后锁芯120的后锁芯壳121实现可拆卸安装,在更换拨轮200时,只需拆卸该连接件300释放出安装腔即可,更换好后,再次安装连接件300即可,整个更换过程简单易行。
为了实现连接件300的可拆卸安装,可分别在连接件300和前锁芯110、后锁芯120的对应位置处设置螺纹孔,在借由螺钉等旋入或者旋出螺纹孔即可。
另一方面,接前文所述,在某些具体的实施例中,由于在后锁芯壳121的后侧安装有减速器,此时还可以借助减速器来提高连接件300与锁芯主体100安装的可靠性。
例如,请参考图2,在减速器的前侧凹陷形成有一卡口1241,该卡口1241的尺寸与连接件300的厚度相匹配,此时在安装连接件300时,可先将该连接件300插入到卡口1241内形成初步定位,接着再利用螺钉等即可实现连接件300稳定、可靠的安装。
在某些具体的实施例中,连接件300可采用钢材制成钢梁而承托在锁芯主体100的下方。
当然,连接件300的具体结构及其材料选择不限于钢梁,任何与锁芯主体100的外形相匹配的零部件均可作用连接件300而使用。
通过以上对本实用新型各实施方式的描述可知,本实用新型至少具备如下的技术效果:
1、由于在锁芯主体上安装有可更换的拨轮,使得该分体式动力锁芯在匹配不同的传统锁具时,只需拆卸拨轮进行更换即可,使得同一分体式动力锁芯可匹配各种不同的传统锁具;
2、减速器的动力输出轴可以与后锁芯内的旋转轴一体,可保证两者的同心,可以避免两者因不同心而产生的例如功率所需大、能耗高等各种问题;
3、减速器与后锁芯一体化设计后,只需按后锁芯原有的固定方式既可同时完成减速器的安装,结构简单,装拆方便,便于更换拨轮;
4、该分体式动力锁芯在解锁和上锁的过程中具有可靠性高、稳定性强的优点。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必须针对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此外,在不相互矛盾的情况下,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将本说明书中描述的不同实施例或示例以及不同实施例或示例的特征进行结合和组合。
尽管上面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可以理解的是,上述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的范围内可以对上述实施例进行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
设计图
相关信息详情
申请码:申请号:CN201920025409.7
申请日:2019-01-07
公开号:公开日:国家:CN
国家/省市:94(深圳)
授权编号:CN209538887U
授权时间:20191025
主分类号:E05B 47/00
专利分类号:E05B47/00;E05B15/00
范畴分类:33D;
申请人:深圳舜宏摩达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第一申请人:深圳舜宏摩达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申请人地址:518000 广东省深圳市龙华区大浪街道新石社区丽荣路13号华宁科技园B栋5层B区
发明人:华宏伟;姚舜
第一发明人:华宏伟
当前权利人:深圳舜宏摩达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代理人:崔振
代理机构:11371
代理机构编号:北京超凡志成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优先权:关键词:当前状态:审核中
类型名称:外观设计
标签:减速器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