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摘要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真空抽液机,包括液桶组件,所述液桶组件包括盛放液体的桶体,所述桶体上设有供进液管连接的进液管接口;液满保护组件,所述液满保护组件包括与桶体上端开口相连且具有上下贯通的安装通道的固定组件;真空泵组件,所述真空泵组件至少部分由所述安装通道伸入液满保护组件内以与液满保护组件固定连接;所述真空泵组件下端具有进气管,所述进气管外周设有向上延伸并与进气管外壁逐渐分离的第三密封圈;所述第三密封圈与安装通道内壁过盈装配且其上端部随着桶体内负压的增大而与安装通道内壁的接触面积增加。相对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密封性能佳,强度大,工作效率高。
主设计要求
1.一种真空抽液机,包括:液桶组件(1),所述液桶组件(1)包括盛放液体的桶体(12),所述桶体(12)上设有供进液管连接的进液管接口(11);液满保护组件(3),所述液满保护组件(3)包括与桶体(12)上端开口相连且具有上下贯通的安装通道(319)的固定组件(31);真空泵组件(2),所述真空泵组件(2)至少部分由所述安装通道(319)伸入液满保护组件(3)内以与液满保护组件(3)固定连接;其特征在于:所述真空泵组件(2)下端具有进气管(21),所述进气管(21)外周设有自由端向上延伸并与进气管(21)外壁逐渐分离的第三密封圈(22);所述第三密封圈(22)与安装通道(319)内壁过盈装配且其自由端随着桶体(12)内负压的增大而与安装通道(319)内壁的接触面积增加。
设计方案
1.一种真空抽液机,包括:
液桶组件(1),所述液桶组件(1)包括盛放液体的桶体(12),所述桶体(12)上设有供进液管连接的进液管接口(11);
液满保护组件(3),所述液满保护组件(3)包括与桶体(12)上端开口相连且具有上下贯通的安装通道(319)的固定组件(31);
真空泵组件(2),所述真空泵组件(2)至少部分由所述安装通道(319)伸入液满保护组件(3)内以与液满保护组件(3)固定连接;
其特征在于:
所述真空泵组件(2)下端具有进气管(21),所述进气管(21)外周设有自由端向上延伸并与进气管(21)外壁逐渐分离的第三密封圈(22);
所述第三密封圈(22)与安装通道(319)内壁过盈装配且其自由端随着桶体(12)内负压的增大而与安装通道(319)内壁的接触面积增加。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真空抽液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固定组件(31)内设有承载片(38),所述承载片(38)上设置有适于所述进气管(21)插入的通孔(381),所述第三密封圈(22)的下端面为平面并与承载片(38)的上端面贴合。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真空抽液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液满保护组件(3)还包括一端位于所述固定组件(31)内而另一端伸入所述桶体(12)内且贯通的浮子(32);
所述浮子(32)内具有与其固定装配并能随其在固定组件(31)内上下移动以密封所述进气管(21)的密封帽(321),所述密封帽(321)的上端面呈倒锥形。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真空抽液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固定组件(31)的下端侧壁设有进气口(312),所述进气口(312)与所述进气管(21)配合形成可供桶内气体流通的气流通道;
所述桶体(12)上设有第二接口(121),所述抽液机还包括与所述第二接口(121)密封连接并能根据桶体(12)内负压情况改变密封程度以调节桶体(12)内气压的气压调节组件(4)。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真空抽液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桶体(12)外壁设有多组加强筋(125)。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真空抽液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加强筋(125)沿桶体(12)外壁周向方向成型,并呈纵向分布。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真空抽液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桶体(12)外壁上还设有用于收纳进液管的油管收纳槽(126)。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真空抽液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油管收纳槽(126)具有两个,分别设置在桶体(12)两侧,并沿桶体(12)长度方向形成空心腔体。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真空抽液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油管收纳槽(126)的外壁上分别设有挂孔(127)以供固定背带(128)。
10.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真空抽液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桶体(12)外壁上还设有塞子安放部,塞子(129)与安装通道(319)、进液管接口(11)的大小分别相适配;
所述桶体(12)表面设有容量标志(A),所述进液管通过管接头(14)与进液管接口(11)相连。
设计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动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真空抽液机。
背景技术
抽液机,比如小型抽油机在实际生产生活中被广泛运用,人们试图通过各种改进以提高抽液机的工作效率。如中国实用新型专利ZL201820653372.8,其公开了一种真空抽液机,该抽液机通过真空泵将桶内气体抽出,利用外界气压大于桶内气压,将液体比如油压入桶内,随着桶内液体体积增加,抽液速度逐渐减小,当其小于泵的抽真空速度时,防憋保护组件的保护阀打开,使外部空气进入桶内,以维持压差,当液体注满后,液满保护组件中的浮子带动密封帽堵住真空泵进气口,从而完成抽液工作。
该文献公开的方案在实际使用时,需向下推真空泵,方可完成其与液满保护组件的密封连接,操作不便,降低工作效率,且该情形下的密封圈耗材多,系统整体密封性不是最佳。
同时,该方案很容易出现抽液时桶体变形,这也进一步影响工作效率,而且目前的设计不够人性化,容易污染环境。
实用新型内容
鉴于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的一方面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安装方便,生产成本低且密封性能好,工作效率高的真空抽液机。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方面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桶体强度高,能有效防止桶体变形,顺利实现抽液的真空抽液机。
本实用新型另一方面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设计人性化,绿色环保的真空抽液机。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为:一种真空抽液机,包括:
液桶组件,所述液桶组件包括盛放液体的桶体,所述桶体上设有供进液管连接的进液管接口;
液满保护组件,所述液满保护组件包括与桶体上端开口相连且具有上下贯通的安装通道的固定组件;
真空泵组件,所述真空泵组件至少部分由所述安装通道伸入液满保护组件内以与液满保护组件固定连接;
其特征在于:
所述真空泵组件下端具有进气管,所述进气管外周设有自由端向上延伸并与进气管外壁逐渐分离的第三密封圈;
所述第三密封圈与安装通道内壁过盈装配且其自由端随着桶体内负压的增大而与安装通道内壁的接触面积增加。
优选的,所述固定组件内设有承载片,所述承载片上设置有适于所述进气管插入的通孔,所述第三密封圈的下端面为平面并与承载片的上端面贴合。
优选的,所述液满保护组件还包括一端位于所述固定组件内而另一端伸入所述桶体内且贯通的浮子;
所述浮子内具有与其固定装配并能随其在固定组件内上下移动以密封所述进气管的密封帽,所述密封帽的上端面呈倒锥形。
优选的,所述固定组件的下端侧壁设有进气口,所述进气口与所述进气管配合形成可供桶内气体流通的气流通道;
所述桶体上设有第二接口,所述抽液机还包括与所述第二接口密封连接并能根据桶体内负压情况改变密封程度以调节桶体内气压的气压调节组件。
优选的,所述桶体外壁设有多组加强筋。
优选的,所述加强筋沿桶体外壁周向方向成型,并呈纵向分布。
优选的,所述桶体外壁上还设有用于收纳进液管的油管收纳槽。
优选的,所述油管收纳槽具有两个,分别设置在桶体两侧,并沿桶体长度方向形成空心腔体。
优选的,所述油管收纳槽的外壁上分别设有挂孔以供固定背带。
优选的,所述桶体外壁上还设有塞子安放部,塞子与安装通道、进液管接口的大小分别相适配;
所述桶体表面设有容量标志,所述进液管通过管接头与进液管接口相连。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将密封圈设计成仅根部与进气管相连,与安装通道内壁过盈装配,不仅能节省材料,降低成本,而且使密封圈上端部能随着桶体内负压增大而向下运动以增加与安装通道内壁的接触面积,更能保证密封性能,提高密封效果,而密封帽的倒锥形设计也能进一步提高密封性;加强筋有助于增强桶体厚度,从而增加桶体强度,防止桶体变形,提高工作效率;收纳槽、塞子安放部的设计,便于操作者在不使用进液管时将其收藏,并堵塞接口,防止液体流出,污染环境,设计合理,提高了使用舒适度。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抽油机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的爆炸结构图;
图3(a)为图1中液满保护组件的爆炸结构图;
图3(b)为图1中桶内液体未到达一定量时液满保护组件中的浮子所处位置状态图;
图3(c)为图1中浮子随桶内液体上升到一定位置的状态图;
图3(d)为图1中桶内液体充满后液满保护组件中的浮子所处位置状态图;
图4(a)为图1中气压调节组件的爆炸结构图;
图4(b)为图1中桶内负压产生的作用力大于弹簧回复力时气压调节组件开启气流路径示意图;
图4(c)为图1中桶内负压产生的作用力小于弹簧回复力时气压调节组件关闭的结构示意图。
图4(d)为图1中气压调节组件中螺钉与螺帽盖的结合及分离结构示意图。
图5为图1中真空泵组件结构图。
图6为图1中液桶组件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优选的抽液机去掉部分组件后的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优选的抽液机中真空泵组件的进气管处密封圈结构示意图。
图9为本实施例中盖筒结构示意图。
图10为本实施例中液满保护组件结构示意图。
图11为本申请抽液机被塞子塞住的一种优选结构剖视图。
图12为图3(b)中固定座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仅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如图1-9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实施例下的抽液机结构。参见图1和图2,该抽液机包括用于盛放液体的液桶组件1、真空泵组件2,所述液桶组件1包括桶体12,桶体12上设有进液管接口11。本实施例的特点在于,该抽液机具有液满保护组件3,真空泵组件2即通过该液满保护组件3与液桶组件1相连,液满保护组件3能在桶体内液体量达到一定程度时对真空泵组件2产生作用,从而防止液体进入真空泵组件2 内损坏泵体。
具体而言,参见图3(a)-3(d)及图10,所述液满保护组件3包括与液桶组件1 的桶体12上端开口配合相连的固定组件31,以及一端位于所述固定组件31内另一端伸入所述桶体12内的浮子32,该浮子32能在所述固定组件31内上下移动,该固定组件31形成有上下贯通的安装通道319。
请一并参见图5及图8,所述真空泵组件2具有进气管21的一端由该安装通道 319伸入所述固定组件31内以与液满保护组件3固定相连,所述进气管21外周设有自由端向上延伸并与进气管21外壁逐渐分离的第三密封圈22,该第三密封圈22与安装通道319内壁过盈装配,第三密封圈22的自由端能随着桶体内负压的增大而增加与安装通道内壁的接触面积,具体如图8所示,真空泵将空气抽出,桶体12内呈现负压状态,第三密封圈22会受到向下的力,进而与安装通孔319内壁贴合更加紧密,该设计大大提升了真空泵组件2与液满保护组件3间的密封效果。在本实施例中,该第三密封圈22与进气管21间距最小的部位,也即第三密封圈22的下端部连接有套筒23,该第三密封圈22通过套筒23套设在进气管21外壁上。
当然,该第三密封圈22也可呈锥形设置,也即第三密封圈22形成倒锥形套设在进气管21外壁,显然,此种情形下固定组件31对应位置处也成锥形结构以适于与第三密封圈22贴合,此为本领域技术人员的管用技术手段,此处不再赘述。
如图3(a)-3(d)及图5所示,所述固定组件31内设有承载片38,所述承载片 38上设置有适于所述进气管21插入的通孔381,该第三密封圈22的下端面为平面并与承载片38的上端面贴合,进一步确保密封效果。
所述浮子32在桶内液体上升到一定高度时在液体浮力及气流作用下吸附于进气管 21下端,从而密封住所述进气管21,以免液体随着泵的吸力作用进入泵内而损坏泵体。在本实施例中,液桶组件1包括与桶体12端口螺纹连接的盘口13,液满保护组件 1通过与盘口13连接实现与桶体12的装配固定。浮子的具体运动过程参见图3(b)- 3(d)。
由图3(b)可知,浮子3上有一圈翻边325,翻边325能在浮子32向下运动时搁在筋条311上,以防浮子32从固定组件31内脱落。固定组件31内壁具有向内成型的至少三个筋条311;所述筋条311与浮子32外周面接触,筋条311对浮子32起到定位作用,防止浮子32倾斜卡住;同时,所述固定组件31还具有对应形成于所述筋条311 上方的进气口312,进气口312与进气管21配合能形成可供桶体内的气体流通的气流通道。
所述固定组件31包括贯穿的盖筒313、与所述盖筒313通过至少一颗螺钉装配相连的固定座314;液满保护组件3通过盖筒313与盘口13的通道内壁螺纹相连;所述筋条311即是形成于固定座314内壁,所述浮子32限位于所述固定座313内。所述盖筒313内壁设有多条向内延伸并与所述真空泵组件2外周接触以固定真空泵组件2的长条筋313B,参见图9、10和12。
所述浮子32内具有与其固定装配并能随其在固定组件31内上下移动以密封所述进气管21的密封帽321,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密封帽321的上端面呈倒锥形,当然,该密封帽321采用软橡胶材质构成;为了实现密封,所述盖筒313与盘口13的通道内壁间设有第一密封圈33。
当真空泵组件工作时,桶内绝大部分空气由进气口312与进气管21配合形成的气流通道被真空泵抽出,具体路线如图3(b)箭头所示的S通道,此时气流避开了浮子,浮子不会受气流影响而上浮,外界液体因为内外压差被抽入桶体内;随着液体不断被吸入桶内,当液体接触到浮子时,浮子会在浮力作用下上移,当浮子上移超过进气口时,进气面积骤然减小,如图3(c)箭头所示,浮子与进气管间形成的区域被迅速抽成真空,负压增大,气流便沿着M通道流动,浮子在气流作用下瞬间被往上推,浮子上的密封帽贴到真空泵的进气管处,与进气管形成平面密封,这样液体便无法进入泵内,有效防止了液体被吸入泵内的目的。
参见图1、2及4(a)-4(d)所示,所述桶体12上设有第二接口121,对应的,所述抽液机还包括与所述第二接口121密封配合并能根据桶体12内负压情况改变密封程度以调节桶体12内气压的气压调节组件4。当抽取液体的进入速度小于泵的抽真空速度时,桶体内的真空度会越来越大,为了防止泵体或桶体因为桶内真空度过大而发生损坏,气压调节组件便会开启进而对桶内气压进行调节,使桶内负压降到一定程度,避免上述危害的发生。
具体而言,所述气压调节组件4包括从上向下依次装配的盖体组件41、弹簧42、螺帽盖49、第一螺帽43、第二密封圈44以及螺杆45;所述螺杆45由下向上依次穿过第一螺帽43、螺帽盖49、弹簧42,所述螺杆45端部位于所述盖体组件41内;弹簧 42一端套设在盖体组件41下端实现固定,另一端定位于螺帽盖49的上端内部实现固定;所述第二密封圈44位于所述螺杆45根部的凹槽451内并在弹簧42的回复力作用下具有与第一螺帽43下端密封面相抵以关闭气压调节组件4的趋势,从而密封所述第二接口;
所述螺杆45能在桶体12内负压与弹簧42回复力的作用力下发生向下或向上移动从而改变第二密封圈44与第一螺帽43的密封程度,实现开启或关闭气压调节组件4,以调整第二接口121的打开程度,对桶体12内气压进行调节。
作为改进,所述盖体组件41包括负压调节旋钮411和位于负压调节旋钮411上方的旋钮盖412,所述弹簧42一端套设在负压调节旋钮411下端外周进行固定,所述螺杆45端部伸入所述旋钮盖412内;所述负压调节旋钮411通过第二螺母46与螺杆45 螺纹配合,第二螺母46沉在负压调节旋钮411里面通过六角面配合,通过旋拧负压调节旋钮411能够使螺杆45上下移动,从而改变弹簧42的压缩量,进而设定气压调节组件4开启的力值;所述旋钮盖412上设有力值大小方向标志(图中未示出)。
即当桶内负压不超过设定值时,螺杆根部的密封圈在弹簧作用下,顶住第一螺母的密封面,达到密封状态,气压调节组件处于关闭状态;当抽取液体的进入速度小于泵的抽真空速度时,桶内的负压会持续升高,当超过设定的弹簧力值时,螺杆会在负压作用下克服弹簧的力量,向下移动,这样密封圈与第一螺帽的密封面分离,第二接口打开,也即气压调节组件开启,外界空气沿图4(b)箭头所示的路径进入桶内,桶内真空度降低,负压减小,当桶内负压低于设定值后,螺杆又会在弹簧作用下,向上运动,密封圈与第一螺帽密封面重新密封,气压调节组件再次关闭,从而能自动实现桶内负压的调节,有效防止装置器件的损坏。
为了防止旋转负压调节旋钮的过程中,螺杆也随之转动,作为改进,将所述螺杆45中部设计成扁形结构,与螺帽盖49的扁形孔491适配,这样当旋转负压调节旋钮时螺杆45仅能作上下移动;同时,为了防止旋转负压调节旋钮过度导致螺杆落入桶体内,所述螺杆45端部呈直径大小不等的两段螺纹,下段部螺纹大于上段螺纹;第二螺母46即套设在下段部螺纹上,第二螺母46和螺杆45活动连接的并可以相对旋转,上段部螺纹上套设限位螺母47,限位螺母47和螺杆45固定连接,当拧动第二螺母46将螺杆45向下移时,限位螺母47会抵住第二螺母46过度上移,进而防止螺杆与第二螺母脱落掉入桶内。
如图6所示,所述盘口13呈直径下小上大状,这样设计便于液体倒出时更加方便,同时也使得液体不易洒漏,而且也同时可以收集操作过程中滴落的液体。同时,所述气压调节组件4与第二接口121螺纹配合,以实现固定装配,从而改善了抽液机性能。
为了增强桶体厚度,防止抽液时桶体变形,所述桶体12外壁设有多组加强筋 125,如图7所示,所述加强筋125沿桶体12外壁周向方向成型,并呈纵向分布。为了便于抽完液后,收藏进液管,所述桶体12外壁上还设有用于收纳进液管的油管收纳槽126,所述油管收纳槽126具有两个,分别设置在桶体12两侧,并沿桶体12长度方向形成空心腔体。为了便于查看桶内液体体积,该桶体12外表面设有容量标志A。
进一参见图7,该油管收纳槽126的外壁上分别设有挂孔127以供固定背带128。同时,为了防止液体才能够桶体内流出,如图1所示,所述桶体12外壁上还设有塞子安放部用于放置闲置的塞子129,塞子129与安装通道319、进液管接口11的大小分别相适配,当抽液完成后,用塞子129将进液管接口11和安装通道319塞住,从而能将对应开口密封,以防液体溅出,绿色环保,具体效果如图11所示。
同时,为了方便不同口径的进液管与进液管接口11配合连接,该进液管通过管接头14与进液管接口11相连,如图6所示。管接头14的一端与进液管接口11尺寸相适配以便于与进液管接口11紧密套接,管接头14的另一端尺寸与进液管直径大小相适配,从而便于进液管套接在该另一端上,也即根据进液管的粗细不同,管接头14具有多种,但不论是哪种管接头,其与进液管接口11相连的一端尺寸一样,不同的是管接头用于连接进液管的另一端尺寸根据进液管的粗细来定,从而提高适配性。
除了上述改进外,其他相类似的改进也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改进范围内,此处就不在赘述。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宗旨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形,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设计图
相关信息详情
申请码:申请号:CN201920305467.5
申请日:2019-03-11
公开号:公开日:国家:CN
国家/省市:97(宁波)
授权编号:CN209906339U
授权时间:20200107
主分类号:B67D7/72
专利分类号:B67D7/72;B67D7/62
范畴分类:申请人:王芳林
第一申请人:王芳林
申请人地址:315400 浙江省宁波市余姚市阳明街道众安时代广场12幢506室
发明人:王芳林
第一发明人:王芳林
当前权利人:王芳林
代理人:袁忠卫;李娜
代理机构:33102
代理机构编号:宁波诚源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33102
优先权:关键词:当前状态:审核中
类型名称:外观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