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股骨距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老年不稳定股骨粗隆间骨折,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治疗,重建股骨距,治疗效果
股骨距论文文献综述
袁善有[1](2018)在《重建股骨距与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治疗老年不稳定股骨粗隆间骨折的效果对比》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研究分析在老年不稳定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治疗中采用重建股骨距与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治疗的效果。方法:研究样本选自本院2017年1月-2018年1月收治的86例老年不稳定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采用随机选取法将其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患者为重建股骨距患者,观察组患者为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治疗患者,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与对照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的组间差异显着,其中观察组较为优异(x2=15.9698,P<0.05)。观察组患者与对照组患者生活质量各项评分组间差异显着,其中观察组较为优异(P<0.05)。结论:在老年不稳定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采用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治疗,可有效提高治疗效果,改善患者临床症状。(本文来源于《黑龙江医药》期刊2018年06期)
尹化阳,黄明,王皓宇,高明杰,方镇[2](2018)在《保留股方肌在人工髋关节置换术中对股骨距骨量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观察后外侧入路人工髋关节置换术中保留股方肌对股骨距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因股骨颈骨折需行人工髋关节置换术病人6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术中切断股方肌,观察组术中保留股方肌。记录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12个月Harris髋关节功能评分。术后3、6、12、24个月随访病人采用外斜位X线摄片了解股骨距骨量变化情况。结果:2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12个月Harris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6、12个月股骨距骨量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24个月时,对照组股骨距骨量丢失比例高于观察组(P<0.05)。结论:在后外侧入路人工髋关节置换术中通过对股方肌的保留,可以延缓股骨距的骨质吸收,有效地减少股骨距的骨量丢失。(本文来源于《蚌埠医学院学报》期刊2018年07期)
王隆辉,刘圣星,陈荣[3](2018)在《InterTan髓内钉股骨距替代型髋关节置换在高龄股骨转子间骨折中的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研究InterTan髓内钉和股骨距替代型髋关节置换在治疗高龄股骨转子间骨折的不同疗效。方法:选择2013年5月到2016年5月就医的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的100例,根据手术方式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50例,为股骨距替代型髋关节置换组,对照组50例,为InterTan髓内钉组;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之间的髋关节Harris评分、日常生活能力评分(ADL)、并发症发生率、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及术后开始下地时间。结果:两组患者Harris评分、ADL评分与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均高于对照组,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下地活动时间早于对照组,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股骨距替代型髋关节置可以缩短患者术后开始下地活动的时间,但是InterTan髓内钉治疗可以缩短患者的手术时间并减少术中出血量。(本文来源于《河北医学》期刊2018年04期)
李冠平[4](2018)在《重建股骨距与PFNA治疗老年不稳定股骨粗隆间骨折的效果》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重建股骨距与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PFNA)治疗老年不稳定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9月~2017年9月我院收治的90例不稳定股骨粗隆间骨折老年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手术方法不同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45例。对照组行重建股骨距治疗,研究组行PFNA治疗。比较两组手术情况和恢复情况、治疗前后髋关节功能评分以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结果:研究组术中出血量、骨折愈合时间以及部分负重开始时间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髋关节功能评分均较前升高,且研究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FNA治疗老年不稳定股骨粗隆间骨折,效果明显优于重建股骨距,具有创伤小、出血量少、愈合快等优势,值得临床推广应用。(本文来源于《实用中西医结合临床》期刊2018年04期)
诸利刚,孙杰,潘昊,丁凡[5](2018)在《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老年不稳定型股骨粗隆骨折的股骨距压迫复位与固定》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对老年不稳定型股骨粗隆骨折患者采用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进行股骨距压迫复位与固定,探讨其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0年1月至2017年9月医院收治的老年不稳定型股骨粗隆骨折患者80例,将其随机分为研究组(n=40)与对照组(n=40),采用手术内固定术对对照组进行治疗,采用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对研究组进行治疗。治疗后对两组临床治疗效果及术后恢复情况等进行观察比较。结果在术中出血量、卧床时间及住院时间方面,研究组与对照组比较均明显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方面,研究组2.5%与对照组27.5%比较明显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术后6个月Harris评分优良率方面,研究组92.5%与对照组72.5%比较明显提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老年不稳定型股骨粗隆骨折患者采用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进行股骨距压迫复位与固定,能够获得良好的治疗效果,缩短患者卧床时间及住院时间,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关节恢复迅速,值得临床应用推广。(本文来源于《浙江创伤外科》期刊2018年01期)
孙群周,阮成群,李光明,陈武林,丁强[6](2016)在《重建股骨距与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治疗老年不稳定股骨粗隆间骨折的疗效比较》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 :比较两种不同内固定方式治疗老年不稳定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对2009年8月至2014年8月筛选的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68例进行回顾性分析,分别采用股骨近端外侧锁钉钢板辅助前侧短重建钢板(重建股骨距组),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PFNA组)两种手术方式治疗。重建股骨距组:男8例,女22例;年龄63~85岁,平均(73.41±5.12)岁;病程1~3 d;骨折按AO/ASIF分型,AO 31-A2.2型12例,A2.3型11例,A3.3型7例。PF NA组:男10例,女28例;年龄65~90岁,平均(74.26±4.53)岁;病程1~3 d;AO 31-A2.2型15例,A2.3型13例,A3.3型10例。68例患者均为外伤致患侧髋部疼痛、肿胀,X线片证实股骨粗隆间骨折。分析比较两组切口长度、手术时间、出血量、手术质量、骨折愈合时间、开始部分负重时间、术后并发症以及髋关节功能评分(Harris评分)。结果:术后切口均Ⅰ期愈合。并发症:PFNA组出现螺旋刀片切割1例,深静脉血栓1例;重建股骨距组深静脉血栓1例,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000,P=1.000)。68例患者均获随访,时间20~24个月,平均22.5个月。两组患者部分负重时间、术后并发症、Harri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手术切口长度、手术时间、术中失血量、骨折愈合时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手术切口长度、手术时间、术中失血量:PFNA组明显低于重建股骨距组(P<0.001)。愈合时间:PFNA组低于重建股骨距组(P<0.05)。结论:重建股骨距和PFNA治疗老年不稳定股骨粗隆间骨折均有良好疗效,PFNA内固定操作简单、创伤小、愈合快,应为首选。(本文来源于《中国骨伤》期刊2016年08期)
陈锐,梅炯[7](2016)在《股骨距的结构特点、生物力学及其临床意义》一文中研究指出股骨距位于股骨颈与股骨干连接处后内侧,小粗隆深部,从股骨颈后侧延伸到小粗隆后方的纵行致密骨板,是股骨上段负重系统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1874年Merkel~[1]首先发现了这一特殊结构,1957年Harty~[2]正式提出将这一结构命名为"股骨距"。很长的一段时间里,股骨距没有获得足够的重视,人们对股骨距的形态结构缺乏系统的认识,直至1982年,Griffin~[3]第一次较为详细地描述了股骨距的解剖特(本文来源于《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期刊2016年04期)
梅炯[8](2016)在《“股骨距”还是“股骨矩”?》一文中研究指出关于股骨距,应是一个很古老的名词了。早在1838年,英国医师Frederick Oldfield Ward在他的解剖着作《Human Osteology》中,将股骨头、股骨颈与股骨干的结构描述为类似路灯灯架的悬臂梁,书中没有提出"股骨距"这名称,但指出在悬臂梁的根部即股骨小转子附近的骨质结构,是股骨上段偏心受载的着力点和受力最大的地方。1859年,在《Anatomica Topographica》中有股(本文来源于《中国骨与关节杂志》期刊2016年07期)
姚练波[9](2016)在《股骨转子间不稳定性骨折实施股骨距重建后半髋关节置换术临床观察》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分析股骨转子间不稳定性骨折实施股骨距重建后半髋关节置换术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依据随机对照研究的方法将本院收治的92例股骨转子间不稳定性骨折患者均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6例,分别施以动力髋螺钉(DHS)内固定与股骨距重建后半髋关节置换术治疗,比较两组手术相关指标、手术疗效、并发症等的差异。结果:观察组手术耗时与住院时间相较于对照组更短,手术治疗优良率95.7%相较于对照组的71.7%明显更高,患者治疗后Harris评分与对照组相比明显更高,内科并发症率4.3%相较于对照组的26.1%更低,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股骨转子间不稳定性骨折施以股骨距重建后半髋关节置换术治疗有助于髋关节功能的恢复,且具有手术耗时短、住院时间短、并发症少等优势。(本文来源于《深圳中西医结合杂志》期刊2016年07期)
任军龙,杨雷刚,涂忠民,董舒,解俊杰[10](2016)在《经股骨距防旋克氏针内固定治疗伴骨质疏松股骨转子间骨折22例》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经股骨距防旋克氏针配合DHS或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伴骨质疏松的股骨转子间骨折的疗效。方法:对22例伴骨质疏松的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常规入路置入DHS或股骨近端锁定钢板及螺钉,在远折端大转子股外侧肌附着点前内下1cm处皮质斜向后内上,经近折端股骨距坚硬皮质钻入一枚直径2.5cm克氏针固定,进行手术治疗。结果:手术时间40~75min,平均50min,术中出血量150~400ml,平均230ml,骨折愈合时间3~5月,平均3.5月。术后随访时间12月至2年,平均16月,患者均骨性愈合,未发生骨折旋转畸形愈合、不愈合、内固定松动或断裂、髋内翻畸形。根据Baumgaertner′s骨折复位质量评价标准,优18例(81.81%),良3例(13.64%),可1例(4.5%),差0例(0.00%),总优良率95.45%。根据Harris评分标准,22例患者髋关节功能的评分85~96分,平均评分91±3.27分。结论:经远折端大转子前下皮质斜向近折端股骨距皮质钻入克氏针,配合DHS或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伴有骨质疏松的股骨转子间骨折,达到骨折端两侧皮质内固定,可有效控制疏松的骨折近端,防止近折端疏松髓腔内轴向内固定物固定不牢造成的旋转,对抗张应力,防止髋内翻,操作方便,疗效满意。(本文来源于《陕西医学杂志》期刊2016年04期)
股骨距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目的:观察后外侧入路人工髋关节置换术中保留股方肌对股骨距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因股骨颈骨折需行人工髋关节置换术病人6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术中切断股方肌,观察组术中保留股方肌。记录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12个月Harris髋关节功能评分。术后3、6、12、24个月随访病人采用外斜位X线摄片了解股骨距骨量变化情况。结果:2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12个月Harris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6、12个月股骨距骨量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24个月时,对照组股骨距骨量丢失比例高于观察组(P<0.05)。结论:在后外侧入路人工髋关节置换术中通过对股方肌的保留,可以延缓股骨距的骨质吸收,有效地减少股骨距的骨量丢失。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股骨距论文参考文献
[1].袁善有.重建股骨距与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治疗老年不稳定股骨粗隆间骨折的效果对比[J].黑龙江医药.2018
[2].尹化阳,黄明,王皓宇,高明杰,方镇.保留股方肌在人工髋关节置换术中对股骨距骨量的影响[J].蚌埠医学院学报.2018
[3].王隆辉,刘圣星,陈荣.InterTan髓内钉股骨距替代型髋关节置换在高龄股骨转子间骨折中的应用[J].河北医学.2018
[4].李冠平.重建股骨距与PFNA治疗老年不稳定股骨粗隆间骨折的效果[J].实用中西医结合临床.2018
[5].诸利刚,孙杰,潘昊,丁凡.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老年不稳定型股骨粗隆骨折的股骨距压迫复位与固定[J].浙江创伤外科.2018
[6].孙群周,阮成群,李光明,陈武林,丁强.重建股骨距与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治疗老年不稳定股骨粗隆间骨折的疗效比较[J].中国骨伤.2016
[7].陈锐,梅炯.股骨距的结构特点、生物力学及其临床意义[J].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2016
[8].梅炯.“股骨距”还是“股骨矩”?[J].中国骨与关节杂志.2016
[9].姚练波.股骨转子间不稳定性骨折实施股骨距重建后半髋关节置换术临床观察[J].深圳中西医结合杂志.2016
[10].任军龙,杨雷刚,涂忠民,董舒,解俊杰.经股骨距防旋克氏针内固定治疗伴骨质疏松股骨转子间骨折22例[J].陕西医学杂志.2016
标签:老年不稳定股骨粗隆间骨折; 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治疗; 重建股骨距; 治疗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