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摘要
本实用新型涉及移动起重装置技术领域,且公开了一种可移动式人工起重装置,包括第一三脚架,所述第一三脚架的水平部两端均设置有车轮,所述第一三脚架的顶部水平固定设有受力杆,所述受力杆的一端开设有矩形盲孔,所述矩形盲孔的内部滑动连接有矩形杆,所述矩形杆位于矩形盲孔内的一端的内部设有空腔,所述空腔的内部设有与受力杆固定的卡紧机构,所述矩形杆的另一端延伸至矩形盲孔的外部,所述受力杆的杆壁下侧固定设有第二三脚架,所述第二三脚架的底部与第一三脚架的水平部中心处转动连接。实用新型能够在小范围内可一次性实现重物的吊装、移位、就位和安装,避免二次转运重物。
主设计要求
1.一种可移动式人工起重装置,包括第一三脚架(1),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三脚架(1)的水平部两端均设置有车轮(2),所述第一三脚架(1)的顶部水平固定设有受力杆(3),所述受力杆(3)的一端开设有矩形盲孔,所述矩形盲孔的内部滑动连接有矩形杆(4),所述矩形杆(4)位于矩形盲孔内的一端的内部设有空腔,所述空腔的内部设有与受力杆(3)固定的卡紧机构,所述矩形杆(4)的另一端延伸至矩形盲孔的外部,所述受力杆(3)的杆壁下侧固定设有第二三脚架(5),所述第二三脚架(5)的底部与第一三脚架(1)的水平部中心处转动连接。
设计方案
1.一种可移动式人工起重装置,包括第一三脚架(1),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三脚架(1)的水平部两端均设置有车轮(2),所述第一三脚架(1)的顶部水平固定设有受力杆(3),所述受力杆(3)的一端开设有矩形盲孔,所述矩形盲孔的内部滑动连接有矩形杆(4),所述矩形杆(4)位于矩形盲孔内的一端的内部设有空腔,所述空腔的内部设有与受力杆(3)固定的卡紧机构,所述矩形杆(4)的另一端延伸至矩形盲孔的外部,所述受力杆(3)的杆壁下侧固定设有第二三脚架(5),所述第二三脚架(5)的底部与第一三脚架(1)的水平部中心处转动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可移动式人工起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卡紧机构包括水平固定设置在空腔中部的挡板(6),所述挡板(6)的上下表面均固定连接有弹簧(7),两个所述弹簧(7)远离挡板(6)的一端均固定连接有滑板(8),两个所述滑板(8)远离对应所述弹簧(7)的一侧均固定连接有卡杆(9),两个所述卡杆(9)的另一端分别贯穿空腔的顶部和底部并均延伸至矩形盲孔的内部,所述矩形盲孔的上下两侧均沿其长度开设有多个均匀分布的卡孔,两个所述卡杆(9)远离对应所述滑板(8)的一端分别延伸至对应所述卡孔的内部。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可移动式人工起重装置,其特征在于,两个所述车轮(2)的中心处均固定设有第一滚动轴承(10),所述第一三脚架(1)的水平部两端均通过第一滚动轴承(10)分别与两个所述车轮(2)的中心处转动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可移动式人工起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三脚架(5)的底部焊接有圆盘(11),所述圆盘(11)的中心处固定设有第二滚动轴承(12),所述圆盘(11)通过第二滚动轴承(12)与第一三脚架(1)的水平部中心处转动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可移动式人工起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受力杆(3)远离矩形杆(4)的一端固定焊接有缆绳约束装置(14)。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可移动式人工起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矩形杆(4)的杆壁远离受力杆(3)的一侧固定套设有防滑套(15)。
7.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可移动式人工起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受力杆(3)的杆壁上下两侧位于多个所述卡孔的开口处均开设有底面为弧形的凹槽(13)。
8.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可移动式人工起重装置,其特征在于,两个所述卡杆(9)位于受力杆(3)外部的一端均为弧形面设置。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可移动式人工起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三脚架(1)的顶部和第二三脚架(5)的顶部均与受力杆(3)的杆壁下侧焊接。
设计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移动起重装置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可移动式人工起重装置。
背景技术
传统起重设备一般自重大,体积大,使用成本高,不经济,代价大,对于一些小范围内小物件的起重就位,如几百斤的物件,人工就位费时费力,且有安全隐患,且由于场地受限,机械起重设备不能到达,传统机械起重设备吊装就位不够灵活,吊装精度不高。为此,本实用新型设计了一种可移动式人工起重装置。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传统机械起重设备吊装就位不够灵活,吊装精度不高的问题,而提出的一种可移动式人工起重装置。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可移动式人工起重装置,包括第一三脚架,所述第一三脚架的水平部两端均设置有车轮,所述第一三脚架的顶部水平固定设有受力杆,所述受力杆的一端开设有矩形盲孔,所述矩形盲孔的内部滑动连接有矩形杆,所述矩形杆位于矩形盲孔内的一端的内部设有空腔,所述空腔的内部设有与受力杆固定的卡紧机构,所述矩形杆的另一端延伸至矩形盲孔的外部,所述受力杆的杆壁下侧固定设有第二三脚架,所述第二三脚架的底部与第一三脚架的水平部中心处转动连接。
优选的,所述卡紧机构包括水平固定设置在空腔中部的挡板,所述挡板的上下表面均固定连接有弹簧,两个所述弹簧远离挡板的一端均固定连接有滑板,两个所述滑板远离对应所述弹簧的一侧均固定连接有卡杆,两个所述卡杆的另一端分别贯穿空腔的顶部和底部并均延伸至矩形盲孔的内部,所述矩形盲孔的上下两侧均沿其长度开设有多个均匀分布的卡孔,两个所述卡杆远离对应所述滑板的一端分别延伸至对应所述卡孔的内部。
优选的,两个所述车轮的中心处均固定设有第一滚动轴承,所述第一三脚架的水平部两端均通过第一滚动轴承分别与两个所述车轮的中心处转动连接。
优选的,所述第二三脚架的底部焊接有圆盘,所述圆盘的中心处固定设有第二滚动轴承,所述圆盘通过第二滚动轴承与第一三角架的水平部中心处转动连接。
优选的,所述受力杆远离矩形杆的一端固定焊接有缆绳约束装置。
优选的,所述矩形杆的杆壁远离受力杆的一侧固定套设有防滑套。
优选的,所述受力杆的杆壁上下两侧位于多个所述卡孔的开口处均开设有底面为弧形的凹槽。
优选的,两个所述卡杆位于受力杆外部的一端均为弧形面设置。
优选的,所述第一三脚架的顶部和第二三脚架的顶部均与受力杆的杆壁下侧焊接。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可移动式人工起重装置,具备以下有益效果:
1、该可移动式人工起重装置,通过设有的第一三角架、车轮、第二三角架、受力杆以及缆绳约束装置,能够在小范围内可一次性实现重物的吊装、移位、就位和安装,避免二次转运重物。
2、该可移动式人工起重装置,通过设置在空腔内部的挡板、弹簧、滑板和卡杆,同时按压两个卡杆,使得两个卡杆通过两个滑板挤压弹簧,从而能够将卡杆移动至矩形盲孔的内部,便于将矩形杆从矩形盲孔内抽出,增大受力杆的力矩,降低工作人员的劳动强度,同时能够减小受力杆占据的空间。
该装置中未涉及部分均与现有技术相同或可采用现有技术加以实现,本实用新型能够在小范围内可一次性实现重物的吊装、移位、就位和安装,避免二次转运重物。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可移动式人工起重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侧面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1中局部A部分的结构放大图;
图4为图2中圆盘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第一三脚架、2车轮、3受力杆、4矩形杆、5第二三脚架、6挡板、7弹簧、8滑板、9卡杆、10第一滚动轴承、11圆盘、12第二滚动轴承、13凹槽、14缆绳约束装置、15防滑套。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上”、“下”、“前”、“后”、“左”、“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参照图1-4,一种可移动式人工起重装置,包括第一三脚架1,第一三脚架1的水平部两端均设置有车轮2,通过车轮2以及主受力杆3的配合使用可实现重物的移动以及高度方向上的微调以实现快捷就位安装的目的,第一三脚架1的顶部水平固定设有受力杆3,受力杆3的一端开设有矩形盲孔,矩形盲孔的内部滑动连接有矩形杆4,受力杆3和矩形杆4均采用铝合金制成,矩形杆4位于矩形盲孔内的一端的内部设有空腔,空腔的内部设有与受力杆3固定的卡紧机构,矩形杆4的另一端延伸至矩形盲孔的外部,受力杆3的杆壁下侧固定设有第二三脚架5,第一三脚架1与第二三脚架5呈90°垂直设置,第二三脚架5的底部与第一三脚架1的水平部中心处转动连接,受力杆3远离矩形杆4的一端固定焊接有缆绳约束装置14,缆绳一端固定重物,另一端固定在缆绳约束装置14上,从而避免缆绳向两侧滑落的现象。
卡紧机构包括水平固定设置在空腔中部的挡板6,挡板6的上下表面均固定连接有弹簧7,两个弹簧7远离挡板6的一端均固定连接有滑板8,两个滑板8远离对应弹簧7的一侧均固定连接有卡杆9,两个卡杆9的另一端分别贯穿空腔的顶部和底部并均延伸至矩形盲孔的内部,矩形盲孔的上下两侧均沿其长度开设有多个均匀分布的卡孔,两个卡杆9远离对应滑板8的一端分别延伸至对应卡孔的内部,将矩形杆4从矩形盲孔内抽出,可根据物体重量大小,利用杠杆原理,通过调节主受力杆3的长短来减轻人所施加的力。
两个车轮2的中心处均固定设有第一滚动轴承10,第一三脚架1的水平部两端均通过第一滚动轴承10分别与两个车轮2的中心处转动连接。
第二三脚架5的底部焊接有圆盘11,圆盘11的中心处固定设有第二滚动轴承12,圆盘11通过第二滚动轴承12与第一三角架1的水平部中心处转动连接。
矩形杆4的杆壁远离受力杆3的一侧固定套设有防滑套15,便于工作人员握紧矩形杆4。
受力杆3的杆壁上下两侧位于多个卡孔的开口处均开设有底面为弧形的凹槽13,两个卡杆9位于受力杆3外部的一端均为弧形面设置,便于工作人员手部按压两个卡杆9。
第一三脚架1的顶部和第二三脚架5的顶部均与受力杆3的杆壁下侧焊接。
本实用新型中,使用时,通过设有的第一三角架1、车轮2、第二三角架5、受力杆3以及缆绳约束装置14,能够在小范围内可一次性实现重物的吊装、移位、就位和安装,避免二次转运重物,同时按压两个卡杆9,使得两个卡杆9通过两个滑板8挤压弹簧7,从而能够将卡杆9移动至矩形盲孔的内部,便于将矩形杆4从矩形盲孔内抽出,增大受力杆3的力矩,降低工作人员的劳动强度,同时能够减小受力杆3占据的空间。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及其实用新型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设计图
相关信息详情
申请码:申请号:CN201920056712.3
申请日:2019-01-14
公开号:公开日:国家:CN
国家/省市:34(安徽)
授权编号:CN209367669U
授权时间:20190910
主分类号:B66C 5/00
专利分类号:B66C5/00;B66C13/00
范畴分类:32F;32G;
申请人:中国十七冶集团有限公司
第一申请人:中国十七冶集团有限公司
申请人地址:243061 安徽省马鞍山市雨山区雨山东路88号
发明人:丁友华
第一发明人:丁友华
当前权利人:中国十七冶集团有限公司
代理人:陈向敏
代理机构:11573
代理机构编号:北京华智则铭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优先权:关键词:当前状态:审核中
类型名称:外观设计
标签:起重吊装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