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气体分离膜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气体,微孔,聚合物,基质,甲基丙烯酸,氨基,骨架。
气体分离膜论文文献综述
赵晴,何少剑,林俊,林千果[1](2019)在《基于共混聚醚共聚酰胺的气体分离膜的制备及性能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聚合物共混可以制备出兼有几种聚合物特性的共混膜。为了提高气体分离膜的综合性能,以2种不同型号的聚醚共聚酰胺(具有高选择性的Pebax1657和具有高渗透性的Pebax2533)为膜材料制备了气体分离膜,并对分离膜进行结构表征、分离性能和力学性能测试。结果表明,随着Pebax2533含量的增加,聚酰胺段的链间距逐渐增大,自由体积分数增大,玻璃化转变温度降低,断裂伸长率逐渐提高;与纯Pebax1657膜相比,共混膜的CO_2和N_2渗透系数同时增大,N_2渗透系数增加速度较快;选择性逐渐降低;与纯Pebax膜相比,两者共混后的膜的综合性能有所提高。(本文来源于《中国塑料》期刊2019年09期)
杜润红,郭雪,张赞赞,李笑笑[2](2019)在《聚甲基丙烯酸二甲氨基乙酯气体分离膜的制备与分离性能》一文中研究指出为提高气体分离膜的渗透性能,将界面交联法应用于制备气体分离用超薄复合膜,采用侧链具有反应性的聚合物聚甲基丙烯酸二甲氨基乙酯(PDM)为涂层材料,通过PDM涂层与交联剂溶液之间的固-液界面反应制膜,并采用扫描电镜(SEM)和X射线光子能谱仪(XPS)对膜的形貌及表面化学结构进行表征。结果表明:界面反应形成的PDM交联层具有不对称结构,表面可以充分交联并提供分离性能,表面以下疏松的交联结构有利于气体渗透;当分离因子相同时,界面交联膜的渗透通量更高,在跨膜压差为300 kPa、操作温度为23℃时,界面交联膜的CO_2渗透速率为85 GPU,本体交联膜的CO_2渗透速率为30 GPU,CO_2/N_2理想分离因子为50。(本文来源于《天津工业大学学报》期刊2019年04期)
姜旭[3](2019)在《高渗透性气体分离膜的制备与气体分离性能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化石燃料的利用过程中会产生多种气体产品及副产物,包括燃烧产生的CO_2,分解出的H_2和碳氢化合物等高附加值气体产物。其中,CO_2排放作为温室效应的罪魁祸首,严重影响着人类的生存环境,H_2和碳氢化合物的传统分离方法也面临着高耗能和二次污染的困境。因此迫切需要先进的气体分离技术用于CO_2、H_2、低级链烷烃、烯烃等高附加值工业气体的捕集和分离。膜分离由于其低耗能和易操作的优点被认为是未来最具发展潜力的分离技术。近年来,虽然传统聚合物分离膜性能不断得到提升,但大多数报道的聚合物分离膜的渗透通量仍然相对较低,难以满足工业需求。本论文将从高分子材料聚乙二醇(PEG)和有序多孔金属有机框架材料(MOFs)出发,以气体分离基础理论为指导,通过合理的结构设计,系统地合成制备了叁大类用于高效CO_2捕集和H_2分离的高渗透性气体分离膜,分别为MOF分子筛膜、MOF/PEG混合基质膜、PEG聚合物膜。深入研究了制备的分离膜的理化性质和气体渗透性能,分析了叁种分离膜的性能特点和主要应用方向,重点建立了分离膜的物理化学结构与气体分离性能之间的相互关系,探索了气体分子在不同结构分离膜中的渗透机理。为拓展分离膜材料,突破传统聚合物的性能限制,以及解决MOF分子筛膜加工难的问题,本文设计了一种简易的制备高性能MOF分离膜的新方法。根据多巴胺聚合与沸石咪唑骨架-8(ZIF-8)合成的类似条件,以多巴胺为调节剂,在常温水相的条件下实现了一步法合成高质量的ZIF-8分子筛膜。对多巴胺调控ZIF-8生长机理进行了深入研究,发现多巴胺在水相中自聚合的同时延缓了ZIF-8在基底上的生长速度,并抑制了ZIF-8的均相生长,形成的聚多巴胺(PDA)又进一步促进了ZIF-8在基底表面的生长并覆盖了可能的缺陷,最终制得了高质量的ZIF-8/PDA分子筛膜,并探索了反应时间对ZIF-8/PDA的形貌和性能影响。该ZIF-8/PDA分子筛膜表现出优异的H_2分离性能,其H_2/C_3H_8和C_3H_6/C_3H_8选择性分别高达6680和99。为了进一步解决纯MOF膜加工性差,难以应用的难题,本论文采用带有丙烯酸酯端基的PEG大分子单体与官能化UiO-66型MOF复合成膜,通过紫外交联制备了PEG/UiO-66混合基质膜。对UiO-66-NH_2进行改性,得到异丙烯基官能化的UiO-66-MA,再与PEG大分子单体原位紫外共聚,从而在PEG基质与分散的UiO-66-MA之间形成共价键,增强了PEG与UiO-66-MA之间的界面结合力,克服了传统混合基质膜界面结合性能差的缺点,均匀分散的UiO-66-MA在紫外交联PEG膜内构筑了高效的气体传输通道。采用原子力显微镜(AFM)和~(13)C固体核磁验证了PEG与UiO-66-MA之间的共价键合。气体渗透测试结果表明界面增强的PEG/UiO-66-MA混合基质膜的渗透通量远高于纯交联PEG膜和PEG/UiO-66-NH_2混合基质膜,CO_2渗透通量最高达到1450 Barrer,CO_2/H_2和CO_2/N_2选择性分别高达11.6和45.8。此外,还考察了不同界面状态的混合基质膜的CO_2塑化行为,建立了塑化性能与复合材料界面性能的反馈评价体系。进一步探索PEG材料的潜力,克服MOF粒子添加量升高对分离膜气体渗透性能的负面影响,将低分子量(500 g/mol)聚乙二醇二甲醚(PEGDME)原位地加入紫外交联PEG体系中用来代替MOF填料,通过紫外固化,一步制备了新型的PEG半互穿网络分离膜(SIPN)。实验结果表明,低分子量的液态PEGDME可以降低交联网络的玻璃化转变温度,提高交联网络分子链柔顺性,扩大交联网络的自由体积尺寸,从而极大地促进了气体分子在分离膜内的扩散效率。同时,PEGDME分子中丰富的醚氧(EO)基团提高了整个半互穿网络中醚氧重复单元的浓度,促进了CO_2在分离膜中的溶解,显着提高了SIPN膜的CO_2渗透能力。SIPN分离膜的CO_2渗透通量最高可达2980 Barrer,是目前橡胶态CO_2亲和性气体分离膜的最高值,同时具备优异的CO_2/H_2(14.7)和CO_2/N_2(45.7)选择性。基于改善SIPN分离膜机械性能的目的,本论文采用氨基官能化PEG和环氧官能化的PEG在120℃下制成热交联PEG网络(TCM),用大分子单体聚乙二醇甲醚丙烯酸酯(PEGMEA)对热交联PEG网络进行浸渍,使PEGMEA进入到热交联PEG网络中。再经过紫外辐照,引发PEGMEA二次聚合成类树根结构的支化polyPEGMEA(PPEGMEA),从而获得了具有支化结构的半互穿网络PEG分离膜(BSI)。PPEGMEA的高柔性侧链可以与交联的PEG网络形成动态纠缠,形成稳定的半互穿网络结构,同时提高了整个膜的链段柔顺性。结果表明,分离膜的拉伸强度、韧性、气体渗透性能、长期稳定性同时得到了明显改善。BSI膜的拉伸强度最高可增大到热交联膜的1.5倍。在20 atm和35℃测试条件下,CO_2气体渗透通量最高可达1952 Barrer,CO_2/H_2和CO_2/N_2选择性分别达到16.0和70.6。(本文来源于《哈尔滨工业大学》期刊2019-06-01)
陈召钰[4](2019)在《含氨基聚芳醚酮类气体分离膜的制备与性能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工业化的不断发展,基于膜的气体分离技术在近年来快速发展。与传统的分离技术相比,膜分离技术是一种新兴“绿色”技术,因其具有设备简单、成本低廉、能耗少、环境友好、操作简便等优点而成为研究热点。气体分离膜的渗透性和选择性之间存在相互制约关系,所以研究一种兼具高渗透性和选择性的膜材料迫在眉睫。主链上具有刚性苯环的玻璃态芳香族聚合物,因为其具有较高的选择性、力学性能、耐化学稳定性以及能够在高温下连续操作等特点,常常被用于分离膜材料。但是芳香族聚合物膜的渗透性较低,实际生产效率不高。对此,本文选用具有较高选择性的聚芳醚酮膜材料,一方面引入氨基(-NH_2),来提高聚合物膜的分离性能;另一方面引入大体积刚性芴基和叁氟甲基(-CF_3),进一步增加聚合物膜的选择性。本论文,自制带有氨基的双酚功能单体,用溶液缩聚的方法制备一系列氨基含量不同的含氨基聚芳醚酮聚合物(Am-PAEK)。红外光谱显示,聚合物被成功制备。TGA和DSC测试证实Am-PAEK膜具有良好的热稳定性,以及Am-PAEK膜的最高拉伸强度和杨氏模量分别可达到53.76 MPa和2252 MPa。Am-PAEK-10%显示出较高的气体渗透性P(CO_2)=12.38,及较高的选择性α(CO_2/CH_4)=21.34。结果表明,所制备的Am-PAEK-10%具有最好的分离性能,有应用于气体分离膜材料的潜力。为了进一步提高聚芳醚酮聚合物膜的选择性,我们引入带有大体积刚性芴基的双酚芴单体,及含有-CF_3的双酚AF单体。通过熔融缩聚制备了一系列芴含量不同的含氨基聚芳芴醚酮聚合物(Am-PAFEK-X)。通过核磁和红外证实Am-PAFEK-X成功制备。其中Am-PAFEK-60%的玻璃化转变温度(Tg)最高达到210℃。这是因为芴基的位阻效应有效的提高了聚合物的刚性。同时聚合物Am-PAFEK-X的热稳定性及力学性能都能达到气体分离膜的使用标准。Am-PAFEK-60%膜的选择性α(CO_2/CH_4)=27.47,α(CO_2/N_2)=31.13。以上数据表明,制备出的具有高选择性的聚芳芴醚酮聚合物有望在分离膜材料得到应用。(本文来源于《长春工业大学》期刊2019-06-01)
段可[5](2019)在《基于共价有机骨架COF-5气体分离膜的制备及其性能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人口膨胀和工业发展导致CO_2的排放量逐年增加,造成了温室效应等环境不友好现象,这是我们目前面临的最严峻的全球性问题之一,故CO_2捕集与封存技术成为了研究的热点和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其中,膜分离技术具有高效、绿色、节能等优点,被公认为是一种极具潜力且可替代现有技术的CO_2选择性去除手段。目前,混合基质膜结合了聚合物膜和无机膜的优点,被研究者广泛关注,并在气体分离领域展现出良好的应用前景。而共价有机骨架(covalent organic frameworks,COFs)是一类新型多孔结晶材料,具有超高的比表面积和独特的孔隙结构,在吸附、储能、催化、化学传感、医药等领域有着巨大的应用潜力,特别是在气体储存方面。本文基于COFs材料制备了两种混合基质膜并将其应用于CO_2/N_2的分离研究。论文的主要研究内容如下:(1)采用改进的超声化学方法合成了COF-5纳米材料,该材料具有独特的孔隙结构,具有较高吸附CO_2的能力。将合成的COF-5分散在聚醚嵌段酰胺(Pebax)基质中,制备了一系列含有不同量COF-5纳米片的COF-5/Pebax混合基质膜。COF-5的高孔隙结构与Pebax基质产生的协同效应共同促进了CO_2的渗透。由0.4 wt%COF-5填料组成的混合基质膜表现出最高的CO_2渗透性(~493Barrer)。与原始的Pebax-1657膜相比,COF-5/Pebax膜对CO_2/N_2的选择性也得到改善(从31.3到49.3)。此外,制备的COF-5/Pebax混合基质膜具有良好的长期操作稳定性。(2)尝试将COF-5材料引入到新型聚合物PIM-1中制备混合基质膜。通过溶剂蒸发的方法制备了一系列COF-5/PIM-1混合基质膜,由于COF-5材料与PIM-1基质的良好相容性,制得了结构均一、缺陷少的膜。在不降低CO_2/N_2选择性的前提下,COF-5/PIM-1混合基质膜对CO_2的渗透性大大提高。当COF-5负载量为0.5 wt%时,CO_2的渗透量比纯PIM-1膜提高了将近4倍。总之,这种策略成功地将硼酸类COF材料应用到气体分离膜上,为今后COF膜的合成和研究提供了参考。(本文来源于《郑州大学》期刊2019-05-01)
沈钦[6](2019)在《高性能自具微孔聚合物气体分离膜的设计与性能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气体分离膜技术具有低能耗、效率高、操作简单、易规模化和环境友好等的独特优势,在工业气体分离领域具有非常大的应用潜力。然而传统气体分离膜材料的气体渗透性能较低,不能满足日益增长的工业生产需求。开发高渗透率、高选择性的膜材料一直是现在化工分离领域的研究热点之一。自具微孔聚合物(PIMs)是近年来发展的一类具有高渗透率及中等选择性的聚合物材料,其对气体的高渗透率来源于刚性扭曲分子链的非有效折迭而产生的固有微孔结构。但其渗透率仍不能满足实际工业生产的要求,设计开发高性能的PIMs膜对膜分离技术的发展具有重大深远的意义。本篇论文以设计和构建高性能气体分离膜为研究内容,具体分为以下叁个方面:(1)自具微孔聚合物材料PIM-1的合成。调研大量国内外有关PIM-1研究的文献,分别通过高低温方法制备出了良好的物理化学性质、高比表面积和可控的微孔结构的PIM-1聚合物材料,研究了其分子结构信息和热稳定性质,并讨论了高低温方法的优缺点,为后续的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2)基于后修饰的PIM-1的气体分离膜的聚合物通常具有高气体选择性但是具有相对低的气体渗透率。Freeman理论对设计PIMs提出了指导,理论指出适当增加聚合物分子链间距和分子结构的刚性,可以改善聚合物的气体分离性能。在这项工作中,金刚烷基团通过取代反应被接枝到偕胺肟官能化的PIM-1(AOPIM-1)主链上。金刚烷基团作为AOPIM-1骨架的侧基来调节AOPIM-1的链排布方式,从而影响膜的气体渗透性。该工作的结果表明,通过调节聚合物上接枝的金刚烷基团的摩尔分数,可以精细调节金刚烷接枝的AOPIM-1膜的链间距(d-spacing)。金刚烷基团接枝的AOPIM-1膜(9%)的CO_2渗透率高达~2500 barrer,比原AOPIM-1聚合物膜的CO_2渗透率增加了150%以上,且其CO_2/N_2和CO_2/CH_4气体对理想选择性分别为31.2和30.1,表现了优异的CO_2综合分离性能,远超过了CO_2/N_2和CO_2/CH_4气体对的2008年Robeson上限。在迄今为止报道的含有金刚烷基团的聚合物气体分离膜中,该工作中制备的金刚烷接枝的AOPIM-1聚合物膜表现出了最佳分离性能。该工作在天然气升级和碳捕获与封存等方面表现出了极大的应用潜力,也为基于PIMs的气体分离材料的后修饰提供了新颖的设计方案。(3)与纯聚合物膜相比,混合基质膜表现出了较高的丙烯/丙烷选择性,但基于膜分离技术的工业规模丙烯纯化项目仍受其低渗透率的限制。在这项工作中,通过将六氟硅酸锌(SIFSIX-3-Zn)纳米颗粒掺入自具微孔聚合物(PIM-1)基质中,开发了一种新的基于氟化金属有机骨架(MOF)的混合基质膜。具有高表面积和合适孔径的SIFSIX-3-Zn纳米颗粒可以产生新的输送通道以促进丙烯的传递。与纯聚合物膜相比,含有10wt%SIFSIX-3-Zn纳米粒子的混合基质膜的C_3H_6渗透率从1701.9 Barrer提高到4012.1 Barrer,同时C_3H_6/C_3H_8理想选择性从3.6增加到7.9,表现出最佳的分离性能,其分离数据位于Trade-off关系图的高渗透率区域并远高于Trade-off关系上限。这种新型氟化MOF基混合基质膜可能具有很大的工业C_3H_6/C_3H_8分离潜力。(本文来源于《郑州大学》期刊2019-05-01)
吕慧,全帅[7](2019)在《混合基质膜在气体分离膜中的应用进展》一文中研究指出混合基质膜综合了聚合物膜和无机膜的优点,是目前学者研究的热点之一。本文介绍了混合基质膜在气体分离方面的研究进展。(本文来源于《山东化工》期刊2019年07期)
孙俊霞,刘金盾,李奕帆[8](2019)在《二维片层材料用于构筑气体分离膜的研究进展》一文中研究指出二维片层材料因其独特的片层结构、高比表面积和良好的机械性能等特性,在气体分离膜中得到了广泛关注。首先简单归纳了气体在无孔片层和多孔片层材料中的传递机理,之后重点讨论了用于气体分离的二维片层材料无机膜和高分子-无机杂化膜的研究现状。(本文来源于《化工新型材料》期刊2019年03期)
于云飞[9](2019)在《基于聚醚砜接枝共聚物的气体分离膜的制备与性能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近年来,随着化石燃料的大量使用,大气中温室气体(如CO_2)的浓度迅速上升,对地球的生态环境造成了严重的影响;另一方面,CO_2是一种宝贵的碳资源。因此,对(CO_2进行分离和捕捉具有重要意义。作为一项新兴绿色分离技术,膜技术因其绿色环保、低能耗、高效率,得到广泛应用。因为己被证明在气体分离方面也经济上可行,其在C02分离方面也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和研究。聚醚砜是一种常用的气体分离膜材料,具有良好的稳定性和可加工性,但其对气体的渗透性能较差,限制了在气体分离领域的应用。聚乙二醇(PEG)中的醚氧基团是具有很高的CO_2/light gases溶解选择性的官能团,常被用作分离C02的膜材料。但高分子量的PEG具有强结晶性,气体通量低,低分子量的PEG机械性能差,无法制备成膜。以聚醚砜作为机械支撑,以低分子量PEG构筑气体传输通道,设计制备嵌段或接枝共聚物,研究机械性能与分离性能兼备的气体分离膜材料,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本文设计制备了一种PEG侧链含量可控、长短可调的聚醚砜接枝共聚物,防止PEG链段结晶,提高气体分离性能。在此基础上,对膜进行了两种处理:一是在接枝共聚物膜的玻璃化转变温度以上,对膜进行热退火处理,使共聚物链段充分运动,相分离更加彻底,形成微区:二是向膜内添加柱撑MFI沸石(PMFI),制备混合基质膜,利用接枝共聚物自组装诱导PMFI排布,构建气体传输通道,加快气体在膜内运输,提高膜的渗透系数。本文通过缩聚反应,以二烯丙基双酚硫、双酚硫、4,4-二氟二苯砜为反应单体,合成了两种双键侧基含量的聚醚砜(PES A(14%)、PES B(28%));通过巯基—烯点击化学,将不同分子量(550、1000、2000)的巯基短链聚乙二醇接枝到聚醚砜上,制备了聚醚砜接枝共聚物(PES-g-PEG)。用1H-NMR、FTIR表征聚合物化学结构,用DSC、TG对聚合物热分析。结果表明,聚醚砜接枝共聚物成功制备。将PES-g-PEG配制成质量分数为5wt%的铸膜液,通过溶剂蒸发法制备气体分离膜,用气体渗透仪测试C02、N_2渗透性能。结果表明,PES A-g-PEG550膜有较高的CO_2渗透系数,达到了 13.0 Barrer,C02/N_2理想选择系数为24.2;热退火处理制备Anneal PES-g-PEG膜(A PES-g-PEG),结果表明,退火后膜的C02渗透系数提高1倍,达到26.8 Barrer,CO_2/N_2理想选择系数也提高至27.6;为了进一步提高渗透系数,向PES A-g-PEG550膜中添加PMFI沸石制备混合基质膜(P-MMM)结果表明,在沸石添加量为20wt%时,P-MMM的CO_2渗透系数比原膜提高了4倍,达到66.9Barrer。(本文来源于《天津工业大学》期刊2019-01-18)
于莹莹,杨丰绮,唐玉娇[10](2018)在《刚性微孔聚合物在气体分离膜方面的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微孔聚合物是一类具有高自由体积元素和大表面积的微孔材料。微孔聚合物由于其易于大规模生产、易于加工和高性能的微孔性,在气体分离、气体储存、清洁能源等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本文综述了近年来微孔聚合物在各种能量相关方面的研究动态。应用,特别是用于气体分离和储气罐。通过提高聚合物的刚性,以足够的自由体积尺寸改善微孔率,发展了新型微孔聚合物,即所谓的热重排(TR)聚合物和本征微孔聚合物(PIM)。它们的刚性提高了分离性能和效率,并具有极高的透气性。此外,它们在有机溶剂中的溶解度使它们在大规模的工业应用中具有潜在的用途。(本文来源于《西部皮革》期刊2018年23期)
气体分离膜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为提高气体分离膜的渗透性能,将界面交联法应用于制备气体分离用超薄复合膜,采用侧链具有反应性的聚合物聚甲基丙烯酸二甲氨基乙酯(PDM)为涂层材料,通过PDM涂层与交联剂溶液之间的固-液界面反应制膜,并采用扫描电镜(SEM)和X射线光子能谱仪(XPS)对膜的形貌及表面化学结构进行表征。结果表明:界面反应形成的PDM交联层具有不对称结构,表面可以充分交联并提供分离性能,表面以下疏松的交联结构有利于气体渗透;当分离因子相同时,界面交联膜的渗透通量更高,在跨膜压差为300 kPa、操作温度为23℃时,界面交联膜的CO_2渗透速率为85 GPU,本体交联膜的CO_2渗透速率为30 GPU,CO_2/N_2理想分离因子为50。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气体分离膜论文参考文献
[1].赵晴,何少剑,林俊,林千果.基于共混聚醚共聚酰胺的气体分离膜的制备及性能研究[J].中国塑料.2019
[2].杜润红,郭雪,张赞赞,李笑笑.聚甲基丙烯酸二甲氨基乙酯气体分离膜的制备与分离性能[J].天津工业大学学报.2019
[3].姜旭.高渗透性气体分离膜的制备与气体分离性能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9
[4].陈召钰.含氨基聚芳醚酮类气体分离膜的制备与性能研究[D].长春工业大学.2019
[5].段可.基于共价有机骨架COF-5气体分离膜的制备及其性能研究[D].郑州大学.2019
[6].沈钦.高性能自具微孔聚合物气体分离膜的设计与性能研究[D].郑州大学.2019
[7].吕慧,全帅.混合基质膜在气体分离膜中的应用进展[J].山东化工.2019
[8].孙俊霞,刘金盾,李奕帆.二维片层材料用于构筑气体分离膜的研究进展[J].化工新型材料.2019
[9].于云飞.基于聚醚砜接枝共聚物的气体分离膜的制备与性能研究[D].天津工业大学.2019
[10].于莹莹,杨丰绮,唐玉娇.刚性微孔聚合物在气体分离膜方面的应用[J].西部皮革.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