楼花按揭论文_张嘉琳

导读:本文包含了楼花按揭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按揭,法律,性质,风险,制度,让与,独特性。

楼花按揭论文文献综述

张嘉琳[1](2014)在《我国楼花按揭制度的风险防范》一文中研究指出楼花按揭购房的普遍出现加速了房地产市场的迅猛发展。但是由于我国的房地产法律体系尚未完善,楼花按揭制度出现了诸多法律问题。本文在分析我国楼花按揭制度风险的基础上,对房地产楼花按揭的风险提出相应的防范措施,以促进房地产市场更好地发展。(本文来源于《法制博览(中旬刊)》期刊2014年09期)

陈润发[2](2013)在《国内商品房“楼花”按揭法律制度问题探析》一文中研究指出商品房楼花按揭方式最初发源于中国香港,目前国内大多数居民士对楼花按揭制度的法律机理及其运作机制了解的不够透彻,导致在商品房楼花按揭的实际交易过程中,伴随着一系列的法律纠纷的出现。基于上述原因,本文主要研究对象为楼花按揭法律制度问题,通过对楼花按揭的发展历程进行简单概述,分析当前其他国家和地区及我国的楼花按揭制度的现状,通过比较得出当前大陆地区楼花按揭制度存在的一些主要问题。(本文来源于《才智》期刊2013年35期)

王浩[3](2012)在《我国“楼花”按揭制度刍议及完善》一文中研究指出“楼花”按揭,又称为预售商品房按揭,“楼花”按揭是我国目前比较流行的买房方式。“楼花”按揭制度最早从英国起源,后来经过不断的发展和传播,在上世纪90年代被我国大陆地区从香港地区引入。“楼花”按揭制度对繁荣我国的房地产市场和降低银行的金融风险都具有很大的价值和意义。但由于我国目前现行的法律法规并没有对“楼花”按揭制度进行明确而统一的规定,所以导致了“楼花”按揭制度在实践中产生了大量的争议和纠纷。本文在此基础上对“楼花”按揭制度的性质以及在实践操作过程中所存在的问题进行研究,并提出相关的完善建议。本文分为四个部分:文章的第一部分对“楼花”按揭制度的进行了概要的阐述。主要分析了“楼花”按揭的含义以及在我国香港地区和大陆地区的引入和发展,同时介绍了我国“楼花”按揭制度的交易结构。文章的第二部分分析了目前我国“楼花”按揭性质相关学说,辨析了“楼花”按揭制度与传统抵押制度、让与担保制度之间的差异,从而界定了我国“楼花”按揭的法律性质。文章的第叁部分分析了目前我国“楼花”按揭制度在运行过程中存在一些突出问题。文章的第四部分针对我国“楼花”按揭制度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相关完善的建议。(本文来源于《西南政法大学》期刊2012-03-18)

严晨飞[4](2011)在《我国“楼花”按揭制度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所谓“楼花”按揭,亦即预售商品房按揭。目前已是我国普遍采用的一种购楼方式。按揭制度最早起源于英美法,该制度在随后的发展中得到不断的完善、成熟。而“楼花”按揭则源于香港,我国的按揭制度最先也是从香港引入并迅速发展,活跃了房地产交易市场。“楼花”按揭制度增强了购房者的支付能力,开发商借此挖掘了相当数量的住宅消费群体,也为银行创造了低风险的资产投资市场。遗憾的是,现行的法律、法规对按揭制度没有明确规定,一些地方法规和部委规章也只是简略的涉及,由此导致理论与实务中对“楼花”按揭的定义、法律性质以及法律关系等存在着很大的争议,这导致了实践中大量有关“楼花”按揭的纠纷无法可依。本文拟对楼花按揭的法律性质进行研究,并对结合我国预售商品房按揭的发展状况对“楼花”按揭制度的完善提出几点建议。本文除引言和结束语外,主要内容分为四章:第一章“楼花”按揭制度概述。主要介绍“楼花”按揭制度的基本情况,阐述了按揭制度在英美两国和我国香港地区的发展演变以及我国对“楼花”按揭的引入和“楼花”按揭的现状,并进一步分析了我国“楼花”按揭中的交易结构。第二章“楼花”按揭制度的性质定位。主要对我国学术界关于“楼花”按揭性质的各家学说进行了辨析,阐述了“楼花”按揭与抵押、质押以及让与担保的区别,进而揭示了我国“楼花”按揭的法律性质。第叁章我国“楼花”按揭制度的问题提示。主要对我国“楼花”按揭制度立法现状以及“楼花”按揭制度中,特别是预告登记制度中存在的问题进行阐述和分析。第四章我国“楼花”按揭制完善。针对我国“楼花”按揭制度所存在的问题,对我国“楼花”按揭制度的立法完善及与之配套的预告登记制度的完善提出几点建议。(本文来源于《华东政法大学》期刊2011-04-15)

李菁凤[5](2010)在《楼花按揭的法律性质》一文中研究指出楼花按揭的法律性质究竟为何,理论界众说纷纭。许多学者认为楼花按揭和现楼按揭都属于让与担保。本部分通过按揭与让与担保的比较,说明按揭不同于让与担保。同时通过比较,可以看出,按揭更符合我国的国情。(本文来源于《特区经济》期刊2010年05期)

李盛杰[6](2009)在《楼花按揭法律属性的定性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楼花按揭作为一个房地产金融工具,在我国缺乏明确法律规定却又在实践中频繁运用的大背景下,凸现出对于其法律属性定性的研究价值。从实践角度出发,楼花按揭按其运作流程将预购人和银行间的担保形式分为两种担保权利类型。以房屋产权转移为界,在此之前设定的是质押担保,而在此之后所设定的则是抵押担保。(本文来源于《法制与社会》期刊2009年34期)

杨秀晶[7](2009)在《论楼花按揭中开发商保证责任》一文中研究指出在我国的楼花按揭实践中,为担保银行债权的实现,通常由购房人提供担保物权,由开发商提供连带责任保证。首先分析了该担保物权的性质,进而说明了开发商保证责任的非必要性,其存在并没有给银行债权的实现提供更多的保障。(本文来源于《现代商贸工业》期刊2009年23期)

张中[8](2009)在《“楼花”按揭定位的法理探析》一文中研究指出楼花按揭作为一种新型的房地产融资担保方式,在我国房地产市场中被广泛运用。本文列举了楼花按揭的叁种不同观点,通过对楼花按揭法律关系的分析,认为楼花按揭不同于一般的担保物权,具有其自身独有的特殊性,应定位为新型的担保物权。(本文来源于《邢台职业技术学院学报》期刊2009年04期)

王宗成[9](2009)在《外国及香港地区楼花按揭中银行风险的法律防范及对我国的启示》一文中研究指出加拿大、澳大利亚及我国香港特别行政区银行开办楼花按揭贷款业务时间长,对楼花按揭中银行风险管理经验丰富。这些发达国家和地区有着发达的法律体系保障金融债权,完善的社会保障机制和社会保险机制对金融债权风险的分担、按揭贷款证券化对金融债权风险的化解等等,它们的成功经验值得我们借鉴和参考。(本文来源于《法制与经济(中旬刊)》期刊2009年08期)

刘瑾[10](2009)在《浅析楼花按揭的法律问题》一文中研究指出从分析楼花按揭所涉及到的多层法律关系入手,进一步探讨楼花按揭的法律特征,从而论证了楼花按揭的特殊属性。(本文来源于《商场现代化》期刊2009年09期)

楼花按揭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商品房楼花按揭方式最初发源于中国香港,目前国内大多数居民士对楼花按揭制度的法律机理及其运作机制了解的不够透彻,导致在商品房楼花按揭的实际交易过程中,伴随着一系列的法律纠纷的出现。基于上述原因,本文主要研究对象为楼花按揭法律制度问题,通过对楼花按揭的发展历程进行简单概述,分析当前其他国家和地区及我国的楼花按揭制度的现状,通过比较得出当前大陆地区楼花按揭制度存在的一些主要问题。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楼花按揭论文参考文献

[1].张嘉琳.我国楼花按揭制度的风险防范[J].法制博览(中旬刊).2014

[2].陈润发.国内商品房“楼花”按揭法律制度问题探析[J].才智.2013

[3].王浩.我国“楼花”按揭制度刍议及完善[D].西南政法大学.2012

[4].严晨飞.我国“楼花”按揭制度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1

[5].李菁凤.楼花按揭的法律性质[J].特区经济.2010

[6].李盛杰.楼花按揭法律属性的定性分析[J].法制与社会.2009

[7].杨秀晶.论楼花按揭中开发商保证责任[J].现代商贸工业.2009

[8].张中.“楼花”按揭定位的法理探析[J].邢台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

[9].王宗成.外国及香港地区楼花按揭中银行风险的法律防范及对我国的启示[J].法制与经济(中旬刊).2009

[10].刘瑾.浅析楼花按揭的法律问题[J].商场现代化.2009

论文知识图

房地产开发过程风险节点

标签:;  ;  ;  ;  ;  ;  ;  

楼花按揭论文_张嘉琳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