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光学模型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光学,模型,施密特,浓度,厚度,拟南芥,表型。
光学模型论文文献综述
杜菲霏,郝欧亚,王思桐[1](2019)在《基于机器学习的光学符号识别模型》一文中研究指出光学字符识别是指通过电子设备通过字符识别方法将图片文字抽取为可编辑文本的过程,目前主流的实现方法主要有两种:CNN+RNN+CTC、CNN+RNN+ATTENTION。这两种方法均基于深度学习实现,取得了不错的效果,但缺点是需要使用大量的训练集、训练时间、高性能的计算环境,当样本量较少时,并不能发挥作用。基于此,提出基于机器学习的光学符号识别方法,以面对轻量级的图像文字识别任务。(本文来源于《数字通信世界》期刊2019年09期)
张慧春,王国苏,边黎明,郑加强,周宏平[2](2019)在《基于光学相机的植物表型测量系统与时序生长模型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为提高形态表型检测速率,满足形态表型测量的标准化需求,以拟南芥为例,提出一种测量植物叁维形态特征的方法,并建立植物时序生长方程和可视化模型,构建了一套经济实用、面向拟南芥生长过程的形态表型测量机器视觉系统。通过光学相机采集拟南芥植株的二维图像序列,利用运动中恢复结构算法生成叁维点云;设计一种彩色标板,基于彩色标板的坐标系标准化方法,提取拟南芥植株的点云并标准化坐标系。与传统人工接触式测量值相比,该系统交互测量的拟南芥叶片宽度、长度、主茎长度、叶片面积、叶片间夹角的平均相对误差分别为9. 83%、10. 10%、1. 07%、4. 09%和4. 37%。利用该系统采集哥伦比亚野生型拟南芥生命周期内的形态表型信息,拟合其数学生长模型,并使用L-studio软件,将时序生长模型可视化表达。结果表明,植物固定、传感器移动的平台结构解决了传统传感器固定、植物移动方式导致的植物抖动从而影响叁维重建效果的问题,可快速、准确、可靠地提取植物表型信息。基于彩色标板的点云坐标系标准化方法在每个单位时间都能够对拟南芥植物对象进行参数提取,与传统的人工接触式测量方法相比,效率高、速度快,可满足拟南芥的形态表型分析需要。(本文来源于《农业机械学报》期刊2019年10期)
林德宝,范灵聪,丁毛毛,谢建军,雷芳[3](2019)在《氧化锌透明陶瓷光学透过模型构建与实验验证》一文中研究指出本研究以ZnO透明陶瓷为研究对象,基于Mie理论及Rayleigh-Debye近似散射理论,建立了单轴六方晶系透明陶瓷的双折射散射与其直线光学透过率之间关联的理论模型,阐明了ZnO透明陶瓷光学直线透过率随晶粒尺寸减小、陶瓷织构度的提升而增大的关系。采用强磁场下的注浆成型工艺结合优化放电等离子体烧结参数,实现了ZnO透明陶瓷显微结构的有效调控,使得制备的ZnO透明陶瓷符合模型要求。实验结果表明:当ZnO陶瓷平均晶粒尺寸从1.72μm减小至0.66μm时,其600 nm处的直线透过率从5.1%提高到12.9%;对于亚微米级ZnO陶瓷(平均晶粒尺寸0.35μm),当陶瓷织构度从4.0%提高到24.7%时(XRD计算),样品光学直线透过率从21.6%提升到36.6%。所获得实验结果与构建的理论模型计算结果吻合,证实了所构建的模型。(本文来源于《无机材料学报》期刊2019年08期)
兰慧琴[4](2019)在《基于周期结构模型的光学薄膜折射率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传统方法测量折射率材料精度无法达到标准化生产标准,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提出基于周期结构模型的光学折射率研究。利用周期结构模型,确定薄膜的光学常数,在依据各材料在反应气体中的配比,测量光学薄膜折射率。由此完成周期结构模型的光学薄膜折射率研究方法的设计。通过实验论证,所提方法相比传统研究方法的精度更高。(本文来源于《青年与社会》期刊2019年24期)
李春明,姜雨彤,宋海平,纪超,郭猛[5](2019)在《基于光学厚度代理模型的雾浓度估计及图像去雾》一文中研究指出图像是现代化战争的重要信息来源,雾天环境下图像质量下降,严重妨碍战场侦察识别能力。为提高雾气环境下图像有效利用性,开展了基于光学厚度代理模型的雾浓度估计及图像去雾方法研究。针对雾天图像的相关特征,提出一个与雾气浓度紧密相关的饱和度-亮度联合特征,通过敏感度分析,确定暗通道、饱和度-亮度和色度为3个重要的雾相关特征,建立了以雾相关特征为自变量、光学厚度为目标函数的代理模型;基于光学厚度估计代理模型,提出了一种雾浓度估计方法;同时将代理模型预测的光学厚度估计值代入大气散射模型中对去雾图像进行求解。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在雾浓度估计准确度、去雾处理效果方面优于现有方法。(本文来源于《兵工学报》期刊2019年07期)
李佳坤,李彦彬,张海瑞,吕元杰[6](2019)在《防空导弹装备光学伪装效果的集对评估模型》一文中研究指出为解决传统光学伪装效果评估指标考虑不全的问题,从敌方侦察能力、装备隐真能力、装备示假能力以及环境四个方面建立了装备光学伪装效果评估指标体系。首先,采用施密特正交马田系统(MTGS)计算指标的权重,不仅考虑了评估者的知识及经验偏好,同时也消除了指标间的信息交互,权重的确定更加合理。然后建立了基于集对分析的评估模型。最后,通过实例验证了评估模型的可靠性。结果表明该模型在装备光学伪装效果评估及伪装器材选取方面具有一定的应用价值。(本文来源于《激光与红外》期刊2019年06期)
华明[7](2019)在《量子光学课程中Jaynes-Cummings模型与前沿科学研究相结合的教学探索》一文中研究指出量子光学为多种前沿科学研究提供了理论基础,是研究生阶段重要课程之一。Jaynes-Cummings(JC)模型是量子光学中很重要的模型,被广泛应用于描述一个二能级原子和一个单模腔场的相互作用。该模型成立的前提是腔场与二能级原子的耦合强度远小于腔频(g/w_c<<1)。随着近些年实验技术的发展,g/w_c被不断增大,单纯JC模型的教学是否能跟得上研究的进展便成为一个问题。我们在这篇文章里数值计算并讨论了是否考虑旋转波近似的单模腔场与二能级原子的共振相互作用。通过在教学中引入前沿科学研究及相关讨论,学生们知道了满足不同量子操作精度所需要/的取值范围。这为学生在未来科研中打下坚实基础。(本文来源于《科教导刊(上旬刊)》期刊2019年06期)
林海奇[8](2019)在《基于模型辨识的自适应光学系统控制技术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自适应光学技术能够实时补偿光在传输过程中由传输介质引起的随机波前畸变,进而被广泛应用天文观测、空间目标观测和激光传输等系统。近年来,随着相关理论和技术的不断发展,自适应光学技术在光通信、医学成像、激光加工等众多领域取得了进一步的应用。波前控制作为自适应光学系统的关键技术之一,直接影响自适应光学系统的波前校正性能。目前,大多数自适应光学系统采用的算法是简单且易于实现的比例积分控制,但是其控制参数调节多依赖人为经验,且控制性能和稳定性难以兼顾。虽然有很多自适应光学控制的算法被提出,如鲁棒控制、预测控制、最优控制等,但大多数局限于理论仿真和实验室研究,离实际应用还存在一定距离,少部分算法实际应用又具有局限性。目前,随着自适应光学应用领域的拓展和对控制性能要求的不断提高,控制算法难以满足实际需求。因此,为了解决自适应光学系统的控制难题,本文提出采用线性二次高斯控制方法。首先,针对线性二次高斯控制需要精度较高的被控对象系统模型问题,本文根据自适应光学系统实际工作情况,提出了基于变量带误差模型的子空间辨识方法。利用自适应光学系统的输入与输出数据,建立了自适应光学系统的状态空间模型。仿真结果表明了所建立的自适应光学系统的状态空间模型准确度高,具有较强的噪声抑制能力和鲁棒性。且该方法还可为其它模型类控制算法提供一种模型基础。其次,本文以自适应光学系统的状态空间辨识模型为基础,采用采用基于状态调节的线性二次高斯控制技术。以最小化残余波前作为线性二次型性能指标,通过最小化二次型性能指标,确定反馈控制规律的增益。根据入射波前的泽尼克多项式扩展形式和变形镜以及波前传感器的线性关系来定义自适应光学系统的状态向量。而针对自适应光学系统的初始状态未知问题,本文利用卡尔曼滤波器和卡尔曼滤波状态对自适应光学系统的状态向量作线性估计。通过求解状态估计和卡尔曼滤波器增益,以及最小化求解二次型性能指标得到的状态调节增益,可以实现自适应光学系统的线性二次高斯闭环控制。数值仿真验证了线性二次高斯控制的可行性和波前校正能力。然后,通过静态波前和动态波前校正实验来验证了线性二次高斯控制的波前校正能力,实验结果与数值仿真结果保持一致,证明了线性二次高斯控制的可行性与有效性。实验结果表明了线性二次高斯控制校正后的各项性能指标都要优于比例积分控制。而且在自适应光学系统的响应速度、光斑抖动的抑制以及系统的稳定性与鲁棒性等方面,线性二次高斯控制表现较为出色。最后,本文通过实验研究了系统噪声和高斯白噪声对自适应光学系统线性二次高斯控制波前像差校正效果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了采用系统近似噪声作为测量噪声的线性二次高斯控制其波前校正效果提升明显。这也从另一方面表明了系统噪声对线性二次高斯控制影响显着,若能准确获取自适应光学系统的噪声统计模型,将有望进一步提高线性二次高斯控制在自适应光学系统的波前像差校正能力。(本文来源于《中国科学院大学(中国科学院光电技术研究所)》期刊2019-06-01)
钱勇,张悦,刘伟,许永鹏,盛戈皞[9](2019)在《T型GIS模型中局部放电光学信号传播特性仿真》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研究T型气体绝缘开关设备(GIS)腔体中局部放电光学信号传播特性,通过建模仿真,在不同放电位置、探测距离以及探测角度条件下,观察并分析了各个探测面上的光学信号。结果表明:1)不同放电位置情况下,GIS部件的遮挡使探测面的光斑产生暗区,减弱了探测面和探测点的光学信号强度;2)经过T型转角后,探测面位置距离放电源越远,光学信号越弱,以放电源位于x轴正方向50 cm(即x50)为例,距离放电源75 cm的平均相对辐照度是50cm时的44.31%;3)探测角度不同时,放电源直射出来的相对辐照度值较大,而被部件遮挡或者直射光较弱的探测点的值较小。以T型转角上的C1探测面,x50为放电源为例,当探测角度为270°时相对辐照度值最大,225°时最小,仅为前者的39.02%。(本文来源于《高电压技术》期刊2019年05期)
梁继,王建,谭俊磊,李红星,刘艳[10](2019)在《瑞利光学厚度模型的适用性讨论与条件性构建》一文中研究指出瑞利散射是生活中重要而又常见的自然现象之一,瑞利光学厚度是衡量瑞利散射强度的重要指标。通过对大气散射理论和瑞利光学厚度理论的梳理,总结了现有瑞利光学厚度两类模拟模型的优缺点。随着全球气候变化中CO_2浓度已突破400 ppm,近似数值模型因受到大气温度和CO_2浓度为300 ppm的背景条件的限制会导致部分模型误差的增加;而理论离散模型虽然有明确的物理意义,对CO_2浓度也具有自适应性,模拟结果理论上可信可靠,但各相关输入物理参数求解复杂。为获得满足CO_2浓度为400 ppm的近似数值模型,通过对不同高度和纬度的九个试验地点,以理论离散模型为基础,模拟特定大气条件下(P0=1 atm, T=15℃, CO_2=400 ppm)的瑞利光学厚度。通过拟合分析得出,瑞利散射强度与波长的4.529次方成反比,且在紫外—蓝波段CO_2浓度对瑞利光学厚度的贡献在10~(–4)—10~(–3)数量级。因此,在CO_2浓度发生改变的情况下,以理论离散模型为主要算法模拟瑞利光学厚度将能更好的提高模型的自适应性并减少模型本身带来的误差;并通过该模拟结果可进一步获得该大气条件下的计算简单方便的数值模拟模型。(本文来源于《遥感学报》期刊2019年03期)
光学模型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为提高形态表型检测速率,满足形态表型测量的标准化需求,以拟南芥为例,提出一种测量植物叁维形态特征的方法,并建立植物时序生长方程和可视化模型,构建了一套经济实用、面向拟南芥生长过程的形态表型测量机器视觉系统。通过光学相机采集拟南芥植株的二维图像序列,利用运动中恢复结构算法生成叁维点云;设计一种彩色标板,基于彩色标板的坐标系标准化方法,提取拟南芥植株的点云并标准化坐标系。与传统人工接触式测量值相比,该系统交互测量的拟南芥叶片宽度、长度、主茎长度、叶片面积、叶片间夹角的平均相对误差分别为9. 83%、10. 10%、1. 07%、4. 09%和4. 37%。利用该系统采集哥伦比亚野生型拟南芥生命周期内的形态表型信息,拟合其数学生长模型,并使用L-studio软件,将时序生长模型可视化表达。结果表明,植物固定、传感器移动的平台结构解决了传统传感器固定、植物移动方式导致的植物抖动从而影响叁维重建效果的问题,可快速、准确、可靠地提取植物表型信息。基于彩色标板的点云坐标系标准化方法在每个单位时间都能够对拟南芥植物对象进行参数提取,与传统的人工接触式测量方法相比,效率高、速度快,可满足拟南芥的形态表型分析需要。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光学模型论文参考文献
[1].杜菲霏,郝欧亚,王思桐.基于机器学习的光学符号识别模型[J].数字通信世界.2019
[2].张慧春,王国苏,边黎明,郑加强,周宏平.基于光学相机的植物表型测量系统与时序生长模型研究[J].农业机械学报.2019
[3].林德宝,范灵聪,丁毛毛,谢建军,雷芳.氧化锌透明陶瓷光学透过模型构建与实验验证[J].无机材料学报.2019
[4].兰慧琴.基于周期结构模型的光学薄膜折射率研究[J].青年与社会.2019
[5].李春明,姜雨彤,宋海平,纪超,郭猛.基于光学厚度代理模型的雾浓度估计及图像去雾[J].兵工学报.2019
[6].李佳坤,李彦彬,张海瑞,吕元杰.防空导弹装备光学伪装效果的集对评估模型[J].激光与红外.2019
[7].华明.量子光学课程中Jaynes-Cummings模型与前沿科学研究相结合的教学探索[J].科教导刊(上旬刊).2019
[8].林海奇.基于模型辨识的自适应光学系统控制技术研究[D].中国科学院大学(中国科学院光电技术研究所).2019
[9].钱勇,张悦,刘伟,许永鹏,盛戈皞.T型GIS模型中局部放电光学信号传播特性仿真[J].高电压技术.2019
[10].梁继,王建,谭俊磊,李红星,刘艳.瑞利光学厚度模型的适用性讨论与条件性构建[J].遥感学报.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