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科仪音乐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道教,音乐,南岳,仪式,瑶族,衡山,道院。
科仪音乐论文文献综述
胡小会[1](2019)在《仁怀市萨翁派民间道场科仪音乐考释》一文中研究指出萨翁派是活动于川黔交界仁怀市西北一带的民间道场班子,已有200多年的历史。其道场科仪活动涵盖文学、音乐、舞蹈、书法、美术等艺术门类。萨翁派音乐与科仪活动及科目内容紧密相连,经典具有"儒、释、道叁教合一"的特点,内容丰富,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本文来源于《艺术评鉴》期刊2019年09期)
班富宁[2](2018)在《寓道于乐 乐以载道——评《云南瑶族道教科仪音乐》》一文中研究指出当遨游于瑶族传统音乐的海洋之中,百转千回,每每为之博大精深而赞叹。瑶族道教仪式音乐作为瑶族传统音乐中的精华成分,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近年来,该领域陆续涌现出一批学术成果,《云南瑶族道教科仪音乐》一书即是其中代表。通读全书后,以借鉴民族音乐学方法理论,结合云南瑶族道教科仪音乐语境,对该书内容展开深入思考与分析,并就书中不足之处提出个人拙见。(本文来源于《艺术评鉴》期刊2018年10期)
黄雅婧[3](2018)在《一部以民族音乐学为视角探究赣南科仪音乐的着作——评《畲客共醮 乐以相通——赣南道教节日祈祥法事科仪音乐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畲客共醮乐以相通———赣南道教节日祈祥法事科仪音乐研究》是一本从音乐学角度切入,以"仪式"的眼光对赣南道教节日祈祥法事科仪音乐进行深度挖掘和分析的着作。该着借用曹本治先生对仪式音乐研究提出的"信仰、仪式行为、仪式中的音乐"叁元理论结构模式和梅里亚姆对民族音乐学的定义"研究文化中的音乐",以及霍-萨乐器分类体系等相关理论,探寻音乐本体。(本文来源于《地方文化研究》期刊2018年02期)
李刚,管雪颖[4](2017)在《湖南南岳全真道教与正一道教科仪音乐的对比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道教音乐是道教法事活动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南岳全真道教早晚课的流程紧凑,音乐舒缓平稳,字正腔圆。具有中国古代审美中所追求的阴柔之美。南岳正一道教的音乐主要体现在香火会或是法事之中,使用法器较多,音乐音域广,线条起伏大,因以营利为目的,音乐为百姓喜闻乐见的,声音尖锐,场面热闹。道教音乐历史悠久,结合了许多传统元素以及地方色彩,其韵之美更有待深入研究。(本文来源于《黄河之声》期刊2017年05期)
李刚,李敏[5](2017)在《南岳全真道教课诵科仪音乐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道教音乐是道教法事活动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程式性和统一性的特点。通过对南岳全真道教大庙早晚课诵、南岳昆道学院早晚课诵的整体流程,用乐情况,音乐特色的调查、整理与分析得出相关结论。(本文来源于《北方音乐》期刊2017年08期)
李怡平[6](2017)在《玉皇大表科仪及其音乐》一文中研究指出玉皇大表科仪是道教祈福仪式之一,文章基于实地观察,以南岳衡山道院的学员所做的一场玉皇大表科仪及其音乐为研究对象,来看音乐与仪式的相关问题。全文主体部分包含了引言、叁个章节以及结语,第一章的主要内容为简述道教斋醮科仪、南岳道院概况和玉皇、及其神仙信仰。全文的重点将放置于第二章和第叁章上,即通过对南岳道院所做的玉皇大表科仪及其音乐的描写与分析,来体现仪式行为中的音乐表现及特征,特别是由道院学员所做的一场仪式与普通宫观所做仪式相比,在仪式音乐上所呈现出的特殊性,以及不同个体所带来的音乐上的差异性。(本文来源于《上海音乐学院》期刊2017-04-06)
肖斌[7](2016)在《简析龙虎山正一天师道科仪音乐》一文中研究指出龙虎山位于江西省鹰潭市南二十公里处,是天师张道陵最初修道炼丹之所。其后裔第四代天师张盛,自汉中移居龙虎山,创建天师道。天师道又名正一道,其后在张氏子孙世袭相传之下,天师道便成了中国道教史上嗣教时间最长的一个道派,它与金元时兴起的全真道并称道教的两大派系,延续至今。天师道尊崇老子为教主,修习老子五千文,在官方教徒的支持下,使天师道从民间草根进一步向社会上层发展,巫术、占卜等仪式活动趋于程式化。东晋时期葛(本文来源于《影剧新作》期刊2016年04期)
易思文[8](2016)在《西安八仙宫施食科仪音乐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施食科仪是一项目前在道教界以及民间有着广泛认知的道教科仪,至今,虽有众多于概观上对道教音乐的研究,于宗教学上对施食科仪的研究,但是,缺少把音乐作为一个聚焦点放置到仪式环境中进行专项研究的广泛先例,本文选取学界尚未涉足的西北地区重要宫观西安八仙宫所行持的施食科仪为研究对象,探讨其中音乐与仪式的相关问题。全文由引言和四个章节构成。引言包括选题缘起、思路与方法,并在此基础之上交代田野工作和前人成果,最后陈述篇章布局。第一章对施食科仪进行历史定位,包括施食科仪于纵向上的历史来由和横向上与佛教施食科仪的渊源关系,这样可以从左邻右舍中加强对施食科仪的认识;第二章通过对西安八仙宫施食科仪的完整记录,尽可能呈现出整场仪式的全部面貌,同时按照仪式顺序对其中的音乐样态依次描述,为后部分的分析提供有效素材;第叁章聚焦仪式中的音乐,在西安八仙宫道人既有的音乐分类基础上逐类分析,进而辨明其中的音乐性差异;第四章通过对不同形态音乐与所处仪式环境关系的讨论,判定仪式中不同音乐形态的宗教功能,判断西安八仙宫施食科仪中声响要素的宗教性,最后总结音乐的宗教性。(本文来源于《上海音乐学院》期刊2016-06-01)
甘绍成[9](2016)在《清代以来四川道教广成坛使用的科仪与音乐——从《广成仪制》《雅宜集》谈起》一文中研究指出在四川道教科仪音乐的发展历史上,作为清代火居道行坛派中形成的一个支派——广成坛,它在继承我国唐宋元明以来道教科仪音乐的基础上,不仅为我们留下了十分完整、自成体系的四川广成坛科书——广成仪制,而且还开创了四川广成坛的道教科仪与音乐。其中,以该派命名的"广成韵"早已成为中国道教音乐地方韵中家喻户晓的一大韵腔,是我国音乐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中的重要项目,在我国道教音乐中独具一格,值得我们珍视和保护。根据清代四川道士陈复慧辑录和编着的《广成仪制》《雅宜集》,探讨清代四川道教广成坛使用的科仪和音乐,以弥补四川道教科仪音乐在清代研究方面的不足。(本文来源于《音乐探索》期刊2016年02期)
陈瑜[10](2015)在《《晋北民间道教科仪音乐》》一文中研究指出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5年出版本书是对目前流传于晋北民间社会的道教科仪音乐的整体性研究。在很长一段时间里,由于战争、政治等客观原因,晋北民间道教科仪音乐传统曾经一度中断。20世纪80年代起,随着地方民间信仰的复兴,这种民间宗教音乐传统逐渐重新复苏并广泛活跃于晋北地方社会。本书在充分把握现有资料及全面深入的田野考察基础上,对明清以来晋北民间道乐的历史变迁过程进行详细阐释。本书所呈现的创(本文来源于《文艺研究》期刊2015年09期)
科仪音乐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当遨游于瑶族传统音乐的海洋之中,百转千回,每每为之博大精深而赞叹。瑶族道教仪式音乐作为瑶族传统音乐中的精华成分,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近年来,该领域陆续涌现出一批学术成果,《云南瑶族道教科仪音乐》一书即是其中代表。通读全书后,以借鉴民族音乐学方法理论,结合云南瑶族道教科仪音乐语境,对该书内容展开深入思考与分析,并就书中不足之处提出个人拙见。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科仪音乐论文参考文献
[1].胡小会.仁怀市萨翁派民间道场科仪音乐考释[J].艺术评鉴.2019
[2].班富宁.寓道于乐乐以载道——评《云南瑶族道教科仪音乐》[J].艺术评鉴.2018
[3].黄雅婧.一部以民族音乐学为视角探究赣南科仪音乐的着作——评《畲客共醮乐以相通——赣南道教节日祈祥法事科仪音乐研究》[J].地方文化研究.2018
[4].李刚,管雪颖.湖南南岳全真道教与正一道教科仪音乐的对比研究[J].黄河之声.2017
[5].李刚,李敏.南岳全真道教课诵科仪音乐研究[J].北方音乐.2017
[6].李怡平.玉皇大表科仪及其音乐[D].上海音乐学院.2017
[7].肖斌.简析龙虎山正一天师道科仪音乐[J].影剧新作.2016
[8].易思文.西安八仙宫施食科仪音乐研究[D].上海音乐学院.2016
[9].甘绍成.清代以来四川道教广成坛使用的科仪与音乐——从《广成仪制》《雅宜集》谈起[J].音乐探索.2016
[10].陈瑜.《晋北民间道教科仪音乐》[J].文艺研究.2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