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道德机制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道德,团队,激励机制,理事会,纯洁性,道德风险,企业。
道德机制论文文献综述写法
李铁宁,钟艺纾[1](2019)在《基于复合式团队多任务道德风险模型的担保企业评委激励机制》一文中研究指出信用担保是国际上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重要手段,而担保评委对担保业务风险控制的把关作用至关重要。现有国内外有关担保企业道德风险的研究鲜有所见。虽然出现了将团队道德风险与多任务道德风险模型结合的研究趋势,但仍缺乏将团队成员间的协作关系与团队规模及多任务综合的考虑。论文以担保企业评委团队成员协作评审多项担保业务为研究对象,构造了复合的多任务团队道德风险模型,揭示出评委团队协作度、担保评委人数、担保企业年承保的业务量和评委承担代偿损失比例影响因素与激励强度的关系。研究得出了若干有益的研究结论和担保实践管理建议。(本文来源于《科技经济导刊》期刊2019年34期)
夏辉[2](2019)在《试论礼仪道德教化功能的内在机制》一文中研究指出要避免礼仪教育成为依赖权力运行的规训教育,就需要塑造礼仪践行的内在动力与机制,应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激活礼仪教育在道德教化中情感唤起、人格化、促进沟通交流等方面的机制。(本文来源于《新西部》期刊2019年33期)
徐婷婷[3](2019)在《浅析初中道德与法治开放性课程的实践机制》一文中研究指出初中道德与法治能满足学生全面发展的基本需求,同时也有利于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与养成优良的道德品质。所以,教师应充分利用先用网络技术资源,改变传统的教学理念、方式与模式,突破传统教学模式的局限性,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与主观能动性,进而帮助学生获得全面发展的能力。(本文来源于《新课程(中学)》期刊2019年11期)
龚昌俊,王贵林,黄海涛[4](2019)在《远安农村社会治理焕发活力》一文中研究指出叁峡日报讯(记者龚昌俊,通讯员王贵林、黄海涛)花林寺镇慈化村有两兄弟为赡养母亲的事闹矛盾,村道德理事会理事长吴成芳找准原因,公平公正地解决了两兄弟的纠纷。10月30日,记者从远安县委政法委了解到,远安在农村探索推行“道德理事会+”机制,坚持法治、德治、自(本文来源于《叁峡日报》期刊2019-11-02)
李铁宁,王蕊,胡建国[5](2019)在《基于团队道德风险模型的担保企业评委激励机制》一文中研究指出现有团队道德风险问题针对担保企业的研究鲜有所见,而且大多团队人数为两人.运用经济学激励理论,通过引入国外有关道德敏感度测量的成本函数,构建了适合担保企业评委团队道德风险的激励模型.并通过Matlab数值仿真,研究了各研究参数的变化与激励强度的关系.研究得出了若干对防范担保企业评委团队道德风险有益的结论和管理建议.(本文来源于《数学的实践与认识》期刊2019年20期)
吴跃本[6](2019)在《大学生就业力提升中道德因素的作用机制》一文中研究指出道德因素是就业力构成的重要维度,也是促进大学生个体发展以及用人单位招聘的参照系,更是对大学生就业力的提升具有一定的增值效用。因此,高校开展职业规范和职业责任教育,促进大学生职业精神内化,培育由技入道、道技结合的高素质大学生。(本文来源于《延边教育学院学报》期刊2019年05期)
王冬霞,丁凤琴,赵虎英,田雪阳,孙逸舒[7](2019)在《道德概念净脏隐喻映射的双向性及其神经机制》一文中研究指出概念隐喻理论认为,隐喻是人们借助具体的、有形的始源域概念来表达抽象的、无形的目标域概念,从而实现抽象思维,而道德概念隐喻则是人们借助具体概念去理解抽象的道德概念。然而,以往研究发现,道德概念隐喻映射的方向性是存在争议的,主要有叁种观点:(1)隐喻隐射是单向的,只能从始源域向目标域映射;(2)隐喻映射是双向的,隐喻映射可以从始源域映射到目标域,也可以从目标域映射到始源域;(3)隐喻映射是不平衡的,从始源域到目标域和从目标域到始源域的映射强度不同。本研究基于道德概念隐喻的净脏维度,探讨道德概念净脏隐喻映射的双向性及其神经机制。实验1采用空间分离式Stroop范式,探讨净脏始源域向道德概念目标域的隐喻映射及其神经机制。行为结果表明:洁净图片启动后,被试对道德词的反应比对不道德词反应更快,而肮脏图片启动后,被试对不道德词比对道德词反应更快;脑电结果表明:额区、脑区、及中央区隐喻不一致条件比隐喻一致条件下均诱发更大的P200、P300和N400差异波;实验1从行为数据和脑电数据证明了道德概念净脏隐喻的始源域向目标域的隐喻映射是存在的。实验2采用空间分离式Stroop范式,进一步探究道德概念目标域向净脏始源域的隐喻映射及其神经机制。行为结果表明:被试加工道德词后,对洁净图片反应比对肮脏图片更快;而加工不道德词后,对肮脏图片反应比对洁净图片更快;脑电结果表明:额区、脑区、及中央区隐喻不一致条件比隐喻一致条件下均诱发更大的P200、P300和N400差异波,实验2从行为数据和脑电数据证明了道德概念净脏隐喻的目标域向始源域的隐喻映射是存在的。以上研究结果表明,道德概念净脏隐喻存在"干净和道德"、"肮脏和不道德"的双向隐喻联结,支持了道德概念净脏隐喻的双向性。(本文来源于《第二十二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摘要集》期刊2019-10-19)
李莹,张灿,王悦[8](2019)在《道德纯洁性隐喻的映射过程及其神经机制》一文中研究指出"清洁-道德,肮脏-不道德"的隐喻联结在中西方文化背景的日常生活中广泛存在,道德纯洁性隐喻的心理现实性也得到了实证研究的验证。具身认知理论提出,道德隐喻的映射具有具身性的特点,形成感知觉经验的始源域与建构抽象道德概念的目标域相互作用,并影响随后形成的道德认知与判断。研究采用实际的身体清洁行为探讨不同类型的清洁启动任务对个体道德判断的影响,并运用功能性近红外光学成像技术研究道德纯洁性隐喻映射的神经机制。行为学研究部分,被试分别做出道德行为、不道德行为并完成不同类型的清洁启动任务,随后进行道德两难困境判断。结果发现,被试行为的道德价值与清洁启动任务类型之间具有显着的交互作用,被试做出不道德行为之后进行清洁任务的话,道德判断标准更加严苛;无论道德行为还是不道德行为,完成自我清洁任务后的道德判断标准均比想象清洁任务后的道德判断标准更加严苛。研究同时采用近红外技术检测被试进行清洁任务时的氧合血红蛋白(HbO)浓度变化。结果显示,自我清洁条件下,道德行为组被试大脑前运动和辅助运动皮层、背外侧前额叶、右侧额极区出现了显着的激活,不道德行为组被试的前运动和辅助运动皮层、左侧额极区出现了显着的激活;在想象清洁条件下,不道德行为组被试进行清洁启动时大脑前运动和辅助运动皮层、右侧背外侧前额叶出现了显着的激活。综合上述结果,研究认为,不同类型的清洁启动任务虽共享同一脑基础,但受到清洁行为经验形成过程中信息加工的方式和被试行为的道德价值的影响,道德判断的结果存在差异。道德纯洁性隐喻的映射是大脑感觉-运动系统和负责道德等社会认知功能的脑区共同作用的结果。(本文来源于《第二十二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摘要集》期刊2019-10-19)
刘金蕙,喻丰,杨沈龙,张潮[9](2019)在《制定化仪式对道德行为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一文中研究指出仪式被定义为一系列的行为动作,其特征是固定性与重复性。具身认知理论提出人类的认知活动是通过身体体验及与所处环境的互动形成的。仪式包含一系列的躯体动作又嵌套于特定的社会文化情境下,因此,本研究假设制定的仪式动作能够通过认知及环境——自律与环境线索提示——促进道德行为。实验一考察定制仪式对道德行为的影响,采用2(仪式操纵:有/无)×3(掷骰游戏获利对象:自己/朋友/陌生人)混合实验设计。预期结果:在仪式条件下的被试表现的更加道德,在有奖抛掷骰子的游戏中表现出更少的欺骗行为。实验二为探究仪式是否区别与其它行为具有独特的心理后效,加入了与仪式动作脚本相同但不具有重复性的随机动作组,为3(仪式操纵:有/随机动作/无)×3(掷骰游戏获利对象:自己/朋友/陌生人)混合实验设计。预期结果:验证了实验一的结果,仪式组个体表现出更多的道德行为,同时随机动作组被试在有偿抛掷骰子的游戏中表现出的欺骗行为与控制组无显着差异,均显着高于仪式组。实验叁考察仪式对道德行为产生影响的作用机制,在前两个实验的基础上加入环境线索提示及自律感,在有无仪式条件下操纵有无道德词汇提示与自律感测量,观察个体在掷骰实验中的表现,实验设计为2(仪式操纵:有/无)×2(环境因素:有词语提示/无词语提示)×3(掷骰游戏获利对象:自己/朋友/陌生人)混合实验设计。预期结果:在无道德词汇提示的情况下,仪式组个体表现更高的道德行为,而在有道德词汇提示的环境下,两组被试无显着差异。仪式组个体感知到了更高的自律感从而表现出更高的道德行为,而无仪式组被试并未感知到自律感,在有偿投掷骰子的游戏中,表现出更多的欺骗行为。总体来说,仪式会促进个体道德行为,而自律感在其中起中介作用,环境线索提示调节了仪式对道德行为的影响。(本文来源于《第二十二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摘要集》期刊2019-10-19)
朱洁[10](2019)在《在团队活动中共成长——浅谈道德与法治教师共同体的运营机制》一文中研究指出以往道德与法治学科教学中发现问题与困惑,大家只能单兵作战,很难找到同伴,虽然也有相关的培训,但是因为教师间没有形成合力,集体的智慧没有得到发挥,想在这门学科中深入发展,也是心有余而力不足。因此,整合校际的优质教育资源,形成一个合作、互动、分享的教学研究组织,教师发展组织,才能进一步提(本文来源于《新课程(小学)》期刊2019年10期)
道德机制论文开题报告范文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要避免礼仪教育成为依赖权力运行的规训教育,就需要塑造礼仪践行的内在动力与机制,应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激活礼仪教育在道德教化中情感唤起、人格化、促进沟通交流等方面的机制。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道德机制论文参考文献
[1].李铁宁,钟艺纾.基于复合式团队多任务道德风险模型的担保企业评委激励机制[J].科技经济导刊.2019
[2].夏辉.试论礼仪道德教化功能的内在机制[J].新西部.2019
[3].徐婷婷.浅析初中道德与法治开放性课程的实践机制[J].新课程(中学).2019
[4].龚昌俊,王贵林,黄海涛.远安农村社会治理焕发活力[N].叁峡日报.2019
[5].李铁宁,王蕊,胡建国.基于团队道德风险模型的担保企业评委激励机制[J].数学的实践与认识.2019
[6].吴跃本.大学生就业力提升中道德因素的作用机制[J].延边教育学院学报.2019
[7].王冬霞,丁凤琴,赵虎英,田雪阳,孙逸舒.道德概念净脏隐喻映射的双向性及其神经机制[C].第二十二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摘要集.2019
[8].李莹,张灿,王悦.道德纯洁性隐喻的映射过程及其神经机制[C].第二十二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摘要集.2019
[9].刘金蕙,喻丰,杨沈龙,张潮.制定化仪式对道德行为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C].第二十二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摘要集.2019
[10].朱洁.在团队活动中共成长——浅谈道德与法治教师共同体的运营机制[J].新课程(小学).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