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俗幸福论文_张方玉

导读:本文包含了世俗幸福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幸福,世俗,费尔巴哈,王蒙,生死观,德性,仕途。

世俗幸福论文文献综述

张方玉[1](2019)在《现代德性幸福的世俗性、正义性与超越性——基于费尔巴哈人本幸福论的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对宗教幸福的猛烈批判是费尔巴哈人本幸福论的重要使命,同时费尔巴哈也深刻批判了古典德性幸福,并在此基础上推动了现代德性幸福的进程。费尔巴哈的人本学和幸福论在表面上很容易造成快乐主义、自然主义、利己主义的粗鄙印象,然而其理论上"幸福——道德""人——上帝"的内在逻辑表明,人本幸福论中德性幸福、理性主义、人本宗教的旨趣并不逊色。费尔巴哈幸福论的意义不仅仅在于把人的幸福从虚幻的天堂重新拉回现实的世界,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古典德性幸福的复兴,并对现代德性幸福的世俗性、正义性和超越性具有深刻的启示价值。(本文来源于《长白学刊》期刊2019年05期)

李奇勇[2](2015)在《基础教育不能为世俗幸福“埋单”》一文中研究指出素质教育,在我看来就是适度教育。可今天中国的基础教育,是"过度化"了的教育。基础教育不过是让一个生物人转化、成长为社会人,可以在人类社会中养活自己、生儿育女,过上普通而平凡的正常人的生活。非要将之与成功、发达等宏伟愿景、远大理想对应起来,对于一个普通的未成年人而言,在现阶段不仅是大而无当、虚幻空洞的,而且将这些成年人正当的理想和抱负庸俗化了,对社会信仰和价值观的构建伤害更大。基础教育,不能包打天下,不能为物质财富和世俗幸福"埋单"。把教育当作是万能(本文来源于《湖北教育(新班主任)》期刊2015年05期)

许会会[3](2014)在《世俗的藩篱,幸福的枷锁——浅谈王蒙笔下的青狐》一文中研究指出青狐是王蒙最新长篇《青狐》的女主人公,是他第一次以女性为主人公进行的长篇创作。本文笔者着重从青狐的形象特征、事业发展和爱情遭遇叁方面来探讨青狐的个人命运,藉以分析王蒙的女性世界观,并由此探讨女性在当下生活中该如何去寻求理想与现实的平衡。(本文来源于《现代妇女(下旬)》期刊2014年04期)

王莹[4](2012)在《中日百姓世俗幸福追求差异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中日两个民族的文化传统同属于东亚儒家文化圈,在伦理道德、礼仪民俗、宗教信仰、文化艺术等主要文化内涵方面相通相融,但两个民族的个体对于世俗人生幸福的追求又有许多不同,特别是在关于个人幸福的仕途观、生死观、饮食观、家族观等观念的价值取向上差异颇大。(本文来源于《新疆大学学报(哲学·人文社会科学版)》期刊2012年06期)

卢敏[5](2012)在《世俗幸福观念及其形成原因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世俗幸福观念有四个方面内容,分别是:幸福在别人眼中、幸福在自己心里、幸福不是当下、幸福就在眼前。世俗幸福观念具有内在的两个特点:幸福是普通百姓的生活状态和幸福之中有比较。幸福观念的形成来自社会生活。市场经济中的差别与平等带来了追求幸福的自由,丰富的物质生活创造了追求幸福的环境,需求多样化的比较带来了幸福方向的迷失。(本文来源于《湖南省社会主义学院学报》期刊2012年05期)

崔玉娟[6](2012)在《不畏世俗才能体验真正幸福》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报北京5月3日电(记者崔玉娟)如果拿着高薪,你是否会选择回到农村给留守儿童当“爸爸”?如果你是一线城市的一名白领,你愿意到大山里长期当老师吗?如果你是一名大学生,你能放下架子去扫大街吗?刘磊、孙影、刘普林会,而且他们从中深切地体会到了“幸福”的含义。今(本文来源于《中国青年报》期刊2012-05-04)

后天[7](2011)在《婚姻“世俗”才幸福》一文中研究指出年少时,我倾慕冰清玉洁的仙子;中年后,我却向往热闹庸俗的尘世幸福。最近,我发现自己新添了一个毛病,具体症状是:每天早上8点,我都会在门口借着穿鞋的机会磨蹭时间,直到听见隔壁的门响了并且有了说话的声音,才像打了鸡血一样赶紧冲出去,然后装模作样地跟人家打招呼:"啊,您早,准备上班去啊……"(本文来源于《妇女生活》期刊2011年07期)

周倩[8](2011)在《世俗的幸福观之哲学思考》一文中研究指出幸福是人类社会一直向往追求的终极目标,它做为人的一种精神感受、一种主观因素,决不可能摆脱社会历史文化等一系列因素的影响。幸福感是一种在舒适的生活状态下人才具备的自身存在状况的积极的情绪体验,人的一切行为都受到自己心目中所想象的“幸福模式”的影响,而直接决定“幸福模式”的是人们在社会文化中形成的观念。世俗观念是当时社会流传的风俗习惯,从语境上来看,所谓的世俗就是沉淀在时间——历史过程中的风气,任何时代的社会历史文化下面都饱含着其特定的世俗观念。在中西世俗文化的发展历程中,世俗文化的内容也不断的在变化、不断的在超越,这些文化取向都直接影响着各个时代人们的幸福价值观。因此,本文总结了幸福的相关概念以及分析了世俗观念的特征,并将两者之间的辩证关系进行浅析,在肯定世俗观的积极作用的同时,也提醒人们注意其消极的、负面的影响,达到更全面、系统的理解幸福,从中掌握通往幸福的正确方法。(本文来源于《湖北大学》期刊2011-05-12)

海田[9](2006)在《林清玄,世俗的真爱才是一生的幸福》一文中研究指出在许多人心里,林清玄似乎已不再是具有七情六欲的世俗男子,而是为大众指点迷津的“圣人”和精神领袖,人们自然容不得他有半点的瑕疵。于是,当林清玄因感情破裂与发妻离婚,娶了小自己10余岁的少妻方淳珍,并在婚后3个月即生下儿子时,大众暴怒了:“林圣人”岂能犯凡夫俗子的错误?!面对种种责难,林清玄一度保持缄默。(本文来源于《伴侣(B版)》期刊2006年10期)

世俗幸福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素质教育,在我看来就是适度教育。可今天中国的基础教育,是"过度化"了的教育。基础教育不过是让一个生物人转化、成长为社会人,可以在人类社会中养活自己、生儿育女,过上普通而平凡的正常人的生活。非要将之与成功、发达等宏伟愿景、远大理想对应起来,对于一个普通的未成年人而言,在现阶段不仅是大而无当、虚幻空洞的,而且将这些成年人正当的理想和抱负庸俗化了,对社会信仰和价值观的构建伤害更大。基础教育,不能包打天下,不能为物质财富和世俗幸福"埋单"。把教育当作是万能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世俗幸福论文参考文献

[1].张方玉.现代德性幸福的世俗性、正义性与超越性——基于费尔巴哈人本幸福论的分析[J].长白学刊.2019

[2].李奇勇.基础教育不能为世俗幸福“埋单”[J].湖北教育(新班主任).2015

[3].许会会.世俗的藩篱,幸福的枷锁——浅谈王蒙笔下的青狐[J].现代妇女(下旬).2014

[4].王莹.中日百姓世俗幸福追求差异性研究[J].新疆大学学报(哲学·人文社会科学版).2012

[5].卢敏.世俗幸福观念及其形成原因分析[J].湖南省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12

[6].崔玉娟.不畏世俗才能体验真正幸福[N].中国青年报.2012

[7].后天.婚姻“世俗”才幸福[J].妇女生活.2011

[8].周倩.世俗的幸福观之哲学思考[D].湖北大学.2011

[9].海田.林清玄,世俗的真爱才是一生的幸福[J].伴侣(B版).2006

论文知识图

3-11《伊坎拉兹》伊朗齐拉兹图:M...雕塑的互动参中国原生艺术手册张云鹏故居“福”字砖雕日本某亲水公园Fig.3-13Waterpark.J...朱文公祠门楼砖雕断的吉祥涵义

标签:;  ;  ;  ;  ;  ;  ;  

世俗幸福论文_张方玉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