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咬合板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下颌,关节,复性,紊乱,可调,手法,超短波。
咬合板论文文献综述
林瑞,郁春华,孙健[1](2019)在《用于叁维打印咬合板的聚碳酸酯材料性能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检测一种叁维打印聚碳酸酯咬合板材料的机械性能和细胞毒性,尝试利用该材料叁维打印咬合板。方法 :分别检测叁维打印聚碳酸酯材料(PC-plus)和常规制作咬合板的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MMA)的挠曲强度、挠曲弹性模量、显微硬度、吸水值和溶水值。小鼠成纤维细胞(L-929)经PC-plus浸提液培养后,观察细胞形态,CCK-8法检测细胞活性。通过叁维打印技术使用PC-plus制作咬合板。采用SPSS 24.0软件包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叁维打印PC-plus的挠曲强度值为89.4~109.8 MPa,挠曲弹性模量值为1939.4~2470.9 GPa,显微硬度值为15.6~24.7MPa,吸水值为2.43~11.42μg/mm3,溶水值为0.11~0.30μg/mm3。PMMA材料的挠曲强度值为75.2~88.4 MPa,挠曲弹性模量值为1349.2~2470.2 GPa,显微硬度值为17.5~35.3 MPa,吸水值为12.80~16.16μg/mm3,溶水值为4.74~7.44μg/mm3。叁维打印PC-plus组与PMMA基托树脂组之间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培养期细胞贴壁生长良好,细胞形态正常,各实验组的毒性评级为0~1级。通过数字化设计和制作,成功制成咬合板。结论:叁维打印聚碳酸酯材料的机械性能好,无明显细胞毒性,具备口内应用的生物安全基础,具有良好的临床应用前景。(本文来源于《上海口腔医学》期刊2019年05期)
李泽[2](2019)在《手法复位配合前伸再定位咬合板治疗颞下颌关节不可复性盘前移位的临床观察》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观察经手法复位配合前伸再定位咬合板治疗颞下颌关节不可复性盘前移位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60例颞下颌关节不可复性盘前移位患者,均经手法复位后戴用前伸再定位咬合板治疗。比较治疗前后的最大开口度及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结果:治疗后1 d、治疗后2周,患者最大开口度较治疗前明显增大(P<0.01),VAS评分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1)。结论:手法复位配合前伸再定位咬合板治疗颞下颌关节不可复性盘前移位疗效肯定,可恢复正常的盘-髁关系,明显改善患者开口度,有效缓解疼痛症状。(本文来源于《中国民间疗法》期刊2019年16期)
黄淑琼,顾颖,邱宁宁,朱耀旻[3](2019)在《稳定型咬合板治疗青少年颞下颌关节可复性盘前移位的疗效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了解稳定型咬合板治疗青少年颞下颌关节可复性盘前移位的疗效。方法 29例颞下颌关节可复性盘前移位青少年采用稳定型咬合板治疗3个月,用Fricton颞下颌关节紊乱评分表评估效果。结果总有效率为86.2%,治疗后第1、2、3月颞下颌关节紊乱指数与治疗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稳定型咬合板对青少年颞下颌关节可复性盘前移位有良好疗效。(本文来源于《广东医科大学学报》期刊2019年04期)
赵晓燕,李英[4](2019)在《面弓全可调(牙合)架在咬合板制作中的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应用面弓全可调(牙合)架或平均值(牙合)架制作咬合板,治疗颞下颌关节紊乱病(temporomandibular disorders,TMD)相关疼痛及弹响症状,对比观察其疗程及疗效。方法:选择28例TMD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应用全可调(牙合)架或平均值(牙合)架制作咬合板。T-scan记录初戴时正中咬合分布,记录患者复诊时疼痛弹响情况及复诊次数。结果:初戴时全可调(牙合)架组正中咬合较均匀,双侧差值平均为3. 5%,平均值(牙合)架双侧差值平均为21. 5%,两组在初戴时正中咬合双侧差值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5);疼痛弹响无统计学意义;全可调(牙合)架组平均复诊调(牙合)次数为(3±0. 78)次,平均值(牙合)架组平均复诊次数为(8±0. 64)。结论:应用全可调(牙合)架制作咬合板(牙合)面精确度更高,减少患者就诊次数,提高患者佩戴过程的舒适性。(本文来源于《口腔颌面修复学杂志》期刊2019年04期)
王智[5](2019)在《再定位咬合板治疗颞下颌关节盘绞锁患者的临床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再定位咬合板治疗颞下颌关节盘绞锁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某院共45例颞下颌关节盘绞锁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通过再定位咬合板进行治疗,治疗持续6个月,随访6个月,分析其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前VAS评分(4.91±1.36)分,治疗结束VAS评分(1.53±0.84)分,治疗后3个月VAS评分(1.32±0.71)分,治疗后6个月VAS评分(1.16±0.59)分。治疗结束、治疗后3个月、治疗后6个月VAS评分、颞下颌关节功能各项指标均低于治疗前,P<0.05。结论:再定位咬合板治疗颞下颌关节盘绞锁患者具有良好的临床疗效,能有效缓解患者的疼痛感,促进其功能恢复,增加下颌的运动范围,值得推广应用。(本文来源于《数理医药学杂志》期刊2019年07期)
张晓丽,王春龙,任立恒,谢海涛,韩芹芹[6](2019)在《咬合板、超短波单独及其联合治疗颞下颌关节紊乱综合征的临床比较》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分析临床颞下颌关节紊乱综合征临床以咬合板、超短波单独及联合治疗的疗效比较。方法随机选取2015年1月~2018年我院收治的110例颞下颌关节紊乱综合征患者,采用双盲法将其分为A组35例、B组32例、C组33例,其中予以A组咬合板的方式治疗,B组则采用超短波的方式治疗,C组则以联合的方式进行治疗。比较叁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 C组患者的疼痛缓解时间相较与A、B两组具有明显的缩短,比较结果存在显着向差异(P<0.05);A、B两组患者疼痛缓解时间比较则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关于临床颞下颌关节紊乱综合征的治疗,与单独采用咬合板与超短波的治疗效果相比较,联合采用的临床疗效更为显着,可有效加快患者疼痛缓解的起效与显效时间,具有临床推广价值。(本文来源于《全科口腔医学电子杂志》期刊2019年16期)
白露,张丽丽,吴琳[7](2019)在《咬合板对颞下颌关节紊乱病相关颌面部疼痛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颞下颌关节紊乱病(temporomandibular disorders, TMD)是口颌面部慢性痛的主要来源,严重干扰日常活动。咬合板是颞下颌关节紊乱病的最常用的治疗方法之一,但其疗效尚未完全明了。学者们多年来致力于对咬合板的作用机制、疗效的研究,但至今尚未得出统一的结果。本文将对咬合板的作用机制、咬合板的分类、TMD相关疼痛的种类与咬合板的选择、TMD的其他保守治疗与咬合板的关系四个方面对于咬合板治疗颞下颌关节紊乱病相关颌面部疼痛的疗效进行进行综述。(本文来源于《口腔医学》期刊2019年05期)
牛宇,赵会杰,程立伟,王影,阎妍[8](2019)在《手法复位加咬合板治疗急性颞下颌关节盘不可复性前移》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手法复位加再定位咬合板治疗对急性颞下颌关节盘不可复性前移位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46名急性关节盘不可复性前移位患者行手法复位后分成两组,A组佩戴再定位咬合板,B组不作处理。3个月后对所有患者的疼痛程度和最大主动张口度进行评价,采用SPSS21. 0软件包对数据进行t检验。结果:46例患者最大主动张口度均明显改善,A组、B组患者由治疗前的(20. 6±1. 9)mm、(19. 7±2. 5)mm增加到(41. 9±3. 6)mm和(37. 6±5. 3)mm;两组患者疼痛均明显缓解,VAS分别由治疗前(6. 7±0. 9、5. 9±1. 2)下降到(1. 8±0. 8、2. 5±0. 7)。治疗3个月后A组、B组最大主动张口口度以及VAS评分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手法复位加再定位咬合板能较好地恢复盘-髁关系,并能缓解肌源性和关节源性疼痛。(本文来源于《口腔颌面修复学杂志》期刊2019年02期)
刘钰佳[9](2019)在《叁种咬合板治疗深覆(牙合)伴不可复性盘前移位的疗效观察》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比较稳定型咬合板(Stable bite plate,SBP)、松弛型咬合板(Relaxation splint,RS)及肌位咬合板(Muscular position splint,MPS)治疗深覆(牙合)伴不可复性盘前移位治疗效果。方法:选择深覆(牙合)伴不可复性盘前移位患者57例,随机分为叁组,第1组为SBP组,研究对象20人,行SBP治疗;第2组为RS组,研究对象18人,戴用RS;第3组为MPS组,研究对象19人,戴用MPS进行观察。记录研究对象初诊时和戴用垫后2、4、6、8、12周疼痛等级指数(VAS)、最大张口度和初诊时与治疗完成时的CBCT检查的关节间隙变化情况。结果:(1)患者最大开口度较初诊时有所改善,大部分恢复至正常,其结果显示有统计学意义(F=20.094,P<0.05),3组之间比较治疗结果无统计学意义(P>0.05)。(2)叁组治疗后VAS值均较初诊时低,结果分析经治疗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25.953,P<0.05),组间比较后治疗效果无明显差异(P>0.05)。(3)关节间隙CBCT测量结果显示,与治疗前相比,3组关节前间隙减小(F=20.827,P<0.05),关节上间隙无改变(F=0.185,P>0.05),关节后间隙比治疗前增宽(F=13.512,P<0.05),髁突表面有所改建;叁组之间结果比较统计学上无显着意义(P>0.05)。结论:叁种咬合板治疗深覆(牙合)伴不可复性盘前移位均有疗效且各有特点,组间无明显差异;根据临床实际情况选择咬合板以及将其联合应用对临床有深远的指导意义。(本文来源于《新疆医科大学》期刊2019-03-01)
康惠尹,谢侑霖,宋志豪[10](2019)在《两种咬合板用于治疗颞下颌关节紊乱病的效果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对两种不同咬合板治疗颞下颌关节紊乱病临床效果进行研究。方法选取2016年11月-2017年11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86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n=43)与对照组(n=43),对照组采用松弛型咬合板治疗,观察组采用稳定型咬合板治疗,比较两组疼痛指数变化、关节弹响、张口度指标。结果在接受治疗后,观察组疼痛程度、关节弹响情况以及张口度均显着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与松弛型咬合板方法相比较,稳定型咬合板治疗颞下颌关节紊乱病效果确切,能够减轻患者疼痛感,改善关节弹响以及张口度变化情况。(本文来源于《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期刊2019年07期)
咬合板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目的:观察经手法复位配合前伸再定位咬合板治疗颞下颌关节不可复性盘前移位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60例颞下颌关节不可复性盘前移位患者,均经手法复位后戴用前伸再定位咬合板治疗。比较治疗前后的最大开口度及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结果:治疗后1 d、治疗后2周,患者最大开口度较治疗前明显增大(P<0.01),VAS评分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1)。结论:手法复位配合前伸再定位咬合板治疗颞下颌关节不可复性盘前移位疗效肯定,可恢复正常的盘-髁关系,明显改善患者开口度,有效缓解疼痛症状。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咬合板论文参考文献
[1].林瑞,郁春华,孙健.用于叁维打印咬合板的聚碳酸酯材料性能研究[J].上海口腔医学.2019
[2].李泽.手法复位配合前伸再定位咬合板治疗颞下颌关节不可复性盘前移位的临床观察[J].中国民间疗法.2019
[3].黄淑琼,顾颖,邱宁宁,朱耀旻.稳定型咬合板治疗青少年颞下颌关节可复性盘前移位的疗效分析[J].广东医科大学学报.2019
[4].赵晓燕,李英.面弓全可调(牙合)架在咬合板制作中的应用[J].口腔颌面修复学杂志.2019
[5].王智.再定位咬合板治疗颞下颌关节盘绞锁患者的临床研究[J].数理医药学杂志.2019
[6].张晓丽,王春龙,任立恒,谢海涛,韩芹芹.咬合板、超短波单独及其联合治疗颞下颌关节紊乱综合征的临床比较[J].全科口腔医学电子杂志.2019
[7].白露,张丽丽,吴琳.咬合板对颞下颌关节紊乱病相关颌面部疼痛的影响[J].口腔医学.2019
[8].牛宇,赵会杰,程立伟,王影,阎妍.手法复位加咬合板治疗急性颞下颌关节盘不可复性前移[J].口腔颌面修复学杂志.2019
[9].刘钰佳.叁种咬合板治疗深覆(牙合)伴不可复性盘前移位的疗效观察[D].新疆医科大学.2019
[10].康惠尹,谢侑霖,宋志豪.两种咬合板用于治疗颞下颌关节紊乱病的效果研究[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