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媒压力采集系统论文和设计-万刚

全文摘要

本实用新型揭示了一种冷媒压力采集系统,包括压力传感器组、采集通讯装置和控制终端,压力传感器组与被测管道连接,压力传感器组与采集通讯装置对应连接,采集通讯装内设有依次连接的数据采集单元、微控制器和通讯单元,数据采集单元与压力传感器组连接,控制终端与通讯单元连接,数据采集单元采集压力传感器组监测到的数据并传输给微控制器,微控制器将数据通过通讯单元传输给控制终端,控制终端将采集到的数据传输至中央服务器。通过采用压力传感器与控制终端,可将检测到的数据制成绘制曲线,有利于了解制冷系统回路中的压力值的变化情况,并可自动检测通断,不需要人工观察及记录数据,精度高,测试速度快,效率高。

主设计要求

1.一种冷媒压力采集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压力传感器组、采集通讯装置和控制终端,所述压力传感器组与被测管道连接,所述压力传感器组与所述采集通讯装置对应连接,所述采集通讯装内设有依次连接的数据采集单元、微控制器和通讯单元,所述数据采集单元与所述压力传感器组连接,所述控制终端与所述通讯单元连接,所述数据采集单元采集所述压力传感器组监测到的数据并传输给所述微控制器,所述微控制器将所述数据通过所述通讯单元传输给所述控制终端,所述控制终端将采集到的数据传输至中央服务器。

设计方案

1.一种冷媒压力采集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压力传感器组、采集通讯装置和控制终端,所述压力传感器组与被测管道连接,所述压力传感器组与所述采集通讯装置对应连接,所述采集通讯装内设有依次连接的数据采集单元、微控制器和通讯单元,所述数据采集单元与所述压力传感器组连接,所述控制终端与所述通讯单元连接,所述数据采集单元采集所述压力传感器组监测到的数据并传输给所述微控制器,所述微控制器将所述数据通过所述通讯单元传输给所述控制终端,所述控制终端将采集到的数据传输至中央服务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冷媒压力采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压力传感器组包括多个压力传感器,所述压力传感器通过毛细管与被测管路连接,所述毛细管一端焊接在被测管路开孔处,所述毛细管焊接另一端焊接一配套接头,所述配套接头与所述压力传感器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冷媒压力采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微控制器与所述通讯单元上均设有相互通讯的RS485通讯接口,所述通讯单元包括光纤传输装置、3G信号传输装置、4G信号传输装置、WIFI信号传输装置和专网信号传输装置中的一种或多种。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冷媒压力采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终端包括处理器、显示单元和远程通讯单元,所述控制终端通过所述远程通讯单元与所述采集通讯装置连接,所述显示单元包括显示器,所述显示器电连接所述处理器,所述采集通讯装置采集所述压力传感器组的数据并传输至所述控制终端,所述处理器对采集到的数据进行处理并显示在所述显示器上,所述远程通讯单元将处理后的数据传输至所述中央服务器。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冷媒压力采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终端为工控机。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冷媒压力采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中央服务器包括电脑、手机和平板。

设计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数据采集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冷媒压力采集系统。

背景技术

压力传感器是把弹性元件微小形变转换为标准的电信号对外输出的原理制成测试液体或气体压力的传感器。压力传感器是最为常用的一种传感器,其广泛应用于各种工业自控环境,涉及铁路交通、智能建筑、生产自控、航空航天、军工、石化、电力、船舶、机床、管道等众多行业。在交通运输应用中,通过检测气动、轻载液压、制动压力、机油压力、传动装置以及卡车\/拖车的气闸等关键系统的压力、液压来维持车辆的正常运行。

监测冰箱及房间空气调节器等使用常规冷媒做过热交换媒介的产品中制冷系统回路中的压力值,现有技术是通过指针式的机械压力表,由人工按照规定的时间间隔来读取并且记录压力表上显示数据,然后手工对数据进行处理。指针式的压力表,读取数据的过程中误差会比较大,另外,部分测试需要在整个持续的测试过程中,持续的记录压力表的数值,从而得到整个测试过程中的最大值或者是平均值等信息,在这个过程中,由人工按照规定时间间隔来读取数据,可控的因素太少,数据采集的精度不够,同时效率也非常低。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为提供一种冷媒压力采集系统,以解决现有技术数据采集精度低的技术问题。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冷媒压力采集系统,包括压力传感器组、采集通讯装置和控制终端,所述压力传感器组与被测管道连接,所述压力传感器组与所述采集通讯装置对应连接,所述采集通讯装内设有依次连接的数据采集单元、微控制器和通讯单元,所述数据采集单元与所述压力传感器组连接,所述控制终端与所述通讯单元连接,所述数据采集单元采集所述压力传感器组监测到的数据并传输给所述微控制器,所述微控制器将所述数据通过所述通讯单元传输给所述控制终端,所述控制终端将采集到的数据传输至中央服务器。

进一步地,在上述冷媒压力采集系统中,所述压力传感器组包括多个压力传感器,所述压力传感器通过毛细管与被测管路连接,所述毛细管一端焊接在被测管路开孔处,所述毛细管焊接另一端焊接一配套接头,所述配套接头与所述压力传感器连接。

进一步地,在上述冷媒压力采集系统中,所述微控制器与所述通讯单元上均设有相互通讯的RS485通讯接口,所述通讯单元包括光纤传输装置、3G信号传输装置、4G信号传输装置、WIFI信号传输装置和专网信号传输装置中的一种或多种。

进一步地,在上述冷媒压力采集系统中,所述控制终端包括处理器、显示单元和远程通讯单元,所述控制终端通过所述远程通讯单元与所述采集通讯装置连接,所述显示单元包括显示器,所述显示器电连接所述处理器,所述采集通讯装置采集所述压力传感器组的数据并传输至所述控制终端,所述处理器对采集到的数据进行处理并显示在所述显示器上,所述远程通讯单元将处理后的数据传输至所述中央服务器。

进一步地,在上述冷媒压力采集系统中,所述控制终端为工控机。

进一步地,在上述冷媒压力采集系统中,所述中央服务器包括电脑、手机和平板。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其有益效果为:通过采用压力传感器与控制终端,可将检测到的数据制成绘制曲线,有利于了解制冷系统回路中的压力值的变化情况,并可自动检测通断,不需要人工观察及记录数据,精度高,测试速度快,效率高。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冷媒压力采集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压力传感器组 2—采集通讯装置 3—控制终端 4—数据采集单元 5—微控制器 6—通讯单元 7—处理器 8—显示单元 9—远程通讯单元 10—中央处理器

本实用新型目的的实现、功能特点及优点将结合实施例,参照附图做进一步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需要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所有方向性指示(诸如上、下、左、右、前、后……)仅用于解释在某一特定姿态(如附图所示)下各部件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运动情况等,如果该特定姿态发生改变时,则该方向性指示也相应地随之改变,所述的连接可以是直接连接,也可以是间接连接。

另外,在本实用新型中涉及“第一”、“第二”等的描述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其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另外,各个实施例之间的技术方案可以相互结合,但是必须是以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为基础,当技术方案的结合出现相互矛盾或无法实现时应当认为这种技术方案的结合不存在,也不在本实用新型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参照图1,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冷媒压力采集系统,包括压力传感器组1、采集通讯装置2和控制终端3,所述压力传感器组1与被测管道连接,所述压力传感器组1与所述采集通讯装置2对应连接,所述采集通讯装置2内设有依次连接的数据采集单元4、微控制器5和通讯单元6,所述数据采集单元6与所述压力传感器组1连接,所述控制终端3与所述通讯单元6连接,所述数据采集单元4采集所述压力传感器组1监测到的数据并传输给所述微控制器5,所述微控制器5将数据通过所述通讯单元6传输给所述控制终端3,所述控制终端3将采集到的数据传输至中央服务器10。所述采集通讯装置2有多个,所述压力传感器组1包括多个压力传感器,多个所述采集通讯装置2与多个所述压力传感器对应连接。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压力传感器组1包括多个压力传感器,所述压力传感器通过毛细管与被测管路连接,所述毛细管一端焊接在被测管路开孔处,所述毛细管焊接另一端焊接一配套接头,所述配套接头与所述压力传感器连接。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微控制器5与所述通讯单元6上均设有相互通讯的RS485通讯接口,所述通讯单元6包括光纤传输装置、3G信号传输装置、4G信号传输装置、WIFI信号传输装置和专网信号传输装置中的一种或多种。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控制终端3包括处理器7、显示单元8和远程通讯单元9,所述控制终端3通过所述远程通讯单元9与所述采集通讯装置2连接,所述显示单元8包括显示器,所述显示器电连接所述处理器7,所述采集通讯装置2采集所述压力传感器组1的数据并传输至所述控制终端3,所述处理器7对采集到的数据进行处理并显示在所述显示器上,所述远程通讯单元9将处理后的数据传输至所述中央服务器10。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控制终端3为工控机。工控指的是工业自动化控制,主要利用电子电气、机械、软件组合实现,即是工业控制,或者是工厂自动化控制,主要是指使用计算机技术、微电子技术、电气手段,使工厂的生产和制造过程更加自动化、效率化、精确化,并具有可控性及可视性。工业控制计算机是一种采用总线结构,对生产过程及其机电设备、工艺装备进行检测与控制的工具总称,它具有重要的计算机属性和特性,如:具有计算机CPU、硬盘、内存、外设及接口,并有实时的操作系统、控制网络和协议、计算能力,友好的人机界面等,工控机的主要类别有:IPC(PC总线工业电脑)、PLC(可编程控制系统)、DCS(分散型控制系统)、FCS(现场总线系统)及CNC(数控系统)五种。优选为工控PLC。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中央服务器10包括电脑、手机和平板。可随时了解检测情况。

具体实施例:打开系统各类装置,自动通过无线连接附近的压力传感器进行数据采集,再对采集的数据进行处理,并在显示器上呈现实时线图。通过采集通讯装置对现场若干压力传感器进行数据采集,将采集到的数据进行传输至控制终端的处理器,经过处理器对采集到的数据进行分析、处理,并实时显示到显示器上;通讯模块将预处理过的数据发送至控制终端,实现不在现场即可获得现场数据。监测过程完成后,控制终端软件可以根据预先编制的程序对数据进行处理,如直接获取整个监测过程中的压力最大值,或者是某一指定时间段内的最大值或平均值等。最后可以通过计算机的打印功能,将这些数据和曲线打印出纸质文件,进行归档和保存。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其有益效果为:通过采用压力传感器与控制终端,可将检测到的数据制成绘制曲线,有利于了解制冷系统回路中的压力值的变化情况,并可自动检测通断,不需要人工观察及记录数据,精度高,测试速度快,效率高。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或等效流程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设计图

冷媒压力采集系统论文和设计

相关信息详情

申请码:申请号:CN201920119694.9

申请日:2019-01-22

公开号:公开日:国家:CN

国家/省市:94(深圳)

授权编号:CN209342281U

授权时间:20190903

主分类号:G01L 19/08

专利分类号:G01L19/08

范畴分类:31J;

申请人:深圳天祥质量技术服务有限公司

第一申请人:深圳天祥质量技术服务有限公司

申请人地址:518000 广东省深圳市龙岗区坂田街道五和大道北4012号元征科技工业园1号楼3、4、5层及1楼西侧半层和3号楼整栋1-5层

发明人:万刚;李伊水

第一发明人:万刚

当前权利人:深圳天祥质量技术服务有限公司

代理人:齐文剑

代理机构:44368

代理机构编号:深圳市智胜联合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优先权:关键词:当前状态:审核中

类型名称:外观设计

标签:;  ;  ;  

冷媒压力采集系统论文和设计-万刚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