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摘要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带Y型连接器的穿刺针,包括沿前后方向延伸设置的直针座、插入所述直针座前端的穿刺针管、插入所述直针座后端的Y型连接器,所述Y型连接器包括直接管、侧接管,所述直接管的中部沿其长度方向设置有第一贯穿腔体,所述侧接管的中部沿长度方向设置有第二贯穿腔体,所述直针座的中部由前至后的方向依次设置有相互连通的过渡空腔、固定空腔、限位空腔、引导空腔、连接空腔,所述穿刺针管的后端穿过所述过渡空腔并插入所述固定空腔内,所述直接管的前端插入所述连接空腔内,本实用新型由直型穿刺管与Y型连接器组成,可作为Y型穿刺针使用,也可作为直型穿刺针使用,使用更加灵活方便,并且节约生产投入。
主设计要求
1.一种带Y型连接器的穿刺针,其特征在于:包括沿前后方向延伸设置的直针座(1)、插入所述直针座(1)前端的穿刺针管(2)、插入所述直针座(1)后端的Y型连接器,所述Y型连接器包括沿前后方向延伸设置的直接管(3)、连接于所述直接管(3)中部的侧接管(4),所述直接管(3)的中部沿其长度方向设置有第一贯穿腔体(5),所述侧接管(4)的中部沿长度方向设置有第二贯穿腔体(6),所述第一贯穿腔体(5)与所述第二贯穿腔体(6)相互连通,所述直针座(1)的中部由前至后的方向依次设置有相互连通的过渡空腔(7)、固定空腔(8)、限位空腔(9)、引导空腔(10)、连接空腔(11),所述穿刺针管(2)的后端穿过所述过渡空腔(7)并插入所述固定空腔(8)内,所述穿刺针管(2)的后端外壁与所述固定空腔(8)的内壁形状适配,所述直接管(3)的前端插入所述连接空腔(11)内,所述直接管(3)的前端外壁与所述连接空腔(11)的内壁形状适配。
设计方案
1.一种带Y型连接器的穿刺针,其特征在于:包括沿前后方向延伸设置的直针座(1)、插入所述直针座(1)前端的穿刺针管(2)、插入所述直针座(1)后端的Y型连接器,所述Y型连接器包括沿前后方向延伸设置的直接管(3)、连接于所述直接管(3)中部的侧接管(4),所述直接管(3)的中部沿其长度方向设置有第一贯穿腔体(5),所述侧接管(4)的中部沿长度方向设置有第二贯穿腔体(6),所述第一贯穿腔体(5)与所述第二贯穿腔体(6)相互连通,所述直针座(1)的中部由前至后的方向依次设置有相互连通的过渡空腔(7)、固定空腔(8)、限位空腔(9)、引导空腔(10)、连接空腔(11),所述穿刺针管(2)的后端穿过所述过渡空腔(7)并插入所述固定空腔(8)内,所述穿刺针管(2)的后端外壁与所述固定空腔(8)的内壁形状适配,所述直接管(3)的前端插入所述连接空腔(11)内,所述直接管(3)的前端外壁与所述连接空腔(11)的内壁形状适配。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带Y型连接器的穿刺针,其特征在于:所述侧接管(4)远离所述直接管(3)的一端设置有侧接头盖(12),所述侧接头盖(12)的中部沿远离所述侧接管(4)的方向依次设置有相互连通的安装槽(13)、定位空腔(14)、引线空腔(15)、插入腔(16),所述引线空腔(15)的内径沿所述插入腔(16)到所述定位空腔(14)的方向逐渐缩小,所述侧接管(4)远离所述直接管(3)的一端插入所述安装槽(13)内。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带Y型连接器的穿刺针,其特征在于:所述侧接管(4)远离所述直接管(3)的一端插入有防逆阀(17),所述防逆阀(17)远离所述侧接管(4)的一端面设置有容纳槽(23),所述防逆阀(17)靠近所述侧接管(4)的一端面设置有切口,所述容纳槽(23)与所述切口相互连通。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带Y型连接器的穿刺针,其特征在于:所述容纳槽(23)内插入有导向芯(18),所述导向芯(18)的中部沿其长度方向设置有第三贯穿腔体(19),所述第三贯穿腔体(19)与所述切口相互连通。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带Y型连接器的穿刺针,其特征在于:所述导向芯(18)与所述安装槽(13)的底面之间设置有平胶片(20),所述平胶片(20)的中部沿其长度方向设置有第四贯穿腔体(21),所述第四贯穿腔体(21)与所述第三贯穿腔体(19)相互连通。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带Y型连接器的穿刺针,其特征在于:所述过渡空腔(7)的内径由前至后的方向逐渐缩小,所述限位空腔(9)的内径小于所述固定空腔(8)的内径,所述引导空腔(10)的内径由后向前的方向逐渐缩小,所述连接空腔(11)的内径由后向前的方向逐渐缩小。
7.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带Y型连接器的穿刺针,其特征在于:所述直接管(3)的中部外壁设置有限位环(22),所述限位环(22)的外径小于所述连接空腔(11)后端的内径。
8.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带Y型连接器的穿刺针,其特征在于:所述直针座(1)的后端外壁设置有外螺纹。
设计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穿刺针,尤其涉及一种带Y型连接器的穿刺针。
背景技术
Seldinger经皮穿刺置管是临床上通用的一种置管技术,该技术首先用穿刺针穿刺目标血管,见回血后送入导丝,固定导丝撤出穿刺针,扩皮并沿导丝送入扩张器扩张穿刺点,撤出扩张器后沿导丝送入导管。该技术可实现精准置管,且创伤小。目前,在穿刺操作中,临床上有两种常用操作手法:一种是使用直型穿刺针与注射器,直型穿刺针穿刺血管,利用注射器观察回血,回血后沿直型穿刺针送入导丝;另一种是使用Y型穿刺针与注射器,Y型穿刺针穿刺血管,利用注射器观察回血,然后从Y型穿刺针的侧接口送入导丝,这两种穿刺方法都可以减少或避免送导丝过程中的出血。但是由于不同的医生习惯不同的操作手法,就导致需要配置两种不同的穿刺针,给厂家的生产的发货带来极大的不便,如果不小心拿错配置,也会给医生的使用带来极大的不便。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需要一种带Y型连接器的穿刺针,可作为直型穿刺针使用,也可作为Y型穿刺针使用,提高使用时的灵活性。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的解决方案是:一种带Y型连接器的穿刺针,包括沿前后方向延伸设置的直针座、插入所述直针座前端的穿刺针管、插入所述直针座后端的Y型连接器,所述Y型连接器包括沿前后方向延伸设置的直接管、连接于所述直接管中部的侧接管,所述直接管的中部沿其长度方向设置有第一贯穿腔体,所述侧接管的中部沿长度方向设置有第二贯穿腔体,所述第一贯穿腔体与所述第二贯穿腔体相互连通,所述直针座的中部由前至后的方向依次设置有相互连通的过渡空腔、固定空腔、限位空腔、引导空腔、连接空腔,所述穿刺针管的后端穿过所述过渡空腔并插入所述固定空腔内,所述穿刺针管的后端外壁与所述固定空腔的内壁形状适配,所述直接管的前端插入所述连接空腔内,所述直接管的前端外壁与所述连接空腔的内壁形状适配。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带Y型连接器的穿刺针,包括直针座、穿刺针管、Y型连接器,穿刺针管从直针座前端的过渡空腔插入,并固定在固定空腔内,穿刺针管的后端外壁与固定空腔的内壁形状适配,方便固定空腔对穿刺针管的直接夹紧固定,穿刺针管用于穿刺血管,直针座与穿刺针管即可作为一个直型穿刺针使用,可从连接空腔处连接注射器,利用注射器观察回血后,再从连接空腔送入导丝,导丝经过限位空腔时,限位空腔可对导丝的送入姿态作进一步的调整,提高送入导丝的精准度,当需要使用Y型穿刺针时,可在连接空腔内插入Y型连接器,Y型连接器包括与直针座同向的直接管、连接于直接管中部的侧接管,接入Y型连接器后,整体即可作为Y型穿刺针使用,从直接管远离直针座的一端接入注射器,观察回血后,再从侧接管送入导丝,这样将Y型连接器与直型穿刺设计为分离结构,使得二者可以组合或单独使用,以适应临床医生不同的操作手法,使用更加灵活,并且在生产过程中只生产多种规格的直型穿刺针即可,而不用同时生产多规格的Y型穿刺针,节约了生产投入。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侧接管远离所述直接管的一端设置有侧接头盖,所述侧接头盖的中部沿远离所述侧接管的方向依次设置有相互连通的安装槽、定位空腔、引线空腔、插入腔,所述引线空腔的内径沿所述插入腔到所述定位空腔的方向逐渐缩小,所述侧接管远离所述直接管的一端插入所述安装槽内。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侧接管远离所述直接管的一端插入有防逆阀,所述防逆阀远离所述侧接管的一端面设置有容纳槽,所述防逆阀靠近所述侧接管的一端面设置有切口,所述容纳槽与所述切口相互连通。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容纳槽内插入有导向芯,所述导向芯的中部沿其长度方向设置有第三贯穿腔体,所述第三贯穿腔体与所述切口相互连通。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导向芯与所述安装槽的底面之间设置有平胶片,所述平胶片的中部沿其长度方向设置有第四贯穿腔体,所述第四贯穿腔体与所述第三贯穿腔体相互连通。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过渡空腔的内径由前至后的方向逐渐缩小,所述限位空腔的内径小于所述固定空腔的内径,所述引导空腔的内径由后向前的方向逐渐缩小,所述连接空腔的内径由后向前的方向逐渐缩小。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直接管的中部外壁设置有限位环,所述限位环的外径小于所述连接空腔后端的内径。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直针座的后端外壁设置有外螺纹。
采用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在送入导丝时更加精准、平稳,并且结构间配合紧密,在使用时还可以防止出血,实用性更强。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说明。显然,所描述的附图只是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实施例,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设计方案和附图。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中:1-直针座、2-穿刺针管、3-直接管、4-侧接管、5-第一贯穿腔体、6-第二贯穿腔体、7-过渡空腔、8-固定空腔、9-限位空腔、10-引导空腔、11-连接空腔、12-侧接头盖、13-安装槽、14-定位空腔、15-引线空腔、16-插入腔、17-防逆阀、18-导向芯、19-第三贯穿腔体、20-平胶片、21-第四贯穿腔体、22-限位环、23-容纳槽。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将结合实施例和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构思、具体结构及产生的技术效果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以充分地理解本实用新型的目的、特征和效果。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只是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其他实施例,均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另外,文中所提到的所有连接关系,并非单指构件直接相接,而是指可根据具体实施情况,通过添加或减少连接辅件,来组成更优的连接结构。本发明创造中的各个技术特征,在不互相矛盾冲突的前提下可以交互组合。
参照图1,一种带Y型连接器的穿刺针,包括沿前后方向延伸设置的直针座1、插入所述直针座1前端的穿刺针管2、插入所述直针座1后端的Y型连接器,所述Y型连接器包括沿前后方向延伸设置的直接管3、连接于所述直接管3中部的侧接管4,所述直接管3的中部沿其长度方向设置有第一贯穿腔体5,所述侧接管4的中部沿长度方向设置有第二贯穿腔体6,所述第一贯穿腔体5与所述第二贯穿腔体6相互连通,所述直针座1的中部由前至后的方向依次设置有相互连通的过渡空腔7、固定空腔8、限位空腔9、引导空腔10、连接空腔11,所述穿刺针管2的后端穿过所述过渡空腔7并插入所述固定空腔8内,所述穿刺针管2的后端外壁与所述固定空腔8的内壁形状适配,所述直接管3的前端插入所述连接空腔11内,所述直接管3的前端外壁与所述连接空腔11的内壁形状适配。
由上述可知,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带Y型连接器的穿刺针,包括直针座1、穿刺针管2、Y型连接器,穿刺针管2从直针座1前端的过渡空腔7插入,并固定在固定空腔8内,穿刺针管2的后端外壁与固定空腔8的内壁形状适配,方便固定空腔8对穿刺针管2的直接夹紧固定,穿刺针管2用于穿刺血管,直针座1与穿刺针管2即可作为一个直型穿刺针使用,可从连接空腔11处连接注射器,利用注射器观察回血后,再从连接空腔11送入导丝,导丝经过限位空腔9时,限位空腔9可对导丝的送入姿态作进一步的调整,提高送入导丝的精准度,当需要使用Y型穿刺针时,可在连接空腔11内插入Y型连接器,Y型连接器包括与直针座1同向的直接管3、连接于直接管3中部的侧接管4,接入Y型连接器后,整体即可作为Y型穿刺针使用,从直接管3远离直针座1的一端接入注射器,观察回血后,再从侧接管4送入导丝,这样将Y型连接器与直型穿刺设计为分离结构,使得二者可以组合或单独使用,以适应临床医生不同的操作手法,使用更加灵活,并且在生产过程中只生产多种规格的直型穿刺针即可,而不用同时生产多规格的Y型穿刺针,节约了生产投入。
进一步作为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侧接管4远离所述直接管3的一端设置有侧接头盖12,所述侧接头盖12的中部沿远离所述侧接管4的方向依次设置有相互连通的安装槽13、定位空腔14、引线空腔15、插入腔16,所述引线空腔15的内径沿所述插入腔16到所述定位空腔14的方向逐渐缩小,所述侧接管4远离所述直接管3的一端插入所述安装槽13内,在连接侧接管4与侧接头盖12时,可通过将侧接管4的一端卡接在安装槽13内,实现侧接管4与侧接头盖12的固定连接,在插入腔16内插入导丝,导丝沿着引线空腔15的引导,进入到定位空腔14内,定位空腔14可对导丝进入到侧接头盖12后起到稳定作用,避免导丝在送入过程中产生过大的摇动。
进一步作为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侧接管4远离所述直接管3的一端插入有防逆阀17,所述防逆阀17远离所述侧接管4的一端面设置有容纳槽23,所述防逆阀17靠近所述侧接管4的一端面设置有切口,所述容纳槽23与所述切口相互连通,优选的,切口为一字型切口,导丝经过侧接头盖12的定位空腔14后,穿过容纳槽23,并向切口施加压力,挤开切口,进入到侧接管4的第二贯穿腔体6内。
进一步作为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容纳槽23内插入有导向芯18,所述导向芯18的中部沿其长度方向设置有第三贯穿腔体19,所述第三贯穿腔体19与所述切口相互连通,和第三贯穿腔体19对导丝起到进一步的定位、导向作用,使得导丝穿出第三贯穿腔体19后,直接穿过正对于第三贯穿腔体19的切口。
进一步作为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导向芯18与所述安装槽13的底面之间设置有平胶片20,所述平胶片20的中部沿其长度方向设置有第四贯穿腔体21,所述第四贯穿腔体21与所述第三贯穿腔体19相互连通,平胶片20即设置在安装槽13内,平胶片20使得导向芯18与安装槽13底面之间连接更加紧密,导丝进入到插入腔16后,依次穿过引线空腔15、定位空腔14、第四贯穿腔体21、第三贯穿腔体19、切口,再进入到第二贯穿腔体6内。
进一步作为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过渡空腔7的内径由前至后的方向逐渐缩小,所述限位空腔9的内径小于所述固定空腔8的内径,所述引导空腔10的内径由后向前的方向逐渐缩小,所述连接空腔11的内径由后向前的方向逐渐缩小,由于限位空腔9的内径小于固定空腔8的内径,可起到对穿刺针管2限位的作用,避免其后端进入到引导空腔10内,过渡空腔7可对穿刺针管2插入到固定空腔8时起到引导的作用,更容易、更精准地插入到固定空腔8内,引导空腔10可对送入的导丝起到引导作用,使导丝精准地进入到限位空腔9,限位空腔9同时起到对导丝的限位、稳定作用,使导丝送出时更加平稳。
进一步作为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直接管3的中部外壁设置有限位环22,所述限位环22的外径小于所述连接空腔11后端的内径,限位环22方便插入直接管3到直针座1时,对直接管3着力,并且直接管3插入到直针座1后,直针座1的后端与限位环22相抵。
进一步作为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直针座1的后端外壁设置有外螺纹,方便在直针座1连接带有螺纹的注射器,实用性更强。
以上对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方式进行了具体说明,但本发明创造并不限于所述实施例,熟悉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不违背本实用新型精神的前提下还可作出种种的等同变型或替换,这些等同的变型或替换均包含在本申请权利要求所限定的范围内。
设计图
相关信息详情
申请码:申请号:CN201822276208.2
申请日:2018-12-29
公开号:公开日:国家:CN
国家/省市:44(广东)
授权编号:CN209790579U
授权时间:20191217
主分类号:A61M25/06
专利分类号:A61M25/06
范畴分类:16A;
申请人:广东百合医疗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第一申请人:广东百合医疗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申请人地址:528000 广东省佛山市南海区桃园东路89号
发明人:黎萌;陈巧霞;周伟
第一发明人:黎萌
当前权利人:广东百合医疗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代理人:谢泳祥
代理机构:44205
代理机构编号:广州嘉权专利商标事务所有限公司 44205
优先权:关键词:当前状态:审核中
类型名称:外观设计
标签:定位设计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