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信用教育一石三鸟

国家信用教育一石三鸟

一、全民信用教育一石三鸟(论文文献综述)

王奕[1](2021)在《国有资本经营收益充实社保基金法律问题研究》文中提出

王泽润[2](2021)在《中国开发式扶贫的内涵、历程与政策效果评估》文中研究表明

李晗晗[3](2021)在《“一带一路”国际森林碳交易市场构建问题研究》文中认为为应对全球气候变化、满足建设美好生态环境的需要,我国作为世界能源生产大国和消耗大国以及高二氧化碳排放量国家,减少二氧化碳排放的迫切要求推进我国在世界范围内促成环境保护合作的进程。“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大部分为发展中国家,国家产业结构较为粗放或急需面临转型,碳排放需求大,碳市场的建设一定程度上能推动沿线国家的经济发展,促进环境保护,具备一定的可行性。构建统一性国际碳市场作为我国政府一项重要的战略构想,能够促进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经济、生态等方面的紧密联系,促进沿线国家生态战略合作,为区域经济发展带来新的契机。由此,进一步分析“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发展现状,探索森林碳交易市场的运行机制,借鉴国际上成熟的碳市场构建经验,比较我国国内的碳试点市场的优势与不足并总结有效经验显得格外重要。基于此,本文比较分析国际成熟碳市场经验,立足当前我国碳试点市场状况,结合沿线国家碳市场发展情况,首先是分析“一带一路”国际森林碳交易市场的必要性与可行性,利用熵权法分析沿线各国风险水平状况,并就沿线国家经济状况、金融风险因素、社会环境、工业发展水平和碳汇水平,分析构建“一带一路”森林碳交易市场的可行性;其次是构建“一带一路”国际森林碳交易市场,通过对市场的构建原则与组织框架进行总体规划,再就市场要素、市场运行机制、风险防范机制进行设计;最后从经济、资源、法律、社会四个方面着手,提出适合“一带一路”国际森林碳交易市场的保障制度,促进市场高效运行。本文的主要研究结论有:(1)构建“一带一路”国际碳市场建设的构想是可行的。通过对沿线国家状况及我国碳市场发展状况的研究,中国及沿线国家的森林碳汇量需求是巨大的。(2)国际碳市场建设中国际沟通与联合机制坚持多边链接原则,能够实现碳市场的成功建设。(3)国际森林碳交易市场的发展,要基于实际,提供经济、资源、法律、社会等制度与政策方面的不断完善与健全。不断加大低碳理念普及力度,为国际碳市场的建设提供强有力的保障。

沈锋萍[4](2020)在《浙江信息港小镇打造未来社区的路径与对策研究》文中研究说明当前,中国社会进入新时代,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发展之间的矛盾成为了社会主要矛盾。社区作为社会自治管理的最小单元,既承载着人民对幸福生活的向往和追求,又承担着国家提升人民幸福感、满意度的服务功能。为了打造有归属感、舒适感和未来感的新型城市功能单位,浙江省提出以和睦共治、绿色集约、智慧共享为内涵特征的“未来社区”建设。未来社区的探索和实践,着力解决当前社区建设方面的多重问题,可以为新时代的社区管理和发展提供了新模式。特色小镇打造未来社区有着天然的优势,未来社区对人才、产业的集聚效应也将反哺小镇高质量发展。本文通过问卷调查、案例分析等方法,分析了信息港小镇不同人群的不同功能需求,同时结合浙江萧山信息港小镇打造未来社区的现实基础和特色优势,明确了信息港小镇未来社区的目标定位,将未来社区九大场景的打造路径分成了“硬、软、特”三个层次。信息港小镇未来社区“硬”场景包含信息港小镇未来社区建筑场景、交通场景和低碳场景;信息港小镇未来社区“软”场景包含信息港小镇未来社区治理场景、服务场景和邻里场景;信息港小镇未来社区“特”场景包含信息港小镇未来社区健康场景、教育场景和创业场景。文章在结构上共分为七章,其中:第一章为导论;第二章为相关概念和理论概述;第三章为浙江信息港小镇未来社区功能需求分析;第四章为浙江信息港小镇打造未来社区的目标定位;第五章为浙江信息港小镇打造未来社区的场景体系设计;第六章为加快打造浙江信息港小镇未来社区建设的对策建议;第七章为结论与展望。针对未来社区对于如何加快打造浙江信息港小镇未来社区建设提出了四点对策建议:注重顶层设计,加大政策支持;创新社区治理模式,建立多元自治格局;先行先试,建立健全考核评价机制;保障资金平衡,提高增值服务质量。信息港小镇作为特色小镇在未来社区板块的探索对未来社区的落地开花具有一定意义。

徐忠[5](2018)在《系统性再论财政与金融的关系》文中指出[上接8月20日A3版]二是合理界定财政政策、货币政策各自边界,加强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的协调,形成政策合力。货币政策侧重于短期总需求调节,以保持价格稳定和经济总量平衡,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供适宜的货币金融环境。财政政策应更侧重于经济结构调整,发挥对定向调控?

杨宏杰,许用权[6](2018)在《移动式特种设备监管难点与对策研究》文中提出本文所提到的移动式特种设备,是对叉车、非道路用观光车辆等设备的统称,因其具有流动性,一方面,存在流动"无边界"而监管"有边界"的冲突;另一方面,事故风险和致亡率较高。2017年上海市40%的特种设备事故均由移动式设备造成,均致人死亡。如何加强移动式特种设备日常监管,破解矛盾和难题,防患于未然,确保特种设备安全,认真开展移动式特种设备现状的分析与研究尤为紧迫和必要。本文以上海市嘉定区为例,对移动式特种设备的监管难点进行分析,提出加强监管的对策。

王威[7](2018)在《在边界的那一边》文中指出谨以此篇献给1992年"下海"的勇士,献给在俄罗斯淘金中蒙难的中国同胞以及所有坚守信仰的人们!引子吴凡修正在书店里静静地翻看着书籍,手机突然铃声大作,他激灵一下接了起来。"大平哥,我哥小涛在国外遇难,尸骨已经运回。定于明天上午九点在殡仪馆举行告别仪式,希望你来参加。"原来是李小涛弟弟胜子打来的。胜子语气平静,却准确地传达出了这个令人震惊的噩耗!"好的。你放心,我一定参加。"吴凡修几乎没有迟疑就答应下来。

徐忠[8](2018)在《新时代背景下中国金融体系与国家治理体系现代化》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在新时代背景下,为了适应高质量发展、更好地服务实体经济的需求,金融体系要从关注"规模"转向关注"质量",金融功能要由传统的"动员储蓄、便利交易、资源配置"拓展为"公司治理、信息揭示、风险管理"。金融治理要与国家治理体系的其他治理更加密切地融合,更好地发挥金融治理在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中的作用,这包括财政与金融的关系、去杠杆与完善公司治理的关系、金融风险防范与治理机制完善的关系、人口老龄化、养老金可持续与资本市场的关系。要依据金融市场发展一般规律建设我国现代金融体系,明确中央银行与金融监管不可分离,建立激励相容的监管体系。建设现代金融体系要以建设现代金融市场体系为纲,重点是破解市场分割和定价机制扭曲。

夏锦文,吴先满[9](2017)在《江苏富民:问题、原因与对策建议》文中指出基于指数法与结构分析的方法,本文剖析了江苏富民的总体三大特征与存在的五大结构性问题。造成江苏富民问题的深层原因可归结为五条: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弱仍是富民的关键"短板";人力资源短缺,后备不足,人力资本质量不高;企业内部分配机制体系中劳动报酬占比提升不高;再分配政策对收入差距的调节不够;要素市场与资本市场不发达制约了非工资性收入增长。本文的政策建议在于:富民的中长期根本性出路在于"双创";提高人力资本质量,提高劳动者参与程度;转变政府职能,打造优良的营商环境;防止城镇化逆转,加快新型城市化进程;激活城乡存量资产,增加居民财产性收入和经营性收入;"走出去"富民。

李庆召[10](2017)在《内生外动:村庄公共权力监督的生成与演变 ——基于对广东省蕉岭县芳心村的调查》文中研究指明本文是以国家与社会关系为视角,研究村庄公共权力监督生成与演变的历史过程,试图通过对不同历史阶段村庄公共权力生成模式的分析,考察现代国家建构中村庄公共权力监督机制的若干主要形态,并揭示其变迁的基本规律。在把握村庄公权力监督演变规律的基础上,针对现阶段我国村庄公共权力监督的现实困境,构建与以往不同的村庄公共权力监督模式。村庄公共事务内容决定村庄公共权力特性,村庄公共权力特性决定村庄公共权力监督模式。在村庄发展的不同历史阶段,村庄承担的公共事务可分为外部事务(国家事务)和内部事务(村庄事务)两种。为保证内外公共事务顺利完成,村庄内外力量对处于上承下接位置的村庄公共权力进行多种形式的监督。由此,村庄发展的不同历史阶段形成了以特定机制为主导的权力监督模式,如传统时期以自我道德监督为主、权力监督为辅的模式;新政权建设时期外部运动监督为主、内部权力监督为辅的模式;税费改革之后权力制衡监督为主、道德法律监督为辅等模式。因此,本文按照“道德监督—运动监督—权力监督—困境分析—路径预测”这一线索进行探究,以求能够把握村庄公共权力监督生成和演变的基本规律。本文认为,宋明以后,随着祠堂族权的发展,族权在保持中国基层社会稳定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国家政权通过对儒家伦理道德的宣扬,将族权与伦理道德紧密结合。祠堂族权承担的主要是与宗族成员共同利益相关的公共事务,这一时期村庄公共权力的行使范围与强度相对较弱。在权力主体内在的道德监督下,发生蜕变的可能性较小。因此,族权在缺乏内外监督机制的作用下依然能够维持宗族共同体的稳定。清末,国家政权扩张过程中,国家力量试图通过族正制、保甲制控制基层社会,但由于监控能力有限,导致“营利型经纪”增生;新中国成立后,为从农村汲取更多的资源支援城市和工业发展,形成了人民公社体制。合作化运动中适应公社事务急剧增长的需要,基层社会分化形成了新的“干部阶层”。为更好的执行国家政策,完成上级下派的各项任务,公社干部这一新阶层掌握的公共权力急剧膨胀,并发生蜕变。公社内生监督严重不足,引发干群关系紧张。外力支持下的村庄公共权力扩张,普通社员的私权利萎缩,难以通过内部的社会监督约束公共权力。“大跃进”中因政策失误、自然灾害等原因,发生国民经济衰退等严重问题。国家通过在农村开展“整风整社”、“反三风”、“社会主义教育运动”等方式运用外部力量对基层干部进行运动型监督,最终引发阶级斗争扩大化。人民公社解体后,村民自治填补了国家退出后的权力真空,村庄承担的国家事务减少,而村庄内部的服务型事务增多。处在夹缝中的村干部,为完成国家任务的硬指标,将重心放在税费收取和计划生育等国家行政事务上,并从中谋取私利。税费改革以后,国家对农村由汲取向给予转变。村庄集体资产增加,资源增值,部分村庄干部利用公共权力中饱私囊,成为新的“营利型经纪”。在“乡政村治”模式下,村庄公共权力转型,农民的监督意识增强,创造性利用村庄内部传统资源,通过外力推动形成了专门化的监督机构——监事会,并在外力持续作用下不断完善,形成了内外监督的合力,一定程度上防止了村庄公共权力继续蜕变。但这种以权力监督权力的模式存在监督机构独立性不足,动力来源后劲缺乏等困境,需构建“内生外动”型的权力监督模式。“内生外动”型监督模式构建的基本路径包括,划定内外力量作用的边界;利用村庄内部潜在的监督资源;培育完善现有的内部监督机制;发挥内外监督力量的协同作用,提升内生监督主体的意识和能力等。本文得出的基本结论是:不同历史阶段村庄权力监督模式的生成与公共权力的特性紧密相关;中国村庄公共权力监督模式的演变是由内外监督力量的作用方式所决定的;现阶段村庄公共权力的有效监督需要多种机制形成合力;“内生外动型”基层社会治理创新是破解我国当前基层社会治理困境的可选路径。

二、全民信用教育一石三鸟(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全民信用教育一石三鸟(论文提纲范文)

(3)“一带一路”国际森林碳交易市场构建问题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1.2.1 研究目的
        1.2.2 研究意义
    1.3 国内外研究文献综述
        1.3.1 国外研究综述
        1.3.2 国内研究综述
        1.3.3 国内外文献研究评述
    1.4 研究方法与研究内容
        1.4.1 研究方法
        1.4.2 研究内容
    1.5 技术路线
2 相关概念与理论基础
    2.1 相关概念界定
        2.1.1 国际碳交易
        2.1.2 国际碳市场分类
        2.1.3 清洁发展机制
    2.2 理论基础
        2.2.1 外部经济理论
        2.2.2 排污权交易理论
        2.2.3 科斯产权理论
        2.2.4 行为经济学理论
        2.2.5 公共产品理论
    2.3 本章小结
3 “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碳交易市场构建必要性与可行性分析
    3.1 国际森林碳交易市场构建必要性分析
        3.1.1 国内外碳交易市场建设现状
        3.1.2 构建国际森林碳交易市场的外在必要性
        3.1.3 构建国际森林碳交易市场的内在必要性
    3.2 “一带一路”沿线各国建设碳市场基础条件现状
        3.2.1 化石能源消耗
        3.2.2 经济发展现状
        3.2.3 生态环境现状
    3.3 基于熵权法下的国际森林碳市场风险测度分析
        3.3.1 熵权法
        3.3.2 指标选取
        3.3.3 实证分析
    3.4 “一带一路”国际森林碳交易市场可行性分析
        3.4.1 低风险国家需加快碳市场建设进程
        3.4.2 中风险国家需加强沟通与支持
        3.4.3 高风险国家需暂缓考虑建设碳市场问题
    3.5 本章小结
4 “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国际森林碳交易市场构建
    4.1 “一带一路”国际森林碳交易市场构建原则及组织架构
        4.1.1 “一带一路”国际森林碳交易市场构建原则
        4.1.2 国际森林碳交易市场组织框架
    4.2 “一带一路”国际森林碳交易市场要素设计
        4.2.1 “一带一路”国际森林碳交易市场主体
        4.2.2 “一带一路”国际森林碳交易市场客体
        4.2.3 “一带一路”国际森林碳交易市场平台
    4.3 “一带一路”国际森林碳交易市场运行机制设计
        4.3.1 总量控制及覆盖机制
        4.3.2 初始配额分配机制
        4.3.3 市场交易机制
        4.3.4 监测、报告及核查(MRV)机制
        4.3.5 履约与惩罚机制
        4.3.6 国际沟通与联合机制
    4.4 “一带一路”国际森林碳交易市场风险防范机制
        4.4.1 风险预警机制
        4.4.2 风险监控机制
        4.4.3 风险管理机制
    4.5 本章小结
5 “一带一路”国际森林碳交易市场保障制度
    5.1 健全市场机制并完善金融环境的经济保障制度
        5.1.1 构建完善森林碳汇交易平台建设
        5.1.2 加强森林碳汇宣传广告投入推广
        5.1.3 建立森林碳汇市场风险管理机制
        5.1.4 创造良好森林碳汇金融环境
        5.1.5 加大林业经营目标生态经济补偿力度
    5.2 提高可持续发展能力的资源保障制度
        5.2.1 实施森林资源可持续发展战略
        5.2.2 提高森林资源保护与抚育力度
        5.2.3 积极推动森林管理与生态补偿机制
        5.2.4 健全森林防火和病虫害防治制度
        5.2.5 完善人为毁林防治和惩罚制度
    5.3 完善补偿法规体系的法律保障制度
        5.3.1 建立森林碳汇可持续发展法律制度
        5.3.2 健全森林碳交易法律法规体系
        5.3.3 建立森林碳汇市场风险管控法律
        5.3.4 完善森林碳汇扶贫补偿法律制度
    5.4 注重专业人才培养并发展民生的社会保障制度
        5.4.1 推动森林碳市场人才战略建设
        5.4.2 提高区域统筹与民生扶贫保障建设
    5.5 本章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致谢
硕士学位论文修改情况确认表

(4)浙江信息港小镇打造未来社区的路径与对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导论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国外研究现状
        1.2.2 国内研究现状
        1.2.3 文献评述
    1.3 研究思路和方法
        1.3.1 研究思路
        1.3.2 研究方法
第2章 相关概念和理论概述
    2.1 相关概念
        2.1.1 社区
        2.1.2 社区治理
        2.1.3 未来社区
    2.2 相关理论
        2.2.1 协同治理理论
        2.2.2 新公共服务理论
        2.2.3 公众参与理论
第3章 浙江信息港小镇未来社区功能需求分析
    3.1 未来社区的内涵和特征
        3.1.1 未来社区的内涵
        3.1.2 未来社区的特征
    3.2 信息港小镇未来社区功能需求问卷调查
    3.3 信息港小镇未来社区功能需求分析
        3.3.1 人群特征分析
        3.3.2 人群需求分析
        3.3.3 建设需求分析
第4章 浙江信息港小镇打造未来社区的目标定位
    4.1 信息港小镇建设未来小区的现实条件
        4.1.1 信息港小镇区域概况
        4.1.2 信息港小镇产业基础
        4.1.3 信息港小镇未来社区概况
    4.2 信息港小镇未来社区建设定位
        4.2.1 打造创新社区样板和可持续城市单元典范
        4.2.2 打造智慧城市中试场和产业系统集成地
第5章 浙江信息港小镇未来社区的场景体系设计
    5.1 信息港小镇未来社区“硬”场景
        5.1.1 信息港小镇未来建筑场景
        5.1.2 信息港小镇未来交通场景
        5.1.3 信息港小镇未来低碳场景
    5.2 信息港小镇未来社区“软”场景
        5.2.1 信息港小镇未来治理场景
        5.2.2 信息港小镇未来服务场景
        5.2.3 信息港小镇未来邻里场景
    5.3 信息港小镇未来社区“特”场景
        5.3.1 信息港小镇未来健康场景
        5.3.2 信息港小镇未来教育场景
        5.3.3 信息港小镇未来创业场景
第6章 加快打造浙江信息港小镇未来社区建设的对策建议
    6.1 注重顶层设计,加大政策支持
        6.1.1 总体规划布局,发挥优势打造样板
        6.1.2 加大政策创新,统筹协调探索突破
        6.1.3 培育专业运营团队,探索特色实施路径
    6.2 创新社区治理模式,建立多元自治格局
        6.2.1 坚持党建引领,统筹谋划
        6.2.2 社会协同治理,齐心协力
        6.2.3 强化公民参与自治,发挥居民能动性
    6.3 先行先试,建立健全考核评价机制
        6.3.1 坚持分类统筹实施
        6.3.2 积极打造新形态新典型
        6.3.3 建立健全全程评价体系
    6.4 保障资金平衡,提高增值服务质量
        6.4.1 用好政策让利于企业
        6.4.2 畅通金融资源专项支持渠道
        6.4.3 用足人才政策招才引智
第7章 结论与展望
    7.1 研究结论
    7.2 研究展望
        7.2.1 本文研究的不足
        7.2.2 下一步研究的方向
附表
致谢
参考文献

(5)系统性再论财政与金融的关系(论文提纲范文)

(四)去杠杆与完善公司治理的关系
(五)金融风险防范与治理机制完善的关系
(六)人口老龄化、养老金可持续与资本市场的关系

(6)移动式特种设备监管难点与对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一、移动式特种设备现状
    (一) 移动式特种设备总体分布情况
    (二) 移动式特种设备使用单位分布情况
    (三) 移动式特种设备使用属性分布情况
二、移动式特种设备监管难点
    (一) 使用单位多而散, 户均设备数量少, 现场排查难
    (二) 客籍设备“看不清”, 外用设备“够不着”, 风险把控难
    (三) 信息化水平整体偏低, 先进物联网技术保障难
三、移动式特种设备监管风险
    (一) 设备数量不够精准与状态不一致风险
    (二) 监督检查覆盖不全与检验人手不足风险
    (三) 设备未经检验与检验超期风险
    (四) 无证作业与证书真伪辨别难风险
    (五) 设备改造修理无资质与使用无证生产设备风险
四、移动式特种设备监管对策
    (一) 创新管理, 健全机制
    (二) 强化责任, 落实监管
    (三) 创新思维, 拥抱互联
    (四) 强化培训, 广泛宣传

(8)新时代背景下中国金融体系与国家治理体系现代化(论文提纲范文)

一、金融服务实体经济是践行新发展理念、适应高质量发展的要求
二、金融体系及其功能应内嵌于国家治理体系现代化
    (一) 经济金融全球化环境下的国际竞争本质上是制度的竞争
    (二) 政府与市场的关系
    (三) 财政与金融的关系
    (四) 去杠杆与完善公司治理的关系
    (五) 金融风险防范与治理机制完善的关系
    (六) 人口老龄化、养老金可持续与资本市场的关系
三、建设现代金融体系要遵循金融市场发展的一般规律
    (一) 正确认识金融业综合经营趋势
    (二) 中央银行与金融监管不可分离
    (三) 监管体系必须激励相容
四、结语:建设现代金融体系的关键在于建设现代金融市场体系

(9)江苏富民:问题、原因与对策建议(论文提纲范文)

一、江苏富民的总体状况与存在的问题
    1. 富民的总体状况
        (1) “百姓富”发展指数高、水平指数缓升
        (2) 城乡居民收入水平有较大提升
        (3) 居民收入来源日益多元化
    2. 富民方面存在的问题
        (1) 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与人均GDP比值过低
        (2) GDP收入法中的劳动者报酬占比较低
        (3) 城乡、区域间居民收入缩小趋势放缓
        (4) 不同所有制企事业职工收入差距过大
        (5) 第二、三产业职工工资水平提升水平明显放缓
二、江苏富民问题的深层原因分析
    1. 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弱仍是富民的关键“短板”
    2. 人力资源短缺, 后备不足, 人力资本质量不高
    3. 企业内部分配机制体系中劳动报酬占比提升不高
    4. 再分配政策对收入差距的调节不够
        (1) 税收税入对居民收入差距调节不力
        (2) 社会保障制度不健全、水平偏低
        (3) 公共服务供给不足且不均等
    5. 要素市场与资本市场不发达制约了非工资性收入增长
三、江苏聚焦富民、促进民富的对策建议
    1. 富民的中长期根本性出路在于“双创”
        (1) 对创新政策的建议
        (2) 对“五大创业工程”等的建议
    2. 提高人力资本质量, 提高劳动者参与程度
    3、转变政府职能, 打造优良的营商环境
    4. 防止城镇化逆转, 加快新型城市化进程
    5. 激活城乡存量资产, 增加居民财产性收入和经营性收入
        (1) 全面拓宽城乡居民的投资渠道, 提升居民财产的获利能力
        (2) 加快农村产权制度改革, 实现农民财产的入市与增值
    6.“走出去”富民

(10)内生外动:村庄公共权力监督的生成与演变 ——基于对广东省蕉岭县芳心村的调查(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导论
    一、研究缘起
        (一) “杜赞奇命题”
        (二) 一个根本性问题
        (三) 日趋严峻的现状
    二、文献回顾
        (一) 公共权力监督的研究
        (二) 基层社会治理的研究
    三、研究内容与研究方法
        (一) 研究框架
        (二) 研究方法
    四、个案基本概况
        (一) 蕉岭县基本概况
        (二) 三圳镇情况简介
        (三) 芳心村村情概况
第一章 宗族共同体公共权力的道德监督与约束
    一、传统社会村庄公共权力的道德监督
        (一) 公共权力的道德监督机制
        (二) 中国伦理道德与祠堂族权
    二、芳心村戴姓宗族共同体的形成及发展
        (一) “开基田头定居黄龙”
        (二) “聚族而居十代千口”
    三、芳心村戴姓宗族公共权力的产生及形态
        (一) 宗族共同体公权力的产生
        (二) 族、房长权力的作用范围
    四、戴姓宗族公共权力向公共权威的转化
        (一) 与祖先崇拜相关的活动
        (二) 维护宗族公共利益的活动
    五、戴姓宗族权威的道德监督与制约
        (一) 宗族权威的道德自律
        (二) 族权内部的权力制衡
        (三) 自下而上的层级监督
        (四) 族规对族权的限定
    六、外部力量对族权的尝试性监控及成效
        (一) 国家权力对族权的介入过程
        (二) 国家权力对族权监控的失败
    七、小结
第二章 新政权建设时期的群众运动型监督
    一、土地改革中村庄公共权力主体的更替
        (一) 过渡性的村级权力组织
        (二) 新政权下的首批乡村干部
        (三) 对农会权力蜕变性质的判断
    二、国家事务剧增中村庄公共权力的重构
        (一) 疾风骤雨般的农业合作化
        (二) 群体分化形成的“干部阶层”
    三、公社体制下村庄事务与公共权力特性
        (一) 村庄承担的内外公共事务
        (二) 公社的权力结构及其特点
    四、公社权力蜕变及内部监督机制
        (一) 村庄公共权力蜕变的表现
        (二) 内部权力监督机制的限度
    五、外部监督的尝试:农村基层反“三风”
        (一) 社员对问题的揭露及处理
        (二) 当事人的意见及事实还原
    六、外力监督范围的扩大:“四清”运动
        (一) 内外权力相互结合
        (二) 清查账目干部分类
        (三) 处理包袱进行退赔
        (四) 完善制度健全机构
    七、小结
第三章 “乡政村治”下权力制约型监督的形成
    一、人民公社解体下村庄公共事务的变迁
        (一) 公社解体后急剧减少的公共事务
        (二) 国家事务与村庄事务比重的变化
    二、村民自治的兴起与公共权力再度蜕变
        (一) 公共事务催生村庄治理方式的变革
        (二) 双重授权下公共权力的蜕变与失控
    三、外部监督的主动作为及其限度
        (一) 自上而下的党风廉政建设
        (二) 治理权力失控收效甚微
    四、外力推动下内生监督的形成
        (一) 内外联动组建专门化组织
        (二) 权力监督制约机制的完善
    五、小结
第四章 当前村庄公权力监督的困境与限度
    一、权力监督组织的独立性
        (一) 村庄“一把手”的权威
        (二) “村监会”人选的猫腻
        (三) “村监会”成员更换的逻辑
        (四) “村监会”地位的尴尬
        (五) 依附于村“两委”的监委会
    二、监督主体的道德与能力
        (一) “村监会”里的“四不清”干部
        (二) 截然相反的两位理事会长
        (三) 正派公益热心人的“私心”
        (四) “监督者也需要监督”
    三、内生监督权的动力来源
        (一) 利益、荣誉与责任的选择
        (二) 监督权行使的外力推动
        (三) 对两种监督力量的评价
        (四) 制衡型监督的“负效应”
    四、小结
第五章 “内生外动”型村庄公共权力监督的走向
    一、村庄公共权力监督“内生”资源的价值
        (一) 内生型权力监督形成的基础
        (二) 内生型基层社会监督的价值
    二、村庄公共权力监督“外源”动力的转型
        (一) 从“运动”到“推动”:外力监督作用方式的变革
        (二) 从“推动”到“互动”:外力监督介入程度的限定
    三、“内生外动”型村庄公共权力监督机制的构建
        (一) 划定村庄内外权力作用的边界
        (二) 利用村庄内部潜在的监督资源
        (三) 持续完善现有的内部监督机制
        (四) 发挥内外监督力量的协同作用
        (五) 提升内生监督主体的意识和能力
第六章 研究结论与模式建构
    一、基本结论:中国村庄公共权力监督生成与演变的基本规律
    二、命题回应:杜赞奇所预言的中国基层权力监督困境的破解
    三、模式建构:“内生外动”型基层社会治理创新的中国路径
参考文献
附录一
附录二
致谢

四、全民信用教育一石三鸟(论文参考文献)

  • [1]国有资本经营收益充实社保基金法律问题研究[D]. 王奕. 北京化工大学, 2021
  • [2]中国开发式扶贫的内涵、历程与政策效果评估[D]. 王泽润. 西北大学, 2021
  • [3]“一带一路”国际森林碳交易市场构建问题研究[D]. 李晗晗. 东北林业大学, 2021(09)
  • [4]浙江信息港小镇打造未来社区的路径与对策研究[D]. 沈锋萍. 南昌大学, 2020(01)
  • [5]系统性再论财政与金融的关系[N]. 徐忠. 企业家日报, 2018
  • [6]移动式特种设备监管难点与对策研究[J]. 杨宏杰,许用权. 中国市场监管研究, 2018(08)
  • [7]在边界的那一边[J]. 王威. 当代(长篇小说选刊), 2018(04)
  • [8]新时代背景下中国金融体系与国家治理体系现代化[J]. 徐忠. 经济研究, 2018(07)
  • [9]江苏富民:问题、原因与对策建议[J]. 夏锦文,吴先满. 现代经济探讨, 2017(12)
  • [10]内生外动:村庄公共权力监督的生成与演变 ——基于对广东省蕉岭县芳心村的调查[D]. 李庆召. 华中师范大学, 2017(05)

标签:;  ;  ;  ;  ;  

国家信用教育一石三鸟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