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摘要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网尾护套,属于LC双工光纤跳线技术领域,其包括连接在一起且保持连通的基部和护套部,所述基部和护套部的端面上分别开设有定位孔和进线孔,所述定位孔和进线孔的数量分别为两个和一个,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使得双芯线缆在插入时能够自然合并,并经过分叉部后自然的从两个定位孔露出,以此来固定双工接头的插拔宽度,进而进行定位双工接口,避免双工接口前后分开摇摆不固定造成的连接插拔尺寸变形问题,导致连接插入不顺畅、数据连接不稳定的现象;而且,护套部的“小蛮腰”结构设计和厚度设计,能有效的降低推入难度,同时在不布线时护套部可任意摇摆,充分避免线缆弯曲半径过小造成的折断现象,有效保护线缆。
主设计要求
1.一种网尾护套,包括连接在一起且保持连通的基部(1)和护套部(2),所述基部(1)和护套部(2)的端面上分别开设有定位孔(3)和进线孔(4),其特征在于,所述定位孔(3)和进线孔(4)的数量分别为两个和一个。
设计方案
1.一种网尾护套,包括连接在一起且保持连通的基部(1)和护套部(2),所述基部(1)和护套部(2)的端面上分别开设有定位孔(3)和进线孔(4),其特征在于,所述定位孔(3)和进线孔(4)的数量分别为两个和一个。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网尾护套,其特征在于,所述基部(1)和护套部(2)使用塑胶材料一体制成。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网尾护套,其特征在于,所述基部(1)和护套部(2)之间还安装有用于对芯线进行分开的分叉部(5)。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网尾护套,其特征在于,所述分叉部(5)为V形结构,其尖端与进线孔(4)相对,另一端与定位孔(3)相对。
5.根据权利要求1或2或4所述的一种网尾护套,其特征在于,所述护套部(2)自与基部(1)的连接处向远离基部(1)处向内逐渐收敛,进线孔(4)的形状与护套部(2)仿形。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网尾护套,其特征在于,所述护套部(2)的表面镂空设置。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网尾护套,其特征在于,所述进线孔(4)的内壁为六边形,且六边形相邻两边之间以圆弧过渡,使得护套部(2)的厚度连续交替变化。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网尾护套,其特征在于,六边形相邻边的连接处较其余处的厚度薄。
9.一种光纤活动连接器,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1~8任一所述的网尾护套。
设计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光纤跳线装置,具体是一种网尾护套及光纤活动连接器。
背景技术
光纤跳线用来做从设备到光纤布线链路的跳接线,其有较厚的保护层,一般用在光端机和终端盒之间的连接,应用在光纤通信系统、光纤接入网、光纤数据传输以及局域网等一些领域。
现市场上100%的双芯光缆LC光纤跳线都采用了单独分离的网尾,这些网尾不能固定接头的左右摇摆,容易改变接口的插入宽度,导致插入不顺畅,不够稳定和精准。由于是单独网尾,在尾部是分开设计,线缆避免不了出现分叉、长短不齐的问题,会造成微弯损耗过大,导致产品数据不合格,并使产品整体的外观不够。更由于使用了分体设计,两个接头可左右互调,很容易发生交叉合并带来的交叉不通。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网尾护套及光纤活动连接器,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网尾护套,包括连接在一起且保持连通的基部和护套部,所述基部和护套部的端面上分别开设有定位孔和进线孔,所述定位孔和进线孔的数量分别为两个和一个。
作为本实用新型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基部和护套部使用塑胶材料一体制成。
作为本实用新型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基部和护套部之间还安装有用于对芯线进行分开的分叉部。
作为本实用新型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分叉部为V形结构,其尖端与进线孔相对,另一端与定位孔相对。
作为本实用新型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护套部自与基部的连接处向远离基部处向内逐渐收敛,进线孔的形状与护套部仿形。
作为本实用新型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护套部的表面镂空设置。
作为本实用新型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进线孔的内壁为六边形,且六边形相邻两边之间以圆弧过渡,使得护套部的厚度连续交替变化。
作为本实用新型再进一步的方案:六边形相邻边的连接处较其余处的厚度薄。
一种光纤活动连接器,其包括如上述所述的网尾护套。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使得双芯线缆在插入时能够自然合并,并经过分叉部后自然的从两个定位孔露出,以此来固定双工接头的插拔宽度,进而进行定位双工接口,避免双工接口前后分开摇摆不固定造成的连接插拔尺寸变形问题,导致连接插入不顺畅、数据连接不稳定的现象;而且,护套部的“小蛮腰”结构设计和厚度设计,能有效的降低推入难度,同时在不布线时护套部可任意摇摆,充分避免线缆弯曲半径过小造成的折断现象,有效保护线缆。
附图说明
图1为一种网尾护套的结构示意图A。
图2为一种网尾护套的结构示意图B。
图3为一种网尾护套中护套部的端面示意图。
图4为一种网尾护套中基部的端面示意图。
图5为一种网尾护套中进线孔的端面示意图。
图中:1-基部、2-护套部、3-定位孔、4-进线孔、5-分叉部。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实施例1
请参阅图1~4,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一种网尾护套,包括连接在一起且保持连通的基部1和护套部2,此处,基部1和护套部2优选使用塑胶材料一体制成,所述基部1和护套部2的端面上分别开设有定位孔3和进线孔4,所述定位孔3和进线孔4的数量分别为两个和一个,将进线孔4设置为一个的目的在于:使得双芯线缆在插入时能够自然合并,避免出现长短不一的问题,定位孔3的数量为两个,便于能将双芯线缆的两股芯线分离,以此来固定双工接头的插拔宽度,进而进行定位双工接口,避免双工接口前后分开摇摆不固定造成的连接插拔尺寸变形问题,导致连接插入不顺畅、数据连接不稳定的现象。
同时,为了方便双芯线缆的两股芯线进入到定位孔3内实现自动分离,所述基部1和护套部2之间还安装有用于对芯线进行分开的分叉部5,作为优选,所述分叉部5为V形结构,其尖端与进线孔4相对,另一端与定位孔3相对,分叉部5的角度完美符合光纤光缆的弯曲半径要求,降低衰减,传输更稳定更精准。
实施例2
请参阅图1~3,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一种网尾护套,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所述护套部2自与基部1的连接处向远离基部1处向内逐渐收敛,即护套部2存在一定的锥度,形成“小蛮腰”状结构,当然了,进线孔4的形状与护套部2仿形,即进线孔4的内径从护套部2的自由端位置处向护套部2与基部1的连接处逐渐增加,即具有自阔功能,双芯线缆自进线孔4推入时,能有效的降低推入难度,此处,护套部2的表面镂空设置,较为柔软,可方便弯曲。
进一步的,请参阅图5,护套部2的端面结构示意图,其很清楚的展示了进线孔4的内壁为六边形,且六边形相邻两边之间以圆弧过渡,使得护套部2的厚度出现连续交替式的变化,在本实施例中,这种变化为:六边形相邻边的连接处较其他处薄,可实现护套部2在不布线时的任意摇摆,充分避免线缆弯曲半径过小造成的折断现象,有效保护线缆。
实施例3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还公开了一种光纤活动连接器,其包括如上述实施例所述的网尾护套,使得该光纤活动连接器在使用时,前后不再摆动,连接更精准,插拔更方便。
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显然本实用新型不限于上述示范性实施例的细节,而且在不背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或基本特征的情况下,能够以其他的具体形式实现本实用新型。因此,无论从哪一点来看,均应将实施例看作是示范性的,而且是非限制性的,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而不是上述说明限定,因此旨在将落在权利要求的等同要件的含义和范围内的所有变化囊括在本实用新型内。不应将权利要求中的任何附图标记视为限制所涉及的权利要求。
此外,应当理解,虽然本说明书按照实施方式加以描述,但并非每个实施方式仅包含一个独立的技术方案,说明书的这种叙述方式仅仅是为清楚起见,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将说明书作为一个整体,各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也可以经适当组合,形成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其他实施方式。
设计图
相关信息详情
申请码:申请号:CN201920067355.0
申请日:2019-01-16
公开号:公开日:国家:CN
国家/省市:41(河南)
授权编号:CN209248121U
授权时间:20190813
主分类号:G02B 6/44
专利分类号:G02B6/44;G02B6/38
范畴分类:30A;
申请人:白振东
第一申请人:白振东
申请人地址:473000 河南省南阳市宛城区瓦店镇白营5组217号
发明人:白振东
第一发明人:白振东
当前权利人:白振东
代理人:代理机构:代理机构编号:优先权:关键词:当前状态:审核中
类型名称:外观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