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强对流天气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强对流,天气,特征,尺度,高空,气象,海陆。
强对流天气论文文献综述
季鹏,翟国庆,洪夏杰[1](2019)在《宁波西南地形对强对流天气影响的统计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通过统计分析的方法,研究宁波西南山区地形对强对流天气的影响。先通过30年统计资料分析出宁波西南各类降水指标远远高出其他地区的整体趋势;再对台风系统和非台风系统分别进行统计分析,发现两种情况下宁波西南各类降水指标也都明显高于其他地区;接着从月尺度、日尺度、时尺度继续进行统计分析,发现宁波西南在月均降水量、连续降水过程总量、极端降雨量、极端降雨频次等方面也都明显高于其他地区;最终得出,正是宁波西南的这种山区地形造成了该地区强对流天气的多发和易发。(本文来源于《科技通报》期刊2019年11期)
杨丽杰,路亚奇,张可心[2](2019)在《基于溃变理论的v-3θ图在陇东强对流天气中的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验证v-3θ图在陇东地区强对流天气预报中的适用性。[方法]利用常规观测资料、灾情月报及上游平凉站的探空资料,对庆阳市2012—2018年172个强对流天气样本的v-3θ图特征进行分析,通过箱线图确定了湿度阈值,并对比不同类型强对流天气发生前v-3θ图与T-lnP图特征。[结果]v-3θ图对于陇东地区的对流性天气的指示意义较好;超低温、θ曲线有拐点及θ_(sed)和θ~*与T轴成钝角可作为强对流天气的起报条件;就滚流效应而言,冰雹天气过程最明显,对流性暴雨、阵性大风、干雷暴依次减弱;对流性暴雨及阵性大风发生前低层湿度条件好,但前者湿层伸展高度高;当起报条件满足时,首先利用低层θ~*-θ_(sed)判断对流天气类型:其数值≥10℃时,若滚流效应较为显着,则预报冰雹,否则为干雷暴;其数值≤3℃时,则需进一步分析湿层伸展的高度,位于700 hPa以下则预报阵性大风,否则为对流性暴雨;对流强度越弱时,v-3θ图相较于T-lnP图优势越突出。[结论]该研究为提高该地区的强对流天气预报准确率提供依据。(本文来源于《安徽农业科学》期刊2019年22期)
田成娟,马元仓,刘雪梅,郭晓宁,马琼[3](2019)在《基于加密站资料的青藏高原强对流天气预报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利用常规气象观测、西宁多普勒雷达、加密自动站、NCAR1°×1°再分析等资料,对2016年8月18日清晨发生在青海省东北部的一次强对流天气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副热带高压外围的西南暖湿气流与东移扩散南下的冷空气在青海省东北部交汇是此次强对流天气发生的主要成因;雷达回波表现为弓形回波,伴有持久的中气旋,最强回波可达65 dBz以上,顶高17 km以上,VIL在30~40 kg/m2,是典型的超级单体特征;气压、温度、相对湿度均出现了不连续线,强降水发生时出现气压上升、相对湿度突升,温度突降特征,气压与湿度呈同位相变化,与温度的变化位相相反,强降水发生在辐合线的附近。(本文来源于《湖北农业科学》期刊2019年22期)
刘海娟[4](2019)在《强对流天气预报的一些基本问题》一文中研究指出强对流天气所包含的影响因素有很多,如大风、雷电、冰雹等,对人们生产生活产生着重要影响,同时也是天气预报预测中的重要内容。文章根据以往工作经验,对强对流天气预报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总结,并从强对流天气发生时的气候背景、配料法的应用、天气学分型操作、雷达和卫星等资料结合四方面,论述了强对流天气预报的主要内容。(本文来源于《智能城市》期刊2019年21期)
苏永玲,周少龙,马丽,张雪琦,梅成红[5](2019)在《2019年“4·26”春季民和强对流天气中尺度特征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探讨2019年4月26日民和冰雹短时强降水强对流天气的成因,利用"2019·04·26"过程的实况资料及NCEP1°×1°再分析资料、西宁多普勒雷达资料、葵花卫星FY-2G云图TBB资料,从产生强对流天气的四个要素出发,分析了此次过程实况特征、天气形势配置、动力热力特征、云图及雷达特征。结果表明:"4·26"强对流过程局地性强、冰雹持续时间短、且伴随短时强降水等混合性强对流天气。是斜压锋生类强对流天气,中低层冷暖空气交汇,并伴有明显的锋区和锋生,地面有冷锋活动。强对流天气与弱的0~6km风切变有较好的对应关系。地面辐合线和干线是此次强对流天气的触发机制。闪电提前强对流天气1~2h发生,民和冷中心位于TBB的-60℃梯度最大处,强回波达65dBz,有明显的弱回波区和回波悬垂,回波顶高14km,垂直积分液态含水量25kg/m~2。(本文来源于《青海科技》期刊2019年05期)
黄应文,黄琴琴[6](2019)在《强对流天气对高空气象探测的影响及应对处理》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主要分析了雷暴、强降雨、大风等强对流天气对高空气象探测所产生的影响,并着重分析了相应的处理策略,为大家今后更好地开展高空气象探测业务提供参考。(本文来源于《吉林农业》期刊2019年20期)
昌立伟,黄海波,许丽丽[7](2019)在《东风带系统影响下岳阳市强对流天气分析与预报》一文中研究指出利用常规气象观测资料、多普勒雷达资料和NCEP再分析资料对2018年盛夏影响湖南省岳阳市的东风带系统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东风带系统造成的强对流天气主要以台风影响为主,台风中心的位置、强度均与与强对流天气落区密切相关,另外也与地形和低层风向有很大关联,尤其是东部的幕阜山和连云山。(本文来源于《江西农业》期刊2019年20期)
于德财,姜睿,王玉馨[8](2019)在《甘肃中部一次强对流天气过程的诊断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利用实况资料对2016年7月23日出现在甘肃省中部的一次强对流天气过程进行了诊断分析,得出以下结论:副高、500hPa的高原槽、700hPa的切变线和低空急流,是此次天气过程的主要影响系统。CAPE、K指数和抬升指数反映,强对流落区具有较强的热力不稳定,但由于CAPE值不是很大,700hPa与500hPa的温度差也不大,因此相应的热力不稳定条件不利于冰雹和雷暴大风的出现,只利于强降水的出现。强对流落区的中低层水汽充沛、湿层较厚,低层具有较强的水汽辐合,从而具有有利于强降水出现的水汽条件。700hPa的切边线提供了产生强对流所需的动力抬升。低层辐合、高层辐散的散度场配置,中低层的垂直速度为负值,说明存在有利于强对流出现的动力条件。(本文来源于《科技风》期刊2019年29期)
孟振雄,唐帅[9](2019)在《一次海陆风触发的强对流天气过程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2019年7月8日午后,辽西地区发生了一次海陆风触发的强对流天气过程,为今后此类天气的预报提供借鉴,应用常规地面、高空观测资料、中国气象局陆面数据同化系统融合资料、营口多普勒雷达资料和欧洲中心数值预报资料等,对此次强对流天气过程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此次过程是发生在对流层底层到中层均是东北气流环境背景下的一次对流性天气,午后的海陆风是其触发条件,850hPa(百帕)的风速辐合导致上升运动进一步加强,600hPa的分流区抑制对流发展。在预报工作中应该加强对中尺度数值预报产品的分析。(本文来源于《农技服务》期刊2019年10期)
王峙[10](2019)在《强对流天气对高空气象探测的影响及应对处理》一文中研究指出高空气象探测业务是各级气象部门的重要工作任务,其在气象监测、天气预报、气象研究、人工影响天气等工作中发挥着十分关键的作用。本文分析了强降雨、雷暴、大风等强对流天气对高空气象探测探测造成的影响,提出了相应的应对处理措施,以供相关人士参考借鉴。(本文来源于《南方农机》期刊2019年19期)
强对流天气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目的]验证v-3θ图在陇东地区强对流天气预报中的适用性。[方法]利用常规观测资料、灾情月报及上游平凉站的探空资料,对庆阳市2012—2018年172个强对流天气样本的v-3θ图特征进行分析,通过箱线图确定了湿度阈值,并对比不同类型强对流天气发生前v-3θ图与T-lnP图特征。[结果]v-3θ图对于陇东地区的对流性天气的指示意义较好;超低温、θ曲线有拐点及θ_(sed)和θ~*与T轴成钝角可作为强对流天气的起报条件;就滚流效应而言,冰雹天气过程最明显,对流性暴雨、阵性大风、干雷暴依次减弱;对流性暴雨及阵性大风发生前低层湿度条件好,但前者湿层伸展高度高;当起报条件满足时,首先利用低层θ~*-θ_(sed)判断对流天气类型:其数值≥10℃时,若滚流效应较为显着,则预报冰雹,否则为干雷暴;其数值≤3℃时,则需进一步分析湿层伸展的高度,位于700 hPa以下则预报阵性大风,否则为对流性暴雨;对流强度越弱时,v-3θ图相较于T-lnP图优势越突出。[结论]该研究为提高该地区的强对流天气预报准确率提供依据。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强对流天气论文参考文献
[1].季鹏,翟国庆,洪夏杰.宁波西南地形对强对流天气影响的统计分析[J].科技通报.2019
[2].杨丽杰,路亚奇,张可心.基于溃变理论的v-3θ图在陇东强对流天气中的应用[J].安徽农业科学.2019
[3].田成娟,马元仓,刘雪梅,郭晓宁,马琼.基于加密站资料的青藏高原强对流天气预报分析[J].湖北农业科学.2019
[4].刘海娟.强对流天气预报的一些基本问题[J].智能城市.2019
[5].苏永玲,周少龙,马丽,张雪琦,梅成红.2019年“4·26”春季民和强对流天气中尺度特征分析[J].青海科技.2019
[6].黄应文,黄琴琴.强对流天气对高空气象探测的影响及应对处理[J].吉林农业.2019
[7].昌立伟,黄海波,许丽丽.东风带系统影响下岳阳市强对流天气分析与预报[J].江西农业.2019
[8].于德财,姜睿,王玉馨.甘肃中部一次强对流天气过程的诊断分析[J].科技风.2019
[9].孟振雄,唐帅.一次海陆风触发的强对流天气过程分析[J].农技服务.2019
[10].王峙.强对流天气对高空气象探测的影响及应对处理[J].南方农机.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