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中国共产党始终注重公信力的建设。总结党的公信力的建设经验,可以为新时代中国共产党执政公信力的提升提供借鉴。新中国成立以来,党的公信力建设的主要经验包括: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思想,注重思想理论创新;坚持为人民服务的宗旨,重视人民利益;坚持从严治党,密切党群关系。
关键词:中国共产党 公信力 建设经验
公信力是一个执政党树立政治权威、获得人民支持和拥护的前提,是一个执政党长期执政的基础。回顾总结建国后党的公信力建设的经验教训,可以为新时代进一步提升党的公信力、夯实党的执政基础提供借鉴。
一、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思想,注重思想理论创新,这是党的公信力建设的基础
新中国成立以来,我们党始终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实际相结合,并与时俱进地开创发展出了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从而使我们党具有了长久的生命力和核心竞争力,也成为我们党有信心树立公信力的根源。
坚持马克思主义,要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立足实际,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取得进步,赢得人民信赖和拥护;否则,就会破坏党的公信力。比如大跃进,“文革”的发生,从某种程度上讲,就是因为在坚持马克思主义的过程中脱离了实际,使党的公信力建设出现波折。“文革”之后,针对国内出现的很多否定毛泽东思想的声音,邓小平同志旗帜鲜明地指出,“全党要团结一心向前看,要继承和发展毛泽东思想,而不是纠缠历史”[1]。在改革开放的过程中,围绕“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进行了理论创新,解决了党和人民群众思想上的困惑,探索形成了邓小平理论,引领我们走上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康庄大道。
实践证明,什么时候我们正确坚持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我们就能取得进步,赢得人民信赖;反之,就会破坏党的公信力。
②流域管理机构职能不健全,权利结构不合理,管理难以取得实效。在长期存在的强势区域管理体制下,新成立的流域管理机构——塔管局既不管人,也不管财和物,而且也不具有重要控制性工程的管理权,在遇到地方利益、局部利益与整体利益有冲突时,水资源统一管理调度指令的执行得不到保证,统一管理也就成了一纸空谈。
二、坚持为人民服务的宗旨,重视人民利益,这是党的公信力建设的根本
坚持为民服务的宗旨,重视人民利益,这是党赢得群众信任和拥护,获得公信力的重要手段。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之日起,就将为人民服务作为根本宗旨。坚持为民宗旨、重视人民利益是一以贯之的。习近平总书记曾就此作出深刻总结,他说:“毛泽东同志要求全党同志必须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邓小平同志要求我们做工作必须考虑群众拥护不拥护、赞成不赞成、高兴不高兴、答应不答应,江泽民同志提出我们党要始终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胡锦涛同志提出必须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我们这一届党中央明确提出‘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是一以贯之的。在前进征途上,只要我们党始终坚持人民利益高于一切,紧紧依靠人民,就能永远立于不败之地。”[2]
在机械工业产品的制造过程中,往往需要把各种各样加工好的零件按设计要求连接起来制作为成品,其中焊接就是将这些零件连接起来的一种常用的加工方法。目前,金属焊接作为机械设备制造与维修中一种基本的工艺方法,广泛应用于各工业部门。在焊接生产过程中,焊接设备是保证焊接生产过程顺利进行的基本条件,不同的焊接方法需要借助不同的焊接设备来实现。
坚持为民宗旨,重视人民利益,体现在实践中,就是重视保障和改善民生。民生是党的公信力建设的基础工程。建国后,面对百废待兴、民生凋敝的现实,中国共产党人通过三大改造,建立社会主义公有制,解放了生产力,调动了人民生产积极性,人民群众生活质量有了较大提高,党据此赢得了群众信赖和支持,党在人民心中的地位达到新高度。[3]改革开放后,邓小平同志将“共产党人心中的为人民服务变得深刻而又简单,即增加生产、脱贫致富”[3]。特别是他关于社会主义的本质论和“三个有利于”的标准,拨开人们的思想迷雾,吹响了前进的号角,在党的带领下,人民群众奋斗在各条战线,真真切切感受到了改革开放带来的实实在在的实惠,树立了党的公信力。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顺应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坚持多谋民生之利、多解民生之忧,围绕“幼有所育、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弱有所扶”,统筹做好各领域民生工作,人民群众收获了满满的“获得感”“幸福感”,人民群众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心更加坚定,对中国共产党的信赖更加坚定。
三、坚持从严治党,密切党群关系,这是党的公信力建设的保障
坚持从严治党,密切党群关系,是党的公信力建设的一条重要经验。过去的执政实践告诉我们,坚持从严治党,密切党群关系。
为使硫磺回收装置满足更高的排放要求,通常需要后接尾气处理单元。现有装置大多采用两级克劳斯+加氢还原胺液吸收工艺。尾气处理装置的净化尾气组成见表1。
第一,要加强党的作风建设。严格优良的作风是我们党赢得群众支持的重要因素。新中国成立后,以毛主席为代表的党中央,多次在党内开展整风运动。比如,1950年1月,全党进行了一次大规模的整风运动,坚决反对官僚主义和命令主义。1951年底开展了“三反”运动。通过全党共同努力,遏制了党内官僚主义和命令主义,深化了党员为民服务的宗旨意识和公仆意识。[4]改革开放以来,以邓小平同志为代表的党中央,从1983年到1987年,通过三年多的分期分批教育学习,统一了思想,改善了作风,加强了纪律,增强了党的凝聚力和战斗力。1990年3月,党的十三届六中全会通过《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党同人民群众联系的决定》,重申党的群众路线,继承和发扬党密切联系群众的优良传统。党的十六大以来,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号召全党继续发扬谦虚谨慎、艰苦奋斗的作风,弘扬求真务实的作风,批评与自我批评的作风,坚持正确政绩观,密切联系群众。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继续高度强调党的作风建设问题。从八项规定到严整“四风”;从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到“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从党规党纪的密集出台到执纪监督的严明执行,七年来,党的作风建设标本兼治,成效卓著,密切了党同人民群众的联系,增强了党的公信力。[5]
第二,坚决反对并惩治腐败。“以党风廉政建设的实际成果取信于民”。新中国成立后,为经受住执政考验,坚持有腐必反、惩腐必严,主要通过“群众运动”的形式,同时保持政治高压,取得比较显著的反腐效果,成功遏制了新中国成立初期迅速出现的腐败倾向,创造了清廉的党风、政风和社风,树立起了党在人民心中廉洁、清正、为民的光辉形象。改革开放后,着重打击经济领域的犯罪行为,在坚持思想政治教育的同时,开始注重制度反腐,进行反腐倡廉建设。20世纪90年代,加大对大案要案的惩处力度,“标本兼治、综合治理”,侧重从源头上反腐。十六大以来,坚持惩防并重,更加注重制度建设,初步探索形成了一条有效的反腐倡廉的路子。十八大以来,坚持“老虎”“苍蝇”一起打,推进全面从严治党,把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引向深入。特别是一大批腐败分子受到党纪国法的严惩,人民群众对党的信任和支持显著增强。中国社科院的调查数据显示,城乡居民、企业人员、普通干部、领导干部对中国共产党的反腐,表示有信心或比较有信心的分别占到调查人员的86.9%,87.9%,92.8%和93.7%。来自国家统计局的调查结果显示,群众对党的反腐和廉政建设工作成效感到满意或比较满意的达到91.5%。这些数据印证了党的反腐顺民心、合民意,赢得了人民的真心拥护和坚定支持。[6]
参考文献:
[1]邓小平.邓小平文选(第三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300.
[2]习近平.在十八届中央政治局第七次集体学习时的讲话[R].2013.
[3]周培清.重读为人民服务[M].南昌:江西人民出版社,2013:43.
[4]王永浩.党的作风建设的历史回眸与历史经验[J].广西社会科学,2011(7).
[5]刘红凛.中国共产党加强作风建设的历史经验[J].紫光阁,2018(11).
[6]胡爱华.正风反腐深得民心[EB/OL].https://www.sohu.com/a/249368204_99890391.
中图分类号:D2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19)20—0227—02
[作者简介]沙玉霞,中共德州市委党校讲师,研究方向:公共政策,政府治理创新。
责任编辑:于蕾
标签:公信力论文; 中国共产党论文; 党中央论文; 人民群众论文; 马克思主义论文; 政治论文; 法律论文; 党的建设论文; 思想建设论文; 《现代交际》2019年第20期论文; 中共德州市委党校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