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照射剂量论文_陈凌,王薇,邬蒙蒙

导读:本文包含了内照射剂量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剂量,核素,放射性,宫颈癌,伤口,半衰期,评价。

内照射剂量论文文献综述

陈凌,王薇,邬蒙蒙[1](2019)在《伤口摄入~(241)Am内照射回顾性调查及剂量评价》一文中研究指出2002年某单位一名工作人员操作~(241)Am固体放射源时,右手食指被螺丝刀穿刺扎伤,伤口摄入颗粒态~(241)Am。2016年对人员伤口摄入~(241)Am进行回顾性调查及剂量评价。对人员头骨中~(241)Am的定量测量约为166 Bq,头骨干重占全身骨干重约18.86%,人员全身骨内~(241)Am约为880 Bq。结合伤口摄入~(241)Am人体骨骼滞留函数,计算人员伤口~(241)Am摄入量约为2 630 Bq,待积有效剂量约为0.85 Sv。对人员伤口内现有~(241)Am滞留量定量测量约为527 Bq,结合伤口污染滞留函数计算伤口~(241)Am摄入量约为5 560 Bq,待积有效剂量约为1.81 Sv。综合两种剂量评价方法的结果,该人员伤口摄入~(241)Am待积有效剂量应小于2 Sv。对伤口现有~(241)Am进行干预评估,伤口残留污染物手术切除可节省待积有效剂量约为170 mSv。(本文来源于《原子能科学技术》期刊2019年10期)

张慧芳,刘红艳,任越,李幼忱,王仲文[2](2019)在《基于钚内照射剂量重建的尿钚分析方法》一文中研究指出钚的内照射剂量可通过生物样本的测定结果和摄入滞留或排泄函数修正的办法来确定。本文从原理、方法学、在剂量重建中的应用几方面综述了尿钚分析方法。尿钚分析方法主要包括α谱仪分析方法、裂变径迹分析方法,电感耦合等离子体、热电离、加速器等质谱分析方法,每种方法优势不同。本文可为基于钚内照射剂量重建尿钚分析方法的选择提供参考。(本文来源于《中国辐射卫生》期刊2019年04期)

刘庭立,陈雪泉,张文治,龙远奎,陈楠伟[3](2019)在《某区域食入放射核素所致内照射剂量及评价》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对某区域居民食入放射核素所致内照射剂量监测及评价,以该区域为中心,居民食谱采取实地调查。根据调查结果进行采样分析,经计算得到区域内各年龄组公众个人食入所致的年待积有效剂量,半径80 km内公众人均食入所致最大年待积有效剂量为1.16×10-4 Sv/a(成人组里的渔民)。计算所得结果均小于国家标准[1]限值(1 mSv/a)。(本文来源于《广东化工》期刊2019年14期)

马加一,史晓东[4](2019)在《体外直接检测法评估南京市3家医院核医学工作人员的内照射个人剂量水平》一文中研究指出[背景]随着医疗技术的发展,放射性核素特别是~(18)F、~(99m)Tc和~(131)I被广泛应用于医学诊断与治疗过程当中。对于经常接触放射性核素的医护人员,其内照射剂量应当进行监测。[目的 ]本研究对南京叁家具有一定规模的叁甲医院共21名接触放射性~(131)I、~(99m)Tc、~(18)F的核医学科放射工作人员利用全身计数器进行体外直接测量,并结合接触情况对高于探测限的~(131)I放射工作人员的摄入量、待积有效剂量进行估算。[方法 ]测量采用高纯锗探测器,固定采集从颈部到髋部γ谱,一次采集两次分析的方法。首先分别对分布于甲状腺和全身两种情况利用标准源分别刻度两条效率曲线。在检测过程当中,在对被检测人员采集数据过后,利用甲状腺效率曲线分析~(131)I含量,利用全身效率曲线计算的~(99m)Tc、~(18)F含量。计算结果利用长期摄入模型推知其14 d工作周期内摄入量,利用摄入量计算监测周期内的待积有效剂量,假设在本次测量具有代表性的前提下利用本次摄入量推知年待积有效剂量。[结果 ]从事~(131)I相关工作人员共9人,在其中5人体内检出~(131)I;从事~(99m)Tc相关工作的工作人员共9人,其中1人体内检出~(99m)Tc;从事~(18)F相关工作人员16人,所有人体内均未检出~(18)F。~(131)I污染高于探测限的5名工作人员监测周期内最高待积有效剂量为0.92 m Sv,平均待积有效剂量为0.27 m Sv。年平均待积有效剂量为7.0 m Sv,最高达到24.0 m Sv。[结论]本次调查中,被检出人员平均剂量高于必须进行内照射监测的1 m Sv限值,即使考虑到检出率的影响,内照射对年剂量的贡献依旧不可以被忽略。估算的最高剂量甚至突破了5年平均剂量限值,对于~(131)I工作人员的内照射监测工作刻不容缓。(本文来源于《环境与职业医学》期刊2019年06期)

王薇,邬蒙蒙,汪传高,骆志平[5](2018)在《伤口摄入超铀核素的内照射剂量估算》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比较NCRP伤口生物动力学模型和ICRP 78号报告推荐的注入模式下伤口摄入超铀核素所致内照射剂量的差异,了解器官剂量的分布特性。方法以241Am(M类,颗粒态)为例计算了上述两种不同模型模式下工作人员伤口摄入单位活度后所致人体各组织器官当量剂量和待积有效剂量,及其在部分器官(肝、骨等)和部分生物样品(尿、粪等)中的滞留/排泄分数曲线。结果工作人员经由伤口摄入单位活度241Am所致待积有效剂量的两种模型计算结果相差约为18. 5%;器官当量剂量由高到低依次为骨表面,肝和红骨髓;伤口摄入单位活度241Am后全身滞留分数较高,不易排出,在骨和肝中的滞留分数随时间推移而显着升高,而在尿、粪中的排泄分数则较低且变化较小。结论利用现有的两种模型估算超铀核素伤口污染所致的内照射剂量尚有较大的差异,值得继续深入开展研究。(本文来源于《中国辐射卫生》期刊2018年06期)

刘华江,刘玉龙[6](2018)在《内照射剂量测定方法》一文中研究指出内照射剂量学是研究放射性核素在体内的数量、分布及特定时间段内对器官或组织造成内照射的剂量的学科。要准确估算内照射剂量,需要了解以下信息:(1) 放射性核素的化学形式;(2) 摄入放射性核素的途径;(3) 摄入放射性核素的时间;(4) 器官包含的放射性核素种类;(5) 放射性核素的分布方式;(6) 受照人员的器官质量;(7) 放射性核素生物半衰期;(8) 摄入放射性核素释放射线类型;(9) 放射性核素的(本文来源于《辐射防护通讯》期刊2018年05期)

[7](2018)在《ICRP《放射性核素职业摄入(OIR)》系列出版物中工作人员及公众内照射剂量系数的更新》一文中研究指出剂量系数对于放射防护体系的实际实施至关重要。基于ICRP第103号出版物中所提及的建立一套完整的职业和公众内照射剂量系数,其准备工作已取得了显着的进步。剂量系数依赖于物理数据和解剖与生物动力学模型。ICRP第107 号出版物提供了核衰变数据。第110号出版物给出了利用体素(叁维像素)定义体内器官和组织的成人参考计算体模。运用这些体模,第133号出版物可提供比吸收分数,这是计算滞留在人体组织内放(本文来源于《辐射防护》期刊2018年05期)

段再煜,李荐民[8](2018)在《尿氚法监测核动力装置工作人员氚内照射剂量》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采用尿氚直接测量法加双标记监测核动力装置工作人员尿氚,通过尿样双标记配比实验确定尿样测量的最佳配比为10∶2,同时通过采用无氚尿样加标准浓度氚水的方法验证了双标记法的准确度和精度,最后用该方法监测了核动力装置中不同场所、不同年龄段以及不同累积工作时间人员尿氚的情况。测量结果反映了核动力装置工作人员所受氚内照射剂量情况,为如何采取氚内照防护提供基础。(本文来源于《核电子学与探测技术》期刊2018年04期)

白冬梅,赵红,杨卫卫,白胜江,曹彩萍[9](2018)在《宫颈癌后装腔内照射施源器放置技术与剂量分布对疗效及不良反应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宫颈癌后装腔内照射施源器放置技术与剂量分布对其疗效的影响。方法选择Ⅱb期后的宫颈鳞癌患者80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放疗方法的不同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0例,两组放疗都采用6m V X线行四野盒式照射,在腔内后装施源器中,观察组采用扁平固定叁管施源器,对照组采用单管施源器,两组都放疗观察8周。结果治疗后观察组与对照组有效率分别为77.5%和70.0%,两组有效率相比无显着性差异(P>0.05)。观察组治疗期间膀胱、肠道反应发生率分别为5.0%和7.5%,对照组为22.5%和27.5%,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随访至今,观察组的总生存时间与无瘤生存时间为(34.23±4.11)个月与(23.14±3.78)个月,对照组分别为(29.12±4.09)个月与(19.10±4.13)个月,观察组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单管施源器和叁管施源器放射治疗宫颈癌的疗效相当,但是放置技术与剂量分布合理的叁管施源器可以减少膀胱、肠道反应发生率,延长患者的生存时间,有很好的应用效果。(本文来源于《实用癌症杂志》期刊2018年06期)

项楠[10](2018)在《单次大剂量腔内照射对宫颈癌患者肿瘤血管及免疫状态影响的初步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初步探讨单次大剂量腔内照射前后宫颈癌患者肿瘤血管密度及其功能状态、免疫微环境的变化情况。方法:选取初诊时阴道出血量大需行后装止血治疗的宫颈癌患者23例,获得患者知情同意后分别收集后装止血治疗前、单次5Gy腔内照射止血治疗后一周的肿瘤组织标本,通过免疫荧光法检测肿瘤组织中CD31、NG2的表达情况,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研究单次大剂量腔内照射对肿瘤血管密度及功能状态的影响。取组织行流式细胞术,检测照射前后肿瘤微环境中CD4+、CD8+、CD279+、CD274+细胞、TAM在所有活细胞中各自所占百分比,以及CD279、CD274在各细胞中的表达情况,初步探讨肿瘤免疫微环境的变化。结果:照射一周后CD31在宫颈癌组织中的表达明显增加(P<0.01),同时NG2的表达也显着增加(P<0.05),且都具有统计学意义。这些结果表明单次大剂量腔内照射一周后,肿瘤血管的密度增加和周细胞覆盖率提高。照射前后CD4+TILs和CD8+TILs在总体细胞中所占比例个体差异较大。CD279(PD-1)在总体细胞、CD4+、CD8+T细胞中的表达均呈下降趋势。CD274(PD-L1)在淋巴细胞中表达增加,在总体细胞中的表达则呈下降趋势。肿瘤相关巨噬细胞(TAM)在总体细胞中的百分比呈现上升趋势,但其中M2型TAM所占比例下降。这些结果提示照射一周后,肿瘤组织中免疫抑制性的肿瘤浸润免疫细胞呈减少趋势。结论:单次大剂量腔内照射一周后,宫颈癌患者肿瘤血管功能和肿瘤浸润免疫状态得到改善。(本文来源于《苏州大学》期刊2018-05-01)

内照射剂量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钚的内照射剂量可通过生物样本的测定结果和摄入滞留或排泄函数修正的办法来确定。本文从原理、方法学、在剂量重建中的应用几方面综述了尿钚分析方法。尿钚分析方法主要包括α谱仪分析方法、裂变径迹分析方法,电感耦合等离子体、热电离、加速器等质谱分析方法,每种方法优势不同。本文可为基于钚内照射剂量重建尿钚分析方法的选择提供参考。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内照射剂量论文参考文献

[1].陈凌,王薇,邬蒙蒙.伤口摄入~(241)Am内照射回顾性调查及剂量评价[J].原子能科学技术.2019

[2].张慧芳,刘红艳,任越,李幼忱,王仲文.基于钚内照射剂量重建的尿钚分析方法[J].中国辐射卫生.2019

[3].刘庭立,陈雪泉,张文治,龙远奎,陈楠伟.某区域食入放射核素所致内照射剂量及评价[J].广东化工.2019

[4].马加一,史晓东.体外直接检测法评估南京市3家医院核医学工作人员的内照射个人剂量水平[J].环境与职业医学.2019

[5].王薇,邬蒙蒙,汪传高,骆志平.伤口摄入超铀核素的内照射剂量估算[J].中国辐射卫生.2018

[6].刘华江,刘玉龙.内照射剂量测定方法[J].辐射防护通讯.2018

[7]..ICRP《放射性核素职业摄入(OIR)》系列出版物中工作人员及公众内照射剂量系数的更新[J].辐射防护.2018

[8].段再煜,李荐民.尿氚法监测核动力装置工作人员氚内照射剂量[J].核电子学与探测技术.2018

[9].白冬梅,赵红,杨卫卫,白胜江,曹彩萍.宫颈癌后装腔内照射施源器放置技术与剂量分布对疗效及不良反应的影响[J].实用癌症杂志.2018

[10].项楠.单次大剂量腔内照射对宫颈癌患者肿瘤血管及免疫状态影响的初步研究[D].苏州大学.2018

论文知识图

核医学诊断所致受诊者内照射剂量...5.5 河水中 U 对各年龄层居民内照射河水中Ra对各年龄层居民内照射剂量基于MC方法的核素治疗内照射剂量河水中Th对各年龄层居民内照射剂量肿瘤组织单细胞悬液激光共聚焦观察结果

标签:;  ;  ;  ;  ;  ;  ;  

内照射剂量论文_陈凌,王薇,邬蒙蒙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