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岭-桐柏造山带早古生代镁铁质岩浆岩地球化学研究

秦岭-桐柏造山带早古生代镁铁质岩浆岩地球化学研究

论文摘要

秦岭-桐柏-红安-大别-苏鲁造山带又称中国中央造山带,记录了华南与华北陆块从古生代到中生代的拼合过程。它含有世界上出露规模最大、保存最好的超高压变质地体,同时也是弧-陆和陆-陆碰撞过程中以及碰撞后阶段岩浆活动最为发育的地区之一。东部的大别-苏鲁造山带由简单的华南-华北大陆碰撞形成,保存了早中生代陆-陆碰撞的证据。与此相比,西部的秦岭-桐柏造山带具有复合性质,记录了从古生代洋壳俯冲和弧-陆碰撞到中生代陆壳俯冲和陆-陆碰撞等一系列构造过程。在洋壳俯冲和随后的陆壳俯冲过程中,不同性质的地壳物质进入俯冲隧道,并以不同方式和比例与上覆地幔楔发生壳幔相互作用,之后通过镁铁质岩浆作用返回地壳。因此,研究复合造山带不同阶段镁铁质火成岩的岩石学成因及其形成的地球动力学背景,对认识俯冲地壳物质再循环、造山带岩石圈地幔的性质和造山带构造演化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对秦岭-桐柏造山带早古生代镁铁质火成岩进行了岩石学和地球化学研究,结果为认识该造山带俯冲古洋壳物质再循环、壳幔相互作用过程和机制、岩石圈地幔性质以及构造演化提供了新的制约。对秦岭造山带富水地区的镁铁质杂岩体进行了系统的同位素年代学和地球化学研究,包括锆石原位U-Pb年龄和Hf-O同位素,以及全岩主微量元素和Sr-Nd同位素。SIMS锆石U-Pb定年得到488±4到490±4 Ma的晚寒武世岩浆侵位年龄。该年龄稍晚于北秦岭微陆块超高压变质作用的锆石U-Pb年龄(500-490 Ma),表明富水镁铁质火成岩属于弧-陆碰撞过程中同折返岩浆活动的产物。这些镁铁质火成岩显示弧型的微量元素特征:富集LILE、Pb和LREE,亏损HFSE。它们具有富集的全岩Sr-Nd同位素组成,即高的(87Sr/86Sr)i 比值0.7094至0.7144和负的εNd(t)值-5.5至-3.4。锆石Hf-O同位素组成显示较大的变化范围,可以分为两组:第一组锆石具有低的δ180值2.0至2.99‰、正的εHf(t)值0.1至1.6,表明其地幔源区含有经历过高温水-岩相互作用的玄武质洋壳物质;第二组锆石具有高的δ18O值5.1至7.9‰、低的εHf(t)值-3.7至0.9,指示其地幔源区含有陆源沉积物。结合全岩地球化学特征,推测富水地区的镁铁质火成岩来自北秦岭微陆块之下的富沃富集地幔源区,该地幔源区是俯冲商丹洋壳来源的流体交代上覆地幔楔橄榄岩形成的,该交代作用发生在北秦岭微陆块俯冲到弧下深度发生超高压变质作用之前的某个时间。微量元素和Sr-Nd同位素模拟计算结果表明,约5-10%的蚀变洋壳玄武岩来源的富水溶液和0.5-2.5%沉积物来源的含水熔体分别交代地幔橄榄岩可以产生该地幔源区,由其部分熔融形成的玄武质熔体具有与富水岩体类似的微量元素和Sr-Nd同位素组成。熔流体-橄榄岩反应形成了秦岭微陆块之下含金云母的超镁铁质交代岩。在晚寒武世到早奥陶世的构造转换过程中,由于超高压变质岩片的折返伸展,该交代岩部分熔融形成了富水地区的镁铁质杂岩体。因此,出露在秦岭造山带富水地区的同折返杂岩体为认识造山带岩石圈地幔性质和碰撞造山带的构造演化提供了岩石学和地球化学记录。对桐柏造山带早古生代镁铁质火成岩进行了锆石原位U-Pb年龄和Hf-O同位素以及全岩主微量元素和Sr-Nd同位素研究。SIMS锆石U-Pb定年得到436±4至449±4 Ma的早古生代岩浆结晶年龄,晚于北秦岭微陆块与二郎坪岛弧之间碰撞的时间,与商丹洋北向俯冲于北秦岭微陆块之下的时间一致。这些镁铁质火成岩具有富集LILE和LREE、亏损HFSE的弧型微量元素分布特征和亏损的Sr-Nd同位素组成,其(87Sr/86Sr)i i比值为0.7037至0.7047、εNd(t)值为2.7至5.0。此外,它们还具有正的锆石εHf(t)值8.9至14.8和变化的δ180值4.4至5.9‰。这些地球化学特征表明,它们来自LILE和LREE富集但放射成因同位素亏损的富沃地幔源区。该地幔源区属于造山带岩石圈地幔,是先前俯冲的二郎坪洋壳来源的流体与上覆地幔楔发生交代反应形成的。这些镁铁质火成岩具有两组Ba/Th,Th/Nb,(La/Yb)N和(87Sr/86Sr)i比值,指示交代介质既有玄武质洋壳来源的富水溶液,也有沉积物来源的含水熔体。模拟计算结果显示,1-10%俯冲二郎坪洋壳来源的富水溶液和0.05-0.1%沉积物来源的含水熔体分别与MORB型亏损地幔橄榄岩反应,能够解释桐柏镁铁质火成岩的微量元素和Sr-Nd同位素组成。该交代作用发生在二郎坪岛弧与北秦岭微陆块碰撞之前的二郎坪洋壳俯冲过程中,形成了富集辉石的超镁铁质交代岩。在晚奥陶世到早志留世期间,俯冲商丹洋板片回卷和软流圈地幔上涌导致二郎坪岛弧处于弧后拉张环境,从而引发这些交代岩发生部分熔融,产生了这些晚奥陶世-早志留世镁铁质火成岩。因此,桐柏古生代镁铁质火成岩记录了俯冲古洋壳再循环。本文研究指示,造山带镁铁质火成岩为俯冲古洋壳再循环及其壳幔相互作用提供了岩石学和地球化学记录。洋壳俯冲过程中析出的流体与上覆地幔楔橄榄岩反应产生富集富沃的地幔源区,该地幔源区发生部分熔融就会形成造山带镁铁质火成岩。揭示这些镁铁质火成岩的成因有助于我们理解古俯冲隧道壳幔相互作用过程及其所涉及的交代介质的性质和来源,认识造山带岩石圈地幔性质以及造山带的构造演化。

论文目录

  •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导论
  •   1.1 研究背景
  •     1.1.1 俯冲隧道中的壳幔相互作用
  •     1.1.2 造山带岩浆岩
  •     1.1.3 镁铁质火成岩的地幔源区
  •     1.1.4 秦岭-桐柏造山带早古生代镁铁质火成岩
  •   1.2 本学位论文研究内容和意义
  •   1.3 工作量小结
  • 第二章 区域地质背景
  •   2.1 秦岭-桐柏造山带
  •     2.1.1 宽坪群
  •     2.1.2 二郎坪群
  •     2.1.3 秦岭群(秦岭微陆块)
  •     2.1.4 商丹缝合带
  • 第三章 样品及其岩相学描述
  •   3.1 东秦岭富水镁铁质火成岩
  •   3.2 桐柏造山带镁铁质火成岩
  • 第四章 分析方法
  •   4.1 全岩主微量元素分析
  •   4.2 全岩Sr-Nd同位素分析
  •   4.3 锆石内部结构
  •   4.4 SIMS锆石原位氧同位素分析
  •   4.5 SIMS锆石原位U-Pb定年
  •   4.6 LA-MC-ICPMS锆石Lu-Hf同位素分析
  • 第五章 东秦岭富水镁铁质岩体成因
  •   5.1 引言
  •   5.2 分析结果
  •     5.2.1 锆石U-Pb定年
  •     5.2.2 全岩主微量元素
  •     5.2.3 全岩的Sr-Nd同位素组成
  •     5.2.4 锆石Hf-O同位素组成
  •   5.3 秦岭造山带富水镁铁质岩成因
  •     5.3.1 镁铁质岩的形成年龄
  •     5.3.2 地壳混染和分离结晶
  •     5.3.3 富水岩体的地幔源区
  •     5.3.4 富水岩体成因:来自模拟计算的制约
  •     5.3.5 地幔源区的岩石学性质
  •     5.3.6 富水岩体的成岩过程
  •   5.4 总结
  • 第六章 桐柏造山带古生代镁铁质岩成因
  •   6.1 引言
  •   6.2 分析结果
  •     6.2.1 锆石U-Pb年龄
  •     6.2.2 全岩主微量元素
  •     6.2.3 全岩Sr-Nd同位素组成
  •     6.2.4 锆石Hf-O同位素组成
  •   6.3 桐柏镁铁质岩的地幔源区
  •     6.3.1 地幔源区的地球化学特征
  •     6.3.2 地幔源区的岩石学属性
  •   6.4 镁铁质火成岩成因模拟计算
  •   6.5 岩石成因过程
  •   6.6 小结
  • 第七章 结论
  • 参考文献
  • 致谢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论文
  • 文章来源

    类型: 博士论文

    作者: 郑菲

    导师: 赵子福,戴立群

    关键词: 碰撞造山带,镁铁质火成岩,洋壳俯冲,壳幔相互作用,俯冲隧道

    来源: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年度: 2019

    分类: 基础科学

    专业: 地质学,地质学,地质学

    单位: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分类号: P534.4;P588.1;P59

    总页数: 149

    文件大小: 11733K

    下载量: 274

    相关论文文献

    • [1].中国东部苏鲁造山带的印支期俯冲极性及其造山过程[J]. 海洋地质与第四纪地质 2017(04)
    • [2].江南造山带的形成与演化[J]. 矿物岩石地球化学通报 2017(05)
    • [3].造山带:认识地球的窗口[J]. 地球 2017(09)
    • [4].西昆仑造山带区域成矿规律研究[J]. 世界有色金属 2016(10)
    • [5].复合造山作用和中国中央造山带的科学问题[J]. 中国地质 2010(01)
    • [6].辽-吉造山带东南边界位置探讨[J]. 科学通报 2017(24)
    • [7].兴蒙造山带构造演化过程探讨[J]. 地下水 2013(05)
    • [8].造山带沉积地质学研究进展[J]. 中国石油和化工标准与质量 2012(09)
    • [9].苏鲁造山带碱性岩的成因研究——主微量元素地球化学证据[J]. 矿物学报 2010(02)
    • [10].浅析大陆造山带沉积地质学研究中的几个问题[J]. 化工管理 2019(02)
    • [11].中国造山带动力学研究中的数值模拟应用与发展[J]. 地质力学学报 2019(02)
    • [12].江南造山带内二叠系硅质岩的地球化学特征及其地质意义[J]. 矿物岩石地球化学通报 2013(05)
    • [13].鄂尔多斯盆地北部晚古生代沉积充填与兴蒙造山带“软碰撞”的耦合[J].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2011(04)
    • [14].雪峰造山带新元古代构造演化框架[J]. 沉积与特提斯地质 2011(03)
    • [15].江南造山带是否格林威尔期造山带?——关于华南前寒武纪地质的几个问题[J]. 高校地质学报 2008(01)
    • [16].造山带概念的由来与演变及问题探讨[J]. 吉林地质 2008(03)
    • [17].苏鲁造山带地壳上地幔结构层析成像研究[J]. 地球科学 2020(07)
    • [18].滇西漕涧地区崇山造山带伟晶岩的发现与地质意义[J]. 矿物学报 2020(05)
    • [19].兴蒙造山带的基底属性与构造演化过程[J]. 地球科学 2019(05)
    • [20].黑龙江完达山造山带填图方法实践及意义[J]. 地质通报 2017(11)
    • [21].苏鲁造山带深部构造的接收函数图象[J]. 岩石学报 2009(07)
    • [22].汇聚造山带变质矿物冠状反应边及生长环带[J]. 云南地质 2008(04)
    • [23].兴蒙陆内造山带[J]. 岩石学报 2018(10)
    • [24].喜马拉雅造山带南北向裂谷的冷缩成因模型[J]. 沉积与特提斯地质 2017(02)
    • [25].喜马拉雅造山带的变质作用与部分熔融[J]. 岩石学报 2017(08)
    • [26].江南造山带东段新元古代弧盆构造格局[J]. 地质论评 2016(02)
    • [27].兴蒙造山带前中生代构造单元划分初探[J]. 岩石学报 2014(07)
    • [28].内蒙古中-东部兴蒙造山带古生代沉积记录:对物源特征及中亚造山带构造演化的指示[J]. 科学通报 2012(07)
    • [29].中国东北兴蒙-吉黑造山带造山作用结束的标志——来自晚三叠世磨拉石(大地构造相)的证据[J]. 地质与资源 2011(06)
    • [30].大别-苏鲁造山带在朝鲜半岛可能的构造表现[J]. 地质通报 2008(10)

    标签:;  ;  ;  ;  ;  

    秦岭-桐柏造山带早古生代镁铁质岩浆岩地球化学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