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红光发射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红光,荧光粉,稀土,吡咯,荧光,纳米,机理。
红光发射论文文献综述
游超瑜,林隆辉,李剑锋[1](2019)在《表面等离激元共振增强红光发射稀土荧光粉光致发光性能》一文中研究指出稀土荧光粉由于其显色性好以及荧光寿命长等优点,一直作为重要的荧光转换材料被广泛应用于发光二极管(LEDs)系统中。然而相比于其他稀土荧光粉,红光发射稀土荧光粉由于固有本征发光效率低,能量失配以及荧光寿命过长等问题,严重危害了整个发光二极管系统,尤其是白色发光二极管(WLED)的色彩质量和能源效率,因此迫切需要开发有效的途径增强其发光强度和量子效率[1-3]。本文中,我们介绍了一种利用等离激元共振效应(SPR)增强红光发射稀土荧光粉光致发光性能的普适性解决方案。作为一种等离子信号放大器,银核壳层隔绝纳米粒子(Ag-SHINs)被有效负载在稀土荧光颗粒周围,通过精确调控壳层隔绝纳米粒子的内核尺寸、壳层厚度,从共振峰位置、距离效应以及负载浓度等几个方面系统地研究Ag-SHINs对红光发射稀土荧光粉的影响。实验表明,在壳层隔绝模式中,惰性壳层可以有效阻止荧光淬灭,而Ag内核提供的强光电场可以对荧光信号的发光强度和量子效率同步进行增强。通过调控SPR效应可以有效地加速红光发射稀土荧光粉的内量子能量转移过程,对荧光强度、荧光寿命性能进行同步优化。这对于LED技术体系尤其是白光照明WLED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文来源于《第二十届全国光散射学术会议(CNCLS 20)论文摘要集》期刊2019-11-03)
严学文,王朝晋,王博扬,孙泽煜,张晨雪[2](2019)在《构建核壳结构增强Ho~(3+)离子在镥基纳米晶中的红光上转换发射》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主要以具有六方相结构的NaLuF_4:Yb~(3+)/Ho~(3+)/Ce~(3+)纳米晶体为核,采用外延生长法构建具有同质结构的NaLuF_4:Yb~(3+)/Ho~(3+)/Ce~(3+)@NaLuF_4:Yb~(3+)核壳纳米晶体.借助X-射线衍射仪及透射电子显微镜对样品的晶体结构、形貌及尺寸进行表征.在近红外光980nm激光激发下,通过构建核壳结构及有效调控外壳中敏化离子Yb~(3+)离子的掺杂浓度,实现Ho~(3+)离子在NaLuF_4纳米晶体中的红光发射增强.实验结果表明:在相同的激发条件下,具有核壳结构的NaLuF_4:Yb~(3+)/Ho~(3+)/Ce~(3+)@NaLuF_4:Yb~(3+)纳米晶体的红光发射均得到了增强,同时,当外壳中Yb~(3+)离子的掺杂浓度为10.0%时,其上转换红光发射强度最强,为NaLuF_4:Yb~(3+)/Ho~(3+)/Ce~(3+)晶体核红光发射强度的5.8倍.根据其光谱特性及发光动力学过程,讨论了同质壳及壳中敏化离子掺杂浓度变化对其发光特性的影响规律.这种具有较强红光发射的核壳结构纳米晶体在生物医学、防伪编码、多色显示等领域具有较大的应用前景.(本文来源于《物理学报》期刊2019年17期)
周佳玉[3](2019)在《无笼中OH~-离子红光到绿光区发射可调的C12A7:Sm,Tb导电荧光粉制备及其光学特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低压场发射显示器(FED)具有适用温度区间较广、响应快速、极端条件无阻碍、集成性高等诸多优势,在高温等极端显示条件下具有潜在的应用前景。其工作原理是通过电极加速阴极发射出的电子束轰击阳极的荧光粉实现各种颜色的发光。尤其,低压FED的显色性能与荧光粉的导电性密切相关,例如:导电性差的荧光粉在显示器低压工作过程中,将存在着显着的电荷积累效应,并显着的降低发光性能。因此,目前制备耐电子束轰击、同时具有导电性能的氧化物基低压场发射显示器用导电荧光粉成为该领域的研究热点。最近的研究工作表明,在低压电子束激发下,具有特殊笼状结构的稀土(如Sm~(3+),Gd~(3+),Ce~(3+),Dy~(3+))掺杂七铝酸十二钙(12CaO·7Al_2O_3,缩写为C12A7)的导电荧光粉材料,因其具有较好的导电和发光性能,可抵抗电子束轰击所造成的电荷积累效应,实现了红色、紫外和白光发射。然而,由于制备样品的过程中需使用H_2作为还原气氛,这将导致C12A7基导电荧光粉中引入笼内OH~-基团,对稀土离子发光具有较强的猝灭作用。为了进一步提高阴极射线发光强度,如何制备不含笼中OH~-的稀土掺杂的C12A7导电荧光粉是目前迫切需要解决的难点问题。本文采用碳包埋半封闭式坩埚的高温熔凝法(melt-solidification)制备了不同Sm~(3+)掺杂浓度的C12A7:x%Sm~(3+)(x=0.1,0.3,0.5,0.7,1.0)导电荧光粉。实验表明:该系列样品可观察到位于564、601、648、709 nm四个发射峰,其分别归属于Sm~(3+)的~4G_(5/2)→~6H_(J/2)(J=5,7,9,11)跃迁的特征发射峰(λ_(ex)=404 nm);x=0.3%时,发光强度最大。实验发现,高温熔凝法制备的C12A7:0.3%Sm~(3+)样品中只存在困陷与笼中的电子与氧离子基团,而无困陷于笼中OH~-离子,通过漫反射吸收光谱测试可知,笼内电子浓度为8.5×10~(19)cm~(-3)。为提升其发光性能,在225°C空气气氛下热处理50分钟后,样品的阴极射线(CL)发光强度达到最大值。与用氢气气氛下制备的导电C12A7:Sm~(3+)样品相比,不含笼内OH~-的样品具有更好的导电性,同时其阴极射线发光强度也增强了2-3倍,色坐标均位于(0.60,0.40)附近。同时,采用高温熔凝法制备了不同Tb~(3+)掺杂浓度的C12A7:0.3%Sm~(3+),y%Tb~(3+)(y=0.1,0.3,0.5)导电荧光粉,实现了红光到绿光区发射的有效调节。样品的红外透射光谱未出现3550 cm~(-1)处的吸收峰,表明该系列样品不含困陷于笼中OH~-基团;样品低温(80 K)电子顺磁共振光谱测试出现3420 Gauss的信号,同时,漫反射吸收谱测试在2.72 eV附近出现电子的吸收峰,表明该系列样品具有较好的导电性能(笼内电子浓度为8.8×10~(19)cm~(-3))。样品在377 nm波长激发下,出现Sm~(3+)、Tb~(3+)的特征发射峰(440-460 nm范围内的发射峰为Tb~(3+)的~5D_3→~7F_4的跃迁;488、541、564、585、601、648、709nm处的峰分别归属于~5D_4→~7F_6(Tb~(3+))、~5D_4→~7F_5(Tb~(3+))、~4G_(5/2)→~6H_(5/2)(Sm~(3+))、~5D_4→~7F_4(Tb~(3+))、~4G_(5/2)→~6H_(7/2)(Sm~(3+))、~4G_(5/2)→~6H_(9/2)(Sm~(3+))和~4G_(5/2)→~6H_(11/2)(Sm~(3+))的跃迁)。随着Tb~(3+)掺杂浓度增大,其色坐标位置实现从红光到绿光区的有效调节,最优样品C12A7:0.3%Sm~(3+),0.3%Tb~(3+)位于暖白光(0.40,0.40)位置处。此外,我们将导电与未导电的C12A7:Sm~(3+),Tb~(3+)荧光粉进行不同比例混粉测试,混粉后的样品CL发光性能得到了提升。(本文来源于《东北师范大学》期刊2019-05-01)
李月,吕树臣[4](2019)在《电荷补偿增强SrCaMoO_4: Eu~(3+)/Eu~(3+),Sm~(3+)的红光发射》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共沉淀法制备了无电荷补偿和有电荷补偿SrCaMoO_4:Eu~(3+)/Eu~(3+),Sm~(3+)红色荧光粉,研究了样品的晶体结构和发光性质.结果表明,样品具有白钨矿结构,属于四方晶系,电荷补偿明显增加了红光发射,在Eu~(3+),Sm~(3+)共掺样品中,发现红光的发射也明显增强且存在从Sm~(3+)到Eu~(3+)的能量传递现象.在有电荷补偿的样品中,观测到Eu~(3+)的最佳掺杂浓度为20%.(本文来源于《哈尔滨师范大学自然科学学报》期刊2019年01期)
崔叁川,陈国华[5](2018)在《磷灰石结构荧光粉NaLa_9(SiO_4)_6O_2:Eu~(3+)的红光发射性能、猝灭机理和热稳定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传统的固相烧结法制备系列不同掺杂Eu~(3+)浓度的磷灰石型NaLa_(9(1-x))Eu_(9x)(SiO_4)_6O_2红光发射荧光粉。利用XRD、SEM和荧光分光光度计对其晶体结构、表面形貌和发光性能进行表征。结果表明:所有样品为NaLa_9(SiO_4)_6O_2纯相,Eu~(3+)离子占据该晶胞中低对称性的4F和6H晶格。荧光粉颗粒呈为不规则形貌。荧光粉经紫外光或蓝光激发产生强的红光发射谱。同时电偶跃迁~5D_0→~7F_2的猝灭浓度高达70%,与理论猝灭浓度接近。将NaLa_(9(1-x))Eu_(9x)(SiO_4)_6O_2荧光粉与黄色荧光粉YAG:Ce~(3+)配合使用于蓝光LED芯片激发的白光LED,可有效弥补YAG:Ce~(3+)在红光发射区域的缺失。此外,研究了NaLa_(9(1-x))Eu_(9x)(SiO_4)_6O_2荧光粉的热稳定性。研究发现,所制得的红光荧光粉在白光LED照明领域具有潜在的应用价值。(本文来源于《第十届中国功能玻璃学术研讨会暨新型光电子材料国际论坛会议摘要集》期刊2018-11-08)
王晓丹,夏永禄,韩晶晶,毛红敏[6](2018)在《红光发射GaN:Eu材料与器件研究进展》一文中研究指出第叁代宽禁带半导体材料氮化镓(GaN)以其优异的电学和光学性能受到了产业界和科研界的重视。稀土离子Eu掺杂GaN材料,既具备了稀土元素优异的光学性能,又充分发挥了半导体材料的优势,可用于制备新型红光LED器件。因此,对GaN:Eu材料的制备方法,发光机理及器件研究进展进行了总结,并对其未来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本文来源于《人工晶体学报》期刊2018年10期)
钟浩[7](2018)在《高性能红光发射氮化物荧光粉的合成及性能优化》一文中研究指出环境污染与能源的过度消耗已经影响到当今人们的日常生活,因此节能环保已经成为时代主题之一,人们也将更多的关注投向了节能环保相关技术的开发。在照明和显示等领域,白光发光二极管(LED)的发展则同时满足了节能与环保的要求,以其使用长寿命、低污染、能耗小、性能高等优势,逐渐代替了传统的发光设备,成为人们最受欢迎的设备之一。为实现白光LED,最传统的方式是通过蓝光发射的LED芯片与黄光发射的Y3Al5012:Ce3+荧光粉相结合,实现白光发射。此方案从其发现开始,就受到广泛应用,至今已有二十多年的历史。但随着人们生活品质的提高,对发光设备的要求也进一步提升。上述传统方法得到的白光,由于红光部分的缺乏,现在已经开始逐步被人们所淘汰。为了得到更为优越的白光LED,需加入红光发射的荧光粉,用以补足其中缺乏的红光,而配合现在广泛应用的蓝光LED芯片,则要求该类红光发射荧光粉最好为蓝光激发。现在应用最广泛的是Sr_2Si_5N_8:Eu~(2+)荧光粉以及CaAlSiN_3:Eu~(2+)荧光粉,均为氮化物荧光粉,因此对氮化物荧光粉进行研究有很强的实用性。对于红光发射的荧光粉,相比于其他荧光粉,其发光强度相对较低,量子效率亦然。故如何得到更高性能的红光发射氮化物荧光粉对商业应用有较大的帮助。提升荧光粉的性能可以从很多方面入手,例如探索新基质,表面等离子体增强,寻找新的掺杂发光离子,增强荧光粉稳定性等等。基于以上原因,本文分为七章,研究了高性能红光发射氮化物荧光粉的合成及性能优化。第一章即绪论,主要对光与发光做了简介,并对LED的发展做了相应的介绍,同时对荧光粉的分类、合成方法等做了简介。此外,针对本文所提到的两种高性能红光发射荧光粉也做了相应的介绍。第二章则为实验部分,通过简单的介绍,对论文中所涉及的实验原料、设备以及对应的使用方法进行了描述,并保证实验的统一性。第叁章与第四章主要介绍通过利用银纳米颗粒的局域表面等离激元共振来提高商业Sr_2Si_5N_8:Eu~(2+)荧光粉的发光性能。其中,第叁章主要介绍了银纳米颗粒的合成方法,以及不同的合成条件对银纳米颗粒形貌的影响。通过调节,成功合成了适合用于增强Sr_2Si_5N_8:Eu~(2+)荧光粉发光性能的银纳米颗粒。第四章则利用银纳米颗粒成功对商业Sr_2Si_5N_8:Eu~(2+)荧光粉进行了荧光增强。研究表明:当银纳米颗粒的吸收光谱与Sr_2Si_5N_8:Eu~(2+)荧光粉的激发或者发射光谱相重迭时,均能引起荧光增强,但两者增强效果不同。而当银纳米棒和银纳米球颗粒以一定比例混合时,才能得到最大增强,约为25%。对于提升现有商业荧光粉的性能非常有意义。第五章对新型的Sr[LiAl_3N_4]:Eu~(2+)荧光粉的合成做了相应研究,成功通过高温固相反应法合成了目标荧光粉,并发现碳热还原法不适合于该荧光粉。此外,本章通过对Sr[LiAl_3N_4]:Eu~(2+)荧光粉进行大量的掺杂实验,初步探索了各类离子的引入对该荧光粉的影响。其中大部分离子均直接充当荧光淬灭剂,引起光强降低,但少量的Si掺杂则能适量地增强其发光。这对后续Sr[LiAl_3N_4]:Eu~(2+)荧光粉的开发提供了重要的依据。第六章则针对Sr[LiAl_3N_4]:Eu~(2+)荧光粉易与水发生反应的问题,采用PDMS为主的原料,对该荧光粉进行了表面修饰,将其成功转变为疏水性质,其疏水角超过140 °。而与未修饰的样品相比,修饰后的样品能够在极端环境下,保持更长时间的高发光性能,其时间为未修饰样品的两倍以上。这对Sr[LiAl_3N_4]:Eu~(2+)荧光粉的商业应用来说,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第七章则是全文总结,并对论文当中的不足以及仍可继续进行探讨的部分做了介绍。(本文来源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期刊2018-04-30)
卓少春[8](2018)在《基于吡咯并吡咯二酮的反应型红光发射荧光探针的合成及其应用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反应型长发射波长的荧光探针具有穿透性好、荧光背景低、响应快、专一选择性高等优点,在生物荧光检测及成像方面备受关注。吡咯并吡咯二酮(DPP)是具有光热稳定性好,量子产率高、多修饰位点的荧光团,经过修饰的DPP类化合物的发射可达到红光区甚至近红外区。因此,本文设计合成了叁个基于DPP的红光发射反应型荧光探针,并考察了它们在离子及生物硫醇检测方面的应用。氰基负离子(CN~-)是毒性最高的阴离子之一,可以在几分钟内导致人类死亡。但CN~-被广泛地用于工业生产,一旦泄露会造成严重的环境污染。因此,设计合成α,β不饱和酮作为识别位点的CN~-荧光探针DPP-DB。探针DPP-DB在四氢呋喃溶液中的吸收峰在336 nm和518 nm处,随着CN~-的加入,336 nm和518 nm处的吸收峰都有明显的减弱,同时358 nm和476 nm处出现了两个等吸收点,共轭程度明显减小,溶液颜色从粉红色变为黄色,具有裸眼检测的特点。探针DPP-DB的荧光发射峰在608 nm处,随着CN~-的加入,荧光发射峰强度大大减弱,且出现明显的蓝移,同时570 nm处出现一个等发射点。检测机理为探针DPP-DB上的α,β不饱和酮和CN~-进行了亲核加成反应,使共轭减小,荧光淬灭。探针DPP-DB对CN~-具有较高的选择性和灵敏度,检出限为0.67μM,且能做成试纸来检测CN~-。人体内半胱氨酸(Cys)浓度的异常会引起细胞功能的紊乱和人体的一系列疾病。Cys的浓度过低,会导致脱发,嗜睡和生长缓慢等疾病。因此,设计合成能检测不同浓度范围Cys的荧光探针具有重要的意义。在此,设计合成具有丙烯酸酯和α,β不饱和酮双反应位点的荧光探针DPP-AC,实现对不同浓度范围Cys的比率荧光检测。探针DPP-AC在(DMSO:PBS缓冲液=8:2,v/v,pH=7.4)溶液中的吸收峰在323 nm和506 nm处,随着Cys的加入,这两个吸收峰有一定程度的下降和蓝移。探针DPP-AC的荧光发射峰在605 nm处,低浓度(0-70μM)半胱氨酸(Cys)的加入会使发射峰强度出现明显的下降,且蓝移到578 nm处。在高浓度(70-300μM)Cys存在的情况下,578 nm处的发射峰则明显增强,继续蓝移到560 nm处。探针DPP-AC对Cys具有良好的选择性,不受其他氨基酸的影响和干扰。同时探针DPP-AC对Cys的检测灵敏度也很高,对不同浓度范围Cys的检出限分别能达到0.18μM和2.9μM。另外,实验表明DPP-AC可用于对细胞内Cys的检测及荧光成像。近红外发射探针由于其对细胞的穿透性好,损伤小,且不易受背景荧光干扰等优点,在细胞荧光成像方面有独特的优势。另外,水溶性荧光探针在使用过程中不需要有机溶剂,能很好适应细胞环境,细胞荧光成像效果优异。因此,开发近红外发射的水溶性荧光探针能扩大探针的应用范围。在此,设计合成具有电子推拉体系、硝基乙烯为生物硫醇识别基的荧光探针A1,并通过两亲聚合物F127将A1制备成水溶性A1-F127 FONs纳米粒子。A1-F127 FONs水溶液的吸收峰在350 nm和636 nm处,在Cys存在的情况下,A1-F127 FONs在636 nm处的吸收峰蓝移到606 nm处,溶液颜色从绿色变为蓝色,裸眼识别效果好。在与Cys反应后,近红外区654 nm处荧光明显增强。A1-F127 FONs对Cys的荧光检出限为0.053μM,具有非常灵敏的线性荧光响应。同时,A1-F127 FONs对Cys的选择性较高,不受其他氨基酸的影响。A1-F127 FONs本身没有荧光,这是由于分子有D-π-A结构,ICT效应明显。A1-F127 FONs上的硝基乙烯与Cys加成反应后,共轭被打断,阻断了ICT效应,荧光得到释放。另外,A1-F127 FONs具有良好的水溶性、生物相容性和低的细胞毒性,能成功地应用于细胞荧光成像。(本文来源于《华南理工大学》期刊2018-04-25)
陈锐,孙景志,唐本忠[9](2017)在《含吡啶盐修饰的四苯基乙烯基元的离子型超支化聚合物:合成、结构表征与聚集诱导增强的红光发射性能》一文中研究指出聚集诱导发光(Aggregation-induced emission,AIE)材料因其独特的发光性质和良好的发光效率受到广泛关注,相关领域发展迅猛。目前红光AIE材料的种类和数量较为稀缺,开发长波长发射的AIE材料具有重大意义。本文我们报道一种含吡啶盐修饰的TPE基元的超支化聚合物的合成及其聚集诱导发光增强(Aggregationenhanced emission,AEE)性能的研究。我们利用简单的吡啶与溴代烷成盐反应,在无需除水、除氧的常规条件下合成了带正电的超支化聚合物,其发出峰值波长为630 nm的红光,且具有AEE性能。聚合物颗粒容易在溶液中自发形成尺寸均匀、表面平整的纳米粒子。结合其良好的红光AEE发射性能,该聚合物是一种良好的固体红光材料。(本文来源于《中国化学会2017全国高分子学术论文报告会摘要集——主题H:光电功能高分子》期刊2017-10-10)
任列香,刘金,刘斌,王晓菊[10](2018)在《一种能够发射红光的氟硼二吡咯衍生物及光物理性质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得到高发光效率的红光材料,文章设计并合成了一种氟硼二吡咯衍生物Bodipy-OCH3,并利用紫外-可见吸收技术和荧光发射技术研究了其光物理性质。通过与电子供体N,N-二甲基苯胺(DMA)以及电子受体对苯二甲酸二甲酯(DMTP)的作用研究了其电子传输能力。热重分析得其分解温度为235℃。此外,利用Gaussian 09软件和电化学进一步分析了该化合物的能级结构及电子云分布情况。(本文来源于《山西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18年01期)
红光发射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以具有六方相结构的NaLuF_4:Yb~(3+)/Ho~(3+)/Ce~(3+)纳米晶体为核,采用外延生长法构建具有同质结构的NaLuF_4:Yb~(3+)/Ho~(3+)/Ce~(3+)@NaLuF_4:Yb~(3+)核壳纳米晶体.借助X-射线衍射仪及透射电子显微镜对样品的晶体结构、形貌及尺寸进行表征.在近红外光980nm激光激发下,通过构建核壳结构及有效调控外壳中敏化离子Yb~(3+)离子的掺杂浓度,实现Ho~(3+)离子在NaLuF_4纳米晶体中的红光发射增强.实验结果表明:在相同的激发条件下,具有核壳结构的NaLuF_4:Yb~(3+)/Ho~(3+)/Ce~(3+)@NaLuF_4:Yb~(3+)纳米晶体的红光发射均得到了增强,同时,当外壳中Yb~(3+)离子的掺杂浓度为10.0%时,其上转换红光发射强度最强,为NaLuF_4:Yb~(3+)/Ho~(3+)/Ce~(3+)晶体核红光发射强度的5.8倍.根据其光谱特性及发光动力学过程,讨论了同质壳及壳中敏化离子掺杂浓度变化对其发光特性的影响规律.这种具有较强红光发射的核壳结构纳米晶体在生物医学、防伪编码、多色显示等领域具有较大的应用前景.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红光发射论文参考文献
[1].游超瑜,林隆辉,李剑锋.表面等离激元共振增强红光发射稀土荧光粉光致发光性能[C].第二十届全国光散射学术会议(CNCLS20)论文摘要集.2019
[2].严学文,王朝晋,王博扬,孙泽煜,张晨雪.构建核壳结构增强Ho~(3+)离子在镥基纳米晶中的红光上转换发射[J].物理学报.2019
[3].周佳玉.无笼中OH~-离子红光到绿光区发射可调的C12A7:Sm,Tb导电荧光粉制备及其光学特性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9
[4].李月,吕树臣.电荷补偿增强SrCaMoO_4:Eu~(3+)/Eu~(3+),Sm~(3+)的红光发射[J].哈尔滨师范大学自然科学学报.2019
[5].崔叁川,陈国华.磷灰石结构荧光粉NaLa_9(SiO_4)_6O_2:Eu~(3+)的红光发射性能、猝灭机理和热稳定性研究[C].第十届中国功能玻璃学术研讨会暨新型光电子材料国际论坛会议摘要集.2018
[6].王晓丹,夏永禄,韩晶晶,毛红敏.红光发射GaN:Eu材料与器件研究进展[J].人工晶体学报.2018
[7].钟浩.高性能红光发射氮化物荧光粉的合成及性能优化[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8
[8].卓少春.基于吡咯并吡咯二酮的反应型红光发射荧光探针的合成及其应用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8
[9].陈锐,孙景志,唐本忠.含吡啶盐修饰的四苯基乙烯基元的离子型超支化聚合物:合成、结构表征与聚集诱导增强的红光发射性能[C].中国化学会2017全国高分子学术论文报告会摘要集——主题H:光电功能高分子.2017
[10].任列香,刘金,刘斌,王晓菊.一种能够发射红光的氟硼二吡咯衍生物及光物理性质研究[J].山西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