吖啶酮衍生物论文_刘美岑

导读:本文包含了吖啶酮衍生物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衍生物,荧光,探针,蛋白质,纳米,离子,光电。

吖啶酮衍生物论文文献综述

刘美岑[1](2018)在《几种基于吖啶酮衍生物的光学和电化学传感方法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吖啶类化合物是一类重要的含氮杂环化合物,包括吖啶橙、吖啶酯、双吖啶、吖啶酮及衍生物等。吖啶酮衍生物含有给电子基团(N-R)和吸电子基团(C=O),具有较好的电子传输能力。同时,它们具有大环共轭体系及刚性平面结构,荧光性质强,通过适当的修饰可以和体内物质较好地结合,而且还具有抗癌、抗微生物、抗疟疾等生物活性,广泛应用于医药、光电材料等领域。然而,吖啶酮衍生物在比值荧光及双光子荧光领域的研究及应用还较少,同时,大多吖啶酮衍生物水溶性较差,限制了其在光学或电化学领域的应用。因此,本论文研究了几种基于商业化或自制合成的吖啶酮衍生物的比值荧光、双光子荧光和电化学传感方法,分别将其用于离子、小分子和生物大分子的检测。希望能为扩展吖啶酮在光电材料、离子探针、生物双光子探针及生物活性等领域的研究及应用提供基础。本论文共有四章:第一章:基于2-氨基吖啶酮构建了一种比值荧光传感方法用于pH值的检测。在酸性条件下,2-氨基吖啶酮的氨基被H~+质子化,质子化的氮原子与吖啶酮结构形成p-π共轭,发生分子内电荷转移(ICT),使发射波长在420 nm处的荧光增强,540 nm处的荧光减弱,呈蓝色荧光。但随着pH值的升高,其结构中的氨基易发生去质子化,使发射波长在420 nm处的荧光减弱,540 nm处的荧光增强,呈黄绿色荧光。通过荧光信号比值变化,实现对pH变化过程的有效监测。实验结果表明,当pH处于2.0~6.0范围内,在540 nm、420 nm发射波长处的荧光强度比值F_(540)/F_(420)的对数值与pH呈良好的线性关系。在此基础上,通过激光共聚焦成像技术成功将其用于监测胃癌细胞(SGC-7901)内的pH变化。有望为极酸环境下细胞内pH的检测提供新思路。第二章:基于5,7-二硝基-2-磺基-吖啶酮(DSA)和二氧化锰纳米片(Nano-MnO_2)构建了一种荧光传感方法用于谷胱甘肽(GSH)的检测。通过DSA吸附在Nano-MnO_2上,将DSA的荧光猝灭。然后通过GSH与Nano-MnO_2之间的氧化还原反应引起Nano-MnO_2片层的消解导致DSA的释放及其荧光的恢复,基于该原理实现对GSH的检测。实验结果表明,当GSH浓度在100~700μM范围内,体系的荧光强度恢复值与GSH浓度呈线性关系,检测限达到4.0μM。在此基础上,成功将该方法用于宫颈癌细胞(HeLa)内GSH的荧光成像,有望为生物体内GSH的检测提供一种新方法。第叁章:基于10-甲基-2-硝基-吖啶酮(MNA)研制了一种信号增强型荧光传感方法用于硝基还原酶(NTR)的检测。在烟酰胺腺嘌呤二核苷酸(NADH)供电子条件下,NTR还原MNA中的硝基为氨基,生成10-甲基-2-氨基吖啶酮(MAA)从而产生荧光信号,且荧光强度与NTR浓度呈正相关。在最佳实验条件下,该检测方法的线性范围为0~15μg/mL,检测限达0.15μg/mL。该方法成功应用于斑马鱼内源性NTR的检测,与商业化鱼硝基还原酶试剂盒检测结果一致。同时发现生成的MAA具有双光子性质,利用飞秒脉冲激光技术可将其应用于斑马鱼内源性NTR的双光子荧光成像,有望为生物体内NTR检测提供一种新方法。第四章:研究了5,7-二硝基-2-磺基-吖啶酮(DSA)与牛血清白蛋白(BSA)相互作用的电化学行为,在pH=5.0 PB缓冲液中,DSA有一对可逆的氧化还原峰。BSA存在时,DSA与BSA结合产生电化学惰性复合物DSA-BSA,导致DSA平衡浓度的降低,DSA的氧化峰电流下降,记录电流值的变化可实现BSA的检测。实验结果表明,当BSA浓度在0.01~0.10 mg/L范围内,DSA的氧化峰电流降低程度与BSA浓度成线性关系,检测限低至0.002 mg/L。在此基础上,将该电化学传感方法应用于外泌体蛋白的检测,与商业化蛋白定量试剂盒(BCA法)检测结果一致,有望为临床生物样本中蛋白等生物大分子的检测提供一种新方法。(本文来源于《福建医科大学》期刊2018-06-01)

田林[2](2017)在《吖啶酮衍生物的设计、合成及性质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稠杂环是一类具有重要生物活性和光学活性的有机小分子化合物。稠杂环类化合物种类繁多,吖啶酮属于其中一种,吖啶酮的刚性平面结构不仅使其具有良好的生物活性而且还具有优良的光学性能,所以以吖啶酮环作为骨架的有机小分子被不断的研究和开发。目前研究吖啶酮类衍生物的生物活性大都集中在对白血病的治疗方面,在光学性能的研究上大都集中在光电材料的应用方面。然而,针对吖啶酮衍生物在其他方面的应用研究则少有报道。因此,根据吖啶酮的反应活性位点,本文系统地在改进原有合成方法的基础上合成了一系列4-氨基吖啶酮苄烯胺类衍生物和N~(10)-取代的吖啶酮类衍生物,研究了其体外细胞活性、活性靶点和作用机制,同时还利用3D-QSAR建模和分子对接软件分析了化合物的构效关系以及多药耐药作用机制,为进一步设计合成此类化合物打下了坚实的理论基础;最后又设计两个吖啶酮类衍生物作为荧光探针用于识别金属离子,并利用理论计算探讨了探针结构与性能的关系,并将其中一个探针成功应用到细胞成像中。本文先详细介绍了吖啶酮的合成、生物活性、荧光探针方面的研究进展和本论文的研究内容。以四种常见的铜盐为铜源制备了分散程度不同,形貌不同,粒径大小不同的纳米铜-氧化亚铜颗粒,纳米氧化铜颗粒,纳米碘化亚铜颗粒,通过XRD和SEM对其结构进行了表征,并将其应用到吖啶酮类衍生物前体的催化合成中,实验结果表明以醋酸铜为铜源制备得到的Cu_2O球形纳米粒的催化活性最好,该法制得的Cu_2O颗粒具有球形结构,分散性好,粒径分布均匀的特点。在最佳反应条件下(以Cs_2CO_3为缚酸剂,DMF作为溶剂,催化剂的用量为1.2mol%,反应时间为3h,反应温度110℃)目标产物产率为82%-96%,最后提出了该催化反应的可能机理。以4-氨基吖啶酮为母体,设计并合成了25个新型4-氨基吖啶酮希夫碱类衍生物,采用MTT法在体外测试了所有衍生物对多种细胞株的抑制活性,选取活性较好的化合物采用kDNA解除链接实验、PBR322 DNA松弛实验、Topo介导的DNA断裂实验以及DNA嵌入实验,研究了该类化合物抑制DNA拓扑异构酶的作用机制。其中4-AAS25抑制Hela细胞的活性最高,实验证明TopoIIa是其作用靶点,能够引起TopoIIa介导的DNA双链断裂,属于DNA嵌入的TopoIIa毒剂。构建3D-QSAR模型阐明了该类化合物的构效关系,为进一步的设计合成该类化合物奠定了基础,利用docking研究了该类化合物的多药耐药调节机制,研究结果表明该类化合物主要通过吖啶酮环上的羰基氧原子与Ser-975残基形成氢键作为该类化合物和P-gp跨膜区的主要作用力。N~(10)-取代的吖啶酮类衍生物具有良好的生物活性和多药耐药活性,报道指出带有卤素原子的吖啶酮一般具有良好的生物活性,甲基在很多药物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但目前将甲基引入吖啶酮环上的报道却很少,据此我们设计并合成了105个带有卤素原子和甲基的N~(10)-取代的吖啶酮衍生物,利用与第叁章类似的方法研究了该类化合物的体外细胞活性和作用机制,研究结果表明:1、NSA17具有目前该类衍生物中最好的体外抑制Hela细胞的活性(IC_(50)=0.83μM),且具有良好的选择性,Docking结果表明该化合物具有良好的多药耐药调节活性,NSA17可作为先导物进一步地修饰研究;2、该类衍生物普遍对Raji细胞具有较好的抑制活性(IC_(50)<10μM),3D-QSAR详细阐述了该类化合物的构效关系,为进一步设计具有强抑制Raji细胞的N~(10)-取代的吖啶酮类化合物奠定基础,在合成的衍生物中NSA23具有最好的生物活性(IC_(50)=4.7μM<5.0μM),该化合物可以作为先导化合物进一步修饰研究,同时也为研究吖啶酮类衍生物的抗癌活性提供一条新的方向;3、该类化合物的作用靶点为TopoIIa,能够引起TopoIIa介导的DNA双链断裂、属于DNA嵌入型TopoIIa毒剂。以吖啶酮为基本骨架设计合成了两种吖啶酮衍生物,并将其用于金属离子的检测,实验结果表明,SNA和AAN作为离子荧光探针具有很好的选择性和灵敏度。滴定实验表明金属离子与探针SNA或AAN按照1:2的比例进行结合,检测限可达到nM级别,同时由于AAN的强抗干扰能力和低细胞毒性,成功地将其应用到Hela细胞中检测铬离子。利用Gaussian 09软件对探针结构进行了优化,讨论了不同的结构对探针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该类探针主要通过引入的氮原子与金属离子结合后体系的荧光强度发生变化,从而达到识别离子的目的。最后对探针与离子结合后模型结构进行了优化,计算结果对相应实验数据也进行了很好的解释。对工作进行总结,对吖啶酮类衍生物在生物活性和荧光探针方面的应用前景进行展望。(本文来源于《中国矿业大学》期刊2017-06-01)

于浩,颜金雷,王佳敏,田林[3](2016)在《基于吖啶酮衍生物荧光离子探针的设计与合成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以邻氨基苯甲醚和邻氯苯甲酸通过两步反应生成吖啶酮衍生物荧光离子探针4-甲氧基吖啶酮,该化合物的结构通过红外、核磁进行确认,通过选择性实验、荧光滴定实验得出该衍生物荧光离子探针对Cr3+具有良好的识别作用。(本文来源于《产业与科技论坛》期刊2016年14期)

王旖旎[4](2016)在《基于组学技术对吖啶酮衍生物8a抗肿瘤机制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实验室合成的吖啶酮类衍生物8a对CCRF-CEM白血病细胞表现出良好的抗肿瘤效果,但对于它的抗肿瘤作用机制仍不清楚。本研究利用组学手段,研究吖啶酮衍生物对CCRF-CEM的作用,从而揭示8a的抗肿瘤分子机制。首先,代谢组学结果表明8a引起23种显着性差异的代谢物涉及5条代谢途径。其中在谷胱甘肽代谢通路中,8a引起还原型谷胱甘肽的降低和L-半胱氨酸-甘氨酸和谷氨酸的显着升高;在甘油磷脂代谢通路中,细胞膜主要成分甘油磷脂明显升高而溶血卵磷脂明显降低。此外,还发现8a引起ROS和脂质过氧化的副产物MDA水平均明显升高,并伴随有线粒体膜电位的降低,细胞色素C的释放和Caspase-3的激活,最终导致了细胞的凋亡。其次,蛋白质组学结果表明8a影响了很多的细胞通路:包括染色体组装,能量代谢,DNA损伤,氧化应激和凋亡途径。通过PKM-2验证组学研究中的蛋白表达变化。此外,8a不仅抑制了HEX和PFK-1的蛋白表达,也显着降低了乳酸的生成量。这些都证明糖酵解过程被8a显着抑制。升高的XRCC6和降低的组蛋白也表明DNA损伤可能发生在8a作用的细胞中,而这些假设通过升高的γ-H2AX被证明。分子对接表明8a和DNA的相互作用方式包括3种氢键和4种π–π相互作用,从而引起了DNA的损伤。第叁,全细胞的糖组学分析一共鉴定出135种不同结构的N糖和83种不同组成的N糖,其中有7种高甘露糖型的N糖在8a的刺激下呈现明显降低的趋势。细胞膜部分的糖组学分析一共鉴定出360种不同结构的N糖和203种不同组成的N糖,其中一共有42种N糖在8a刺激前后呈现显着性差异变化,这包括12种高甘露型,4种非修饰的复合/杂合型,9种岩藻糖型和9种唾液酸型N糖。相比起全细胞裂解液来说,细胞膜部分能更敏感的监控吖啶酮药物刺激下的糖基化变化。而这所有的糖基化变化被表明是和8a抑制了负责催化糖链转移的酶DDOST有关。综上所述,8a可能是通过下面多种机制来引发肿瘤细胞的死亡:氧化应激调节的凋亡,能量途径的紊乱,DNA的损伤等等。综合以上多种组学手段的研究,不仅对8a的抗肿瘤作用机理提供了新颖的见解,也有助于加快8a结构的进一步优化。(本文来源于《清华大学》期刊2016-04-01)

田林,堵锡华,颜金雷,邱峰,褚衍环[5](2015)在《吖啶酮类衍生物的研究进展》一文中研究指出吖啶酮本身所具有的独特结构,决定了其衍生物在材料、生命科学、环境科学、医药工业等领域被广泛的研究和应用,针对目前研究吖啶酮类衍生物的热点,综述了吖啶酮在光电材料、生物探针、离子荧光探针及生物活性等领域的研究进展。(本文来源于《化工新型材料》期刊2015年07期)

田林,顾越飞,颜金雷,李中洋,韩相恩[6](2015)在《几种吖啶酮衍生物的合成及其光电性质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利用传统的方法合成了3种不同结构的吖啶酮类衍生物:10-苯基吖啶酮、苯并吖啶酮、二苯并吖啶酮,其中二苯并吖啶酮为首次合成的新型化合物,化合物的结构经红外、氢谱、碳谱进行确认,并对这3种化合物的紫外、荧光、电化学性质进行了研究。研究证明10-苯基吖啶酮、苯并吖啶酮具有较好的荧光性能,3种化合物都具有较高的电子亲和势,说明3种化合物都具有较好的电子传输能力。(本文来源于《材料导报》期刊2015年S1期)

江信健,陈枝华,王友强,陈则通,郑荔[7](2015)在《吖啶酮衍生物作为增强型荧光信号探针用于8-羟基喹啉铜的检测》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建立一种检测8-羟基喹啉铜的方法。[方法]采用自制合成的吖啶酮衍生物10-甲基-3-硝基-吖啶酮(MAT)作为增强型荧光信号探针,建立8-羟基喹啉铜的测定方法。[结果]在最佳条件下荧光增强值与8-羟基喹啉铜的浓度在5×10-9~5×10-5mol/L范围内成良好的线性关系,检测限为6×10-10mol/L。[结论]该方法灵敏度高、检测范围宽,结果令人满意,可用于实际样品中8-羟基喹啉铜含量的直接测定。(本文来源于《安徽农业科学》期刊2015年03期)

田林,周中山,薛文胜[8](2014)在《几种简单吖啶酮类衍生物的荧光量子的测定》一文中研究指出荧光量子效率是表示物质荧光性质的重要参数,它可以衡量一个化合物将吸收的光能转变为荧光的能力。吖啶酮类化合物分子含有大环共轭体系,一般具有较强的荧光性能,被广泛应用于合成荧光试剂。本文拟利用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荧光分光光度计测量几种吖啶酮类衍生物在乙醇溶液中的荧光发射光谱,从而计算荧光量子效率,对几种吖啶酮类衍生物的荧光性能进行初步判断,并将实验结果与文献报道的已测得的部分化合物的荧光量子数值进行比较,对实验方法的准确性进行评价。(本文来源于《考试周刊》期刊2014年92期)

孙辰,孙明礼,陈明阳,解令海,黄维[9](2014)在《螺芴二苯并吖啶酮类衍生物的日光反应》一文中研究指出目前,世界性能源紧缺和环境问题日益严重,如何利用丰富的太阳能来进行绿色环保的化学实验在有机电子学和绿色化学领域都已引起了许多关注。然而,大部分研究报告表明此类光化学反应都需要使用价格昂贵、毒性较强的过渡金属作为催化剂,这依然将造成一定的环境污染。因此,我们成功实现了通过简单、环境友好的日光氧化的方法,实现了将螺芴二苯并吖啶(SFDBA)类蓝光半导体材料通过光诱导的自催化方式氧化成螺芴二苯并吖啶酮(SFDBAO)和螺芴二苯并吖啶二酮(SFDBADO)类红光半导体材料。并且,发现SFDBADO类半导体材料具有一定的有机酸碱响应性能,是一类良好的有机酸碱探测器半导体新材料。(本文来源于《中国化学会第29届学术年会摘要集——第16分会:π-共轭材料》期刊2014-08-04)

陈孝武,高丹,刘红霞,蒋宇扬[10](2014)在《吖啶酮衍生物8a的蛋白质组学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我们实验室合成的吖啶酮类衍生物2-aminoacetamido-10-(3,5-dimethoxy)-benzyl-9(10H)-acridinone Hydrochloride(8a)表现出良好的抗肿瘤效果,但对于8a发挥抗肿瘤效果的作用机制并没有探究清楚。本研究基于二维纳升超高效液相色谱/质谱(2D-LC/MSMS)联用的分析方法,对化合物8a对CCRF-CEM人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T淋巴细胞进行蛋白质表达水平层(本文来源于《第十届全国生物医药色谱及相关技术学术交流会论文集》期刊2014-04-19)

吖啶酮衍生物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稠杂环是一类具有重要生物活性和光学活性的有机小分子化合物。稠杂环类化合物种类繁多,吖啶酮属于其中一种,吖啶酮的刚性平面结构不仅使其具有良好的生物活性而且还具有优良的光学性能,所以以吖啶酮环作为骨架的有机小分子被不断的研究和开发。目前研究吖啶酮类衍生物的生物活性大都集中在对白血病的治疗方面,在光学性能的研究上大都集中在光电材料的应用方面。然而,针对吖啶酮衍生物在其他方面的应用研究则少有报道。因此,根据吖啶酮的反应活性位点,本文系统地在改进原有合成方法的基础上合成了一系列4-氨基吖啶酮苄烯胺类衍生物和N~(10)-取代的吖啶酮类衍生物,研究了其体外细胞活性、活性靶点和作用机制,同时还利用3D-QSAR建模和分子对接软件分析了化合物的构效关系以及多药耐药作用机制,为进一步设计合成此类化合物打下了坚实的理论基础;最后又设计两个吖啶酮类衍生物作为荧光探针用于识别金属离子,并利用理论计算探讨了探针结构与性能的关系,并将其中一个探针成功应用到细胞成像中。本文先详细介绍了吖啶酮的合成、生物活性、荧光探针方面的研究进展和本论文的研究内容。以四种常见的铜盐为铜源制备了分散程度不同,形貌不同,粒径大小不同的纳米铜-氧化亚铜颗粒,纳米氧化铜颗粒,纳米碘化亚铜颗粒,通过XRD和SEM对其结构进行了表征,并将其应用到吖啶酮类衍生物前体的催化合成中,实验结果表明以醋酸铜为铜源制备得到的Cu_2O球形纳米粒的催化活性最好,该法制得的Cu_2O颗粒具有球形结构,分散性好,粒径分布均匀的特点。在最佳反应条件下(以Cs_2CO_3为缚酸剂,DMF作为溶剂,催化剂的用量为1.2mol%,反应时间为3h,反应温度110℃)目标产物产率为82%-96%,最后提出了该催化反应的可能机理。以4-氨基吖啶酮为母体,设计并合成了25个新型4-氨基吖啶酮希夫碱类衍生物,采用MTT法在体外测试了所有衍生物对多种细胞株的抑制活性,选取活性较好的化合物采用kDNA解除链接实验、PBR322 DNA松弛实验、Topo介导的DNA断裂实验以及DNA嵌入实验,研究了该类化合物抑制DNA拓扑异构酶的作用机制。其中4-AAS25抑制Hela细胞的活性最高,实验证明TopoIIa是其作用靶点,能够引起TopoIIa介导的DNA双链断裂,属于DNA嵌入的TopoIIa毒剂。构建3D-QSAR模型阐明了该类化合物的构效关系,为进一步的设计合成该类化合物奠定了基础,利用docking研究了该类化合物的多药耐药调节机制,研究结果表明该类化合物主要通过吖啶酮环上的羰基氧原子与Ser-975残基形成氢键作为该类化合物和P-gp跨膜区的主要作用力。N~(10)-取代的吖啶酮类衍生物具有良好的生物活性和多药耐药活性,报道指出带有卤素原子的吖啶酮一般具有良好的生物活性,甲基在很多药物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但目前将甲基引入吖啶酮环上的报道却很少,据此我们设计并合成了105个带有卤素原子和甲基的N~(10)-取代的吖啶酮衍生物,利用与第叁章类似的方法研究了该类化合物的体外细胞活性和作用机制,研究结果表明:1、NSA17具有目前该类衍生物中最好的体外抑制Hela细胞的活性(IC_(50)=0.83μM),且具有良好的选择性,Docking结果表明该化合物具有良好的多药耐药调节活性,NSA17可作为先导物进一步地修饰研究;2、该类衍生物普遍对Raji细胞具有较好的抑制活性(IC_(50)<10μM),3D-QSAR详细阐述了该类化合物的构效关系,为进一步设计具有强抑制Raji细胞的N~(10)-取代的吖啶酮类化合物奠定基础,在合成的衍生物中NSA23具有最好的生物活性(IC_(50)=4.7μM<5.0μM),该化合物可以作为先导化合物进一步修饰研究,同时也为研究吖啶酮类衍生物的抗癌活性提供一条新的方向;3、该类化合物的作用靶点为TopoIIa,能够引起TopoIIa介导的DNA双链断裂、属于DNA嵌入型TopoIIa毒剂。以吖啶酮为基本骨架设计合成了两种吖啶酮衍生物,并将其用于金属离子的检测,实验结果表明,SNA和AAN作为离子荧光探针具有很好的选择性和灵敏度。滴定实验表明金属离子与探针SNA或AAN按照1:2的比例进行结合,检测限可达到nM级别,同时由于AAN的强抗干扰能力和低细胞毒性,成功地将其应用到Hela细胞中检测铬离子。利用Gaussian 09软件对探针结构进行了优化,讨论了不同的结构对探针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该类探针主要通过引入的氮原子与金属离子结合后体系的荧光强度发生变化,从而达到识别离子的目的。最后对探针与离子结合后模型结构进行了优化,计算结果对相应实验数据也进行了很好的解释。对工作进行总结,对吖啶酮类衍生物在生物活性和荧光探针方面的应用前景进行展望。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吖啶酮衍生物论文参考文献

[1].刘美岑.几种基于吖啶酮衍生物的光学和电化学传感方法研究[D].福建医科大学.2018

[2].田林.吖啶酮衍生物的设计、合成及性质研究[D].中国矿业大学.2017

[3].于浩,颜金雷,王佳敏,田林.基于吖啶酮衍生物荧光离子探针的设计与合成研究[J].产业与科技论坛.2016

[4].王旖旎.基于组学技术对吖啶酮衍生物8a抗肿瘤机制的研究[D].清华大学.2016

[5].田林,堵锡华,颜金雷,邱峰,褚衍环.吖啶酮类衍生物的研究进展[J].化工新型材料.2015

[6].田林,顾越飞,颜金雷,李中洋,韩相恩.几种吖啶酮衍生物的合成及其光电性质研究[J].材料导报.2015

[7].江信健,陈枝华,王友强,陈则通,郑荔.吖啶酮衍生物作为增强型荧光信号探针用于8-羟基喹啉铜的检测[J].安徽农业科学.2015

[8].田林,周中山,薛文胜.几种简单吖啶酮类衍生物的荧光量子的测定[J].考试周刊.2014

[9].孙辰,孙明礼,陈明阳,解令海,黄维.螺芴二苯并吖啶酮类衍生物的日光反应[C].中国化学会第29届学术年会摘要集——第16分会:π-共轭材料.2014

[10].陈孝武,高丹,刘红霞,蒋宇扬.吖啶酮衍生物8a的蛋白质组学研究[C].第十届全国生物医药色谱及相关技术学术交流会论文集.2014

论文知识图

晶体8C-dfqa中的排列和选取的主要传输...(n=1–3)的合成路线吖啶酮衍生物的合成路线吖啶酮衍生物合成路线合成的最有效的吖啶酮化合物(蓝绿色)...烷基取代的喹吖啶酮6C-QA的分子结构...

标签:;  ;  ;  ;  ;  ;  ;  

吖啶酮衍生物论文_刘美岑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