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大瓢偶笔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书法审美,书学思想
大瓢偶笔论文文献综述
刘成伦[1](2018)在《“劲”有独钟──杨宾《大瓢偶笔》及其书法审美思想初探》一文中研究指出杨宾(一六五○—一七二○),字可师,号大瓢、耕夫,浙江山阴人,康熙年间颇有建树的书法家、学者,其书学思想主要体现在《大瓢偶笔》八卷中。刘恒在《中国书法史·清代卷》中评价该书:"于古今书家、碑帖名迹、学书要诀及笔墨刻工等,无不详加评骘阐发,是研究清代前期书法的重要资料。"~((1))(本文来源于《书法》期刊2018年11期)
梁成[2](2016)在《杨宾《大瓢偶笔》与清初碑学关系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杨宾是康熙年间着名的书法家,学识渊博。擅长金石考订,酷爱碑帖收藏,着述颇丰。杨宾书学代表着作《大瓢偶笔》系其后人抄存,后由清人杨霈编撰而成。整篇文章包罗书法万象。对上自夏商周、下至元明清存世的金石碑帖几乎都做了考证论述。又对历代书家、书体、习书书法用具等发表独到的见解。可以说是清初一部通论性书法着作。本文以《大瓢偶笔》中的尚碑思想为主要线索,从杨宾及其友人对金石考订的热衷入手,到他们书学着作中流露出对金石学的青睐,从而展开对《大瓢偶笔》中尚碑思想的发掘和研究,并分析其成因。最后结合清初碑学思想萌芽的历史、学术背景,来探讨《大瓢偶笔》中的尚碑思想与清初碑学的关系。在文献资料搜索的过程中,笔者发现,杨宾多以一位帖学书家的身份示人。尤其从其流传下来的书论以及书法作品来看,确实帖学影子居多。但是据文献记载,其实杨宾关于金石学的着作颇丰,如《金石源流》、《金石剩语》、《尺牍新编》等,但由于刻本及抄本的局限性,都未留存于世。因此,从杨宾现存少有的书学着作中深入发掘其碑学思想,对廓清《大瓢偶笔》与清初碑学的关系有着重要意义。(本文来源于《江苏大学》期刊2016-06-14)
王忠涛[3](2006)在《杨宾《大瓢偶笔》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大瓢偶笔》是清代初期书家杨宾的书法论着,此书以笔记体的形式对历代金石碑帖以及书家、书体等各个方面都作了一番考察或论述,发表了许多个人见解,可以说是一部通论性的大着作,具有比较重要的书法理论价值和史料价值。本课题就试图从作者的生平事略入手,对该书的成书时间、版本流传、内容体例等进行一番介绍说明,并且还要在对该书的思想内容仔细爬疏整理的基础上,对书中所体现出来的书学观点做重点分析研究。同时对它的历史地位、学术成就及局限性也作一些研究说明。本文采用史论结合的方法,力求言之有据。(本文来源于《吉林大学》期刊2006-05-08)
隋邦平[4](2005)在《《大瓢偶笔》与杨宾的书学观》一文中研究指出杨宾,清代前期书法家,着有《大飘偶笔》,学书主张以古为尚,倚重笔法,追求骨气,有“第四指”说,且讲究门径取法。品评书家墨迹、碑帖、刻帖等多有独到见解。(本文来源于《乐山师范学院学报》期刊2005年09期)
大瓢偶笔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杨宾是康熙年间着名的书法家,学识渊博。擅长金石考订,酷爱碑帖收藏,着述颇丰。杨宾书学代表着作《大瓢偶笔》系其后人抄存,后由清人杨霈编撰而成。整篇文章包罗书法万象。对上自夏商周、下至元明清存世的金石碑帖几乎都做了考证论述。又对历代书家、书体、习书书法用具等发表独到的见解。可以说是清初一部通论性书法着作。本文以《大瓢偶笔》中的尚碑思想为主要线索,从杨宾及其友人对金石考订的热衷入手,到他们书学着作中流露出对金石学的青睐,从而展开对《大瓢偶笔》中尚碑思想的发掘和研究,并分析其成因。最后结合清初碑学思想萌芽的历史、学术背景,来探讨《大瓢偶笔》中的尚碑思想与清初碑学的关系。在文献资料搜索的过程中,笔者发现,杨宾多以一位帖学书家的身份示人。尤其从其流传下来的书论以及书法作品来看,确实帖学影子居多。但是据文献记载,其实杨宾关于金石学的着作颇丰,如《金石源流》、《金石剩语》、《尺牍新编》等,但由于刻本及抄本的局限性,都未留存于世。因此,从杨宾现存少有的书学着作中深入发掘其碑学思想,对廓清《大瓢偶笔》与清初碑学的关系有着重要意义。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大瓢偶笔论文参考文献
[1].刘成伦.“劲”有独钟──杨宾《大瓢偶笔》及其书法审美思想初探[J].书法.2018
[2].梁成.杨宾《大瓢偶笔》与清初碑学关系研究[D].江苏大学.2016
[3].王忠涛.杨宾《大瓢偶笔》研究[D].吉林大学.2006
[4].隋邦平.《大瓢偶笔》与杨宾的书学观[J].乐山师范学院学报.2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