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颌面部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面部,口腔,间隙,损伤,平阳,马来,核蛋白。
颌面部论文文献综述
孙飞[1](2019)在《口腔颌面部鳞癌手术患者感染病原菌分布情况对机体炎症反应的影响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分析口腔颌面部鳞癌手术患者感染病原菌分布及其对机体炎症反应的影响情况。方法选择2014年2月-2019年2月安阳安钢总医院收治的口腔颌面部鳞癌手术患者70例进行研究,根据术后有无感染分为观察组(有感染,n=30例)与对照组(无感染,n=40例),回顾性分析两组资料,总结观察组感染病原菌分布情况,并比较分析两组机体炎症反应因子水平。结果观察组共计分离病原菌菌株30株,革兰阴性菌9株、革兰阳性菌21株;观察组在血清白介素(IL)-1、IL-2、IL-6、IL-10、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干扰素-γ(INF-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 <0.05)。结论口腔颌面部鳞癌手术患者术后感染病原菌以革兰阳性菌为主,且相比未感染患者而言,存在明显的机体炎症反应因子升高趋势,临床应引起重视。(本文来源于《临床研究》期刊2019年12期)
黄德芳[2](2019)在《螺旋CT在口腔颌面部创伤中临床应用价值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针对口腔颌面部创伤患者采用螺旋CT诊断价值探讨。方法对我院收治的60例口腔颌面部创伤患者利用螺旋CT叁维重建技术进行诊断,20例口腔颌面部创伤患者行普通CT诊断。扫描结束后利用叁维表面遮盖显示(3D-SSD)、多平面重组(MPR)进行重组探讨。评估患者口腔颌面部受损程度、骨折走向等情况。比较医师对螺旋CT与普通CT完整性、全面性评分。结果利用螺旋CT叁维重建技术患者骨组织密度、创伤部位、创伤类型清晰可见,经工作站将图像处理后,患者骨折走向,细小骨折可明确诊断,全面性完整性高于普通CT。结论口腔颌面部创伤患者,经螺旋CT检查配合3D-SSD成像系统,患者受损具体位置、程度、移位情况可明确诊断,为临床治疗提供明确依据,螺旋CT叁维重建技术效果理想,值得推广使用。(本文来源于《全科口腔医学电子杂志》期刊2019年35期)
刘海伟[3](2019)在《临床36例口腔颌面部损伤患者的观察及护理分析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通过对口腔颌面部损伤患者的临床观察和治疗情况分析研究,探讨口腔颌面部损伤患者的临床治疗情况;方法采用随机抽样调查的方法随机抽取我院这几年内的口腔颌面部损伤患者36例,对其的临床治疗情况进行定期观察分析,掌握其治疗和临床护理的基本要领,为进一步治愈此病提供依据;结果在36例口腔颌面部损伤患者接受不同手术治疗的患者中,治愈的患者有12例,治愈明显的患者有8例,治疗有效的患者有13例,无效情况为3例。临床表现总有效率为91.67%。临床表现出患者咬合功能恢复的情况占34例,为总数的94.44%。临床无脑外、肺损伤等并发症情况的复发;结论口腔颌面创伤患者的临床不同类型的表现,临床选择相应的治疗方法,同时加强医护人员对患者的心理疏导能有效减少对病人的损伤程度,临床治愈率也会提高,并成功地减少患者不良反应的概率,大大提高口腔颌面创伤患者治愈后的生活质量。(本文来源于《全科口腔医学电子杂志》期刊2019年34期)
苏雨,张旗,林子越,李雨欣,熊长昊[4](2019)在《平阳霉素对口腔颌面部血管瘤抑制作用的研究进展》一文中研究指出1平阳霉素概述平阳霉素能够对血管瘤内皮细胞DNA合成与复制产生抑制作用,使血管内皮细胞的增殖受到抑制,破坏血管内皮,干预肿瘤细胞代谢功能,并且降低细胞的应激和毒性反应力,使血管瘤腔闭塞,结缔组织增生,从而达到瘤体消退的目的[2]。治疗血管瘤的有效成分:平阳霉素为博来霉素A5,博来霉素主要是两种化合物(A2和B2)的混合物,平阳霉素的化学结构类似于博来霉素,在抗肿瘤方面A5与A2疗效基本相同,在毒性方面A5比A2低,A5对造血系统、免疫系统功能损伤甚微,在治疗血管瘤效(本文来源于《中国实验诊断学》期刊2019年11期)
徐牧云[5](2019)在《探讨围术期全程护理对预防口腔颌面部术后并发症的效果》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观察在接受口腔颌面部手术治疗的患者中,接受围术期全程护理的具体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17年10月~2019年2月收治的60例口腔颌面部手术治疗患者为相关对象,将入组对象按照相应分组方式随机均分成对照组与观察组,给予对照组常规干预,而观察组对象则需接受围术期全程护理,观察两组患者接受不同模式干预后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接受干预后出现术后并发症的例数明显更少,与对照组数据进行比较后存在明显差异(P<0.05)。结论与口腔颌面部手术治疗患者的护理干预工作中,应用围术期全程护理的实际效果较好,该护理方案可实施度较高。(本文来源于《全科口腔医学电子杂志》期刊2019年33期)
刘雪冰,马伟,张红云[6](2019)在《老年患者颌面部间隙脓肿疗效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颌面部间隙感染(maxillofacial space infection,MSI)又称颌周蜂窝组织炎,是颌面和口咽区潜在间隙中化脓性炎症的总称。口腔颌面部多间隙感染是颌面部最严重、治疗最困难的感染之一,因其起病急、发展快,若治疗不及时或处理不当,则后果严重,甚至危及患者生命[1]。我院耳鼻喉科2011年1月~2018年3月共收治16例老年颌面部间隙脓肿患者,经综合治疗均取得满意疗效,现报道如下。(本文来源于《中国现代医药杂志》期刊2019年11期)
郭丰源,李文强,许智,黄春明,胡传宇[7](2019)在《任氏血管吻合法在口腔颌面部缺损修复中的应用及评价》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任氏血管吻合方法在口腔颌面部缺损游离皮瓣修复中应用的可行性、有效性及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收集2017年7月~2018年12月,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和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口腔颌面外科行游离皮瓣修复口腔颌面部缺损的病人116例(118块皮瓣),男97例,女19例,年龄34~71岁;实验组(50块皮瓣)和对照组(68块皮瓣),实验组的显微动脉的吻合方法为任氏血管缝合法,对照组显微动脉的吻合方法为常规的等距双定点间断缝合法,两组的显微静脉吻合方法均为常规的间断吻合法(端端吻合或端侧吻合)。结果:实验组的动脉吻合时间为(5.6±2.1)min,对照组为(13.7±4.2)min,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实验组1例动脉危象,1例静脉危象并发生皮瓣坏死,对照组动脉危象1例,静脉危象3例,其中1例动脉危象抢救失败,皮瓣坏死。结论:任氏血管吻合法与常规血管吻合法相比可以明显缩短手术时间且操作简便,建议推广该血管吻合方法在口腔颌面部缺损修复中的应用。(本文来源于《口腔医学研究》期刊2019年11期)
马振,羊良慧,房芳,李帅,陈国生[8](2019)在《血清生化因素与游离皮瓣重建口腔颌面部缺损血管危象的临床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血清生化因子与口腔颌面部缺损游离皮瓣修复血管危象的关系。方法:选取2015年1月~2017年6月接受口腔颌面部游离皮瓣移植术者105例,其中血管危象9例,皮瓣无危象96例。依据回顾性分析结果,将相应的生化因素分为危象组和正常组。对两组纤维蛋白原、餐后2h血糖、白蛋白、D-2聚体和空腹血糖进行比较分析。结果:高纤维蛋白原、空腹血糖增高、餐后2 h增高的患者发生皮瓣危象的概率均高于正常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 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高纤维蛋白原、空腹血糖增高、餐后2 h增高均是血管危象的危险因素(P<0. 05)。结论:患者术前高纤维蛋白原、高血糖可能与术后发生皮瓣危象有关。(本文来源于《临床口腔医学杂志》期刊2019年11期)
李嘉朋,陈巨峰,张国润,冼淡,李金[9](2019)在《口服普萘洛尔联合局部外用马来酸噻吗洛尔治疗婴幼儿颌面部混合性血管瘤的临床效果》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观察口服普萘洛尔与局部外用马来酸噻吗洛尔联合应用治疗婴幼儿颌面部混合性血管瘤的疗效,为临床治疗提供证据。方法选取婴幼儿颌面部混合性血管瘤97例,随机分成A、B 2组,A组50例,以口服普萘洛尔联合局部外用马来酸噻吗洛尔进行治疗,B组47例,仅口服普萘洛尔治疗。治疗前后记录瘤体颜色、体积、质地的变化,并完善彩超检查。随访时间为1~12个月。比较2组的疗效差异、显效时间及不良反应的差异。结果 A组有效率为92.0%(46/50),B组有效率为74.5%(35/47),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A组平均治疗时间为4.2个月,B组平均治疗时间为5.5个月,相较于B组,A组治疗显效时间较快,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3.211,P <0.05)。2组均未见严重不良反应。结论口服普萘洛尔与局部外用马来酸噻吗洛尔联合应用治疗婴幼儿颌面部混合性血管瘤效果良好。(本文来源于《口腔疾病防治》期刊2019年11期)
齐晓宇[10](2019)在《神经突触核蛋白-γ、骨形态发生蛋白2、基质金属蛋白酶9在口腔颌面部鳞癌中的表达情况及相关性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分析神经突触核蛋白-γ(SNCG)、骨形态发生蛋白2(BMP-2)、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在口腔颌面部鳞癌中的表达情况及相关性。方法选取2016年1月21日~2017年1月21日我院存档的70例口腔颌面部鳞癌组织蜡块标本作为肿瘤组织,另选择70例癌旁组织与70例正常组织进行参照。依据肿瘤细胞的分化程度,将70例肿瘤组织标本分为高分化组(15例),中分化组(33例)及低分化组(22例)。依据是否出现淋巴结转移情况,将70例肿瘤组织标本分为淋巴结转移(30例)及淋巴结未转移(40例)。比较叁组不同组织部位标本中的SNCG、BMP-2、MMP-9表达情况;比较不同分化程度肿瘤组织中SNCG、BMP-2、MMP-9的表达阳性率;分析淋巴结转移对肿瘤组织中SNCG、BMP-2、MMP-9表达阳性率的影响;分析SNCG、BMP-2、MMP-9叁者之间的相关性。结果肿瘤组织中的SNCG、MMP-9的阳性率高于癌旁组织和正常组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癌旁组织与正常组织的SNCG、MMP-9阳性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肿瘤组织和癌旁组织中的BMP-2的阳性率高于正常组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癌旁组织与肿瘤组织的BMP-2阳性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高、中、低分化组肿瘤组织中的BMP-2与MMP-9阳性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高分化组肿瘤组织中的SNCG阳性率低于低、中分化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低、中分化组肿瘤组织中的SNCG阳性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出现淋巴结转移组织中的SNCG、MMP-9阳性率高于淋巴结未转移组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SNCG与BMP-2蛋白成正相关性(r=0.420,P<0.05),BMP-2与MMP-9成正相关性(r=0.390,P<0.05),SNCG与MMP-9成正相关性(r=0.561,P<0.05)。结论在口腔颌面部鳞癌中,SNCG、BMP-2、MMP-9叁者互成正相关性,具有高表达特征,可作为该类肿瘤疾病的常用检测指标。(本文来源于《中国当代医药》期刊2019年32期)
颌面部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目的探讨针对口腔颌面部创伤患者采用螺旋CT诊断价值探讨。方法对我院收治的60例口腔颌面部创伤患者利用螺旋CT叁维重建技术进行诊断,20例口腔颌面部创伤患者行普通CT诊断。扫描结束后利用叁维表面遮盖显示(3D-SSD)、多平面重组(MPR)进行重组探讨。评估患者口腔颌面部受损程度、骨折走向等情况。比较医师对螺旋CT与普通CT完整性、全面性评分。结果利用螺旋CT叁维重建技术患者骨组织密度、创伤部位、创伤类型清晰可见,经工作站将图像处理后,患者骨折走向,细小骨折可明确诊断,全面性完整性高于普通CT。结论口腔颌面部创伤患者,经螺旋CT检查配合3D-SSD成像系统,患者受损具体位置、程度、移位情况可明确诊断,为临床治疗提供明确依据,螺旋CT叁维重建技术效果理想,值得推广使用。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颌面部论文参考文献
[1].孙飞.口腔颌面部鳞癌手术患者感染病原菌分布情况对机体炎症反应的影响分析[J].临床研究.2019
[2].黄德芳.螺旋CT在口腔颌面部创伤中临床应用价值的研究[J].全科口腔医学电子杂志.2019
[3].刘海伟.临床36例口腔颌面部损伤患者的观察及护理分析研究[J].全科口腔医学电子杂志.2019
[4].苏雨,张旗,林子越,李雨欣,熊长昊.平阳霉素对口腔颌面部血管瘤抑制作用的研究进展[J].中国实验诊断学.2019
[5].徐牧云.探讨围术期全程护理对预防口腔颌面部术后并发症的效果[J].全科口腔医学电子杂志.2019
[6].刘雪冰,马伟,张红云.老年患者颌面部间隙脓肿疗效分析[J].中国现代医药杂志.2019
[7].郭丰源,李文强,许智,黄春明,胡传宇.任氏血管吻合法在口腔颌面部缺损修复中的应用及评价[J].口腔医学研究.2019
[8].马振,羊良慧,房芳,李帅,陈国生.血清生化因素与游离皮瓣重建口腔颌面部缺损血管危象的临床研究[J].临床口腔医学杂志.2019
[9].李嘉朋,陈巨峰,张国润,冼淡,李金.口服普萘洛尔联合局部外用马来酸噻吗洛尔治疗婴幼儿颌面部混合性血管瘤的临床效果[J].口腔疾病防治.2019
[10].齐晓宇.神经突触核蛋白-γ、骨形态发生蛋白2、基质金属蛋白酶9在口腔颌面部鳞癌中的表达情况及相关性分析[J].中国当代医药.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