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以美育代宗教说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美育,宗教,蔡元培,的人,虚无主义,语境,素质教育。
以美育代宗教说论文文献综述写法
王丹[1](2019)在《蔡元培《以美育代宗教说》的文本探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蔡元培的《以美育代宗教说》对中国近现代美学与教育学产生了深刻影响。百年来,不少学者基于这一命题在学理上的争议性和实践上的局限性而不断地对其进行研究和阐述,其中的不少争议为我们反思蔡元培的这一命题提供了有益的帮助。当我们在此基础上,重新回归到该命题提出的文本本身时,将更客观的把握这一命题的深刻内涵。(本文来源于《北方文学》期刊2019年32期)
蔡元培[2](2019)在《以美育代宗教说(节选)》一文中研究指出纯粹之美育,所以陶养吾人之感情,使有高尚纯洁之习惯,而使人我之见、利己损人之思念,以渐消沮者也。盖以美为普遍性,决无人我差别之见能参入其中。食物之入我口者,不能兼果他人之腹;衣服之在我身者,不能兼供他人之温,以其非普遍性也。美则不然。即如北京左近之西山,我游之,人亦游之;我无损于人,人亦无损于我也。隔千里兮共明月,我与人均不得而私之。中央公园之花石,农事试验场之水木,人人得而赏之。埃及之金字塔、希腊之神祠、罗马之剧场,(本文来源于《福建教育》期刊2019年39期)
牛玉兰[3](2019)在《蔡元培“以美育代宗教”的人文精神及现代价值》一文中研究指出在宗教风气盛行的历史语境下,蔡元培提出"以美育代宗教说",意在从人的情感、思想自由及个性与共性叁个方面来培养完整的人,这一思想对人文精神的塑造具有重要的意义,也为解决当下教育中的现实困境提供了新思路。(本文来源于《名作欣赏》期刊2019年24期)
彭锋[4](2019)在《从“以美育代宗教”说起》一文中研究指出时间:2019年3月地点:北京大学对于蔡元培在一百年前提出"以美育代宗教"的主张,学术界有不同的反响。无论是支持还是反对,都需要建立在理性分析的基础之上,尤其是其中的一些概念,特别是宗教、审美、艺术等核心概念,需要做进一步的分析。一严格说来,蔡元培提出的"以美育代宗教",只是一种旗帜鲜明的主张,而不是一种(本文来源于《中华书画家》期刊2019年05期)
杨正,蔡承志[5](2019)在《“以美育代宗教”在中等美术教育中的当代价值》一文中研究指出"以美育代宗教"是我国教育家蔡元培提出的教育理念,他主张利用审美活动及艺术实践培养人的内在情感,进而内化为高尚的道德情操。当前,我国的中等美术教育面临着地区发展不平衡、由考核制度单一而带来的应试化等诸多问题。文章认为,"以美育代宗教"在当下以智力因素占主导的基础教育中有重要的意义,"以美育人"对于培养具有高尚道德及全面素质的艺术人才有重要作用。(本文来源于《艺术教育》期刊2019年02期)
皮佳佳[6](2019)在《在历史语境下重新思考“以美育代宗教”》一文中研究指出在中西文化碰撞融合的20世纪初,蔡元培提出"以美育代宗教"说,深刻影响了中国美学理论发展和美育实践推进。而对此学说,一直存在很多质疑之声。故对这一学说需要重回当时的中西方历史语境,基于当时的思想背景、话语逻辑、问题意识,了解那个时代西方宗教变革的"去魅"趋势,并结合中国本有的人本思想和思维模式,重新思考"以美育代宗教"的历史意义,并面向未来进一步拓展其理论生发力。(本文来源于《美育学刊》期刊2019年01期)
陈志伟[7](2018)在《蔡元培的“美育代宗教说”及谢扶雅的回应——从宗教与艺术关系的视角看》一文中研究指出早在一百年(1917年)前,蔡元培就提出了"美育代宗教"的思想。而他的这种思想,在当时的知识界也引起了很大的反响。作为基督徒的谢扶雅在其20世纪20年代的着作《宗教哲学》中就已经对他的这种思想提出了异议,只不过并没有充分的展开。在本文中,我们试图首先弄清蔡元培的"美育代宗教"的思想背后的逻辑思路,以及谢扶雅的对宗教和艺术的关系所持有的基本看法,并在此基础上,借助于谢扶雅的宗教哲学,对蔡元培的"美育代宗教"的思想展开回应与反思。(本文来源于《基督教思想评论(总第二十叁辑)》期刊2018-11-01)
魏艳[8](2018)在《以美育代宗教——从席勒塑造完整人的立足点审视蔡元培美育思想》一文中研究指出自1917年蔡元培在神州学会上提出"以美育代宗教"的命题以来,国内对该命题的研究层出不穷,而诸多学者谈蔡元培的美育思想多从康德出发,着力于美育与宗教的殊同。笔者试图追溯蔡元培的美育思想与德国思想流向及席勒思想之间的渊源,凸显"以美育代宗教"命题对席勒塑造完整的人的理念的继承和发展,从人之为人的角度审视"以美育代宗教"命题。(本文来源于《戏剧之家》期刊2018年26期)
王文革[9](2018)在《关于蔡元培“以美育代宗教”的思想及其逻辑可能性》一文中研究指出蔡元培百年前提出"以美育代宗教说",学界主要从论域错位、美育不是信仰等方面对该说提出质疑。本文认为,蔡元培将宗教与美育均视为广义的情感教育,二者之间不存在论域错位。我们从张世英"万有相通"的哲学思想和关于美的神圣性观点以及其他学者的相关论述,结合中国传统文化特点,可以看到"以美育代宗教"的逻辑可能性。(本文来源于《北方工业大学学报》期刊2018年04期)
潘知常[10](2018)在《西方现代美学背景下的“以美育代宗教”》一文中研究指出"以美育代宗教"是蔡元培提出的意在实施全新的灵魂重建的美学方案,不过,其中最为重要的见解在过去却长期被学界忽略并且搁置起来,这就是"审美救赎"。借助西方现代美学的思考可以发现,蔡元培的"以美育代宗教"与西方的关于虚无主义的思考一脉相承,尤其是西方法兰克福学派的美学思考。本文意外揭示了法兰克福学派与蔡元培之间的共同探索,也凸显了蔡元培美学思考的现代内涵。(本文来源于《东南学术》期刊2018年04期)
以美育代宗教说论文开题报告范文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纯粹之美育,所以陶养吾人之感情,使有高尚纯洁之习惯,而使人我之见、利己损人之思念,以渐消沮者也。盖以美为普遍性,决无人我差别之见能参入其中。食物之入我口者,不能兼果他人之腹;衣服之在我身者,不能兼供他人之温,以其非普遍性也。美则不然。即如北京左近之西山,我游之,人亦游之;我无损于人,人亦无损于我也。隔千里兮共明月,我与人均不得而私之。中央公园之花石,农事试验场之水木,人人得而赏之。埃及之金字塔、希腊之神祠、罗马之剧场,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以美育代宗教说论文参考文献
[1].王丹.蔡元培《以美育代宗教说》的文本探究[J].北方文学.2019
[2].蔡元培.以美育代宗教说(节选)[J].福建教育.2019
[3].牛玉兰.蔡元培“以美育代宗教”的人文精神及现代价值[J].名作欣赏.2019
[4].彭锋.从“以美育代宗教”说起[J].中华书画家.2019
[5].杨正,蔡承志.“以美育代宗教”在中等美术教育中的当代价值[J].艺术教育.2019
[6].皮佳佳.在历史语境下重新思考“以美育代宗教”[J].美育学刊.2019
[7].陈志伟.蔡元培的“美育代宗教说”及谢扶雅的回应——从宗教与艺术关系的视角看[C].基督教思想评论(总第二十叁辑).2018
[8].魏艳.以美育代宗教——从席勒塑造完整人的立足点审视蔡元培美育思想[J].戏剧之家.2018
[9].王文革.关于蔡元培“以美育代宗教”的思想及其逻辑可能性[J].北方工业大学学报.2018
[10].潘知常.西方现代美学背景下的“以美育代宗教”[J].东南学术.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