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花女论文-罗珊

茶花女论文-罗珊

导读:本文包含了茶花女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女性形象,物质生活,牺牲精神,毁灭意识

茶花女论文文献综述

罗珊[1](2019)在《《茶花女》与《李娃传》女性形象对比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茶花女》和《李娃传》讲述地都是妓女与富家子弟坎坷的爱情,通过对她们的爱情的描写重点突出了处在下层的妓女高尚人格品质,作品结局虽然截然相反,但两位女主人公不幸的人生经历和为爱执着与牺牲的心是相似的。文章从她们人生悲惨的遭遇,不幸的爱情经历来对比阐述她们与众不同的人生观与爱情观,进而突显她们的人格魅力,展现在卑微地位下的高尚灵魂。(本文来源于《文学教育(上)》期刊2019年12期)

张景宜[2](2019)在《爱到极致,舞到荼蘼》一文中研究指出上海芭蕾舞团为我们带来了一场酣畅淋漓的舞剧表演——《茶花女》。相较于原着,芭蕾舞剧《茶花女》剔除了大部分男女主角感情线之外的枝节,在短短的100分钟内,成功保留并展现出了这出爱情悲剧的动人真情。两位年轻的男女主演无疑是这部舞剧中最亮眼的星。二者的(本文来源于《中国文化报》期刊2019-11-22)

张熠[3](2019)在《海派足尖展现“戏剧力量”》一文中研究指出昨天下午,上海芭蕾舞团排练厅里,法国作家小仲马笔下的“玛格丽特”和“阿尔芒”跳着舞剧尾声的双人舞,坐在观众席中央的上芭艺术总监、编导德里克·迪恩看得目不转睛:“《茶花女》是唯一一本我反复阅读的小说,玛格丽特从一开始就令我深深着迷。我渴望把它搬上舞台。”$(本文来源于《解放日报》期刊2019-11-03)

谭尚[4](2019)在《论《舞姬》与《茶花女》的文化悲剧意蕴》一文中研究指出《茶花女》是亚历山大·小仲马的代表作。该故事发生在19世纪中期的巴黎,描写了一个凄惨的爱情故事。而《舞姬》是森鸥外以自己在德国留学的经历为素材所写的小说。《舞姬》发表于1890年,是森鸥外自身感情生活缩影的描写。两篇小说都发生在19世纪中后期的欧洲,并且其表现的主题、文章的情节、人物形象都有相似。笔者通过两篇小说的比较,以期加深对小说人物形象及其意义的理解。(本文来源于《青年文学家》期刊2019年30期)

宣晶[5](2019)在《以芭蕾致敬文学巨匠用足尖折射人性光辉》一文中研究指出距离芭蕾舞剧《茶花女》在中国上海国际艺术节的公演只有40天,近来上海芭蕾舞团的演员们放弃长假休息赶到排练厅,全情投入紧张排演。在钢琴伴奏的曲韵中,“阿尔芒”吴虎生、“玛格丽特”戚冰雪旋转跳跃,演绎着一段举世闻名的爱情悲剧。文学名着给舞台艺术提供了(本文来源于《文汇报》期刊2019-10-08)

巴淑军[6](2019)在《茶花女(英文)》一文中研究指出The Lady of the Camellias, first published in 1848, is a novel by Alexandre Dumas, fils, a French novelist of the 19th century. The title character is Marguerite Gautier, who is based on Marie Duplessis, the real-life lover of the author himself.(本文来源于《疯狂英语(新阅版)》期刊2019年09期)

何佳慧[7](2019)在《浅析浪漫主义歌剧咏叹调在西方音乐史中的发展——以《茶花女》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浪漫主义时期更多在古典主义的基础上进行开辟创新,形成新的独特风格。浪漫主义歌剧咏叹调推进了西方音乐的发展,使西方音乐的艺术表现形式更加戏剧化以及受到社会大众的喜爱。本文从歌剧咏叹调的整体发展以及流派出发,在探索意大利歌剧发展以及演变的基础上,以《茶花女》为例,探索其整体艺术表现以及咏叹调演唱技巧的完善。(本文来源于《北极光》期刊2019年09期)

张海洋[8](2019)在《在涡流中挣扎的女性——《茶花女》艺术特色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话剧《茶花女》是19世纪批判现实主义流派中的一部经典之作。作者小仲马通过讲述主人公玛格丽特与阿尔芒之间的爱情悲剧,力图对当时的法国社会现状予以无情的抨击与辛辣的嘲讽。笔者在这篇论文中,以话剧原着为研究对象,从戏剧原点出发,从主题阐述、编剧技巧等方面探讨整个话剧作品的艺术特色。(本文来源于《剧作家》期刊2019年05期)

洪霞,张琳[9](2019)在《威尔第歌剧《茶花女》中《饮酒歌》的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茶花女》中最为人们所熟悉的选段是第一幕中薇奥莉塔与阿尔弗莱德演唱的《饮酒歌》,这首歌节奏欢快,旋律优美,因此被广泛传唱。《饮酒歌》全曲高音比较多,演唱难度相对较大,通常大学阶段声乐专业的学生很难驾驭。本文在对歌剧《茶花女》选段《饮酒歌》多次现场观摩和聆听的情况下,结合自己的理解,对这首歌的演唱技巧,情感表达,曲式结构进行一些分析。(本文来源于《黄河之声》期刊2019年13期)

蒲锋[10](2019)在《《茶花女》与香港文艺片的基调》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尝试追溯《茶花女》对香港文艺片深远而广泛的影响。1899年小仲马的小说出版了第一个中译《巴黎茶花女遗事》,立即受到中国读者欢迎。其舞台剧本亦于1926年翻译成中文,长期成为中国不同剧团的剧目。香港在1934年已把《茶花女》改编成粤语片《半开玫瑰》。战后香港的文艺片,无论国粤语片,都大量套用了《茶花女》的情节。其中二十世纪六十年代的名导演楚原,从其对依达小说《冬恋》的改编,尤其看到其如何深受《茶花女》的影响。(本文来源于《北京电影学院学报》期刊2019年07期)

茶花女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上海芭蕾舞团为我们带来了一场酣畅淋漓的舞剧表演——《茶花女》。相较于原着,芭蕾舞剧《茶花女》剔除了大部分男女主角感情线之外的枝节,在短短的100分钟内,成功保留并展现出了这出爱情悲剧的动人真情。两位年轻的男女主演无疑是这部舞剧中最亮眼的星。二者的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茶花女论文参考文献

[1].罗珊.《茶花女》与《李娃传》女性形象对比研究[J].文学教育(上).2019

[2].张景宜.爱到极致,舞到荼蘼[N].中国文化报.2019

[3].张熠.海派足尖展现“戏剧力量”[N].解放日报.2019

[4].谭尚.论《舞姬》与《茶花女》的文化悲剧意蕴[J].青年文学家.2019

[5].宣晶.以芭蕾致敬文学巨匠用足尖折射人性光辉[N].文汇报.2019

[6].巴淑军.茶花女(英文)[J].疯狂英语(新阅版).2019

[7].何佳慧.浅析浪漫主义歌剧咏叹调在西方音乐史中的发展——以《茶花女》为例[J].北极光.2019

[8].张海洋.在涡流中挣扎的女性——《茶花女》艺术特色研究[J].剧作家.2019

[9].洪霞,张琳.威尔第歌剧《茶花女》中《饮酒歌》的分析[J].黄河之声.2019

[10].蒲锋.《茶花女》与香港文艺片的基调[J].北京电影学院学报.2019

标签:;  ;  ;  ;  

茶花女论文-罗珊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