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暗中心论文_张丽红

导读:本文包含了黑暗中心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黑暗,中心,约瑟夫,乌托邦,好莱坞,康拉德,嵌套。

黑暗中心论文文献综述

张丽红[1](2019)在《空间视阈下厄休拉·勒古恩的女性主义乌托邦小说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厄休拉·勒古恩(Ursula K.Le Guin)是美国女性主义新浪潮的代表作家,《黑暗的左手》叁部曲是其代表作品。叁部曲中的前两部作品——《黑暗的左手》《失去一切的人》都曾荣获雨果奖、星云奖两项殊荣,《世界的词语是森林》也曾荣获雨果奖。勒古恩的作品带有鲜明的女性主义乌托邦色彩,在《黑暗的左手》叁部曲中,她努力消除性别对于个人发展的影响,打破人与人、人与自然的二元对立,构建平等、共享的乌托邦空间。本文以充分的文本细读为基础,运用国内外空间叙事理论对叁部曲中的叙事空间、性别空间和政治空间进行研究,以深入了解勒古恩对于女性和人类命运的关注,对于乌托邦建构的思考。论文共包括五部分,分别是绪论、主体叁章和结语。绪论部分主要梳理国内外学术界对勒古恩文学作品的研究现状,分析现有研究的不足之处,阐释本文的研究思路及创新之处。同时,对英美女性主义乌托邦小说和空间理论作简要概述,以说明用空间理论解读《黑暗的左手》叁部曲的可行性。论文的主体由叁章构成。第一章研究《黑暗的左手》叁部曲中的空间叙事技巧,发掘小说独特的空间结构安排、多样化的叙事视角以及陌生空间的营造,分析勒古恩以女性乌托邦叙事对于传统男性叙事话语权威的解构。第二章对《黑暗的左手》叁部曲中的性别空间进行研究,探讨乌托邦中的女性个人生存空间、女性与自然生态等问题,强调勒古恩对父权社会的批判,对女性意识觉醒的关注,对人与自然和谐空间的期盼。第叁章主要通过分析叁部曲中的“政府主义”空间和“无政府主义”空间来阐明勒古恩在作品中表现的政治主张。结语部分点明勒古恩女性主义乌托邦创作的批判性和前瞻性,指出叁部曲中文学空间建构的积极意义。勒古恩以思想试验的态度来对待文学写作,她借助乌托邦的文学想象积极参与社会空间的构建,其作品中的文学空间使我们能够重新审视自己的内心世界,反思现实社会中存在的诸多问题。(本文来源于《北京外国语大学》期刊2019-05-20)

魏韡[2](2019)在《《黑暗的心》中的欧洲中心主义》一文中研究指出《黑暗的心》是康拉德最优秀的小说,在这部作品中作者揭露殖民主义的罪行,但同时这部作品也流露出欧洲中心主义。(本文来源于《青年文学家》期刊2019年09期)

余毅[3](2019)在《《黑暗的心》叙事框架中“缺失的中心”》一文中研究指出约瑟夫·康拉德是近代英语小说中最伟大的小说家之一,他的作品对于理解二十世纪末期的英国社会文化尤其重要。在他的作品《黑暗的心》中,书写了一个在缺失道德的世界中寻求意义的困境。为了更好地体现小说的主题,他采用了创新的写作手法,包括非线性叙事和嵌套叙事等等。该文通过对《黑暗的心》中框架叙事的介绍,框架叙事中的似是而非的叙事以及产生的艺术效果,来揭示小说的主题之一"缺失的中心"。(本文来源于《海外英语》期刊2019年06期)

吕彦佼[4](2018)在《中心与边缘:《黑暗的心》中的强弱观照》一文中研究指出《黑暗的心》(The Heart of Darkness)是20世纪初波兰裔英国小说家约瑟夫?康拉德的代表作。康拉德在该书中熟练运用双层叙事结构,借助大量的象征手法,生动地展现了欧洲殖民者在非洲大陆掠夺象牙的贪婪画面。本文聚焦于这一掠夺进程中叁组鲜明的力量或者群体对比,分析处于中心的强权方之黑暗,以及被黑暗笼罩的边缘方的无力与沉默,揭示康拉德对人性、社会的思考。(本文来源于《湖北函授大学学报》期刊2018年03期)

薛冉冉[5](2017)在《林芙美子《浮云》论》一文中研究指出林芙美子是日本昭和时期颇受瞩目的女性作家,以昭和叁年(1928年)连载的《放浪记》登上文坛,林芙美子的文学作品中蕴含着她自身的经历,受到大众的欢迎。她辞世长眠之前的两个月写就的长篇小说《浮云》被誉为其文学作品的集大成者。《浮云》这部作品以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的日本社会为背景,描写了从法属印度(现在的越南)遣返回国的女主人公幸田雪子和男主人公富冈健吾的真实生活,其中串联着他们在法属印度的回忆。这部作品中存在诸多二项对立,我认为“黑暗”和“光明”的对立和解体尤其不能被忽视。本论文把对于文本的分析作为主要研究方法。本论文的要点在于深入分析“黑暗”和“光明”此二项对立所涉及到的作品内容。然后,试图揭开“黑暗”和“光明”的对立和解体的转换。并且试论其产生原因和作者所以表达的内涵。下面,对于本论文的内容做简单的介绍。首先,以空间的变换为轴线,分析四个不同地点中存在的“明和暗”的对立与解体的具体内容。这四个地点为:现实中战后的日本和梦中的空间法印,逃离黑暗后的避难所伊香保,终结之地屋久岛。然后,分析《浮云》中出现的主要女性人物(女主人公幸田雪子,男主人公富冈健吾之妻邦子和他的情人阿势)命运变化的描写,并对她们在“光明”和“黑暗”之间转换的命运分别进行考察。最后,通过前文中对于“光明”和“黑暗”的分析,试论林芙美子文学作品的写作特征,并探究作者林芙美子透过“光明”和“黑暗”的对立和解体所要表达的深刻内涵。通过以上的分析,如果能够对林芙美子文学的研究做出些许贡献将不胜光荣。(本文来源于《重庆大学》期刊2017-05-01)

薛冉冉[6](2017)在《在“黑暗”中寻求“光明”的雪子——以林芙美子《浮云》文本分析为中心》一文中研究指出林芙美子是日本昭和时期颇受瞩目的女性作家,以昭和叁年(1928年)连载的《放浪记》登上文坛,她生命后期的长篇小说《浮云》被誉为其文学作品的集大成者。林芙美子的文学作品中蕴含着她的自身经历,并通过其独特的女性视角向我们展示出来,倍受大众的欢迎。学术界对其作品的研究层出不穷,尤其是对于作品中女性的研究见仁见智,研究视角亦是多种多样。本文是通过在"雪子命运中的‘光明’与‘黑暗’"这一先行研究未曾涉及的视角入手,来分析《浮云》中女主人公幸田雪子的命运。研究方法为文本分析,即对小说中人物语言和心理活动深入剖析,以此发现雪子命运的辗转变化和她在黑暗命运中寻求光明所做的努力,探究作者林芙美子透过黑暗表象所要表达的深刻内涵。(本文来源于《青春岁月》期刊2017年01期)

李默[7](2015)在《以熄灭的方式坐在黑暗中心》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来源于《中国诗歌》期刊2015年06期)

苏芸[8](2015)在《试论梶井基次郎文学中的心灵疗伤》一文中研究指出棍井基次郎是日本的着名作家,他的创作贯穿了大正、昭和时期,共有二十多篇短篇小说留存于世。他在生前默默无名,去世后,日本文坛对他的评价日益高涨,在当今日本文坛具有重要的地位。棍井基次郎在人生短短的31年中,虽然患有当时被看做不治之症的肺结核,但是他仍然创作出了几十篇像珍珠一样闪闪发光的作品。梶井基次郎的文学常被认为是治愈系文学。细细品读他的小说,读者可以深深地感受到其文学作品中洋溢的疗伤情怀。本文通过分析其作品中最常出现的两种意象——“旅情”和“黑暗”,探究梶井基次郎文学中的心灵疗伤。本论文首先说明了笔者开始研究梶井基次郎的契机,要研究的问题,研究方法以及研究的创新性。其次,简单总结了梶井基次郎的短暂的一生以及其重要的作品,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本文的研究动机。然后,从中国和日本两个方面,对梶井文学中的“疗伤”以及“旅情”和“黑暗”的相关先行研究进行分析。在正文部分,首先,介绍棍井基次郎所生活的时代的肺结核状况。当时,由于劳动环境恶劣,很多劳动者染上了肺结核。肺结核作为不治之症,被很多人所忌惮。肺结核对梶井基次郎的身心造成了很大的影响。他每天不仅身体上要忍受肺结核的折磨,心理上也要承受很大的痛苦。身心都极度压抑的他,只有通过自己的文学创作,来寻求心灵的慰藉。通过梶井基次郎文学中有关“旅情”的描写,可以感受到他的心灵疗伤。棍井由于患有严重的结核病,在身体发热的时候,经常产生幻想。他将这种幻想称为“旅情”。棍井基次郎的文学中,旅情的形式多种多样。有时是“对童年的追忆”,有时是“自我的分身”,有时是“在异地旅行时的心情”等。通过“旅情”的多种表现形式,他心灵的忧郁得到了一定程度的缓解,心灵渐渐明朗起来,逐渐在被治愈。除此之外,通过梶井文学中有关“黑暗”的描写,读者也能感受到其心灵的疗伤。“黑暗”作为死亡的同义语,最初在棍井的文章中出现时,表达了棍井对于死亡的恐惧。渐渐地,他开始接受“黑暗”最后,他终于在“黑暗”中感受到了心灵的安定。本论文的第叁章和第四章将棍井的作品分为初期,中期,后期叁个时期,通过分析作品中有关“旅情”和“黑暗”的描写,明确棍井文学中的心灵疗伤。最后,梶井基次郎通过心灵疗伤,在自己的人生和文学上获得了巨大的成果。战胜了对死亡的恐惧,变得敢于直面自己的死亡。另外,他也实现了自我超越,从平凡的文学青年步入了着名作家的行列。(本文来源于《华中师范大学》期刊2015-05-01)

林品[9](2014)在《金融危机语境下好莱坞的革命叙事——以《黑暗骑士崛起》和《悲惨世界》为中心》一文中研究指出在全球金融危机的社会历史语境下,《黑暗骑士崛起》和《悲惨世界》这两部叙述革命(及其失败)的电影格外引人注目。《黑暗骑士崛起》对革命前景的恐怖想象,耦合了"9·11事件"之后全球化政治秩序采用的"反恐"意识形态策略。《悲惨世界》的影像化改编,通过凸显伽弗洛什而非安灼拉的主体地位,悬置了革命的政治理念,掏空了革命的历史意涵,使得"革命"变成了一个空洞的能指。《黑暗骑士崛起》用超级英雄的自我牺牲来解决阶级矛盾激化所酿成的社会危机,《悲惨世界》则用宗教性的抚慰予以想象性解决,这样的意识形态幻象并不能屏蔽日益深重的资本主义危机。(本文来源于《河南教育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期刊2014年03期)

王雪青[10](2014)在《康拉德《黑暗的中心》的叙事结构》一文中研究指出《黑暗的中心》以其叙事结构独特、寓意深刻而成为英国短篇小说中的经典。本文分析了《黑暗的中心》这篇小说的简要特色,以及《黑暗的中心》特有的叙事结构,以期望能对《黑暗的中心》的叙事结构的分析和探讨提供借鉴和帮助。(本文来源于《作家》期刊2014年10期)

黑暗中心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黑暗的心》是康拉德最优秀的小说,在这部作品中作者揭露殖民主义的罪行,但同时这部作品也流露出欧洲中心主义。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黑暗中心论文参考文献

[1].张丽红.空间视阈下厄休拉·勒古恩的女性主义乌托邦小说研究[D].北京外国语大学.2019

[2].魏韡.《黑暗的心》中的欧洲中心主义[J].青年文学家.2019

[3].余毅.《黑暗的心》叙事框架中“缺失的中心”[J].海外英语.2019

[4].吕彦佼.中心与边缘:《黑暗的心》中的强弱观照[J].湖北函授大学学报.2018

[5].薛冉冉.林芙美子《浮云》论[D].重庆大学.2017

[6].薛冉冉.在“黑暗”中寻求“光明”的雪子——以林芙美子《浮云》文本分析为中心[J].青春岁月.2017

[7].李默.以熄灭的方式坐在黑暗中心[J].中国诗歌.2015

[8].苏芸.试论梶井基次郎文学中的心灵疗伤[D].华中师范大学.2015

[9].林品.金融危机语境下好莱坞的革命叙事——以《黑暗骑士崛起》和《悲惨世界》为中心[J].河南教育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4

[10].王雪青.康拉德《黑暗的中心》的叙事结构[J].作家.2014

论文知识图

康拉德-康拉德像2适应期(白)和恢复期(黒)衣藻的叶绿...上一种想让欧洲人更好地了解欧洲的3不同实验处理条件下的光量子收益Fig...图像灰度断面的一维模型曲线及其模糊...片来源:[英]艾伦 科洪编着.刘托译.建筑...

标签:;  ;  ;  ;  ;  ;  ;  

黑暗中心论文_张丽红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