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清入关前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入关,包衣,努尔哈赤,辽东,历书,太极,火器。
清入关前论文文献综述
汪桂平[1](2019)在《清入关前的宗教政策探析》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主要梳理了清朝入关之前的宗教格局与宗教政策,认为清初二帝的宗教策略主要表现为以下特点:一是坚守萨满教的主体地位,二是兼容并包其他宗教,叁是仿效明代制度,建立了僧道官制度、度牒制度等。这些都奠定了清代入关之后宗教政策的雏形,也奠定了有清一代叁教并举政策的基础。这种宗教政策对于满族民族共同体的形成和清代大一统帝国的建立,发挥了重要的助力作用。(本文来源于《世界宗教研究》期刊2019年04期)
金英卓[2](2019)在《清入关前辽东地区兵器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明清鼎革之际,双方在辽东地区进行了一系列的大规模战争,有旷野之战,也有城池攻防战,冷热兵器混合使用,随着西方先进科学技术的传入,火炮大显神威,战争也从冷热兵器交替的时代逐步转变为热兵器时代。双方对于兵器的研究运用,均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最终以后金军的胜利而告终。(本文来源于《风景名胜》期刊2019年01期)
李小雪[3](2018)在《清入关前六部浅析》一文中研究指出清入关前六部,是清廷在八旗共治体制下仿照明制建立的行政机构。此文从六部的设立、职能的发展及性质转变叁方面,对入关前六部逐步设立的过程、职能的动态发展及入关前后性质的转变等内容进行初步探讨,进而说明入关前六部由天命年间专门负责处理八旗公共事务的官员发展而来,部门设立后,职能在天聪年间逐步完善,开始成为太宗借以监督八旗的工具,崇德年间,职权进一步扩大,但是直到崇德末年并未实现对八旗的完全控制和约束。清军入关后,随着国家社会经济基础的变化,六部逐步由八旗共治体制下的行政机构转变成为封建集权制下的中央国家机关。(本文来源于《吉林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期刊2018年05期)
王丽[4](2017)在《浅谈清入关前商业贸易中的八旗组织》一文中研究指出八旗制度由清太祖努尔哈赤创立,是集政治、军事、经济于一体的社会制度。清入关前,八旗制度主导着满洲社会的经济活动。满洲社会早期并非以农业生产为主,受自身经济形式的限制,商业贸易成为经济活动中的重要补充。努尔哈赤建立政权后,后金的商业贸易活动在八旗制度下展开。皇太极继位后,着力发展农业生产,积极扶持对内贸易、战争中的对外贸易,随着后金(清)军事力量的逐渐强(本文来源于《沈阳故宫博物院院刊》期刊2017年02期)
张建,刘小萌[5](2018)在《清入关前“火器营”献疑》一文中研究指出皇太极汲取宁远战败的教训,重新为金军配备火器。天聪叁年(1629年),远征华北的金军中就包括一批"炮手",亦称"炮兵",满文写作poo sindara niyalma或poo i cooha,又名"八固山充为炮兵之人",满文作jakun gūsai poo i coohai niyalma,是专操火器之兵。这些火器手皆由八固山抽调而来,包括女真人、汉人。金军火器手虽然在战时一同住宿、出征,但并未独立成军,更无"火器营"的编制。金国在重组汉军前便成立"火器营"的误说,源于部分汉文文献的臆造。(本文来源于《天津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期刊2018年03期)
任何[6](2018)在《清入关前刑罚问题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清(后金)政权入关前是清朝的开国肇基时期,这一阶段满族(女真族)经历了由部落到国家的发展,刑罚问题也随着法律制度和社会形态的变化而转变。清太祖努尔哈齐统治时期,尚无正规法律制度,刑罚的来源主要以女真氏族部落的传统习惯法为参照。清太宗皇太极即位后,革除了清太祖努尔哈齐统治时期某些落后、野蛮、残忍的刑罚方式,奉行“参汉酌金”的原则,改传统习惯法向成文法迈进,使刑罚由原始性向制度化发展,并从多方面使刑罚趋于体系化和规范化。针对清入关前刑罚问题的研究,本文将从以下四个方面进行论述:第一部分,将以清太祖、太宗这两朝为主来简述清入关前刑罚的社会背景。第二部分,对清太祖、太宗两朝刑罚的缘由和刑罚方式进行探讨。第叁部分,对清太祖、太宗时期刑罚的特点和演变进行论述和分析。第四部分,对清入关前以清太祖、太宗这两朝为重点对刑罚的影响加以概述。通过这一系列阐述和探讨,能够对清入关前的刑罚问题形成一个整体的认识,从而更加全面地认识清太祖、清太宗执政时期的法律建设,体会清太祖、清太宗两位皇帝的法律思想,对清朝乃至整个中国古代社会的法律制度史的相关延伸也将有更为深入的认识,同时刑罚也是清(后金)政权发展变化的一个侧面反映。(本文来源于《辽宁大学》期刊2018-04-01)
汪小虎[7](2018)在《清入关前颁历授时史事考》一文中研究指出清朝入关后以《时宪历》颁行天下,此颁历授时活动又有另一段"前史"。努尔哈赤建立政权后,曾启用汉人编写历书。皇太极天聪时代,常从朝鲜获取历书。皇太极称帝建元后,于崇德二年自行造历,以满、蒙、汉叁种文字颁发臣属。崇德时代的清历,实基于明《大统历》之法编造,亦用"大统历"之名,故其汉字历书的内容与明历差异甚微,其间最显着的区别,在于各自的年号纪年。皇太极崇德时期的颁历授时之举,是民族政权建号纪元后,对王朝时间体系的进一步完善。(本文来源于《史学月刊》期刊2018年04期)
李文益[8](2017)在《清入关前booi niyalma与booi aha的身份及其演变》一文中研究指出在努尔哈赤起兵之初,booi(包衣)、aha(阿哈)是地位有别的群体,其中,booi是booi niyalma(包衣人)的简称,aha是booi aha(包衣阿哈)的简称,他们在民族构成、家庭地位和主要职责等方面都有所不同。但随着满洲封建化的加深,两类群体的地位日益趋同,最终形成了一个新的booi aha群体。在这一过程中,booi与aha的含义已有所改变,其中aha或booi aha可代称整个奴仆阶层,多用来强调奴仆具有"物"的属性;而booi或booi niyalma多用于突出奴仆作为"人"的属性。(本文来源于《满语研究》期刊2017年02期)
李文益[9](2017)在《清入关前的户下奴仆兵》一文中研究指出户下奴仆群体是后金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他们大多寄生于旗人阶层,被迫从事各种家务劳动和田间耕作。随着满洲各部的逐渐统一和明金战争的不断升级,其原有的家庭职能逐渐带有了军事化色彩。在此过程中,他们多以"厮卒"身份随主远征,在侦探敌情、搬运军物等方面做出了重要贡献。但是,疏于管制,致使厮卒违反军纪的行为时有发生,统治者因势利导,既加强了对厮卒的监督和管理,又将部分奴仆编入伍卒为国征战,从而一举两得地解除了这一隐忧。(本文来源于《吉林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期刊2017年06期)
杜强[10](2017)在《试论清入关前的文官选用》一文中研究指出在清入关前,由于文官的重要性日益突出,统治者开始重视对文官的任用。通过举荐和科举考试等方式选拔了一批优秀的文官进入清(后金)政权,从而推动了清(后金)的迅速发展。此外,统治者对文官的选用也有自己的选拔标准,主要是根据文官的出身和德才进行考量的。(本文来源于《北方文学》期刊2017年15期)
清入关前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明清鼎革之际,双方在辽东地区进行了一系列的大规模战争,有旷野之战,也有城池攻防战,冷热兵器混合使用,随着西方先进科学技术的传入,火炮大显神威,战争也从冷热兵器交替的时代逐步转变为热兵器时代。双方对于兵器的研究运用,均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最终以后金军的胜利而告终。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清入关前论文参考文献
[1].汪桂平.清入关前的宗教政策探析[J].世界宗教研究.2019
[2].金英卓.清入关前辽东地区兵器研究[J].风景名胜.2019
[3].李小雪.清入关前六部浅析[J].吉林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8
[4].王丽.浅谈清入关前商业贸易中的八旗组织[J].沈阳故宫博物院院刊.2017
[5].张建,刘小萌.清入关前“火器营”献疑[J].天津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8
[6].任何.清入关前刑罚问题研究[D].辽宁大学.2018
[7].汪小虎.清入关前颁历授时史事考[J].史学月刊.2018
[8].李文益.清入关前booiniyalma与booiaha的身份及其演变[J].满语研究.2017
[9].李文益.清入关前的户下奴仆兵[J].吉林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7
[10].杜强.试论清入关前的文官选用[J].北方文学.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