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认证协议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协议,量子,密钥,身份认证,同态,消息,服务器。
认证协议论文文献综述
杜浩瑞,陈建华,戚明平,彭聪,范青[1](2019)在《一个前向安全的基于RSA的多服务器的认证协议》一文中研究指出设计安全、实用的多服务器下密钥协商协议是当前信息安全领域研究的热点。基于设计协议的一般准则,讨论了Wang等~([15])设计的一个匿名的基于生物特征的多服务器的密钥认证协议方案,指出了该协议无法抵抗服务器假冒攻击、智能卡丢失攻击、会话密钥泄露攻击;同时该方法因用户匿名性失效易造成用户隐私泄露的问题,所以不适用于实际应用。为了弥补这些缺陷,文中给出了一种基于RSA密钥的改进协议。在注册阶段,RC和服务器共享不同的密钥、时间标记等来有效抵抗服务器假冒攻击和实现匿名性、不可追踪性等。在登录阶段,协议采用公钥技术来实现用户动态身份的登录和保证前向安全性等。在认证阶段,协议包括3次相互认证,并对消息做新鲜性检测等,实现相互认证以防止重放攻击等。最后,协议对可能存在的攻击进行安全分析和效率分析,证明了改进协议能抵抗丢失智能卡攻击、匿名性等攻击。同时,该协议尽量保持了简单的运算。(本文来源于《计算机科学》期刊2019年S2期)
姚海龙,王彩芬,许钦百,李文婷[2](2019)在《一种基于同态加密的分布式生物特征认证协议》一文中研究指出分布式生物特征认证系统因不依赖弱口令或硬件标识物而获得高的可靠性、安全性和便利性,但也因生物特征存在永久失效和隐私泄露的风险而面临更多的安全威胁.基于同态加密技术的生物特征认证方案允许特征向量在密文域匹配以保护向量安全和用户隐私,但也因此要在密文域执行昂贵的乘法运算,而且还可能因为向量封装不当而遭受安全攻击.在Brakerski等人同态加密方案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安全向量匹配方法,并在该方法的基础上设计了一个口令辅助的生物特征同态认证协议.该协议无需令牌等硬件标识物,注册时只需将带有辅助向量的特征模板密文和辅助向量外包存储,认证时服务器使用辅助向量匹配法完成模板向量和请求向量的相似性评估即可实现用户身份认证.基于Dolev-Yao攻击者模型变种和分布式生物特征认证系统所面临的主要攻击手段对协议进行了安全性分析,并通过和另外2个基于RLWE(learning with error over ring)同态的生物特征认证协议的对比分析,证明了新协议在隐私保护和向量匹配效率方面更具优势.(本文来源于《计算机研究与发展》期刊2019年11期)
王小耿[3](2019)在《慕课在网络安全课程教学中的应用——Kerberos认证协议教学案例》一文中研究指出慕课(MOOC),即大规模开放在线课程,是一种新兴的在线课程开发模式。该文在分析Kerberos认证协议的基础上,讨论了传统课堂在对学生讲授Kerberos协议中存在的难点问题,通过将慕课教学模式在Kerberos认证协议教学中进行应用的案例,进一步阐明了如何将慕课教学手段如何在课堂中进行应用的方法,对慕课教学进行了有益的探索。(本文来源于《电脑知识与技术》期刊2019年32期)
左黎明,张梦丽,丁仕晗,陈艺琳[4](2019)在《微电网SCADA系统中具有消息恢复的身份认证协议》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偏远地区微电网SCADA系统存在数据篡改和信息泄漏等安全问题,提出一种具有消息恢复的数字签名方案。该方案不仅能够自认证,而且可以减少通信量,降低通信代价,能较好地适用于偏远地区微电网SCADA系统设备较落后、带宽受限等场景。进一步,考虑到身份认证对微电网SCADA系统的重要性,结合高级加密标准(advancedencryptionstandard,AES)算法,设计一种微电网SCADA系统中具有消息恢复的身份认证协议。然后对该协议的安全性进行分析,分析表明具有机密性、抗篡改性、抗重放性和抗伪造攻击性。最后在嵌入式平台实现了该协议,并与近几年的数字签名协议进行比较,实验结果和分析表明该协议计算量较小、通信代价较低、运行效率和安全性较高,有效的解决了SCADA系统身份可靠性认证和机密性的问题。(本文来源于《电网技术》期刊2019年12期)
张顺,陈张凯,梁风雨,石润华[5](2019)在《基于Bell态的量子双向身份认证协议》一文中研究指出文章基于Bell态的纠缠性质提出一种可以进行双向身份认证的协议。与已有的量子身份认证协议相比,该协议没有第叁方认证机构就能实现双方同时身份认证,避免了第叁方认证机构的不安全因素。利用诱饵粒子和纠缠相关性检查保证认证双方之间传输的量子态不被改变,同时认证双方之间传输的经典信息是经过安全的单向哈希函数计算出来的,保证了该身份认证协议的安全性。该协议使用一个Bell态量子资源即可验证两比特密钥,节约了量子资源。认证双方所需执行的操作为经典异或操作,使得该协议具有易于实施的优点。分析表明,该协议可以有效防止拦截/重发攻击和中间人攻击等攻击方式。(本文来源于《信息网络安全》期刊2019年11期)
朱义杰,杨玉龙,杨义,石彬,韩丹[6](2019)在《一个基于国密算法的RFID-SIM系统安全认证协议》一文中研究指出RFID-SIM系统是由电信行业推广使用的一种身份认证和移动支付业务系统,具备NFC所不具有的一些优势。然而当前RFID-SIM系统认证协议中密码算法大多采用非国密算法,且系统认证协议存在传统RFID系统认证协议中的漏洞。本文为此提出了一种基于国密SM2和SM3算法的混合RFID-SIM系统安全认证协议,并分析了该协议的安全性。(本文来源于《网络安全技术与应用》期刊2019年11期)
刘立波,郑巧珍,付强[7](2019)在《一种增强型RFID双向认证协议》一文中研究指出RFID系统的安全性问题一直是研究者们关注的热门话题。针对RFID认证协议,研究者们提出的方案各有千秋,比如基于Hash函数的方法易实现,基于密钥的方法更安全。论文对一种基于非对称密钥和Hash函数的RFID认证协议进行了分析与改进。改进后的协议安全性更高,能够抵抗多种非法攻击,更有实用价值。最后,文章用BAN逻辑分析方法形式化验证了改进协议的安全性。(本文来源于《舰船电子工程》期刊2019年10期)
张腾达,董辉[8](2019)在《基于循环组的RFID安全认证协议》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射频识别(RFID)系统存在的信息隐私和安全问题,分析典型的RFID安全认证协议及其劣势,提出了基于循环组的RFID系统相互认证协议。该协议不在标签侧执行伪随机函数,而是执行简单的异或和取模运算,并基于匿名集和信息泄漏度量标签受攻击时分析系统的隐私性能和安全级别。与常见认证协议相比,所提出的协议具备运算效率高、内存需求低等优势。性能分析和仿真实验表明,该协议能够抵抗重放、异步和中间人等典型攻击,与其它认证协议相比具有更强的安全性和更好的隐私保护能力,并能满足RFID标签低成本的要求。(本文来源于《武汉工程大学学报》期刊2019年05期)
张敏,许春香,黄闽英[9](2019)在《远程医疗环境下面向多服务器的轻量级多因子身份认证协议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现有的远程医疗环境身份认证都是针对单服务器环境的,随着远程医疗体系的发展,用户需要访问多个医院服务器查询病情,也需要访问医保网站查询报销情况或访问其他第叁方服务器。因此,对远程医疗环境下多服务器身份认证方案的研究具有积极意义。2019年,BARMAN等人提出了远程医疗环境下多服务器身份认证方案,但该方案存在可扩展性差、易遭受特权攻击、不能实现访问控制等安全问题。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文章提出了基于Fuzzy Commitment和HMAC算法的多因子身份认证方案,通过安全性分析、证明及仿真实验可知,文中方案具有较高的安全性,虽然计算量和通信开销略有增长,但能较好地解决BARMAN等人方案面临的安全威胁。(本文来源于《信息网络安全》期刊2019年10期)
陈红琳[10](2019)在《基于Hash的阅读器与标签之间的认证协议优化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伴随物联网技术的不断发展,其在众多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并推动了社会技术进步,然而物联网技术也带来一系列较为突出的安全问题。本文选择当前物联网RFID技术中的安全问题为研究重点,通过研究RFID技术中的安全认证协议,设计了一种基于Hash的Reader与Tag之间的优化认证协议,核心重点在于确保Tag的不可跟踪性。通过对认证协议的优化实现了对跟踪性的保护,提升了协议防范主动攻击的能力。(本文来源于《电脑知识与技术》期刊2019年27期)
认证协议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分布式生物特征认证系统因不依赖弱口令或硬件标识物而获得高的可靠性、安全性和便利性,但也因生物特征存在永久失效和隐私泄露的风险而面临更多的安全威胁.基于同态加密技术的生物特征认证方案允许特征向量在密文域匹配以保护向量安全和用户隐私,但也因此要在密文域执行昂贵的乘法运算,而且还可能因为向量封装不当而遭受安全攻击.在Brakerski等人同态加密方案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安全向量匹配方法,并在该方法的基础上设计了一个口令辅助的生物特征同态认证协议.该协议无需令牌等硬件标识物,注册时只需将带有辅助向量的特征模板密文和辅助向量外包存储,认证时服务器使用辅助向量匹配法完成模板向量和请求向量的相似性评估即可实现用户身份认证.基于Dolev-Yao攻击者模型变种和分布式生物特征认证系统所面临的主要攻击手段对协议进行了安全性分析,并通过和另外2个基于RLWE(learning with error over ring)同态的生物特征认证协议的对比分析,证明了新协议在隐私保护和向量匹配效率方面更具优势.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认证协议论文参考文献
[1].杜浩瑞,陈建华,戚明平,彭聪,范青.一个前向安全的基于RSA的多服务器的认证协议[J].计算机科学.2019
[2].姚海龙,王彩芬,许钦百,李文婷.一种基于同态加密的分布式生物特征认证协议[J].计算机研究与发展.2019
[3].王小耿.慕课在网络安全课程教学中的应用——Kerberos认证协议教学案例[J].电脑知识与技术.2019
[4].左黎明,张梦丽,丁仕晗,陈艺琳.微电网SCADA系统中具有消息恢复的身份认证协议[J].电网技术.2019
[5].张顺,陈张凯,梁风雨,石润华.基于Bell态的量子双向身份认证协议[J].信息网络安全.2019
[6].朱义杰,杨玉龙,杨义,石彬,韩丹.一个基于国密算法的RFID-SIM系统安全认证协议[J].网络安全技术与应用.2019
[7].刘立波,郑巧珍,付强.一种增强型RFID双向认证协议[J].舰船电子工程.2019
[8].张腾达,董辉.基于循环组的RFID安全认证协议[J].武汉工程大学学报.2019
[9].张敏,许春香,黄闽英.远程医疗环境下面向多服务器的轻量级多因子身份认证协议研究[J].信息网络安全.2019
[10].陈红琳.基于Hash的阅读器与标签之间的认证协议优化研究[J].电脑知识与技术.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