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查装置论文和设计-樊旭平

全文摘要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检查装置,包括:臂架(1),设有多个探测器,并用于形成检查通道(5);第一舱体(2),设有射线源,并与臂架(1)连接;和防护墙(3),与第一舱体(2)或臂架(1)连接,用于对待防护对象进行射线防护;其中,臂架(1)、第一舱体(2)和防护墙(3)被设置为在连接状态下一起运输。本实用新型可以有效解决现有技术中的检查系统需要在检查现场重新安装和调试的问题,减少安装时间,减少人力投入;而且,防护墙也与臂架和第一舱体在连接状态下一起运输,可以避免在检查现场重新搭建防护墙和进行防护墙土建工作,使检查装置被运输到检查现场后能够很快投入工作,提高转场效率。

主设计要求

1.一种检查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臂架(1),设有多个探测器,并用于形成检查通道(5);第一舱体(2),设有射线源,并与所述臂架(1)连接;和防护墙(3),与所述第一舱体(2)或所述臂架(1)连接,用于对待防护对象进行射线防护;其中,所述臂架(1)、所述第一舱体(2)和所述防护墙(3)被设置为在连接状态下一起运输。

设计方案

1.一种检查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臂架(1),设有多个探测器,并用于形成检查通道(5);

第一舱体(2),设有射线源,并与所述臂架(1)连接;和

防护墙(3),与所述第一舱体(2)或所述臂架(1)连接,用于对待防护对象进行射线防护;

其中,所述臂架(1)、所述第一舱体(2)和所述防护墙(3)被设置为在连接状态下一起运输。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检查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检查通道(5)的延伸方向上,所述臂架(1)和所述第一舱体(2)之间的相对位置被配置为在所述检查装置的运输状态和工作状态保持不变。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检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护墙(3)能够朝着所述检查通道(5)的中线折叠,以在运输时缩短所述防护墙(3)在所述检查通道(5)的延伸方向上的长度。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检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护墙(3)包括:

第一防护段;

第二防护段;和

连接件;

其中,所述第一防护段和所述第二防护段通过所述连接件可活动地连接,所述第二防护段能够相对于所述第一防护段朝着所述检查通道(5)的中线折叠。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检查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检查通道(5)的延伸方向上,所述第一防护段设置在所述第一舱体(2)的前后两个侧面之间,所述第二防护段至少部分地设置在所述第一舱体(2)的前侧面或后侧面以外,且折叠后所述第二防护段位于所述第一舱体(2)的前后两个侧面之间。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检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护墙(3)的高度被设置为小于或等于所述第一舱体(2)的高度。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检查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检查通道(5)的延伸方向上,所述防护墙(3)的横截面的高度朝着远离所述臂架(1)的方向逐渐减小。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检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臂架(1)相对于所述第一舱体(2)是可升降的。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检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臂架(1)被配置为在所述检查装置的工作状态处于升起状态;并在所述检查装置的运输状态处于降落状态,且降落后不超出所述第一舱体(2)的高度或者道路行驶的最大限制高度。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检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检查装置还包括第二舱体(4),所述臂架(1)呈门式结构包括横臂和分别连接在所述横臂两侧的两个竖臂,所述第一舱体(2)和所述第二舱体(4)分别与所述两个竖臂连接。

11.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检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舱体(2)被配置为在所述检查装置的工作状态下相对于地面固定地设置。

1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检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臂架(1)沿与所述检查通道(5)的延伸方向垂直的方向上的宽度可调。

设计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扫描检查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检查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海关、民航机场和铁路系统等重要部门出于打击走私、反恐等目的,通常需要对通关的所有车辆、货物进行扫描检查。扫描检查系统利用辐射成像的原理,在不开箱的情况下,通过对被检查集装箱\/车辆的扫描,得到箱内或车内物体的透视图像,然后对图像进行分析,即能找到隐藏在箱内或车内的可疑物品。

现有的扫描检查系统在运输时,一般需要先将检查系统的各个组成部件(比如臂架、舱体、探测器、射线源等)拆散,然后再分别进行运输。这样,在运输到检查现场时,需要重新安装和重新调试,而且现场需要重新搭建防护墙以及进行防护墙的土建工作,耗费时间较长,且需要较大的人力投入。

需要说明的是,公开于本实用新型背景技术部分的信息仅仅旨在增加对本实用新型的总体背景的理解,而不应当被视为承认或以任何形式暗示该信息构成已为本领域技术人员所公知的现有技术。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出一种检查装置,以解决现有的检查系统需要在检查现场重新安装和调试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检查装置,包括:

臂架,设有多个探测器,并用于形成检查通道;

第一舱体,设有射线源,并与臂架连接;和

防护墙,与第一舱体或臂架连接,用于对待防护对象进行射线防护;

其中,臂架、第一舱体和防护墙被设置为在连接状态下一起运输。

可选地,在检查通道的延伸方向上,臂架和第一舱体之间的相对位置被配置为在检查装置的运输状态和工作状态保持不变。

可选地,防护墙能够朝着检查通道的中线折叠,以在运输时缩短防护墙在检查通道的延伸方向上的长度。

可选地,防护墙包括:

第一防护段;

第二防护段;和

连接件;

其中,第一防护段和第二防护段通过连接件可活动地连接,第二防护段能够相对于第一防护段朝着检查通道的中线折叠。

可选地,在检查通道的延伸方向上,第一防护段设置在第一舱体的前后两个侧面之间,第二防护段至少部分地设置在第一舱体的前侧面或后侧面以外,且折叠后第二防护段位于第一舱体的前后两个侧面之间。

可选地,防护墙的高度被设置为小于或等于第一舱体的高度。

可选地,在检查通道的延伸方向上,防护墙的横截面的高度朝着远离臂架的方向逐渐减小。

可选地,臂架相对于第一舱体是可升降的。

可选地,臂架被配置为在检查装置的工作状态处于升起状态;并在检查装置的运输状态处于降落状态,且降落后不超出第一舱体的高度或者道路行驶的最大限制高度。

可选地,检查装置还包括第二舱体,臂架呈门式结构包括横臂和分别连接在横臂两侧的两个竖臂,第一舱体和第二舱体分别与两个竖臂连接。

可选地,第一舱体被配置为在检查装置的工作状态下相对于地面固定地设置。

可选地,臂架沿与检查通道的延伸方向垂直的方向上的宽度可调。

基于上述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通过将臂架、第一舱体和防护墙设置为在连接状态下一起运输,可以有效解决现有技术中的检查系统需要在检查现场重新安装和调试的问题,有利于减少安装时间,减少人力投入;而且,防护墙也与臂架和第一舱体在连接状态下一起运输,可以避免在检查现场重新搭建防护墙和进行防护墙土建工作,使检查装置被运输到检查现场后能够很快投入工作,大大缩短检查装置从运输到投入工作所耗费的时间,提高转场效率。

附图说明

此处所说明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本实用新型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图1为本实用新型检查装置一个实施例在工作状态的主视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检查装置一个实施例在工作状态的俯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检查装置一个实施例在运输状态的主视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检查装置一个实施例在运输状态的俯视图。

图中:

1、臂架;2、第一舱体;3、防护墙;4、第二舱体;5、检查通道。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横向”、“纵向”、“前”、“后”、“左”、“右”、“上”、“下”、“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保护范围的限制。

参考图1和图2所示,在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检查装置的一个示意性实施例中,该检查装置包括臂架1、第一舱体2和防护墙3,其中,臂架1上设有多个探测器,第一舱体2上设有射线源,臂架1用于形成检查通道5,在被检物通过检查通道5时,射线源发射出的射线穿过被检物被探测器接收,通过对探测器接收的信息进行分析,可以判断被检物是否符合安全标准。

第一舱体2与臂架1连接,用于对待防护对象进行射线防护的防护墙3与第一舱体2或臂架1连接,臂架1、第一舱体2和防护墙3被设置为在连接状态下一起运输。

在上述示意性实施例中,通过将臂架1、第一舱体2和防护墙3设置为在连接状态下一起运输,可以有效解决现有技术中的检查系统需要在检查现场重新安装和调试的问题,有利于减少安装时间,减少人力投入;而且,防护墙也与臂架和第一舱体在连接状态下一起运输,可以避免在检查现场重新搭建防护墙和进行防护墙土建工作,使检查装置被运输到检查现场后能够很快投入工作,大大缩短检查装置从运输到投入工作所耗费的时间,提高转场效率。

进一步地,在检查通道5的延伸方向上,臂架1和第一舱体2之间的相对位置被配置为在检查装置的运输状态和工作状态保持不变。这样设置的好处是,可以使设置臂架1上的探测器与设置在第一舱体2上的射线源的相对位置在运输状态和工作状态保持不变,节省在检查现场需要对探测器和射线源的相对位置进行重新调试的时间,使检查装置从运输设备上卸下来之后能够更快地投入检查工作。

如图1所示,臂架1呈门式结构,臂架1包括两个竖臂和连接在两个竖臂顶部的横臂,检查通道5形成于两个竖臂之间,如图2所示,上述的“检查通道5的延伸方向”为与竖臂的长度方向和横臂的长度方向均垂直的方向,下述的“检查通道5的中线”则为与检查通道5的延伸方向相互平行且位于检查通道5中间的中线,该中线位于两个竖臂之间。

可选地,防护墙3能够朝着检查通道5的中线折叠,以在运输时缩短防护墙3在检查通道5的延伸方向上的长度。这样设置可以缩小防护墙3的占用空间,方便运输。

在检查装置处于工作状态时,防护墙3位于检查通道5的两侧以防止射线泄漏。在检查装置处于运输状态时,防护墙3位于第一舱体2的内部和\/或贴合于第一舱体2。在运输状态,防护墙3与第一舱体2收合围成长方体结构。该运输状态的设置形式使得检查装置更适于整体转场运输及存放。

具体来说,防护墙3包括第一防护段、第二防护段和连接件,第一防护段和第二防护段通过连接件可活动地连接,第二防护段能够相对于第一防护段朝着检查通道5的中线折叠。

在一些实施例中,检查装置还包括锁止结构,锁止结构用于将位于第一舱体2一侧的两个防护墙3保持在一起,或者用于将各防护墙3与第一舱体2或后续提到的第二舱体4保持在一起。锁止结构可以采用卡扣结构、插销结构、绳索、链条等。

进一步地,如图2和图4所示,在检查通道5的延伸方向上,第一防护段设置在第一舱体2的前后两个侧面之间,第二防护段至少部分地设置在第一舱体2的前侧面或后侧面以外,且折叠后第二防护段位于第一舱体2的前后两个侧面之间。这样设置的好处是,可以使防护墙3在折叠后能够全部地折叠至第一舱体2的前后两个侧面之间的空间内,使整个检查装置在前后方向上的宽度与第一舱体2的宽度大致相等,尽量减小整个检查装置的宽度,方便运输。

本实用新型不限定防护墙3的折叠方式,例如,第二防护段相对于第一防护段可以通过平移、旋转或者重复拆装的方式实现折叠。

可选地,第二防护段的长度的二倍等于或大于臂架1的两个竖臂之间的横向距离。

在第二防护段的长度的二倍等于臂架1的两个竖臂之间的横向距离时,左右两侧的第二防护段分别向内折叠后正好对上,像两扇门一样将检查通道5关闭;在第二防护段的长度的二倍大于臂架1的两个竖臂之间的横向距离时,左右两侧的第二防护段分别向内折叠后可以前后相互交叠,这样既可以通过折叠达到减小检查装置前后宽度的目的,又可以具有较大的射线防护范围。

可选地,在检查通道5的延伸方向上,防护墙3的横截面的高度朝着远离臂架1的方向逐渐减小。这样设置可以在尽量实现全面防护的前提下尽量减小防护墙3的体积,减轻检查装置的整体重量。

在上述各个实施例中,防护墙3可以为重金属屏蔽板,如铅板等。

可选地,臂架1相对于第一舱体2是可升降的。这样设置可以使臂架1在工作状态时具有较高的检查通道5高度,可以检查高度较高的车辆或容器,使检查装置有较宽的检查范围;而在运输时通过使臂架1降落而降低整个检查装置的高度,符合运输要求,同时提高运输的安全性。

臂架1呈门式结构包括横臂和分别连接在横臂两侧的两个竖臂,两个竖臂设置为多级箱式结构嵌套的方式实现可升降;或者采用导轨结构实现可升降。

具体地,如图1和图3所示,臂架1被配置为在检查装置的工作状态处于升起状态;并在检查装置的运输状态处于降落状态,且降落后不超出第一舱体2的高度。这样设置的好处是可以在运输时使臂架1的高度不高于第一舱体2的高度,尽量减小整个检查装置的高度,便于运输。或者,使臂架1降落后不超出道路行驶的最大限制高度,保证道路行驶的安全性。

可选地,防护墙3的高度被设置为小于或等于第一舱体2的高度。这样设置可以在运输时使整个检查装置的高度与第一舱体2的高度大致相等,尽可能地减小整个检查装置的高度,避免超出道路运输时对车辆的高度限制。

可选地,检查装置还包括第二舱体4,第二舱体4可以采用与第一舱体2相同的规格,这样可以保证整个检查装置的外观比较美观。当然,第二舱体4也可以选择与第一舱体2不同的规格,可选地,第二舱体4的尺寸小于第一舱体2的尺寸,以减小整个检查装置的重量。

第一舱体2和第二舱体4可以采用具有外罩的封闭式结构,有利于保护内部结构,还可以防止沙尘进入舱体内的部件,外观也比较美观;第一舱体2和第二舱体4也可以采用框架式结构,以减轻整体重量。

臂架1呈门式结构,臂架1包括横臂和分别连接在横臂两侧的两个竖臂,第一舱体2和第二舱体4分别与两个竖臂连接。这样设置可以使整个结构具有更好的对称性,结构布置更加合理。

可选地,第一舱体2被配置为在检查装置的工作状态下相对于地面固定地设置,进一步地整个检查装置相对于地面固定设置。在工作状态,检查装置保持不动,被检物相对于检查装置移动,以完成扫描检查。这样设置可以简化检查装置的结构,不需要在第一舱体2上安装行走装置,这对于检查装置的运输和安装也更加方便,效果更好。

可选地,臂架1沿与检查通道5的延伸方向垂直的方向上的宽度可调。即,臂架1可沿横向向内收合,将臂架1配置为在检测装置处于工作状态时臂架1的宽度大于检测装置处于运输状态时臂架1的宽度。检查装置处于工作状态时,臂架1的宽度较大,可以提高臂架1的稳定性;检查装置处于运输状态时,臂架1的宽度缩小,可以减小检查装置的整体体积,减少占用空间,便于运输。

在一些实施例中,臂架1包括第一竖臂、第二竖臂和横臂。第一竖臂可伸缩或升降地设置于第一舱体2上。第二竖臂可伸缩或升降地设置于第二舱体4上。横臂的两端分别连接于第一竖臂的上端和第二竖臂的上端。该设置利于检查装置在工作状态和运输状态之间切换时,臂架1位置的快速、准确变化,利于减少转场后检查装置的调试工作。

在一些实施例中,探测器包括设置于横臂上的第一探测部和相对于横臂位置可变的第二探测部,在工作状态,第二探测部位于检查通道的一侧,在运输状态,第二探测部设置于横臂上。该设置利于探测器适应工作状态和运输状态,可以在不影响探测器的功能的情况下,防止探测器影响检查装置在工作状态和运输状态切换。

例如,在工作状态,第二探测部可以竖直地位于检查通道的一侧,也可以与竖直方向具有一定夹角;在运输状态,第二探测部例如可以与第一探测部沿水平方向并排地或沿竖直方向并排地沿横臂的延伸方向设置于横臂上。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二探测部可以与第一探测部铰接,第二探测部通过绕第一探测部转动改变与横臂的相对位置。在另一些实施例中,第二探测部可以与臂架1铰接,第二探测部通过绕臂架1转动改变与横臂的相对位置。例如,第二探测部可以与横臂铰接,也可以与竖臂铰接。第二探测部铰接于第一探测部或臂架1上,利于检查装置在工作状态和运输状态之间快速时探测器快速、准确就位,从而缩短检查装置切换的时间,且利于工作状态时探测器处于准确的探测位置。

第二探测部与第一探测部或臂架1的连接关系不限铰接,例如,在工作状态和运输状态,第二探测部还可以可拆卸地连接于相应的位置。

本实用新型不限制第一舱体2或第二舱体4内设备的布置,例如,本实用新型的第二舱体4内可以设置探测器、检查装置所需的电气设备、控制台。第一舱体2和第二舱体4内还可以各自设置射线源,也可以各自设置探测器等等。

下面结合附图1~4对本实用新型检查装置的一个实施例的具体结构和转场过程进行说明:

如图1所示,检查装置包括臂架1、第一舱体2、防护墙3和第二舱体4。臂架1包括横臂和两个竖臂,两个竖臂之间形成检查通道5。第一舱体2和第二舱体4连接在臂架1的两侧竖臂上,且臂架1设置在第一舱体2和第二舱体4的在检查通道5延伸方向上的前后侧面之间,两个防护墙3分别与第一舱体2和第二舱体4连接,防护墙3的高度与第一舱体2和第二舱体4的高度大致相等。该图中,检查装置处于工作状态,臂架1处于升起状态。

如图2所示,防护墙3包括四组,分别设置在第一舱体2的前侧、后侧和第二舱体4的前侧、后侧。设置在第一舱体2的前后两侧的两组防护墙3之间具有一定的距离,以使射线源发射的射线能够顺利照射到被检物上。设置在第二舱体4的前后两侧的两组防护墙3之间可以设有一定的距离,以通过第二舱体4对这段距离进行防护;也可以相互连接成连续的防护墙,以实现更好的防护。该图中,检查装置处于工作状态,防护墙3处于未折叠状态。

如图3所示,检查装置处于运输状态,臂架1降落至第一舱体2和第二舱体4的高度以下,使整个检查装置的高度与第一舱体2和第二舱体4的高度大致相等,同时防护墙3朝着检查通道5的中线向内侧折叠。

如图4所示,检查装置处于运输状态,防护墙3向内折叠,并且折叠后防护墙3位于第一舱体2和第二舱体4的前后侧面之间,使整个检查装置在前后方向上的宽度与第一舱体2和第二舱体4的宽度大致相等。

在运输前,将臂架1降落至第一舱体2和第二舱体4的高度以下,以使整个检查装置的高度与第一舱体2和第二舱体4的高度大致相等;同时,将四组防护墙3分别朝着检查通道5的中线向内侧折叠,折叠后四组防护墙3均位于第一舱体2和第二舱体4的前后侧面之间,以使整个检查装置的宽度与第一舱体2和第二舱体4的宽度大致相等。

在臂架1降落和防护墙3折叠后,在臂架1、第一舱体2、防护墙3和第二舱体4均处于连接的状态下,对检查装置进行转场运输。

到达检查场地后,将检查装置从运输设备上卸下来,臂架1、第一舱体2、防护墙3和第二舱体4仍保持连接状态,现场无需重新安装和重新调试,也不需要临时搭建防护墙并对防护墙进行土建工作,将臂架1升起,防护墙3展开,即可使检查装置投入工作状态。

通过对本实用新型检查装置的多个实施例的说明,可以看到本实用新型检查装置实施例至少具有以下一种或多种优点:

1、通过将臂架、第一舱体和防护墙设置为在连接状态下一起运输,可以有效解决现有技术中的检查系统需要在检查现场重新安装和调试的问题,减少安装时间,减少人力投入;

2、防护墙与臂架和第一舱体在连接状态下一起运输,可以避免在检查现场重新搭建防护墙和进行防护墙土建工作,使检查装置尽快投入工作,提高转场效率;

3、防护墙可折叠,有利于减小整个检查装置的宽度;

4、臂架可升降,有利于减小整个检查装置的高度,方便实现检查装置在运输状态和工作状态之间的自由切换。

最后应当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较佳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所属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依然可以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修改或者对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精神,其均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请求保护的技术方案范围当中。

设计图

检查装置论文和设计

相关信息详情

申请码:申请号:CN201920013893.1

申请日:2019-01-04

公开号:公开日:国家:CN

国家/省市:11(北京)

授权编号:CN209342939U

授权时间:20190903

主分类号:G01V 5/00

专利分类号:G01V5/00

范畴分类:31G;

申请人:同方威视技术股份有限公司;同方威视科技(北京)有限公司;清华大学

第一申请人:同方威视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申请人地址:100084 北京市海淀区双清路同方大厦A座2层

发明人:樊旭平;宋全伟;孙尚民;史俊平;何远;胡煜

第一发明人:樊旭平

当前权利人:同方威视技术股份有限公司;同方威视科技(北京)有限公司;清华大学

代理人:张靖靖;颜镝

代理机构:11038

代理机构编号: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专利商标事务所

优先权:关键词:当前状态:审核中

类型名称:外观设计

标签:;  ;  

检查装置论文和设计-樊旭平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