审美本质论文_陈大阳,王玲

导读:本文包含了审美本质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本质,康德,认知,现象学,艺术,超现实主义,音乐。

审美本质论文文献综述

陈大阳,王玲[1](2019)在《从“感性出发”到“诗性智慧”——论我国当下大众音乐审美现象的本质》一文中研究指出当笛卡儿的"唯理主义"在欧洲大陆盛行之际,维柯的历史哲学和人性科学提出了"人类的真理是人在知的过程中所组合和造作出来的"(1),他把真理作为行为的结果,直击笛卡儿的"我思故我在","思"即理性,它不能完全达到真理,而"真理与事实的统一,(才是)作为知识的标准或根据"(2),也就是说维柯强调事实和理性的结合,而且以事实为基础在历史中寻找各民族发展的规律和一致性,从而建立了自己"共同人性"的理论体系。维柯在他的《新科学》中有详细论述,本文正是以这部着作为理论基础,并以我国当下音乐审美现象中的主体——"人"作为研究对象进行分析。(本文来源于《文艺争鸣》期刊2019年09期)

屈理兵[2](2019)在《审美对人自由本质的实现——叔本华审美的形而上学意义》一文中研究指出叔本华认为自由是人的本质存在,而人自由本质的实现是通过审美的途径予以揭示的。审美对人自由本质的实现表现在叁个方面:首先是使得形而上学意义上的"我"即纯粹的认识主体的在场,以摆脱表象的奴役;其次是为作为纯粹认识主体的"我"提供自由的体验,表明实现人的自由本质是可能的和现实的;最后是为其禁欲哲学奠定形而上学的认识基础,以指明人终极自由之所在。(本文来源于《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期刊2019年05期)

李志宏,卢言[3](2019)在《论人类审美本质力量的生命结构——认知神经美学视域下的新阐释》一文中研究指出马克思关于"人的本质力量对象化"的理论宏观地指出了人与对象事物之间审美关系得以结成的总体原则。沿着这一方向进一步深入思考,势必会提出新的问题:审美本质力量是怎样构成的?审美的对象化过程是怎样进行的?就此,认知神经美学作出新的阐述:人依据对事物内在价值和外在形式的掌握而在大脑中形成了"知觉模式中枢+意义中枢+肯定性情感中枢"式的认知模块,以此构成了审美本质力量的生命结构。认知模块的核心要素是知觉模式,具有自动性、内隐性、类化性等特点。人与事物之间的对象性审美关系,实际上是由主体知觉模式与客体外形之间的对应匹配关系所承载。(本文来源于《江海学刊》期刊2019年05期)

李璐[4](2019)在《从艺术的审美本质看视觉文化下的架上绘画艺术》一文中研究指出就广义的视觉艺术而言,形象表达是艺术家所必须具备的重要能力之一。艺术家的创作心理直接影响到将其思想贯穿于作品的全过程,并将这种思想的产物呈现给观赏者。作为传统意义上的架上绘画,其所具有的审美功能不言而喻,因此成为其作为艺术作品表达方式的本质性特征。本文将从当下艺术审美方式的变革,探究传统架上绘画的当代效用。(本文来源于《参花(上)》期刊2019年07期)

李笑影[5](2019)在《审美是艺术的本质,但不是唯一——以柯勒惠支作品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就艺术来说,艺术的产生源于生活。艺术作品是艺术家们通过对世界的观察、体验和感受的表达所展现出来的成果。艺术的本质又是什么呢?大多数人认为艺术作品之所以称之为艺术,是因为艺术家们有独特的审美认知,比常人更善于发现世界、表达世界、展现世界。但是,人们往往忽略了除了审美外创造出艺术必不可少的其他因素,我们把这些因素统称为艺术的本质。本文将以柯勒惠支的作品为例,分析作品中所包含的包括审美在内的艺术本质。(本文来源于《中国文艺家》期刊2019年06期)

蓝国桥[6](2019)在《康德非本质主义审美论及其当代价值》一文中研究指出康德的哲学美学理论,介于本质主义与反本质主义之间,是种非常健康的审美理论。康德审美论的非本质主义面孔,展现于两个方面。一是反思判断在康德那里,带有独断论性格。反思判断遵循范导原理,表现出两种特点,其一是非对象性,其二则是不确定性。马克思倡导的"莎士比亚化",与它相符合。它能在审美艺术与认识、道德之间,划开坚硬的逻辑界限。二是康德的审美分析,选用了复合论方式。审美活动的丰富,审美类型的多样,促使康德对审美,作出了多重界定,而且能上升到"二律背反"境地。老子对道的矛盾提示,孔子对仁的随点即是,这由康德便有了重大价值。以康德作为参照,中国当代美学,隐藏着复合论的演进线索,它有效地维护着理论的正当性。(本文来源于《广东社会科学》期刊2019年03期)

葛华堂[7](2019)在《现象学反思态度下的超现实主义油画作品的审美本质》一文中研究指出现代艺术评论界对于超现实主义艺术作品的解读,仍然是建立在弗洛伊德和伯格森思想基础之上,但是这些观点仍然停留在佛洛依德和伯格森对于这种梦境意识的阐述层上面,他们只是在阐述一种传统意义上一般人难以感知的现象,并且该派的作品本身大多比较抽象,理解起来有难度。所以我们需要寻求一种能够很好的去理解这些作品的方式,本文力图从现象学的几个角度,透过超现实主义油画作品方面的审美特征,去剖析这种现象背后的一种"纯粹意识",这种方式对于我们平时去深度解读一些西方油画艺术作品,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本文来源于《环球首映》期刊2019年05期)

张晓兰[8](2019)在《审美之观照 理解之同情——论古代文学教学要密切结合文学的本质特征来进行》一文中研究指出古代文学的教学既要遵守一般学科教学的共性,但更多要体现古代文学自身的学科特点,即在教学中一定要密切结合文学的本质特征来进行,文学的审美属性和文学是作家独特心灵世界的表现是文学的两个重要的特征,古代文学教学要密切把握这两个方面,才能让学生充分感悟古代文学的审美意蕴,唤起学生对古代文学的"理解之同情",并对之产生浓厚的兴趣。(本文来源于《社科纵横》期刊2019年02期)

唐婕[9](2019)在《桂林山水之独秀峰在中国山水画中的审美本质及其价值》一文中研究指出独秀峰作为桂林城中心一座标志性山脉,它既是桂林山水风景中的一脉,又是一个五A级旅游景区,还是靖江城的象征,更是桂林城的"顶梁柱"及代表性灵魂。独秀峰是桂林自然景观的代表,也是文脉的发源和象征,从古至今,有南朝颜延之在独秀峰下开创读书岩,到如今位于独秀峰下的广西师大校区,独秀峰就如美言所形容的一般:"奇峭的峰尖,瘦耸的神情,确实是一支如椽的神笔。"独秀峰抒写着桂林土地的灵气和秀美,也涌动着历史和文化,同时在中国画中也是饱含着云雾雨霁的墨韵,山间清风飘来,美不胜收。(本文来源于《风景名胜》期刊2019年02期)

林滨,吴玲[10](2019)在《审美资本主义的本质厘析:资本与审美的“共谋”》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消费社会的蓬勃发展,审美景观不断涌现,审美日益成为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中西学者共同指认21世纪以来的资本主义迎来了新的发展阶段——审美资本主义。审美资本主义阶段表征为商品的功能性价值与趣味性价值相结合,空间布局与景观呈现相结合,视觉体验经济兴盛;其内在机制乃是资本与审美之间的一种以资本逐利为根本目的、以想象为中间环节的"共谋"关系。在现代性意义上,资本与审美相互抵牾,但在当今时代,由于资本捕捉到人性中日益增长的对美的需求并加以利用,以及审美趣味的想象性与无限性契合了资本永无止境的自我增殖的本性,资本与审美达成"共谋",形塑着审美资本主义。从马克思的资本逻辑批判理论出发,审美资本主义既是资本主义实现自我创新、自我修复的一种重要方式,也意味着资本向自我否定、自我毁灭的深层迈进。(本文来源于《东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期刊2019年01期)

审美本质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叔本华认为自由是人的本质存在,而人自由本质的实现是通过审美的途径予以揭示的。审美对人自由本质的实现表现在叁个方面:首先是使得形而上学意义上的"我"即纯粹的认识主体的在场,以摆脱表象的奴役;其次是为作为纯粹认识主体的"我"提供自由的体验,表明实现人的自由本质是可能的和现实的;最后是为其禁欲哲学奠定形而上学的认识基础,以指明人终极自由之所在。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审美本质论文参考文献

[1].陈大阳,王玲.从“感性出发”到“诗性智慧”——论我国当下大众音乐审美现象的本质[J].文艺争鸣.2019

[2].屈理兵.审美对人自由本质的实现——叔本华审美的形而上学意义[J].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

[3].李志宏,卢言.论人类审美本质力量的生命结构——认知神经美学视域下的新阐释[J].江海学刊.2019

[4].李璐.从艺术的审美本质看视觉文化下的架上绘画艺术[J].参花(上).2019

[5].李笑影.审美是艺术的本质,但不是唯一——以柯勒惠支作品为例[J].中国文艺家.2019

[6].蓝国桥.康德非本质主义审美论及其当代价值[J].广东社会科学.2019

[7].葛华堂.现象学反思态度下的超现实主义油画作品的审美本质[J].环球首映.2019

[8].张晓兰.审美之观照理解之同情——论古代文学教学要密切结合文学的本质特征来进行[J].社科纵横.2019

[9].唐婕.桂林山水之独秀峰在中国山水画中的审美本质及其价值[J].风景名胜.2019

[10].林滨,吴玲.审美资本主义的本质厘析:资本与审美的“共谋”[J].东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9

论文知识图

旅游产品体验化进程克瑞斯塔·索美瑞劳伦·米诺诺(Chri...建筑艺术研究对建立有中国特色的建筑美学体...二参考文献名园与太极图同构图传播美学的研究框架

标签:;  ;  ;  ;  ;  ;  ;  

审美本质论文_陈大阳,王玲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