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认知性警戒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知性,警戒,负荷,内倾,人格,倾向,记忆。
认知性警戒论文文献综述写法
陈行峰[1](2006)在《人格特征对认知性警戒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计算机的普及,认知性警戒越来越成为监视作业的重要形式。它区别于以往警戒研究中所侧重的感觉性警戒。由于在现实生活中,警戒绩效的高低在某些特殊工作情景中(如核电站)至关重要,因此依据有效而可靠的预测指标,对警戒任务(尤其是认知性警戒任务)监视者进行选拔显得意义重大。研究者为了寻找这样的指标,已经对各种心理预测指标(诸如能力、智力、场依赖性、被试的性别)进行了许多研究,结果发现只有人格特征的人格倾向在各种不同的实验条件下,得到了比较一致的结果。 鉴于以往研究绝大多数采用的是感觉性警戒作业,本研究采用了需要信息加工的认知性警戒作业考查人格特征对警戒绩效与应激水平的影响。在实验前,先采用艾森克人格量表遴选被试。本研究分两个实验,分别研究人格倾向和神经质两个维度对警戒绩效的影响。每个实验由两个实验处理组成,事件率分别为40次/分钟和5次/分钟,信号率均为10次/10分钟。实验中主要采用了二类指标:一是绩效指标(击中率与虚报率);二是应激指标(自觉疲劳程度和肌肉活动次数)。 通过实验研究,结果显示: 一、在认知性警戒任务中,警戒绩效随着作业时间的延长而下降,并且警戒下降主要出现在前30分钟。反应时间随着作业时间的延长而增加。 二、在认知性警戒任务中,人格特征对被试的应激水平有影响。根被试自觉疲劳的测量结果,人格倾向维度对被试的应激水平有影响:内倾者的应激水平高于外倾者;神经质维度应激效应无显着影响。 叁、在认知性警戒任务中,事件率是影响作业绩效的一个重要因素。低事件率条件下的作业绩效显着地优于高事件条件下;事件率与人格倾向类型存在交互作用,在高事件率条件下,内倾者的作业绩效优于外倾者。 四、认知性警戒作业的应激效应与事件率有关。在被试自觉疲劳程度和肌肉活动次数两项指标均得出事件率越高,应激效应越明显。(本文来源于《浙江大学》期刊2006-06-30)
罗园园,许百华[2](2006)在《认知性警戒作业绩效与刺激率、记忆负荷的关系》一文中研究指出研究采用2种刺激率和3种记忆负荷条件,以击中率作为绩效测量指标,要求12名被试在不同条件下对CRT显示的数字奇偶性做出判断,考察了认知性警戒作业绩效与刺激率、记忆负荷的关系。实验结果表明:①刺激率是影响认知性警戒作业绩效的一个重要因素,低刺激率条件下的作业绩效显着地优于高刺激率条件下的作业绩效;②认知性警戒任务绩效也与记忆负荷有关,随着记忆负荷的增加,警戒水平呈下降趋势;③在高刺激率和单/双记忆负荷条件下,认知性警戒下降趋势更明显。(本文来源于《人类工效学》期刊2006年01期)
许百华,罗园园[3](2005)在《认知性警戒作业中刺激率和记忆负荷对作业绩效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传统的警戒研究大多是围绕感觉水平的警戒作业进行的,而较少涉及认知性警戒情景。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认知性警戒作业在人机系统中越来越普遍。与感觉水平的警戒作业相比,认知性警戒的一个显着特点是作业中含有明显的信息加工成分,从而对操作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本研究通过模拟实验,考察了认知性警戒作业中刺激率和记忆负荷对作业绩效的影响。实验采用2□3混合设计。因素A是刺激率,分高刺激率(40次/分)和低刺激率(5次/分)两个等级;因素B是记忆负荷,分无记忆负荷、“单记忆”(数字奇偶性记忆)和“双重记忆”(数字奇偶性(本文来源于《第十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期刊2005-10-01)
钱江[4](2002)在《认知性警戒作业中厌烦倾向和信号线索对绩效及心理负荷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计算机的广泛应用,认知性警戒作业情景越来越多,对认知性警戒作业的研究正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此外鉴于以往警戒研究过多地注重了环境应激源(生理节律、热、噪音、照明等)而相对忽略了认知应激源(厌烦、任务要求压力等)及操作者超负荷等问题,因而本研究较系统地探讨了认知性警戒作业中厌烦倾向与作业绩效的关系以及操作者的心理负荷状况。 本研究由两个实验组成,实验一主要研究认知性警戒作业中厌烦倾向和信号率对作业绩效和状态厌烦的影响。实验中被试根据其厌烦倾向量表(BPS)得分分成高、低厌烦倾向两组,两组中各一半被试分别完成高信号率作业(40信号/10分钟)和低信号率作业(10信号/10分钟),作业前后均测量被试的状态厌烦程度。研究结果发现,(1)厌烦倾向对认知性警戒作业绩效有预测作用,低厌烦倾向者的作业绩效较高;(2)提高信号率可以提高被试的作业绩效,减少厌烦感。 实验二主要研究认知性警戒作业的心理负荷状况以及信号提示线索和反馈信息对心理负荷的影响。实验采用NASA作业负荷指数量表(NASA-TLX)测量心理负荷。实验条件有四种:充分线索、非充分线索、反馈信息和控制组,被试被随机安排到其中一种实验条件下。研究结果发现,(1)本实验安排下的认知性警戒作业心理负荷较高;(2)提供充分信号提示线索可以减少警戒作业的心理负荷。此外本研究结果支持直接消耗模型,即警戒作业的高心理负荷来自作业任务要求。(本文来源于《浙江大学》期刊2002-01-01)
许百华,陈行峰,王健[5](1999)在《在不同事件率条件下人格倾向类型对认知性警戒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本研究采用两种事件率 ,考察了人格倾向类型对认知性警戒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 :(1 )事件率是影响作业绩效的一个重要因素。事件率与人格倾向存在着交互作用。 (2 )认知性警戒作业的应激效应与事件率有关 ,随着事件率的上升 ,受试者在作业过程中的应激水平明显增高。 (3 )根据对被试自觉疲劳的测量结果 ,在认知性警戒作业中 ,内倾者与外倾者间应激水平存在差异。(本文来源于《应用心理学》期刊1999年02期)
认知性警戒论文开题报告范文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研究采用2种刺激率和3种记忆负荷条件,以击中率作为绩效测量指标,要求12名被试在不同条件下对CRT显示的数字奇偶性做出判断,考察了认知性警戒作业绩效与刺激率、记忆负荷的关系。实验结果表明:①刺激率是影响认知性警戒作业绩效的一个重要因素,低刺激率条件下的作业绩效显着地优于高刺激率条件下的作业绩效;②认知性警戒任务绩效也与记忆负荷有关,随着记忆负荷的增加,警戒水平呈下降趋势;③在高刺激率和单/双记忆负荷条件下,认知性警戒下降趋势更明显。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认知性警戒论文参考文献
[1].陈行峰.人格特征对认知性警戒的影响[D].浙江大学.2006
[2].罗园园,许百华.认知性警戒作业绩效与刺激率、记忆负荷的关系[J].人类工效学.2006
[3].许百华,罗园园.认知性警戒作业中刺激率和记忆负荷对作业绩效的影响[C].第十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2005
[4].钱江.认知性警戒作业中厌烦倾向和信号线索对绩效及心理负荷的影响[D].浙江大学.2002
[5].许百华,陈行峰,王健.在不同事件率条件下人格倾向类型对认知性警戒的影响[J].应用心理学.19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