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摘要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用于垃圾处理设备的隔烟型二次投料装置,所述垃圾处理设备的顶部设置有进料口,所述隔烟型二次投料装置包括外壳、移动料斗和传动机构,所述外壳设置于所述垃圾处理设备的顶部并覆盖所述进料口,所述外壳的顶部设置有投料口,所述投料口与所述进料口错位设置,所述投料口上设置有端盖,所述外壳内设置有传动机构及可滑动的移动料斗,所述传动机构连接所述移动料斗并驱动移动料斗在所述投料口与所述进料口之间往复运动。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在整个投料的过程中无有毒有害气体从进料口溢出,避免了气体的泄漏,解决了垃圾处理过程中的二次污染问题。
主设计要求
1.一种用于垃圾处理设备的隔烟型二次投料装置,所述垃圾处理设备的顶部设置有进料口,其特征在于,所述隔烟型二次投料装置包括外壳(100)、移动料斗(200)和传动机构(300),所述外壳(100)设置于所述垃圾处理设备的顶部并覆盖所述进料口,所述外壳(100)的顶部设置有投料口(110),所述投料口(110)与所述进料口错位设置,所述投料口(110)上设置有端盖(400),所述外壳(100)内设置有传动机构及可滑动的移动料斗(200),所述传动机构连接所述移动料斗(200)并驱动移动料斗(200)在所述投料口(110)与所述进料口之间往复运动,所述移动料斗(200)运动至投料口(110)时,其顶部端面与所述外壳(100)的顶部内壁相抵触以实现密封,所述移动料斗(200)运动至进料口时,其底部与所述进料口连通以实现放料。
设计方案
1.一种用于垃圾处理设备的隔烟型二次投料装置,所述垃圾处理设备的顶部设置有进料口,其特征在于,所述隔烟型二次投料装置包括外壳(100)、移动料斗(200)和传动机构(300),所述外壳(100)设置于所述垃圾处理设备的顶部并覆盖所述进料口,所述外壳(100)的顶部设置有投料口(110),所述投料口(110)与所述进料口错位设置,所述投料口(110)上设置有端盖(400),所述外壳(100)内设置有传动机构及可滑动的移动料斗(200),所述传动机构连接所述移动料斗(200)并驱动移动料斗(200)在所述投料口(110)与所述进料口之间往复运动,所述移动料斗(200)运动至投料口(110)时,其顶部端面与所述外壳(100)的顶部内壁相抵触以实现密封,所述移动料斗(200)运动至进料口时,其底部与所述进料口连通以实现放料。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垃圾处理设备的隔烟型二次投料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移动料斗(200)的底部为敞口,所述外壳(100)的底部位于所述投料口(110)的正下方设置有封闭挡板,所述移动料斗(200)运动至投料口(110)时,其底部位于所述外壳(100)的封闭挡板上。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垃圾处理设备的隔烟型二次投料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移动料斗(200)的底部为敞口,所述外壳(100)的底部整体为敞口,所述移动料斗(200)的下部伸出所述外壳(100)的底部,所述垃圾处理设备的顶部位于所述投料口(110)的下方设置有凹形槽,所述凹形槽的深度与所述移动料斗(200)伸出所述外壳(100)部分的长度相同。
4.如权利要求1-3任一项所述的一种用于垃圾处理设备的隔烟型二次投料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壳(100)两个相对的内侧壁靠近底部设置有滑道(210),所述移动料斗(200)相对的两个外侧壁沿着移动料斗(200)运动的方向设置有滑块(120),所述滑块(120)嵌入所述滑道(210)内。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用于垃圾处理设备的隔烟型二次投料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传动机构(300)包括动力机组、主动轴(310)、从动轴(320)、链轮(340)、链条(350),所述动力机组设置于所述外壳(100)的一端,所述主动轴(310)、所述从动轴(320)设置于外壳(100)内并分别位于所述滑道(210)的两端,所述动力机组连接并驱动所述主动轴(310),所述主动轴(310)、所述从动轴(320)上分别套设有链轮(340),所述链条(350)套设于所述链轮(340)上并与所述链轮(340)相啮合,所述链条(350)的两端分别连接所述移动料斗(200)相对的两侧。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垃圾处理设备的隔烟型二次投料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端盖(400)的一侧与所述外壳(100)通过铰链(410)铰接,所述端盖(400)闭合时,所述端盖(400)靠近所述外壳(100)一侧的端面设置有密封凸台(430),所述密封凸台(430)的外侧壁与投料口(110)的内侧壁相卡合。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用于垃圾处理设备的隔烟型二次投料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端盖(400)闭合时,所述密封凸台(430)远离所述端盖(400)一侧的端面位于所述移动料斗(200)顶部端面的下方。
8.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用于垃圾处理设备的隔烟型二次投料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液压开盖机构,所述液压开盖机构包括液压缸(500)及连杆(420),所述连杆(420)为L形,所述连杆(420)的一端固定安装于所述端盖(400)远离所述外壳(100)的一侧,所述液压缸(500)安装于支座(510)上,所述支座(510)安装于所述垃圾处理设备上,所述液压缸(500)的活塞端(520)连接所述连杆(420)的另一端。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一种用于垃圾处理设备的隔烟型二次投料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传动机构(300)与所述液压缸(500)的起停端连接PLC控制器。
10.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垃圾处理设备的隔烟型二次投料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移动料斗(200)的顶部镶嵌有密封条(230);所述端盖(400)靠近所述外壳一侧的端面设置有密封条(230)。
设计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垃圾处理设备技术领域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用于垃圾处理设备的隔烟型二次投料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我国的城市化进程加快,城市中产生的生活垃圾日益增多,随着国家对环境保护法规的逐渐完善,生活垃圾处理设备应运而生。垃圾的焚烧凭借减量化、无害化、资源化的优点,已经成为处理城市生活垃圾的主要手段。
垃圾炭化燃烧处理与直接焚烧相比,优点是先将垃圾进行长时间的预热,将传统的焚烧分解为热分解流程和直接焚烧两段,使得垃圾燃烧得更加充分。但是,无论是垃圾焚烧处理设备还是垃圾炭化处理设备,在运行投料时都发现投料口会有大量有毒有害废气外泄,会产生垃圾处理过程中的二次污染。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用于垃圾处理设备的隔烟型二次投料装置。本实用新型旨在解决现有技术中垃圾处理设备在投料的过程中造成有毒有害气体外泄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用于垃圾处理设备的隔烟型二次投料装置,所述垃圾处理设备的顶部设置有进料口,所述隔烟型二次投料装置包括外壳、移动料斗和传动机构,所述外壳设置于所述垃圾处理设备的顶部并覆盖所述进料口,所述外壳的顶部设置有投料口,所述投料口与所述进料口错位设置,所述投料口上设置有端盖,所述外壳内设置有可滑动的移动料斗及传动机构,所述传动机构连接所述移动料斗并驱动移动料斗在所述投料口与所述进料口之间往复运动,所述移动料斗运动至投料口时,其顶部端面与所述外壳的顶部内壁相抵触以实现密封,所述移动料斗运动至进料口时,其底部与所述进料口连通以实现放料。
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移动料斗的底部为敞口,所述外壳的底部位于所述投料口的正下方设置有封闭挡板,所述移动料斗运动至投料口时,其底部位于所述外壳的封闭挡板上。
进一步的技术效果,当移动料斗运动至正下方时,封闭挡板与移动料斗的底部形成密封,避免移动料斗内的垃圾从外壳的底部漏出,当移动料斗运动至垃圾处理设备的进料口时,垃圾由下料口落入垃圾处理设备内。此种设置方式,避免了在移动料斗的底部设置阀门,节约了成本的同时,增强了投料装置整体的耐高温性能。
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移动料斗的底部为敞口,所述外壳的底部整体为敞口,所述移动料斗的下部伸出所述外壳的底部,所述垃圾处理设备的顶部位于所述投料口的下方设置有凹形槽,所述凹形槽的深度与所述移动料斗伸出所述外壳部分的长度相同。
进一步的技术效果,由于移动料斗的底部伸出外壳的底部与凹形槽相配合设置,合理的利用了空间,在外壳的体积不变的情况下,增加了移动料斗的容积,节约了投料装置的制造成本。
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外壳两个相对的内侧壁靠近底部设置有滑道,所述移动料斗相对的两个外侧壁沿着移动料斗运动的方向设置有滑块,所述滑块嵌入所述滑道内。
进一步的技术效果,通过设置滑块与滑道,提升了移动料斗运动的稳定性。
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传动机构包括动力机组、主动轴、从动轴、链轮、链条,所述动力机组设置于所述外壳的一端,所述主动轴、所述从动轴设置于外壳内并分别位于所述滑道的两端,所述动力机组连接并驱动所述主动轴,所述主动轴、所述从动轴上分别套设有链轮,所述链条套设于所述链轮上并与所述链轮相啮合,所述链条的两端分别连接所述移动料斗相对的两侧。
进一步的技术效果,采用上述的传动方式,动力机组设置于外壳的外侧,避免了动力机组受到外壳内高温环境的影响。
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端盖的一侧与所述外壳通过铰链铰接,所述端盖闭合时,所述端盖靠近所述外壳一侧的端面设置有密封凸台,所述密封凸台的外侧壁与投料口的内侧壁相卡合。
进一步的技术效果,通过设置密封凸台,当上盖在闭合时,上盖、密封凸台与投料口之间形成阶梯互卡结构,避免了气体由端盖与投料口的缝隙处溢出,提升了端盖的密封效果。
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端盖闭合时,所述密封凸台远离所述端盖一侧的端面位于所述移动料斗顶部端面的下方。
进一步的技术效果,当端盖处于闭合状态时,密封凸台的压迫使得移动料斗内垃圾的高度低于述外壳顶部内侧壁,避免了移动料斗在移动时受到阻挡。
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还包括液压开盖机构,所述液压开盖机构包括液压缸及连杆,所述连杆为L形,所述连杆的一端固定安装于所述端盖远离所述外壳的一侧,所述液压缸安装于支座上,所述支座安装于所述垃圾处理设备上,所述液压缸的活塞端连接所述连杆的另一端。
进一步的技术效果,采用液压开盖机构带动端盖的开启与闭合,节省了人力。
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传动机构与所述液压缸的起停端连接PLC控制器。
进一步的技术效果,通过PLC控制器控制传动机构与液压缸的运动过程,将整个垃圾投料过程转化为自动化控制,大大提升了工作效率。
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移动料斗的顶部镶嵌有密封条;所述端盖靠近所述外壳一侧的端面设置有密封条。
进一步的技术效果,通过密封条的设置,保证了外壳中的气体不发生外泄,更进一步提升了投料装置的密封性能。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通过移动料斗,实现二次投料,当移动料斗处于投料口处时,移动料斗的顶部端面与外壳的顶部内壁相抵触实现密封,进行一次投料,投料完成后,端盖关实现密封闭,移动料斗在传动机构的带动下运动至进料口处,进行二次投料,在整个投料的过程中无有毒有害气体从进料口溢出,避免了气体的泄漏,解决了垃圾处理过程中的二次污染问题。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的主视图。
图3为图1的左视图。
图4为图1的俯视图。
图5为图3的局部放大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2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7为图1的主视图。
图8为图1的左视图。
图9为图1的俯视图。
图10为图8的局部放大图。
其中,附图标记具体说明如下:外壳100、投料口110、滑块120、移动料斗200、滑道210、拉耳220、密封条230、传动机构300、主动轴310、从动轴320、减速电机330、链轮340、链条350、端盖400、铰链410、连杆420、密封凸台430、液压缸500、支座510、活塞端520(其中,下料口未在图中示出)。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付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问题是垃圾处理设备,例如垃圾焚烧炉、垃圾炭化炉在投料的工作的过程中,有毒有害气体会从进料口溢出,形成二次污染。以垃圾炭化炉为例,炭化炉在对垃圾进行炭化处理的过程中,由于垃圾燃烧不充分,造成产生的烟气中含有较大量的有害气体,例如二噁因、一氧化碳,若大量排放进周围环境中,将对环境造成污染。现有技术中,为了避免上述问题的产生,一些厂家在垃圾处理设备的进料口上加装上盖,这样很大程度上解决了问题,但是在投料的过程中,上盖需要打开,有毒有害其他仍然会由进料口溢出,无法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用于垃圾处理设备的隔烟型二次投料装置,此装置可以避免垃圾处理设备在投料的过程中,有毒有害气体由进料口溢出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二次投料装置关键之处在于,包括一外壳100及设置于外壳100内的移动料斗200,外壳100设置于垃圾处理设备的顶端并将垃圾处理设备的进料口覆盖,其顶部设置有投料口110,移动料斗200在传动机构300的驱动下沿外壳100的长度方向移动,当移动料斗200运动至投料口110处时,移动料斗200的顶端与外壳100的顶部内侧壁抵触并形成密封,移动料斗200的底部与外壳100(或垃圾处理设备)之间也相接触,通过移动料斗200将垃圾处理设备的进料口与外部空间隔断,避免了在投料的过程中,有毒有害气体的泄漏。
以下,通过实施例具体说明本实用新型,且以下2个实施例是将隔烟型二次投料装置应用于具有两个进料口的垃圾碳化炉进行说明的,但是,通过简单的变换,还可以适用于具有一个或三个以上进料口的其他垃圾处理设备。因此,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实施例仅仅用于对本实施例进行解释,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实施例1
如图1-5,一种用于垃圾处理设备的隔烟型二次投料装置,设置于垃圾炭化炉的顶部,其中,垃圾炭化炉具有两个进料口。二次投料装置包括外壳100、移动料斗200、端盖400及传动机构300,外壳100体为由方形钢管与钢板依次连接组成的方形结构,移动料斗200也为方形结构。外壳100的长度及宽度设置以能够覆盖住垃圾炭化炉的两个进料口为基本要求,外壳100的底部设置有下料口,下料口分别设置于外壳100长度方向的两端,位于进料口的正上方,外壳100的顶部设置有投料口110,投料口110与进料口错位设置,设置于两个下料口之间。移动料斗200设置于外壳100内,其底部为敞口,在传动机构300的带动下,能够沿着外壳100的长度方向运动,当移动料斗200运动至投料口110处时,由于移动料斗200的顶部端面面积大于投料口110的截面面积,移动料斗200的顶端与外壳100的顶部内侧壁抵触并形成密封,移动料斗200的移动料斗200的底部与外壳100的底部内侧壁之间也相接触形成密封,解决了投料过程中有毒有害气体外泄的问题。
其中,外壳100的侧壁靠近底部的位置沿着其长度方向设置有两条滑道210,两条滑道210相平行,移动料斗200两个相对的侧壁设置有与滑道210相匹配的滑块120,滑块120嵌入滑道210内。通过设置滑块120与滑道210,使得移动料斗200的运动过程更加平平稳。
其中,传动机构300包括减速电机330、主动轴310、从动轴320、链轮340、链条350,减速电机330设置于外壳100的一端,主动轴310、从动轴320设置于外壳100内并分别位于滑道210的两端,主动轴310、从动轴320通过机械密封的形式与外壳100进行安装,主动轴310、从动轴320上分别套设有链轮340,主动轴310上设置有两个链轮340,分别设置于主动轴310的两端,从动轴320上也设置有两个链轮340,且与主动轴310上两个链轮340的位置相对应,链条350套设于链轮340上并与链轮340相啮合,移动料斗200相对的两侧设置有拉耳220,链条350的两端分别与拉耳220连接。
其中,端盖400的一侧与外壳100通过铰链410铰接,端盖400靠近外壳100一侧的端面设置有密封凸台430,密封凸台430的外侧壁与投料口110的内侧壁相卡合,端盖400闭合时,密封凸台430远离端盖400一侧的端面位于移动料斗200顶部端面的下方。当端盖400处于闭合状态时,密封凸台430的压迫使得移动料斗200内垃圾的高度低于述外壳100顶部内侧壁,避免了移动料斗200在移动时受到阻挡。端盖400的开启与关闭过程通过液压开盖机构控制,液压开盖机构包括液压缸500及连杆420,连杆420设置与液压缸500均设置为2个,2个连杆420的一端分别固定安装于端盖400的上端面的两侧,2个液压缸500的支座分别安装于垃圾炭化炉上,活塞端520连接连杆420的另一端。
其中,移动料斗200的顶部沿其周向镶嵌有密封条230;端盖400靠近外壳100一侧的端面沿外边缘的周向设置有密封条230。通过密封条230的设置,保证了外壳100中的气体不发生外泄,更进一步提升了投料装置的密封性能。
其中,传动机构300与液压缸500的起停端连接PLC控制器。通过PLC控制器控制移动料斗200的运动及端盖400的启闭,将整个垃圾投料过程转化为自动化控制,大大提升了工作效率。
实施例2
如图6-10,一种用于垃圾处理设备的隔烟型二次投料装置,设置于垃圾炭化炉的顶部,其中,垃圾炭化炉具有两个进料口。二次投料装置包括外壳100、移动料斗200、上盖及传动机构300,外壳100体为由方形钢管与钢板依次连接组成的方形结构,移动料斗200也为方形结构。外壳100的长度及宽度设置以能够覆盖住垃圾炭化炉的两个进料口为基本要求,移动料斗200设置于外壳100内,在传动机构300的带动下,能够沿着外壳100的长度方向运动,移动料斗200的底部为敞口,外壳100的底部也为敞口,移动料斗200的下部伸出外壳100的底部,垃圾处理设备的顶部位于投料口110的下方设置有凹形槽,凹形槽的深度与移动料斗200伸出外壳100部分的长度相同,安装时,外壳100安装于凹形槽的上部,移动料斗200伸出外壳100的部分安装于凹形槽内。当移动料斗200运动至投料口110处时,由于移动料斗200的顶部端面面积大于投料口110的截面面积,移动料斗200的顶端与外壳100的顶部内侧壁抵触并形成密封,移动料斗200的移动料斗200的底部与垃圾焚烧炉的顶壁的凹形槽的底部也相接触形成密封,避免了投料时气体的泄漏。与实施例1相比,本实施例的优点在于,移动料斗200的底部伸出外壳100的部分与垃圾处理设备相配合设置,合理的利用了空间,在外壳100的体积不变的情况下,增加了移动料斗200的容积,节约了投料装置的制造成本。
其中,外壳100的底部沿着其长度方向设置有两条滑道210,两条滑道210相平行,移动料斗200两个相对的侧壁设置有与滑道210相匹配的滑块120,滑块120嵌入滑道210内。通过设置滑块120与滑道210,使得移动料斗200的运动过程更加平平稳。
其中,传动机构300包括减速电机330、主动轴310、从动轴320、链轮340、链条350,减速电机330设置于外壳100的一端,主动轴310、从动轴320设置于外壳100内并分别位于滑道210的两端,主动轴310、从动轴320通过机械密封的形式与外壳100进行安装,主动轴310、从动轴320上分别套设有链轮340,主动轴310上设置有两个链轮340,分别设置于主动轴310的两端,从动轴320上也设置有两个链轮340,且与主动轴310上两个链轮340的位置相对应,链条350套设于链轮340上并与链轮340相啮合,移动料斗200相对的两侧设置有拉耳220,链条350的两端分别与拉耳220连接。
其中,端盖400的一侧与外壳100通过铰链410铰接,端盖400靠近外壳100一侧的端面设置有密封凸台430,密封凸台430的外侧壁与投料口110的内侧壁相卡合,端盖400闭合时,密封凸台430远离端盖400一侧的端面位于移动料斗200顶部端面的下方。当端盖400处于闭合状态时,密封凸台430的压迫使得移动料斗200内垃圾的高度低于述外壳100顶部内侧壁,避免了移动料斗200在移动时受到阻挡。端盖400的开启与关闭过程通过液压开盖机构控制,液压开盖机构包括液压缸500及连杆420,连杆420设置与液压缸500均设置为2个,2个连杆420的一端分别固定安装于端盖400的上端面的两侧,2个液压缸500的支座分别安装于垃圾炭化炉上,活塞端520连接连杆420的另一端。
其中,移动料斗200的顶部沿其周向镶嵌有密封条230;端盖400靠近外壳100一侧的端面沿外边缘的周向设置有密封条230。通过密封条230的设置,保证了外壳100中的气体不发生外泄,更进一步提升了投料装置的密封性能。
其中,传动机构300与液压缸500的起停端连接PLC控制器。通过PLC控制器控制移动料斗200的运动及端盖400的启闭,将整个垃圾投料过程转化为自动化控制,大大提升了工作效率。
本实施例的使用方法为:当需要投料时,移动料斗200运动至投料口110处,移动料斗200的顶部端面与外壳100的顶部内壁相抵触实现密封,实现一次投料,投料完成后,端盖400关实现密封闭,移动料斗200在传动机构300的带动下运动至进料口处,实现二次投料,在整个投料的过程中无有毒有害气体从进料口溢出,避免了气体的泄漏,解决了垃圾处理过程中的二次污染问题。
尽管上述实施例已对本实用新型作出具体描述,但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应该理解为可以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以及范围之内基于本实用新型公开的内容进行修改或改进,这些修改和改进都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以及范围之内。
设计图
相关信息详情
申请码:申请号:CN201920308957.0
申请日:2019-03-12
公开号:公开日:国家:CN
国家/省市:31(上海)
授权编号:CN209777722U
授权时间:20191213
主分类号:B65G65/32
专利分类号:B65G65/32;B65F1/10;B65F1/16
范畴分类:申请人:李海军
第一申请人:李海军
申请人地址:201200 上海市浦东新区川沙路4850弄11号302
发明人:李海军
第一发明人:李海军
当前权利人:李海军
代理人:周涛
代理机构:31105
代理机构编号:上海智力专利商标事务所(普通合伙) 31105
优先权:关键词:当前状态:审核中
类型名称:外观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