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丽环(福建省晋江市第一中学福建晋江362200)
摘要:语文的阅读和写作是初中学生学习的重点内容,能够很好的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主要体现在学生的表达和思想上,这是学生提升个人观念的有效方法。阅读和写作是语文考试中的重要部分,提高学生的阅读和写作能力,能够很好的提高学生的语文成绩。作为初中语文教师,应该采用科学合理的方法,有效的将语文阅读与写作相结合,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减轻学生的学习方法,更能够帮助学生转变学习观念,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提高。
关键词:初中语文;阅读与写作;教学初探
中图分类号:G628.88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5691(2019)04-0184-01
前言
初中阶段学生的思想是非常活跃的,学生自身已经对学习有了一定的认知能力,在教学中,教师是为引导学生学习服务的,而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因此,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教师更应该注重对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阅读与写作是语文的主要内容,同时,也是语文学习中的难点,是考察学生基础知识水平和综合能力的部分。作为初中语文教师,应该改变传统教学观念的束缚,灵活的将语文阅读与写作教学相结合,丰富教学课堂,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
一、初中语文阅读与写作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阅读与写作教学相分离
语文阅读与写作是相互关联的两部分,在阅读中学生能够积累写作素材,学习他人的写作经验,从而提高自身的写作水平,两者之间可以相互借鉴相互学习,共同提高。但是,在传统的初中语文教学中,教师忽略了阅读与写作教学的联系,在教学中,教师单纯的依照书本和教学内容安排语文课堂教学内容和模式,单一化的教学让阅读与写作分离成两部分,这样的教学方法会让学生错误的认为写作与阅读是相互分离的,学生的错误学习理念和方法会降低学生的学习效率,影响学生语文综合能力的提高。
2、学生没有养成良好的积累习惯,导致学生基础知识薄弱
语文知识的学习重在学生的积累,学生只有养成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在阅读与写作中不断积累知识才能有效的提高学生的基础知识水平。在当前的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没有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在阅读与写作教学中,学生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不能及时积累语文知识,使学生基础知识薄弱,影响学生阅读和写作能力的提高。
二、构建良好的小学语文阅读与写作教学建议
1、教师应该将阅读与写作相结合,完善自身的教学理念
在初中语文学习过程中,教师依然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为了提高学生的语文学习效率,减轻学生的语文学习压力,在语文教学课堂上,教师应该合理将阅读与写作相结合,通过不断的学习,提升自己的教学理念,让学生能够在语文学习中发现阅读与写作的联系,这样才能有效的提高学生的语文学习效率。同时,在语文学习课堂上,教师应该注重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在课堂上多踊跃思考问题,提出问题,只有学生懂得思考,参与其中,才能真正体会到语文学习意义。
2、在阅读教学中,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
语文阅读学习是学生在阅读文章的过程中,通过分析句子和文章结构体会作者所表达的情感,在阅读的过程中,学生能够通过读文章感受写作的技巧,并且在阅读的过程是学生获取知识的良好方式。作为初中语文教师,应该注重阅读与写作教学的结合,引导学生正确科学的进行语文阅读,能够在很大程度上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模仿能力,从而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在初中阅读材料中,学生能够在其中学到很多有关写作的方法和经验,这些都是名家的优秀作品,值得学生去研究和学习。在阅读的过程中,教师应该引导学生如何吸取其中的营养为自己所用,提高学生的语文阅读与写作能力。
3、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培养学生阅读和写作的习惯
在初中语文教学过程中,为了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和写作能力,教师应该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习惯是非常重要的,因为经常阅读能够拓宽学生的知识面,提升学生的理解能力和感受能力,让学生更快更清晰的了解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并应用到自己的写作中去。同时培养学生经常写作的好习惯也能够提升学生生活的感知能力,让学生学会观察生活感受生活,并且将生活中的感受和点滴细节写进自己的文章中,读写结合,以读促写,这样点滴的积累和坚持不懈的实践,能够让学生更好的学习更多的知识。对此,教师可以给学生推荐相关的阅读书籍,提升学生的阅读素养。
结束语
初中阶段是学生提升语文素养的关键时期,语文教学中,阅读和写作是两大主要模块,只有运用良好的教学模式,将阅读与写作教学相结合,才能有效的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阅读与写作本身就是相辅相成的,在开展初中阅读与写作教学中,教师应该注重教学方法的引导,让学生把握良好的语文学习方法,并且,营造一个良好的语文学习课堂,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学生思考和探究问题的能力,从而促进学生综合能力的提高。
参考文献
[1]沈慧.初中语文阅读与写作一体化教学的实践与思考[J].华夏教师,2018(24):34-35.
[2]王香平.初中语文阅读与写作教学新模式探究[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18(08):1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