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栽培方式对旱地冬小麦生长发育及产量的影响

不同栽培方式对旱地冬小麦生长发育及产量的影响

论文摘要

以宁冬16号为试验材料,探索3种不同栽培方式[覆膜穴播栽培(T1)、不覆膜穴播栽培(T2)、不覆膜条播栽培(CK)]对冬小麦叶绿素含量、光合速率、干物质积累量、灌浆动态及产量性状等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栽培模式间产量差异显著,T1、T2、CK产量分别达7.6、5.3、3.8 t/hm2。不同栽培方式下冬小麦各营养器官中干物积累量和分配率在成熟期表现为籽粒>茎秆>穗轴+颖壳>叶鞘>叶片,其中籽粒中干物质量占植株总量的比例最大,其分配率达到25.1%~29.0%。灌浆速率呈双峰曲线,且呈慢-快-慢的变化趋势,覆膜穴播灌浆速率快速增长期较其他2种方式提前5 d左右。不同栽培方式下叶绿素含量表现为T1与T2、CK差异极显著,T2与CK差异不显著;不同生育期的光合速率差异不同。不同栽培方式下的株高、穗长、结实小穗数差异极显著,从产量构成因子来看,覆膜穴播方式下增产的主要因素是结实小穗数、穗粒数和千粒质量,而与覆膜穴播和不覆膜条播相比,不覆膜穴播产量的提高主要是千粒质量。

论文目录

  • 1 材料与方法
  •   1.1 试验地概况
  •   1.2 试验设计
  •   1.3 测定项目与方法
  •   1.4 数据处理与分析
  • 2 结果与分析
  •   2.1 不同栽培方式对冬小麦灌浆期干物质变化的影响
  •     2.1.1 不同栽培方式下叶片干物质积累量变化
  •     2.1.2 不同栽培方式下叶鞘干物质积累量变化
  •     2.1.3 不同栽培方式下茎秆干物质积累量变化
  •     2.1.4 不同栽培方式下穗轴+颖壳干物质积累量变化
  •     2.1.5 不同栽培方式下籽粒干物质积累量变化
  •     2.1.6 不同栽培方式下穗干物质积累量变化
  •     2.1.7 各器官花后干物质分配特点
  •   2.2 不同栽培方式对冬小麦灌浆期籽粒灌浆速率的影响
  •   2.3 不同栽培方式对冬小麦叶绿素含量及光合速率的影响
  •   2.4 不同栽培方式对冬小麦产量因子的影响
  • 3 结论与讨论
  • 文章来源

    类型: 期刊论文

    作者: 邵千顺,王斐,王克雄,杨琳

    关键词: 冬小麦,栽培模式,产量,灌浆特性,干物质,光合速率

    来源: 江苏农业科学 2019年23期

    年度: 2019

    分类: 农业科技

    专业: 农作物

    单位: 宁夏农林科学院固原分院

    基金: 宁夏农业育种专项小麦新品种选育(编号:2018NYYZ02-06),宁夏农林科学院先导资金(编号:NKYQ-18-12)

    分类号: S512.11

    DOI: 10.15889/j.issn.1002-1302.2019.23.024

    页码: 102-105

    总页数: 4

    文件大小: 182K

    下载量: 111

    相关论文文献

    • [1].肥料配施对陇东旱地冬小麦产量和肥料利用率的影响[J]. 干旱区资源与环境 2020(07)
    • [2].水旱地冬小麦植株氮素含量的高光谱监测[J]. 山西农业科学 2015(03)
    • [3].旱地冬小麦增产的影响要素及对策[J]. 现代农业科技 2013(21)
    • [4].施磷对旱地冬小麦干物质和磷素积累转移的影响[J]. 灌溉排水学报 2015(S1)
    • [5].康乐县旱地冬小麦种植技术应用[J]. 农家参谋 2020(20)
    • [6].氮磷配比和播种量对陇东旱地冬小麦的影响[J]. 甘肃农业科技 2017(06)
    • [7].旱地冬小麦配方肥肥效试验初报[J]. 甘肃农业科技 2016(10)
    • [8].“碧护”对旱地冬小麦生长和产量性状的影响[J]. 天津农林科技 2014(01)
    • [9].浅谈舟曲县旱地冬小麦增产主要技术与措施[J]. 农业科技与信息 2012(05)
    • [10].旱地冬小麦田间微集雨高产高效关键技术[J]. 现代农业科技 2011(06)
    • [11].底墒和施肥对旱地冬小麦主要特性的影响[J]. 甘肃农业科技 2009(07)
    • [12].旱地冬小麦优质高产栽培技术[J]. 现代农业科技 2009(24)
    • [13].旱地冬小麦黑膜微垄穴播栽培播期试验报告[J]. 农业科技与信息 2020(10)
    • [14].不同化控剂对旱地冬小麦主要性状和产量的影响[J]. 现代农业科技 2019(15)
    • [15].水旱地冬小麦叶绿素含量高光谱监测[J]. 生态学杂志 2013(12)
    • [16].2009,2010年襄汾旱地冬小麦生产现状分析[J]. 山西农业科学 2011(04)
    • [17].旱地冬小麦栽培技术探索[J]. 陕西农业科学 2011(03)
    • [18].不同覆盖模式对旱地冬小麦经济性状和产量的影响[J]. 农业科技与信息 2017(07)
    • [19].宁南山区旱地冬小麦品种筛选研究[J]. 安徽农业科学 2016(23)
    • [20].旱地冬小麦减行播种管理技术[J]. 科学种养 2019(02)
    • [21].微量元素对旱地冬小麦产量及品质的影响[J]. 山西农业科学 2016(11)
    • [22].施磷水平对晋南旱地冬小麦产量及磷素利用的影响[J].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 2013(06)
    • [23].渭北旱地冬小麦不同生育期土壤水分与产量关系研究[J]. 陕西农业科学 2009(02)
    • [24].黄淮旱地冬小麦主要性状演变规律研究[J]. 作物杂志 2020(04)
    • [25].旱地冬小麦种质资源多样性评价[J]. 江苏农业科学 2018(15)
    • [26].覆膜对旱地冬小麦产量与土壤水分动态的影响[J]. 山西农业科学 2016(12)
    • [27].钾锰配施对旱地冬小麦产量的影响[J]. 种业导刊 2010(09)
    • [28].旱地冬小麦保护性耕作试验研究[J]. 农机科技推广 2009(07)
    • [29].陕西省不同年代旱地冬小麦光合与产量特征变化及其相互关系研究[J]. 麦类作物学报 2016(03)
    • [30].旱地冬小麦高产栽培技术[J]. 现代农业科技 2014(15)

    标签:;  ;  ;  ;  ;  ;  

    不同栽培方式对旱地冬小麦生长发育及产量的影响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