彩色豆马勃论文-温祝桂,王杰,汤阳泽,史良,洪立洲

彩色豆马勃论文-温祝桂,王杰,汤阳泽,史良,洪立洲

导读:本文包含了彩色豆马勃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彩色豆马勃,黑松,Cu耐性,提取

彩色豆马勃论文文献综述

温祝桂,王杰,汤阳泽,史良,洪立洲[1](2017)在《外生菌根真菌彩色豆马勃(Pisolithu stinctorius)辅助植物修复重金属Cu污染土壤的应用潜力》一文中研究指出旨在研究Pisolithus tinctorius(P_t)菌种的耐铜性以及对宿主植物黑松(Pinus thunbergii)幼苗生长发育、营养元素以及重金属Cu吸收的影响,探究其修复重金属污染土壤的应用潜力。采用液体纯培养,0、5、50、100、250和500μmol/L浓度Cu处理研究P_t菌种耐Cu性;幼苗盆栽实验(P_t菌根或未菌根化),分析幼苗生长、各部分营养元素及Cu含量。结果显示,P_t菌种具有很强的耐Cu性,其半抑制浓度达200μmol/L;与非接菌相比,P_t菌种的侵染可以显着(F=44.57,P=0.003)促进黑松幼苗的生长,提高宿主幼苗根及茎中P和Ca的含量,缓解Cu毒害;接种后幼苗地上部重金属浓度虽有所降低,但可通过增加宿主生物量来提高植物对土壤中重金属的提取效率;接种P_t,可降低土壤中可交换态Cu含量,降低Cu对植物的毒害。耐Cu性的Pt菌种可以促进宿主幼苗的生长及营养元素的吸收,减少Cu毒害,提高黑松对Cu的提取效率,在Cu污染地的生物修复、植被恢复中具有一定的应用潜力。(本文来源于《生物技术通报》期刊2017年04期)

谢永生,戴春香,沈遐[2](2015)在《接种彩色豆马勃菌株对松树苗生长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马尾松(Pinus massoniana)和湿地松(Pinus elliottii)苗根系感染彩色豆马勃(Pisolithus tinctorius)菌株形成菌根后,对苗木的高、地径和侧根生长均存在显着的促进作用。但不同的接种方法,存在一定的差异,其中A处理(点穴式接种)的感染率最高,马尾松苗69.4%,湿地松苗61.7%;D处理(拌土接种式)的最低,分别是27.2%和43.1%。与对照相比,A处理马尾松和湿地松苗高分别增加20.1%和32.0%;地径分别大24.0%和29.0%;侧根数量分别多79.6%和55.8%;而D处理苗高分别增加8.0%和3.8%,地径分别大4.0%和16.1%,侧根数量分别多12.3%和29.3%。(本文来源于《广西林业科学》期刊2015年02期)

周爱东,吴小芹,王明生,王小龙,叶建仁[3](2013)在《彩色豆马勃硝酸还原酶基因克隆与序列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彩色豆马勃是重要的林木外生菌根真菌,采用RT-PCR和cDNA末端快速扩增法(RACE)从彩色豆马勃中克隆得到硝酸还原酶基因,将其命名为ptnr(GenBank登录号为KC698974)。ptnr cDNA全长2 951 bp,ORF长2 754 bp,编码917个氨基酸,推测所得蛋白质的分子质量为102.06 ku,等电点为6.34。序列相似性检索和系统进化树分析结果显示:彩色豆马勃ptnr编码的氨基酸序列与担子菌皱木耳硝酸还原酶基因的氨基酸序列同源性最高为60%,与担子菌灰盖鬼伞的同源性为57%,与外生菌根真菌粘滑菇和双色蜡蘑的同源性分别为53%和56%。(本文来源于《南京林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13年06期)

陈展,王琳,尚鹤[4](2013)在《接种彩色豆马勃对模拟酸沉降下马尾松幼苗生物量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外生菌根能够提高宿主植物对外界环境胁迫的抵抗力,促进植物的生长,试图揭示外生菌根对酸雨胁迫下马尾松生长的保护作用。采用盆栽试验,共设置4个处理:酸雨对照处理((CK),约pH值5.6)不接种,酸雨对照处理接种,酸雨pH值3.5处理不接种,酸雨pH值3.5处理接种。pH值3.5的酸雨处理降低马尾松的生物量,在试验前期降低根冠比,试验中后期则提高根冠比,在试验初期增加了叶面积,但中后期显着降低了叶面积。接种外生菌根菌有利于马尾松幼苗的生长,pH值3.5处理下接种外生菌根菌能提高马尾松幼苗的生物量,外生菌根菌对生物量分配和叶面积的影响与酸雨胁迫的影响是相反的,即外生菌根菌抵消了酸雨胁迫对马尾松的影响。(本文来源于《生态学报》期刊2013年20期)

周爱东,吴小芹,叶建仁[5](2012)在《林木外生菌根真菌彩色豆马勃巢式PCR检测》一文中研究指出为探讨林木外生菌根真菌的分子检测方法,利用真菌通用引物ITS1-F/ITS4-B扩增了外生菌根真菌彩色豆马勃的核糖体DNA内转录间隔区并进行了序列测定.通过序列比较,设计了一对彩色豆马勃特异性引物PtF/PtR.利用该对特异性引物与ITS1-F/ITS4-B组合进行巢式PCR,能从供试的彩色豆马勃10个菌株中特异性地扩增出1条347 bp的条带,而供试的其他6个参比菌株未出现扩增产物.经分析,该巢式PCR检测技术的灵敏度可达到10 fg的DNA,是常规PCR检测的1 000倍.利用该技术从马尾松苗木菌根中检测到目的外生菌根真菌.这表明采用本研究设计的特异性引物,利用巢式PCR技术可以灵敏、准确地从林木外生菌根中检测出彩色豆马勃.(本文来源于《应用与环境生物学报》期刊2012年02期)

黄瑞斌[6](2007)在《彩色豆马勃在金花茶幼苗应用中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彩色豆马勃对金花茶幼苗生物生长量有着十分重要的促进作用:高生长量比对照组提高13%,生物量比对照组提高32%。用水、乙醇、丙酮抽提彩色豆马勃的子实体,发现这些抽提物对金花茶幼苗周围的稗草和狗尾草的生长有显着的抑制作用,其次生代谢产物对金花茶生长环境的影响具有重要意义。由此初步认为彩色豆马勃为促进金花茶生长的优良菌根真菌。(本文来源于《企业科技与发展》期刊2007年11期)

林捷,曾任森,石木标,梁子恒,陈湛[7](2003)在《彩色豆马勃发酵液和菌丝体提取液对几种植物的化感作用》一文中研究指出彩色豆马勃(Pisolithustinctorius)的发酵液在6 25%、16 67%的体积分数下对稗草(Echinochloacrusgalli)、水稻(Oryzasativa)和萝卜(Raphanussativus)等高等植物的幼苗生长有显着的促进作用,在6 25%体积分数下对油菜(Brassicacampestris)的幼苗生长有促进作用;彩色豆马勃菌丝体的乙醇提取液在15 00、7 50和3 75mg/mL等质量浓度下对稗草、萝卜和油菜均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在15 00mg/mL质量浓度下对水稻幼苗的生长有抑制作用,但在7 50和3 75mg/mL质量浓度下对水稻幼苗的生长有促进作用.(本文来源于《华南农业大学学报》期刊2003年03期)

郑来友,李文钿,成小飞,花晓梅[8](2003)在《彩色豆马勃与松树形成内外生菌根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组培菌根合成技术、纸 叁明治菌根快速合成技术和圃地截根菌根化育苗技术使彩色豆马勃RG310和RG49菌株在马尾松、火炬松、湿地松上形成内外生菌根,不同菌根化技术形成菌根的过程和类型有差异。在组培菌根合成的条件下,菌与根接触后的第3~4d首先开始形成菌丝套,第8d开始形成哈蒂氏网,第18d菌丝进入皮层细胞内,哈蒂氏网由单列变为多列菌丝细胞组成;采用纸 叁明治菌根快速合成技术进行截根菌根化,促进了菌根真菌的定殖,以截面伤口侵入为主要的侵入方式,扩大了根内外菌根侵染区(MIZ),定殖、侵染同时发生,菌丝套、哈蒂氏网和胞内菌丝结构几乎同时形成,仅在2 5h内就开始形成,菌根真菌的菌丝进入了内外皮层和髓部;采用圃地截根菌根化育苗技术,仍然形成内外生菌根,但菌丝不侵入内皮层以内的根组织。根据研究提出"菌根类型"假说,即树木形成的菌根类型不但随菌根真菌和树木种类而异,而且随菌根化方法、生态条件等其它因子而异。(本文来源于《林业科学研究》期刊2003年03期)

林捷,曾任森,石木标,陈湛,梁子恒[9](2003)在《尾叶桉和湿地松对彩色豆马勃的化感作用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宿主植物尾叶桉(Eucalyptusurophylla)和湿地松(Pinuselliottii)的水、乙醇和丙酮提取液在适宜的浓度下均对彩色豆马勃(Pisolithustinctorius)的菌丝生长有促进作用.当培养基中含有2 5mg/mL的尾叶桉根水提取液时,促进作用最强,菌落半径是对照的2倍,尾叶桉茎水提取液在0 5和2 5mg/mL浓度下对菌落半径生长的促进作用分别为56 7%和45 0%,0 5mg/mL的尾叶桉叶片乙醇和丙酮提取液对菌落半径生长的促进作用分别为55 3%和53 0%;湿地松根、茎、皮、针的水提取液在1 0mg/mL浓度下对菌落半径生长的促进作用分别为34 6%、34 3%、44 9%和51 0%.宿主植物的这些水溶性促进物质可以通过水淋溶、根分泌或通过水介质直接输送,从而对菌根菌产生化感促进作用.(本文来源于《华南农业大学学报》期刊2003年02期)

曾任森,骆世明,石木标,涂从勇,曾强[10](1999)在《彩色豆马勃子实体的化感作用及其化感物质的分离鉴定》一文中研究指出彩色豆马勃能与松树、桉树形成外生菌根,研究其次生代谢产物对植物的影响具有重要意义.用水、乙醇和丙酮抽提彩色豆马勃的子实体,发现这些抽提物对稗草和水稻幼苗生长有极显着的抑制作用.丙酮抽提物对狼尾草和油菜幼苗生长有抑制作用.子实体的丙酮抽提物用硅胶柱色谱分离得到2个纯化合物,可鉴定为豆马勃内酯(Pisolactone)和麦角甾醇.该2个化合物在400μg·ml-1浓度下均显着抑制稗草幼苗根生长.豆马勃内酯在100μg·ml-1浓度下仍然极显着抑制稗草幼苗根生长(本文来源于《应用生态学报》期刊1999年02期)

彩色豆马勃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马尾松(Pinus massoniana)和湿地松(Pinus elliottii)苗根系感染彩色豆马勃(Pisolithus tinctorius)菌株形成菌根后,对苗木的高、地径和侧根生长均存在显着的促进作用。但不同的接种方法,存在一定的差异,其中A处理(点穴式接种)的感染率最高,马尾松苗69.4%,湿地松苗61.7%;D处理(拌土接种式)的最低,分别是27.2%和43.1%。与对照相比,A处理马尾松和湿地松苗高分别增加20.1%和32.0%;地径分别大24.0%和29.0%;侧根数量分别多79.6%和55.8%;而D处理苗高分别增加8.0%和3.8%,地径分别大4.0%和16.1%,侧根数量分别多12.3%和29.3%。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彩色豆马勃论文参考文献

[1].温祝桂,王杰,汤阳泽,史良,洪立洲.外生菌根真菌彩色豆马勃(Pisolithustinctorius)辅助植物修复重金属Cu污染土壤的应用潜力[J].生物技术通报.2017

[2].谢永生,戴春香,沈遐.接种彩色豆马勃菌株对松树苗生长的影响[J].广西林业科学.2015

[3].周爱东,吴小芹,王明生,王小龙,叶建仁.彩色豆马勃硝酸还原酶基因克隆与序列分析[J].南京林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3

[4].陈展,王琳,尚鹤.接种彩色豆马勃对模拟酸沉降下马尾松幼苗生物量的影响[J].生态学报.2013

[5].周爱东,吴小芹,叶建仁.林木外生菌根真菌彩色豆马勃巢式PCR检测[J].应用与环境生物学报.2012

[6].黄瑞斌.彩色豆马勃在金花茶幼苗应用中的研究[J].企业科技与发展.2007

[7].林捷,曾任森,石木标,梁子恒,陈湛.彩色豆马勃发酵液和菌丝体提取液对几种植物的化感作用[J].华南农业大学学报.2003

[8].郑来友,李文钿,成小飞,花晓梅.彩色豆马勃与松树形成内外生菌根的研究[J].林业科学研究.2003

[9].林捷,曾任森,石木标,陈湛,梁子恒.尾叶桉和湿地松对彩色豆马勃的化感作用研究[J].华南农业大学学报.2003

[10].曾任森,骆世明,石木标,涂从勇,曾强.彩色豆马勃子实体的化感作用及其化感物质的分离鉴定[J].应用生态学报.1999

标签:;  ;  ;  ;  

彩色豆马勃论文-温祝桂,王杰,汤阳泽,史良,洪立洲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