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摘要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端子压入治具,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存在人工手动对接挤压绝缘塑胶,导致效率低、质量难以保证的问题。其技术要点是:一种端子压入治具,包括架体,架体的一侧设置有下压组件,下压组件下方可拆设置有用于放置端子的放置座,下压组件包括沿竖直方向固定在架体一侧的安装块以及沿竖直方向滑动安装在安装块上的压块,架体上固定设置有处于压块上方的安装杆,压块安装杆之间弹性连接,压块的底端设置挤压柱,架体的两侧设置有用于驱动所述压块在竖直方向滑动的驱动件,通过上述方案,利用驱动件带动压块下压,使绝缘塑胶充分挤压入端子内,方便使用的同时避免了人工对准手动挤压,提升了绝缘塑胶塞入端子的牢固程度。
主设计要求
1.一种端子压入治具,其特征在于:包括架体(1),所述架体(1)的一侧设置有下压组件,所述下压组件下方可拆设置有用于放置端子的放置座(4),所述下压组件包括沿竖直方向固定在所述架体(1)一侧的安装块(13)以及沿竖直方向滑动安装在所述安装块(13)上的压块(11),所述架体(1)上固定设置有处于所述压块(11)上方的安装杆(17),所述压块(11)与所述安装杆(17)之间弹性连接,所述压块(11)的底端设置用于下压端子绝缘塑胶的挤压柱(12),所述架体(1)的两侧设置有用于驱动所述压块(11)在竖直方向滑动的驱动件。
设计方案
1.一种端子压入治具,其特征在于:包括架体(1),所述架体(1)的一侧设置有下压组件,所述下压组件下方可拆设置有用于放置端子的放置座(4),所述下压组件包括沿竖直方向固定在所述架体(1)一侧的安装块(13)以及沿竖直方向滑动安装在所述安装块(13)上的压块(11),所述架体(1)上固定设置有处于所述压块(11)上方的安装杆(17),所述压块(11)与所述安装杆(17)之间弹性连接,所述压块(11)的底端设置用于下压端子绝缘塑胶的挤压柱(12),所述架体(1)的两侧设置有用于驱动所述压块(11)在竖直方向滑动的驱动件。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端子压入治具,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件包括转动安装在所述架体(1)两侧的转动杆(19),两所述转动杆(19)远离所述架体(1)的一端之间连接有握杆(22),所述压块(11)两侧一体设置有伸入所述转动杆(19)转动面的拨块(20)。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端子压入治具,其特征在于:所述拨块(20)上转动设置有滚轮(21)。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端子压入治具,其特征在于:所述握杆(22)的两端与两所述转动杆(19)之间呈转动设置。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端子压入治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块(13)的两侧开设有沿竖直方向延伸的滑道(14),所述压块(11)的两侧对应所述滑道(14)设置有滑动卡接在所述滑道(14)内的滑动凸块(16)。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端子压入治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杆(17)与所述压块(11)之间设置有弹簧(18),所述弹簧(18)的两端分别固定连接在所述安装杆(17)以及所述压块(11)的顶面。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端子压入治具,其特征在于:所述放置座(4)贴合所述架体(1),所述架体(1)上贯穿开设有连接槽(8),所述放置座(4)贴合所述架体(1)的一侧适配所述连接槽(8)一体设置有连接插块(9),当所述放置座(4)贴合所述架体(1)时,所述连接插块(9)远离所述放置座(4)的端面转动设置有可贴合所述架体(1)另一侧的固定杆(10)。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端子压入治具,其特征在于:所述放置座(4)上开设有供端子放置的限位槽(5),所述限位槽(5)沿竖直方向开设并贯穿所述放置座(4),所述放置座(4)未与所述架体(1)贴合的其中一侧面向内开设有与所述限位槽(5)连通的穿线槽。
设计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源连接器加工设备的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端子压入治具。
背景技术
在信息技术得到长足发展的今天,电连接器的生产规模也越来越大,出现了许多针对电连接器进行制造生产的厂家。传统的电连接器一般包括连接端子以及设置在连接端子内的绝缘塑胶,其中绝缘塑胶将在连接电线后压入端子内,但在一些规模较小、产量较小的生产厂家仍是采用最基本的手工对接方式将绝缘塑胶挤入端子内,此种方法所得到的成品端子虽然可满足最基本的质量要求,但无法保证其在长时间使用后质量是否存在隐患,而且生产过程效率较低。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可效率显著提高且挤压绝缘塑胶简单有效的端子压入治具。
本实用新型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
一种端子压入治具,其特征在于:包括架体,所述架体的一侧设置有下压组件,所述下压组件下方可拆设置有用于放置端子的放置座,所述下压组件包括沿竖直方向固定在所述架体一侧的安装块以及沿竖直方向滑动安装在所述安装块上的压块,所述架体上固定设置有处于所述压块上方的安装杆,所述压块与所述安装杆之间弹性连接,所述压块的底端设置用于下压绝缘塑胶进入端子的挤压柱,所述架体的两侧设置有用于驱动所述压块在竖直方向滑动的驱动件。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利用驱动件驱动滑动安装在安装块上的压块下压,从而使压块下方的挤压柱对放置在放置座上的绝缘塑胶与端子进行下压,从而使绝缘塑胶充分挤压入端子内,且压块弹性连接在安装杆上,从而使压块在未受驱动件驱动时可得到弹性复位,方便使用的同时避免了人工对准手动挤压,提升了绝缘塑胶塞入端子的牢固程度。
进一步设置为:所述驱动件包括转动安装在所述架体两侧的转动杆,两所述转动杆远离所述架体的一端之间连接有握杆,所述压块两侧一体设置有伸入所述转动杆转动面的拨块。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利用工人抓握的握杆驱动转动杆,并利用伸入转动杆转动面的拨块实现转动杆从压块的两侧同时带动压块下压,进而实现驱动件方便省力的带动压块将绝缘塑胶挤压入端子内。
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拨块上转动设置有滚轮。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将拨块与转动杆之间的滑动摩擦变为滚轮同转动杆之间的滚动接触,从而实现转动杆在带动压块位移过程中摩擦阻力更小,进而减小操作人员的工作强度。
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握杆的两端与两所述转动杆之间呈转动设置。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利用握杆转动设置在两转动杆之间,从而在转动杆发生转动时操作人员更加易于操作,其手臂不用跟随转动即可实现整个操作。
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安装块的两侧开设有沿竖直方向延伸的滑道,所述压块的两侧对应所述滑道设置有滑动卡接在所述滑道内的滑动凸块。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利用滑道与滑动凸块实现将压块滑动安装在架体上。
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安装杆与所述压块之间设置有弹簧,所述弹簧的两端分别固定连接在所述安装杆以及所述压块的顶面。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利用弹簧实现压块与安装杆之间的弹性连接,进而在压块未受转动杆下压时或进行一次下压后可借助弹簧进行复位并弹簧放置座上方,方便操作人员下次下压压块。
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放置座贴合所述架体,所述架体上贯穿开设有连接槽,所述放置座贴合所述架体的一侧适配所述连接槽一体设置有连接插块,当所述放置座贴合所述架体时,所述连接插块远离所述放置座的端面转动设置有可贴合所述架体另一侧的固定杆。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利用连接槽与连接插块实现放置座同架体的贴合连接,并利用固定杆在转动后与架体另一侧贴合实现将放置座固定安装在架体上,连接方式加单可靠,方便对不同放置座进行更换与安拆。
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放置座上开设有供端子放置的限位槽,所述限位槽沿竖直方向开设并贯穿所述放置座,所述放置座未与所述架体贴合的其中一侧面向内开设有与所述限位槽连通的穿线槽。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借助置线槽可使端子放置在放置座上时端子所接的线路可直接通过置线槽进入置线孔内,从而更为直接方便的将端子放置在限位槽内。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技术效果为:
(1)避免人工手动对接,绝缘塑胶在端子内的固定效果更加牢固
(2)可方便进行不同放置座的更换,从而适应不规格的绝缘塑胶与端子进行放置与下压。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部分结构爆炸示意图。
附图标记:1、架体;2、底板;3、安装板;4、放置座;5、限位槽;6、置线孔;7、置线槽;8、连接槽;9、连接插块;10、固定杆;11、压块;12、挤压柱;13、安装块;14、滑道;15、连接凸块;16、滑动凸块;17、安装杆;18、弹簧;19、转动杆;20、拨块;21、滚轮;22、握杆。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参照图1,为本实用新型公开的一种端子压入治具,包括架体1,架体1由底板2以及固定连接在底板2顶面的安装板3构成,安装板3呈垂直于底板2的长方体长方体板状结构。
在底板2上方设置有用于放置端子的放置座4,放置座4呈长方体柱状结构。放置座4的顶面上竖直向下开设有对应端子底端结构特征的限位槽5,从而使端子放置在放置座4上时其底端可嵌入限位槽5内,避免端子随意晃动影响下压。同时,在限位槽5的底壁竖直向下开设有用于容纳端子所接线路的置线孔6,当端子通过限位槽5放置在放置座4上时其底端所接线路可伸入置线孔6内。为方便端子的放置,在放置座4远离架体1的一侧竖直面上水平向内开设有置线槽7,置线槽7连通置线孔6且置线槽7在放置座4侧面上沿竖直方向延伸。借助置线槽7可使端子放置在放置座4上时端子所接的线路可直接通过置线槽7进入置线孔6内,从而更为直接方便的将端子放置在限位槽5内。
参照图2,为将放置座4固定连接在架体1上,在安装板3上水平开设有贯穿安装板3的连接槽8,同时在放置座4靠近架体1的一侧竖直面上一体设置有连接插块9,连接插块9呈适配连接槽8设置,且连接插块9在连接槽8槽深方向上的长度等于连接槽8,从而使连接插块9完全伸入连接槽8内时放置座4可与安装板3贴合,且连接插块9远离放置座4的一端与安装板3远离放置座4的一面向平齐。
参照图2,同时,在连接插块9远离放置座4的端面内安装有微型轴承,并通过微型轴承固定连接有垂直于连接插块9端面的固定杆10。固定杆10呈“T”形设置,固定杆10部分杆体通过微型轴承连接在连接插块9内的同时,其另一部分杆体在转动后可贴合在安装板3的侧壁上,从而实现将放置座4固定在架体1上。同时,可与安装板3板面贴合的该部分固定杆10杆体大小呈适配连接槽8设置,从而固定杆10在转动至与连接槽8平行时即可进行放置座4的拆卸,进而在需要进行不同端子的挤压而需要更换放置座4时,可通过转动固定杆10即可实现放置座4的拆卸安装。
参照图2,在放置座4的上方安装板3板面上设置有用于对端子的绝缘塑胶进行挤压的下压组件,下压组件包括沿竖直方向滑动设置在安装板3上的压块11、设置于压块11底面的挤压柱12以及用于驱动压块11滑动的驱动件。
参照图2,为滑动安装压块11,在安装板3上一体设置有安装块13,安装块13呈处于竖直方向的长方体结构,在其两侧竖直面上向安装块13内开设有用于安装压块11的滑道14,滑道14沿竖直方向延伸。同时,在压块11靠近安装板3的一面两侧一体设置有两连接凸块15,连接凸块15与压块11构成“匚”形结构,并在连接凸块15远离压块11的一端一体设置有滑动凸块16,当两连接凸块15上的滑动凸块16滑动卡接入滑道14内时,即实现压块11滑动安装在安装块13上。
同时,在安装块13上方的安装板3上固定安装有安装杆17,安装杆17呈垂直于安装板3的水平设置,且在安装杆17与压块11之间设置有用于两端分别固定连接在安装杆17与压块11顶面的弹簧18,从而实现将压块11悬于放置座4上方。
驱动件则为铰接在安装板3两侧竖直侧面的转动杆19,且两转动杆19的转动面均平行于其所安装的架体1竖直侧面。与此同时,在压块11的两端一体设置有垂直于转动杆19转动面的拨块20,并在拨块20上通过轴承转动安装有可与转动杆19进行抵接的滚轮21。从而当转动杆19转动过程中抵接滚轮21后将带动压块11下移,并在滑块下移后将使挤压柱12对端子中部的绝缘塑胶进行挤压。
在参照图2,两转动杆19远安装板3的一端之间设置有握杆22,握杆22的两端同转动杆19端部之间均为转动连接,从而使操作人员在转动转动杆19下压压块11时更加方便轻松。
本实施例的实施原理及有益效果为:
当需要对端子进行绝缘塑胶挤压时,利用置线槽7与限位槽5将端子快速放置定位在放置座4上,随后可利用握杆22转动转动杆19,利用转动杆19驱动压块11下压,最终使端子的绝缘塑胶得到压缩。在压缩完毕后,通过弹簧18可使压块11自动抬升,实现复位,进而进行下一端子的加工。
本具体实施方式的实施例均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非依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故:凡依本实用新型的结构、形状、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均应涵盖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设计图
相关信息详情
申请码:申请号:CN201920120097.8
申请日:2019-01-23
公开号:公开日:国家:CN
国家/省市:11(北京)
授权编号:CN209249890U
授权时间:20190813
主分类号:H01R 43/20
专利分类号:H01R43/20
范畴分类:38E;
申请人:北京日端电子有限公司
第一申请人:北京日端电子有限公司
申请人地址:101300 北京市顺义区赵全营镇兆丰产业基地兆丰一街27号
发明人:李帅
第一发明人:李帅
当前权利人:北京日端电子有限公司
代理人:代理机构:代理机构编号:优先权:关键词:当前状态:审核中
类型名称:外观设计
标签:线槽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