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二十世纪二叁十年代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中国共产党,音乐史,二十世纪,巡捕房,绥远,苏联,租界。
二十世纪二叁十年代论文文献综述
刘雨亭[1](2019)在《阅读与革命:二十世纪二十年代中共马克思主义着作经典化的发生》一文中研究指出经典化和经典诠释是传统中国政教大一统体系的结构性要素,尤以儒家经典及其阐释活动为代表。五四新文化运动集中展示了传统经典在近代中国的遭遇,但也为新型经典化的开启提供了团体阅读和共识框架等条件。20世纪20年代中国共产党马克思主义着作经典化即是一例。中共在革命实践中致力于营建"社会科学"的阅读环境和知识批判谱系,通过内外连续的、有组织的阅读来扩展马克思主义知识的内在化实践,同时依托着作译介、教材编写、经验总结等方式构建指导中国革命实践的马克思主义知识体系,试图实现真理权威性与组织纪律性的互动。这不仅指示着革命的作用范围,而且在更深远的意义上是中国文化的自我确认和样态重塑。(本文来源于《中共党史研究》期刊2019年10期)
刘鹏帅[2](2019)在《宋代音乐史观的发轫到自觉——以二十世纪二十、叁十年代中国音乐史着的考察为中心》一文中研究指出宋代音乐史观是人们对宋代音乐历史发展的根本看法。近年来有关宋代音乐史学的研究日益丰富,学界对宋代音乐史的认识不断加深,宋代音乐史观也呈现出更为多元的局面。今日宋代音乐史丰硕的研究成果,正是得益于20世纪以来中国音乐史着,尤其是通史性着作发挥的重要作用。本文通过对郑觐文、叶伯和、郑觐文等人的相关着作进行分析,梳理宋代音乐史观在近代的发轫到自觉的脉络,丰富当前宋代音乐史学史的研究。(本文来源于《大众文艺》期刊2019年19期)
李克兢,王冠军,王月,郑瑞婷[3](2019)在《二十世纪二叁十年代女子妆容特点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二十世纪二叁十年代是东西文化交融的时期,有传统的风雅,也有摩登的曼妙。一大批小姐名媛、电影明星们引领着当时的时尚潮流,其中妆容也是不可忽视的一个部分。根据当时留下的电影海报、照片广告、文章影像等资料,研究后对当时女子的妆容特点进行了分析,总结出其集中表现在发型、眉型、唇妆等部位。(本文来源于《西部皮革》期刊2019年18期)
刘佳贝[4](2019)在《我党公文制度对文面款式的影响——以二十世纪二十年代至五十年代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二十世纪二十年代至五十年代,我党文书工作取得了很大的进步与发展,在此期间产生了一系列完备的公文制度,对这一时期的公文文面款式的演变与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当今关于我党公文制度对文面款式的影响研究,主要集中在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初到今天。本文选取二十世纪二十年代至五十年代这一时期,分析这叁十年我党公文制度对公文文面款式的影响,归纳公文制度对公文文面款式产生影响的规律与趋势。(本文来源于《文教资料》期刊2019年25期)
向玉成,肖萍[5](2019)在《二十世纪二叁十年代外国人对康区极高山的科学考察》一文中研究指出近代入康外国人对于康区极高山多有关注。二十世纪二叁十年代,康区极高山科考进入了"黄金时期"。文章以考察者原着为主要资料,对二十世纪二叁十年代外国人具有代表性的康区极高山科考活动,即格雷高利科考队、约瑟夫·洛克、勃特沙尔科考队对白马雪山、贡噶岭、贡嘎山叁处极高山的科考活动的过程及考察成果进行梳理,并结合任乃强先生等中外学者的相关研究文献,对历次考察成就加以分析评述。(本文来源于《西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期刊2019年04期)
吴越[6](2019)在《二十世纪二叁十年代中国艺术歌曲的当代阐释》一文中研究指出艺术歌曲是西方室内乐性质的一种声乐体裁,随着近代西方音乐文化的传入,中国艺术歌曲开始在中国起步。这种艺术形式主要以传教士方式、基督教文化方式和学堂乐歌方式传入我国。20世纪二叁十年代出现了一批影响深远的词曲作家,使中国的艺术歌曲从萌芽并起步到成熟,大量经典作品至今被传唱,影响着无数声乐教育者和演唱者,其创作时代与创作思想一直被研究与探讨。(本文来源于《戏剧之家》期刊2019年22期)
张敏[7](2019)在《二十世纪二叁十年代初中语文写作教学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文心》从学生家庭生活、学习生活、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向我们展示了中学生应该如何去写作。笔者将从书中写作教学的内容、实施与思想的前瞻性叁方面回眸,这对于我们在探讨当今语文写作教学、将生活与语文作文进行有机结合、提升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等方面有着深刻的启示。(本文来源于《文学教育(下)》期刊2019年06期)
张春颖[8](2019)在《二十世纪二叁十年代绥远地区社会文化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游记是旅人对旅途经历和见闻的记述,也是帮助我们认识社会文化的一种重要方式。二十世纪二叁十年代,随着绥远地区交通运输条件的改善、“西北开发”呼声的不断高涨、时人思想观念的转变以及绥远成为国防前线的危机,一时间,政府官员、学者、新闻记者、海外华侨、技术专家、社会团体等纷纷赶赴绥远,以绥远为讨论对象的各类游记,如雨后春笋般大量涌出。这些游记文献为时人展示了当时绥远地区的风土民情、方物特产、社会文化等方方面面。本文对这些旅绥游记进行了梳理、分析,首先,二十世纪二叁十年代,入绥人员游历绥远地区的主要目的有旅行、实业考察、新闻报道等,此时的游记按照旅人着述目的可以划分为游记类、调查报告类、新闻通讯类。二十年代游记主要以调查报告类为主,叁十年代游记主要以游记类和新闻通讯类为主。其次,游记中的内容涉及绥远地区的政治、宗教、经济、社会文化等各方面,其中最为集中地反映了社会文化方面的内容,即人们日常生活中的服饰、饮食、居所、出行方式、宗教信仰、礼俗等。再次,绥远地区社会文化的诸多方面既体现了历史的承袭,又展现了近代化的发展;既有边疆地区的落后性,又有时人紧随时代步伐求得发展的进步性。虽然绥远地区在旅人的笔下保留了“传统”的生活方式,但毋庸置疑的是,绥远正迈着近代化的步伐,向前发展。(本文来源于《内蒙古大学》期刊2019-06-03)
朱晓明[9](2019)在《二十世纪二叁十年代上海法租界对中国共产党的态度演变》一文中研究指出上海法租界巡捕房在20世纪20年代对中国共产党进行了密切监视,其出发点是为维护租界治安。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前后,法租界巡捕房对国共分裂进行了详细观察和记录,采取置身事外不干涉的态度。20世纪30年代,随着国民党政权的建立和巩固,中国法庭在法租界设立,法租界对国民党政府搜捕租界内中国共产党的要求采取了合作的态度,造成中共的巨大损失,使得中共中央在1933年离开上海。(本文来源于《中共党史研究》期刊2019年05期)
尹陶陶[10](2019)在《边缘视角下的多重关切》一文中研究指出二十世纪二十年代,同性恋这一现象出现在知识界和文学界的观照视野中,作为一个边缘的、少数目光中的议题,同性恋虽然居于主流话语之外,但它在这一时期文学领域的话语实践,密切指涉着知识分子们对于现代国家、社会和个体的多重关怀。本文从同性恋这一边缘议题出发,旨在通过细致的文本分析,探察它在二十年代的文学话语中以何种面目和形态得以呈现,以及这些形态所折射出的现代知识分子的文化心理和时代关切。本论文共分为以下五个部分:绪论部分介绍该选题的研究意义、目前学界的研究情况、研究思路和研究方法。第一章概述二十年代知识界对于同性恋的论说状况,厘清这一时期同性恋文学书写的知识背景。知识界的论者们援引相关的西方理论进行诠释,在同性恋这一问题的探讨中传达出与种族发展、现代的婚恋观念、青年人的情感教育等现代性议题相关的不同主张及关怀。第二章探讨二十年代同性恋文学书写中的男同性恋,主要探析作家将男同性恋作为一种颓废形态书写的创作心理及其背后所折射的现代男性主体建构中的国族指涉,同时具体观照完全“复制”异性恋模式的男同性恋想象,揭示其中的性政治轨迹。第叁章考察二十年代的女同性恋作品,分为男作家与女作家两个部分。在男作家的部分,主要观照女同性恋被视作一种亟待解决的社会问题而呈现在文本中的形态。在女作家的部分,探究女同性恋书写与现代女性解放议题的密切关联,集中为新女性对自身社会境遇的审察、对自我局限性的反思,以及突破女性枷锁的尝试与探索。结语部分总结整篇文章,二十年代的同性恋文学书写展现出多个侧面的思考,不同于当代同类题材创作所集中诉求的身份认同,此时期的文学话语指涉着现代知识分子对于国族未来、现代文明秩序建构、现代意义上的个体自我探索的多重关切,通过对这一历史语境中的同性恋文学话语的考察,也有助于我们对当下的同性恋议题保持清醒的历史性反思。(本文来源于《北京外国语大学》期刊2019-05-20)
二十世纪二叁十年代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宋代音乐史观是人们对宋代音乐历史发展的根本看法。近年来有关宋代音乐史学的研究日益丰富,学界对宋代音乐史的认识不断加深,宋代音乐史观也呈现出更为多元的局面。今日宋代音乐史丰硕的研究成果,正是得益于20世纪以来中国音乐史着,尤其是通史性着作发挥的重要作用。本文通过对郑觐文、叶伯和、郑觐文等人的相关着作进行分析,梳理宋代音乐史观在近代的发轫到自觉的脉络,丰富当前宋代音乐史学史的研究。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二十世纪二叁十年代论文参考文献
[1].刘雨亭.阅读与革命:二十世纪二十年代中共马克思主义着作经典化的发生[J].中共党史研究.2019
[2].刘鹏帅.宋代音乐史观的发轫到自觉——以二十世纪二十、叁十年代中国音乐史着的考察为中心[J].大众文艺.2019
[3].李克兢,王冠军,王月,郑瑞婷.二十世纪二叁十年代女子妆容特点分析[J].西部皮革.2019
[4].刘佳贝.我党公文制度对文面款式的影响——以二十世纪二十年代至五十年代为例[J].文教资料.2019
[5].向玉成,肖萍.二十世纪二叁十年代外国人对康区极高山的科学考察[J].西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9
[6].吴越.二十世纪二叁十年代中国艺术歌曲的当代阐释[J].戏剧之家.2019
[7].张敏.二十世纪二叁十年代初中语文写作教学研究[J].文学教育(下).2019
[8].张春颖.二十世纪二叁十年代绥远地区社会文化研究[D].内蒙古大学.2019
[9].朱晓明.二十世纪二叁十年代上海法租界对中国共产党的态度演变[J].中共党史研究.2019
[10].尹陶陶.边缘视角下的多重关切[D].北京外国语大学.2019